文獻選集

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裡的中國景觀文獻選編之二十五
要塞圖冊
LIVRO DAS PLANTAS DE TODAS AS FORTALEZAS
手稿/果阿/一六三五年

安東尼奥·博卡羅
António Bocarro

安東尼奧·博卡羅生於1594年,在聖安唐耶穌會學院學習後於1622年乘船前往印度。在科欽時曾因其猶太家庭出身與宗教裁判所產生一些問題,但受到於1629年就任印度州政府總督的里尼亞里什伯爵唐·米格爾·德·諾羅尼亞的保護,此人後來任命他為果阿東博檔案館的編史官和館長。

在擔任這兩項職務期間,博卡羅撰寫了1612-1617年之間葡萄牙人業績長卷編年史,書名為“第十三個十年”,想以此繼續若奧·德·巴羅斯和迪奧戈·多·科托的事業,可是當時祇有手稿。除此之外,他還編寫了《東印度州各要塞、城市和居民點圖冊》,這部內容廣泛而又嚴謹的著作是為西班牙菲利普四世和葡萄牙菲利普三世編纂的,對葡萄牙在東方的領地以及從那裡得到的收益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在後面這部作品中,博卡羅得到了里尼亞里什伯爵的秘書彼德羅·巴雷托·德·雷森德的寶貴幫助,此人為該書繪製了全部插圖。

所用資料來源: 安東尼奧·博卡羅: 《東印度各要塞、城市和居民點圖冊》,伊薩貝爾·席德出版,三卷,里斯本,官印局,造幣廠,1992,第二卷,頁260-272。對文字進行了處理,以符合現代習慣,對一些意義不清楚之處增加了一些字,增加的字用方括號標出。

對中國上帝聖名之城的描述

上帝聖名之城位於北緯22.5°、中華帝國沿海一個半島南端,瀕臨大海,屬於Noanxan(1)這個大王國的省份之一廣東省。我們的人和當地人稱該半島此末端為澳門(Macau)(2)。半島長一里格,最寬的地方四百步。本市長半里格,最窄處五十步,最寬處三百五十步。本市可通向兩個海,東邊的海和西邊的海(3),是東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與各地來往貿易興隆,有大量各種財物和珍貴物品,有很多已婚者(4),他們比那個印度州的任何地方的人都更富有。

從尊貴的唐·曼努埃爾國王的一個使團於1518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以後(5),葡萄牙人開始與這個王國的幾個港口做生意,最後到了上川島的港口,這是建立本市的開始;1552年,印度第二位使徒(6)、本市〔澳門〕的保護神方濟各·沙勿略在上川島逝世。1555年,轉往浪白滘島進行貿易,1557年又轉到本澳門港。1585年,唐·弗朗西斯科·馬什卡雷尼亞什任印度總督期間(7),陛下把澳門提陞為市,稱為上帝聖名之城,授予基督十字架的城徽和與埃武拉市享有的同樣的特權。這裡是使徒聖托梅沿海路從印度進入中國的大門(8),福音書也是在這時由耶穌會教士們經這裡帶到這些王國及日本和交趾支那的,這是極大的榮耀,為教會增光(9)

本市的葡萄牙已婚者連同他們的子女有八百五十人,他們的子女比東方任何地方的人都健壯得多。他們都有六個武裝奴隸,奴隸當中最多并且也最好的是卡菲爾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那些有巴隆船(balões)(10)的人家由他們划著這種小船到那些島嶼附近遊玩,他們的主人還可能有曼舒亞船(manchuas)(11),這種船比較大,可以用來為自己、為陛下做很多事情。

除了葡萄牙已婚者外本市還有數目大致相同的當地和中國基督教徒(他們佔大部份,被稱為Jurubaças(12))和其他民族的已婚者。葡人和這些人都有很精良的武器如火槍、矛和其他類似武器,沒有六或十二條火槍以及同樣數量的矛或標槍的葡人很少,他們把後者做成金黃色,同時也作為家裡的裝飾品。

此外,本市還有許多葡萄牙水手、領港員和大副,他們大部份在王國結了婚,另一些是單身漢,在日本、馬尼拉、索洛、馬卡薩(Macassar)(13)和交趾支那航線上航行。這些人有一百五十以上,其中一些擁有大量貨物,價值在五萬多色拉芬(Xerafins)(14),他們絕不肯搬到果阿去,其原因要麼是犯了甚麼罪不想受國王司法制裁,要麼是不想讓總督利用他們為陛下效勞。由於同樣的原因,這裡還有許多非常富有的單身漢商人。

本市還有管理戰爭事務的兵頭(15),他有兩名陸軍上尉、兩名少尉以及中士和班長、一名副官。另有一名王家法官和一名法官管理司法事務。王家法官的薪俸為十萬雷伊,由馬六甲海關支付。〔至於〕神職人員,有一位主教,現在已經死了,尚未來人替補(16),他的收入是兩千舍拉芬,由馬六甲海關支付。

聖地亞哥炮台

在工事方面,本市在離港口入口很近的地方有一座炮台,人們稱為聖地亞哥炮台,它有一百五十步長,五十五步寬,形成一個非常漂亮的火炮發射台,高出海面五英尋,圍牆底部寬二十五拃;所説的高度包括祇高出炮台三拃的胸牆,胸牆既不能保護人也不能保護火炮,打算在戰時放上裝滿土石的筐。炮台平地中間有一個在石頭凹處挖的地下蓄水池,能蓄三千桶水,大部份地方都有這種水池。在陸地那邊山坡上的房子足以供上尉和六十名士兵居住,下面的房子用於放置軍火和食品。在瓦雷拉(Varela)(17)那邊的入口處有一座很大又漂亮的屋頂為四坡面的房子,上面有另一塊平地與這處相鄰,但有十五級台階隔開,那裡也有火炮,兩個地方都有很粗的〔火炮〕。再往上就是上尉和士兵們住的房子。一道城牆從這座炮台一直延伸到山頂,那裡有一座房子,當兵頭在那裡住時就有衛隊守衛。

博姆·帕爾托聖母炮台

另一個炮台是博姆·帕爾托聖母炮台,這個堡壘較小,呈三角形,可安放十門或十二門火炮,現有六門。這裡最好説一下: 一門發射二十英鎊炮彈的金屬製科魯布里納炮(Colubrina)(18),一門發射三十〔英鎊〕炮彈的金屬製火炮,一門發射十〔英鎊〕炮彈的中型科魯布里納炮,兩門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小型炮,均用金屬製造,發射鐵彈,還有一門發射八英鎊炮彈的鐵炮,發射鐵彈。

佩尼亞·德·弗朗薩聖母炮台

在西望洋山上建立的佩尼亞·德·弗朗薩聖母炮台較小,有兩門金屬製薩格雷斯火炮(Sagres)(19),每門可發射七英鎊鐵彈。

聖弗朗西斯科(嘉思欄)炮台

聖弗朗西斯科炮台呈橢圓形,有六門金屬火炮。這裡最好説一下: 兩門發射二十英鎊炮彈的科魯布里納炮,一門發射三十英鎊炮彈的火炮,兩門發射二十英鎊炮彈的中型火炮,一門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小型火炮,所有這些炮均用金屬製造,發射鐵彈。聖弗朗西斯科炮台下面還有一個火炮發射台,那裡有一門發射三十五英鎊鐵彈的科魯布里納炮,這是本市最大的火炮。南灣有一個火炮發射場,置一門發射十八英鎊鐵彈的小型金屬火炮。

吉亞聖母(東望洋山)炮台

東望洋山是本市最高點,為此山頂上建了一個炮台,置火炮五門。這裡最好説明一下: 一門發射八英鎊炮彈的舊式科魯布里納炮,門發射六英鎊石彈的石彈炮(Pedreiro)(20),三門各發射九英鎊鐵彈的薩格雷斯炮,所有火炮均以金屬製造。這座山上有幾座房屋可容一連士兵居住,還有一個地下蓄水池,但由於它位於聖保羅炮台上面還是拆除為好,現已與中國人談妥價格,他們須為此付出七千兩(21)

聖保祿炮台

本市最重要的力量在聖保祿炮台,也叫上帝之母炮台,兵頭住處就在那裡。那座自然形成的山最突出,可鳥瞰全市,山頂上築了一道圍牆,從牆基以上二十拃寬、六拃高,用大理石築成,再上邊的用土、石灰和乾草混合築成,這一部份用夯打得非常結實,非常堅固,比石頭還更能經受炮擊。全市的房子都這樣用土和石灰建造,非常堅硬,造好後若想再開窗戶很費力氣,很麻煩,要用壞很多把尖頭鎬。圍牆沿山坡往下,越來越窄,最後胸牆下的寬度為十五拃。圍牆高五十拃,即五英尋。這座炮台為正方形,各邊長一百步,每邊都有同樣長的圍牆,四個角上各有一座垛式堡壘,這從圖上可以看到(22)。再往上邊就是那個由四排房子圍起的城堡,一排房子兵頭居住,三排士兵們居住,城堡中間是分為三層的堡壘,每層都有火炮;火炮共有十八門,都由金屬製造,分別佈置在城堡和上述四個垛形堡壘中。這裡最好説明一下: 發射三十五英鎊炮彈的王家科魯布里納炮一門,發射二十英鎊炮彈的科魯布里納炮一門,發射十二英鎊炮彈的中型科魯布里納炮二門,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中型科魯布里納炮門,發射三十英鎊炮彈的科魯布里納火炮兩門,發射二十英鎊炮彈的中型火炮七門,發射一二十五英鎊炮彈的中型火炮一門,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小型火炮三門,以上各炮都安放在鐵製炮座上,非常牢固。炮台門裡邊駐有一支衛隊。門內兩邊都可上山,山上的凹處建有數座軍火庫,其軍火足夠進行任何戰爭之用,但如果被圍困兩年以上就難以為繼了,因為這些大口徑火炮用火藥量很大,不過當地原料豐富,可以不斷製造出來。

雖然內地食品豐富而且便宜,但本市食品供應不太好,因為要從中國人手中得到,一旦對我們有甚麼不滿,他們立即阻止供應,當地人就無法到那邊去運食品;交趾支那有食品,但在澳門西南,距離達一百里格;本市所在的半島四周的許多島嶼有人居住,也有些食品,但祇限於牛、豬、雞和鴨(23)

本市近乎完工的城牆都是唐·弗朗西斯科·馬什卡雷尼亞什建造的,他是本市第一位兵頭,對這一工程貢獻最大。但是,中國非常多疑,從上面提到的聖保羅炮台修下來、靠陸地一邊的大部份城牆被他們設法拆毀了(24),他們認為城牆是針對他們而修建的。這樣,就祇剩下了沿海邊和西邊的一些,還有當年敵人進攻本市時登陸的劏狗環海灘的木樁柵(25)。這些城牆從地面到胸牆的高度為兩尋,寬度為八拃;要説明一下,因為要經過的地方不平坦,時高時低,於是城牆也隨之有高有低(26)。建造的原料我們上面已經談過,是土和石灰加一些乾草攪拌,夯得很結實,十分堅固。

南灣的發射台上有一門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火炮;另外還有兩堡壘: 一座叫聖彼德羅,有發射七英鎊炮彈的薩格雷斯炮兩門;一座叫聖若奧,有發射十八英鎊炮彈的小型火炮一門和發射八英鎊炮彈的舊式中型科魯布里納炮一門,它們都使用鐵彈。炮兵中還有發射二十五英鎊的金屬製特拉布科炮(trabucos)四門(27),發射七英鎊炮彈的鐵炮三門,銅製法爾孔炮(falcões)五門(28),銅製貝爾索炮(berços)三門(29),鐵製法爾孔炮二門,鐵製特拉布科炮一門,這些都隨時準備調往需要的地方。

十六-十七世紀日本地圖 (F.V.杜拉多繪) 本澳門市有七十三門炮,還有許多門已經造好,是屬於私人或者陛下的。因為本地有總督里尼亞里什公爵下令建立的世界上最好的鑄造廠之一

(30)

,它一直為這整個〔印度〕州鑄造火炮,由於非常需要,所以價格也合適,當時新加坡海峽遭到封鎖,上面已經説過,在季風季節荷蘭人一直包圍著該海峽

(31)

。 本市所有火炮及建造的城牆和炮台等工程均由自己支付費用,王國金庫未出任何錢;當時日本航線幾乎完全由王國金庫管理,尤其是被稱為“卡爾德依隆”的税收,現在這種税收是運往日本的全部貨物的8%,而先前是3-4%,即使這樣的收入也非常可觀。但是,這裡的開支非常大;陛下除了賜給航行權之外,還把上述税收授予本市;但是,里尼亞里什伯爵為本市開支制訂了嚴格的規章,祇許花非花不可的錢;為了對本市進行前所未有的嚴格控制——先前已為航線總管制訂了規章,現在又為本市制訂了規章,還有本市必須服從的其他命令——,上述伯爵總督讓本市對陛下一切決定言聽計從,而從前不是這樣的;這樣一來,本市為王國金庫提供了巨大收益,因為每年都命令本市向印度運去大量鐵製和銅製火炮。 陛下在本市除了上述各航線之外再沒有任何收益,因為中國國王在他的土地上對任何東西都徵税,例如;載運貨物進入的各類船隻按船隻大小交税(五百或六百坎迪爾(candis)

(32)

的帕塔索船(patachos)

(33)

交五百或六百澳門元),不過丈量船隻的時候可以向丈量者行賄,使他高抬貴手,這樣〔中國〕國王的收入就會少得多,因為丈量員們關心自己的收入甚於關心他們國王的收益;另外,他們并不注意船上載運甚麼貨物。 運出貨物的税在廣州交納,中國人這座城市與澳門之間有一條河相連,距離為三十里格;廣州舉辦貨市,其他地方也有許多貨市。但這種事不能肯定,因為有時就少得多,比如中國人對葡萄牙人做的甚麼事情或者給他們的甚麼東西不滿的時候,或者某個中國人被殺,這類事經常出現,這時他們便扣押前去取貨物的蘭特伊亞船(Lanteia)

(34)

,并且逮捕開貨市的主要人物。在那裡,中國人還給他們製造許多麻煩,偷竊行為也非常嚴重;中國人非常愛幹這類事,即使賣很少的東西也總是想方設法欺騙。 ^^對中國的描述 中國這個大王國或帝國是亞洲最後一塊陸地。它的南部是大洋,西部是印度,因為被交趾支那隔開而不與柬埔寨和暹羅相連。古代,這些王國和勃固王國都臣屬於中國。北方與韃靼人和卡斯特蘭尼奧人(Castrânios)

(35)

相鄰;那裡有些像被斧劈開那磨陡峭的山把各王國分開;中國一代代國王在山的缺口處建起了又寬又堅固的牆,綿延許多里格,用以防禦韃靼人,牆上經常有人守衛,祇有一個門通往中國內地,除了這個門外還有一座帶城牆的城市,哈里發們就在這裡卸下貨物,登記,交納税金,讓中國記下他們的特徵,然後他們才能進入中國內地;從這個門到國王所在的北京為四百里格

(36)

…… ^^中國國王的收益 中國國王的白銀收益為三百一十五萬兩。他在珍珠和小珍珠税收上的收益為每年兩百六十三萬兩。寶石一項僅税收就達一百四十萬兩,從礦山開採出來歸國王的還不計算在內。他在瓷器上的收益為九萬兩。如果不發生蟲災,蠶絲每年可產三萬六千至三萬七千皮科(pico),上面已經説過,每皮科為一擔零1/4阿拉特爾(arratéis)

(37)

。其中在當地用兩萬四千至兩萬五千皮科,在前往印度的航線暢通時運出其餘的一萬兩千皮科。現在這條航線不暢,運不出那麼多,但日本和馬尼拉買走其中一部份,大約在六千皮科左右。國王在本市〔廣州〕的收益多少不得而知,大概非常巨大。黃金太多了,即便不允許開金礦,想買走多少黃金都能從河裡淘出來,黃金的數量比任何其他貨物都多,而要對付海峽的敵人,印度用的都是黃金。這裡的黃金也大量運往日本和許多其他地方。國王在黃金方面的收益不得而知,大概比其他所有方面都多。 這裡不再談中國賣到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大量木材,還有朱砂、水銀和東方最好、最具韌性的鐵以及許多其他非常重要的貨物,這一切在中國都非常豐富;也不談各種食品,都非常好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僅蔗糖一項便能把許多船的船艙裝滿。總之,大自然在許多王國裡出產的一切在這個王國都非常豐富,彷彿祇肯在這個王國生產一樣。如此眾多的商人雲集廣州,但從來沒有人無生意可做,而且貨物非常多,每一種都適合;祇要我們能與中國自由通商,那就足夠了,不需要再有任何國家,因為整個東方和全世界所需要的一切中國全都有。 我們與中國國王之間和平與否依他的願望而定,因為中國離印度太遠,它的實力要比葡萄牙人在那裡能糾集起來的人強大得多;所以,不論對他們多麼惱火,我們從來不曾也沒有想過打破這種和平,由於祇要阻止食品進入,他們便能扼殺本市,因為沒有其他地方也沒有辦法運來食品;上面説過,交趾支那王國離澳門太遠,雖然有帕塔索船駛往各地,但祇能在季風時節。即使有三桅船和帆槳兩用船,向中國開戰對我們也絕對不利;即使我們取得了重大勝利,祇要他們取消與我們的貿易,對我們來説就是最大的損害,儘管這個國家的平民非常愛偷竊,在購買和出售上都進行欺騙。他們的法官們稱為官員,完全按司法行事,正因為如此我主上帝才保存了這些不相信基督教的人,雖然他們是異教徒,有些還是摩爾人,特别熱衷於惡習

(38)

,而且在他們當中對這種惡習見怪不怪,不加懲罰。

 

馬六甲要塞圖(一六三五年)

 

埃武拉公共圖書舘藏

澳門的港口

澳門市的港口入口原來非常寬,但當地的葡萄牙居民堵塞了一大部份,為的是荷蘭人的大船不能開進來,除非沿上述聖地亞哥炮台那邊的航道,該航道寬六英尋,深三英尋,裡邊更深一些。從入口往裡直到最裡邊的青洲島,總是有中國海軍的六隻班康船(bancões)游弋(43),以監視和瞭解葡萄牙人在幹甚麼事,是不是讓外國進入了〔澳門〕,這是他們嚴加防範的。

進入港口入口要經過許多島嶼,幾乎數不勝數的島嶼,我們已經説過,其中大有人居住。這個王國的海岸和陸地并不完全是東北-西南走向,因為有一些大海灣,不能直線航行。這裡一般以東風為主,它往往帶來暴雨。從十月到三月中旬刮北風和東北風,前往馬六甲和那一帶各地乘風航行;前往日本要乘五月中旬至整個八月份的南風和西南風;前往馬尼拉全年都可航行。這就是這一帶沿海的季風和航行情況。從前這裡風暴極大,稱為颱風,極為猛烈,拔起樹木,把人從地上捲走;自從人們把偉大的聖方濟各·沙勿略的一隻胳膊帶到那裡以後,風暴就大大減少了。

 

范維信譯

 

【註】

(1)博卡羅似乎是第一個用該詞來稱呼天朝帝國的葡萄牙作者。

(2)原文用Machao。

(3)作者本意是説本市可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

(4)“已婚者”是指留下來的老兵,他們在某個葡萄牙商站定居并在那裡建立家庭,一般是與亞洲女人結婚。

(5)葡萄牙人第一次到達中國是在1513年,而托梅·皮雷斯的使團是在1517年(見上面第1和第4篇文章)。

(6)印度的第一個使徒是聖托梅。

(7)唐·弗朗西斯科·馬什卡雷尼亞什在1581-1584年間統治印度州,其後是唐·杜阿爾特·德·梅塞斯,他在1584-1588年任總督。

(8)使徒聖托梅傳教的地理範圍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與博卡羅時代人們通常設想的相反,他不大可能到過中國。

(9)除了作為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之外,澳門很早就成了主要由耶穌會壟斷的遠東傳教事業的戰略根據地。

(10)巴隆船: 划槳小船,船底用一塊木板做成。

(11)曼舒亞船: 划槳小船,也可使用一個四角帆。

(12)儒魯巴薩,狹意是“口頭翻譯”,源自馬來亞文。

(13)西里伯斯島南部海岸重要城市。

(14)舍拉芬,金幣或銀幣,相當於300雷伊。

(15)指澳門第一位總督唐·弗朗西斯科·馬什卡雷尼亞什(馬士加路邊),於1623年就職。

(16)迪奧戈·科雷亞·瓦倫特主教於1633年逝世,澳門教區在幾十年裡主教職位空缺。

(17)瓦雷拉: 佛寺。

(18)科魯布里納炮: 一種炮身長、口徑小的古代火炮。

(19)薩格雷斯炮: 古代火炮,又稱“法爾孔”炮。

(20)石彈炮: 一種以石塊為炮彈的古代大口徑火炮。

(21)兩: 中國銀錢,約合540雷伊。

(22)作者指的是其中一幅插圖。

(23)指一種體形較小的鴨子。

(24)見上文第23和24篇。

(25)係指1622年荷蘭人的進攻,見上文第23篇。

(26)應為“矮”。

(27)特拉布科炮一種古代火炮。

(28)法爾孔炮: 一種古代火炮。

(29)貝爾索炮: 一種古代火炮。

(30)安東尼奧·博卡羅指的是著名的曼努埃爾·塔瓦雷斯·博卡羅鑄造廠。

(31)這些年中,荷蘭人一再在遠東與葡萄牙船隊作對。1622年他們曾企圖奪取澳門,但未成功;然而,1641年他們奪取了馬六甲。正如博卡羅所説,荷蘭船隻往往封鎖新加坡海峽,阻止葡萄牙船隻通過。

(32)坎迪爾: 容量單位,約合218至245公升。

(33)帕塔索船: 兩桅或三桅船,結構與大黑船類似。

(34)蘭特伊亞船: 一種中國船,有六支或七支槳,用於運輸貨物。

(35)這個種族名稱很奇怪,大概是“居住在城堡中的人”。

(36)奇怪的是,安東尼奧·博卡羅似乎使用了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斯的作品中許多關於中國的資料(見上面第16篇)。

(37)皮科: 東方重量單位,相當於61公斤。

(38)指性變態。

(39)此詞來源不詳,可能來自中文的“行會”,在17世紀的葡萄牙文獻中指廣州的中國大商人。

(40)荷蘭人在澳門站住腳的企圖失敗後在福摩薩島上建立了基地并在那裡統治了數年。

(41)博卡羅在寫本文時韃靼人正在試圖佔領整個天朝帝國。

(42)1630年,澳門市派出一支由火槍手和炮兵組成的部隊前去幫助明朝在帝國北部邊界狙擊韃靼人的強大攻勢。

(43)班康船: 一種由兩人站著划槳的小船。

本冊第 159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