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選集

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裡的中國景觀文獻選編之十二
偉人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傳
COMENTÁRIOS DO GRANDE AFONSO DE ALBUQUERQUE
第二版: 里斯本/一五七六年

阿豐索·布拉斯·德·
阿爾布克爾克
Afonso Brás de Albuquerque

《偉人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傳》首版封面

(里斯本·1557年)

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肖像

(十六世紀中葉)

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1500-1580)是那位著名的印度總督之子,他下了決心,要根據他手頭掌握的來往書信,撰寫《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傳》,為他那位在印度編年史作者們筆下未受充份重視的父親的業績揚眉吐氣。他這本卷帙浩繁的傳記,1557年在里斯本初版,自此一直相當成功,1576年又在首都將它訂正增編出版。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在亞洲土地上停留期間,從未到過麻剌甲以東,麻剌甲是被葡萄牙王室於1511年征服的。因此,他的傳記本不應包括有任何有關天朝帝國的詳細介紹,更何況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即1515年,葡中關係尚未真正開始。的確,本書的第一版對中國甚少顧及,祇是順帶一筆而過,無任何專門突出的敘述。

然而,奇怪的是,第二版就不同了,它收進了一段簡短的然而是從未發表過的中國境內的遊記,藉口是前麻剌甲國王派使節赴北京一事。理由十分簡單: 在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正準備重印其父親傳略的那段時期,中國在葡萄牙人的亞洲觀當中已經佔據了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既然葡萄牙人在這個遙遠的中央帝國已自1557年起長遠地站住了腳跟,那麼,出版一部有關亞洲事務的作品,就很難不比較突出地提及這個中央帝國。

在馬來亞派使節的這段插曲當中,中國皇帝認可了葡萄牙人對麻剌甲的征服,這個故事後來又在費爾南·門德斯·平托的《遠遊記》中出現了。平托此書是直到1614年才問世的。兩本書之間,也許有某種關係,說不定有可能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從費爾南·門德斯·平托的草稿中借用了這個故事。他是有可能看到平托的手稿的,因為這位著名的旅行家是1558年回到葡萄牙的,而且已查明,過了十年之後,他的那本書已經寫得大體就緒了。

原文來源: 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偉人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傳》,若阿金·維里西莫·塞朗編,共二卷,里斯本,國家印刷廠——紙幣印刷廠,1973年(第三部份,頁148-152)。部份節錄。本文已經用現代拼寫法,方括號中加上一些詞語,以便閲讀。

關於麻刺甲國王在葡人攻佔其城後如何退居彭亨並派出使節覲見中國皇帝求援

麻剌甲國王到達彭亨王國(1),一籌莫展,就決定派一使節去覲見中國皇帝(2)求援,以收復該城,為獲得援助起見,重申麻剌甲歷代國王向來與中國友善,向中國稱臣納貢,忠順不貳,而且為了增加此行的份量,打算派他的一位名叫Tuão Nacem Mudaliar的叔父前往。此人是他的心腹,受命之後,就在麻坡河上船,攜夫人及若干摩爾人僕役啟程。(3)

到達廣州城(這是到中國的人全都要先於此停泊的港口)後,該市當局按照往日慣例,當即派人上京奏稟皇帝。皇帝所在離廣州有一百八十里格的路程,他們向皇帝稟報,麻剌甲國王派來使節,請示如何辦理。因中國慣例,未經皇帝准許,任何外國人均不得超越廣州港,亦不得上京朝見朕下聖。廣州當局派出的信使到了皇帝所在的北京城,旅途費了兩個月之久,回告廣州當局説,可准該使及其隨從通行,并在旅途中供給一切所需。使節得此口信,馬上整理行裝攜妻上路,上京朝見皇帝。沿途一直沿河而行,河旁有許多大城市,樓台館榭鱗次櫛比,在此不多細述,因與本故事並無關係。(4)

使節抵達京城後,受到當地所有官員很好的接待。過了幾天之後,皇帝想親自聽他稟奏,這是破例的,因為誰都不能見到皇帝,事務由管理該國的大臣們來辦理。使節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向皇帝叩拜請安之後,匍匐在皇帝腳下,淚如雨下,請皇帝援助〔麻剌甲〕國王的事業,因為國王對皇帝抱有完全的信賴。皇帝叫他平身站起來,將經過一一稟奏。

他就述説了一番,因為一切都是他親眼目睹的。他并奏告皇帝説,他的主人國王在失敗後逃遁到了彭亨王國,在那裡正等候著皇帝派兵援助他反攻復國,一雪葡萄牙國王派來的司令加諸他身上的亡國之恥。由於中國皇帝已經從那些來自麻剌甲的中國人那裡得悉了事情的經過(5),他就很願意聽聽來使的敘述,尤其是想知道那位偉人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和其他葡萄牙人是怎麼樣的人,有多大威力,他們打仗是怎麼樣打法的。來使是個很仔細的人,向皇帝作了詳細的介紹,皇帝十分滿意。

接著皇帝就吩咐他去安頓下來,這件事他會看著辦,但并沒有許諾給予援助,因為皇帝的願望是要同葡萄牙國王及其司令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保持友好,而且要派人訪問他,因為皇帝對他這個人已經知道了很多,而且他這個人在麻剌甲港對中國人曾給予厚待,皇帝并且想在自己的國土上同他通商。此外,麻剌甲國王對中國商人登岸後的商務曾施以苛政,中國商人們的抱怨對皇帝也起了一些影響。(6)

使者在京城停留了很久,事情一直沒有頭緒,就在此時,他的妻子去世了。過了幾天,(皇帝)派官員告訴他,不能提供援助,并説明了其所以不能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國正在同韃靼人打仗。使者得到這個答覆,就離開了,到了Janquileu城。他由於此行使命失敗,夫人又去世,他自己也就憂鬱而死。他臨死吩咐在城郊他的墓地旁築一座小寺,墓地用鐵皮欄柵圍著,上面有一塊他自己吩咐掛上的碑銘: “麻剌甲大國王使者兼叔父Tuāo Nacem之墓,他未及報海狼之獅阿爾布爾克爾司令之仇,抱恨終天。”

 

陳用儀譯

 

《偉人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傳》

第二版封面(里斯本·1576年)

【註】

(1)麻剌甲1511年被征服後,該城的蘇丹避至彭亨蘇丹國,彭亨位於馬來亞半島東部。

(2)麻剌甲當時是中國屬國,定期派使到北京朝貢。據《阿爾布克爾克傳》初版,國王蘇端媽末在該城淪陷後,十分“忿怒”,躲到了彭亨蘇丹國,後於該地去世。

(3)克里斯托旺·維依拉在其1534年的信(見本書前文第四篇)中曾述及這位訪問中國的馬來使節。

(4)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一再不肯對他所敘述的事件發生地的情況加以刻劃,理由是另外已有更有資格的人在他之前這樣做過了。他所指的大概是托梅·皮雷斯和杜阿爾特·巴爾波扎(參見本書前文第一及第三篇)。

(5)在麻剌甲被征服時,該城有若干艘中國木船,受到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很好的對待。

(6)這段話顯然是虛構的,吹噓的意圖十分明顯: 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祇是想捧出中國皇帝這個形象來抬高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的地位,連這樣一位君王也對他表示欽佩。其實,很難想象,正德皇帝竟會注意到葡萄牙總督的戰功,會關心增進葡中貿易關係。

本冊第 85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