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選集

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裡的中國景觀文獻選編之十
熱爾·哥依斯使團紀實
COMENTÁRIOS SOBRE A EMBAIXADA DE GIL DE GÓIS
澳門/一五六五年

若昂·德·埃斯科巴爾
João de Escobar

若昂·德·埃斯科巴爾是葡萄牙駐印度總督派往中國的大使熱爾·哥依斯的文案。哥依斯大使的使命是努力理順葡中關係,爭取中國允許耶穌會士進入中國。他應當於1563年與哥依斯大使同船從果阿抵達澳門。他曾多次到過廣州,并目睹了1564年廣州當局和居澳葡人聯合圍剿海盜的著名運動,撰寫了兩份長篇紀實報告。其中僅第二部份保存了下來,副本被收藏在羅馬耶穌會士的檔案之中。他的紀實對徹底弄清澳門早期的重要事件起了關鍵作用。這份重要文獻直至不久以前仍不為人所知,因為它直到1996年才首次發表。

資料來源: 路易·洛瑞羅著: 《澳門起源探蹤》,教育部葡萄牙大發現紀念籌備小組出版,里斯本,1996,頁149-157。部份轉載。為便於讀者閲讀,在方括號內加入一些說明性的詞語。

第四章: 海盜在廣州暴動和搶劫的過程及其如何對葡人碼頭無可奈何

由於印度總督既未向使團供應物資,更沒有運來大使盼望的大象(1)和好馬,加上又被解除了軍事首領職務(2),這一切都未動搖迪奧戈·佩雷拉為上帝和國王效力的決心。相反,他從此對使團的事務更加盡心,不惜用個人的錢財為使團辦事。他將收到的贈品和禮物與廣州的官員分享。由於中國官員貪得無厭,禮品很快告罄。他也因此從中國官員那裡得到了以前不敢奢望的回應: 中國人向葡人求援以圍剿猖獗的海盜。我將在紀實的第二部份講述並貢獻我的故事。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一位朝廷大員率領一支龐大的皇家艦隊從泉州(3)抵達廣州。艦隊原在泉州一帶駐防,由十八艘高大的帆船組成,與我國的帆船不相上下。

這位朝廷大員在海戰中發了財,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一到廣州便命地方官吏支付長期拖欠官兵的餉銀。地方官吏好言安撫,與之暗中周旋了數日,尋找藉口拒付餉銀,但畏懼其兵力,便請大員先返泉州,留下其弟在廣州等候收取餉銀。大員聽後,深信不疑,率艦隊離去。地方官員便用鞭子毒打留在廣州的兄弟。鞭撻是中國人常用的刑罰(4)

得悉其弟遭打受辱後,大員掉頭返回。出於對奇恥大辱和不兑現支付餉銀的報復,大員率兵衝進城裡,燒殺擄掠,搶劫一空。據説,事出突然,超乎意料,城中達官貴人及其家眷平日為防盜賊都住在城內,事發後倉皇外逃,混亂中有兩千多人在城門洞中被踐踏致死。這并非誇張,因為廣州人口超過里斯本,到過廣州的人都説廣州比里斯本大。廣州大部份居民住在城內。中國人本身體格弱小,又不准攜帶武器,故膽小怕事,所以海盜仗其武器多和船上有火炮,以及慣於作戰,在城內肆意搶劫,但由於城牆高大堅固未能攻入內城。

澳門平面圖(1640年)

洗劫廣州後,他們自稱是暴動的海盜。從此之後,他們增加武器、大炮和軍火,力量更為強大,無人敢冒犯。為求安全,他們選擇東莞(5)修築城堡炮台,以便在海上活動後有地方休整娛樂。東莞距廣州僅一天路程,故每當他們洗劫廣州,便先在東莞集結,如入無人之境。當地居民膽小怕事,為了活命,連家產都不顧。廣州官吏便將東莞居民遷往內地居住,這更使海盜膽大妄為。廣州官吏估計: 海盜會利用夜色襲擊葡萄牙人的碼頭,上岸後燒搶一氣,屠殺葡人,隨後設埋伏等待來自印度或在季風季節前來避風的各地船隻,將之洗劫一空。

廣州官吏將此知會了軍事首領,并告消息可靠,須嚴密監視。首領(唐·若昂)和大使(熱爾·哥依斯)立刻籌劃佈署,動員士兵和全鎮居民分頭把守。當時正值冬季,葡國人不過三百多(6),但加上奴僕,總數超過1500人。大家夜夜守候在估計海盜可能經過的關口,為保衛家園徹夜不眠。眾人在行動中小心有序,利用夜色擺出鎮上有過千葡人的陣勢。上帝保佑,海盜并未如預計那樣來犯,原因是其已得知來犯將遭痛狙。

第五章: 六月中旬海盜來犯葡人村鎮但未敢上岸的經過

六月中旬是葡人船隻開始駛入澳門碼頭的季節。一天下午,海盜來人,出現在鎮東的近海。全鎮人得知後立即趕到海灘察看。由於是白天,沒想到海盜會來,故都未帶武器。海盜們見狀坦然鎮靜,若無其事,好像回到自己家鄉、碼頭一樣。他們既不打手勢,也不説想幹甚麼。軍事首領見他們如此膽大妄為,下令在山頭架起射石炮(7),喝問海盜想幹甚麼,然後向其帆船開炮。海盜卻無動於衷,滿不在乎,從容不迫地將船泊在我們兩艘航往日本的貨船之間。這兩艘船上裝有許多大炮,齊向海盜開火,不讓海盜船靠近。海盜駕船向海上離去。

海盜的意圖很快搞清,〔他們〕企圖悄悄地靠近碼頭,在碼頭入口處伏擊入港的貨船。路易斯·德·梅羅航船(8)的遭遇充份證明了這一點。當時梅羅的船在伶丁島附近,正準備進入,與海盜迎面相遇,海盜向其發起攻擊。由於梅羅的船上炮火很猛,海盜未能得手。放過梅羅的船,海盜重返碼頭通道處隱蔽,以便在那裡控制出入船隻。這時從帝汶運白檀木(9)的貝羅·維洛佐的貨船正要入港。我們眼看著海盜船向該船撞去,已來不及救援。正當海盜下手搶劫時,幸虧就近等待的唐·若昂·佩雷拉的船隻及時趕到搭救,維洛佐的船才倖免於難。

由於處處遇到抵抗,加上葡人的船隻相互救援,使海盜感到對葡人的船難有所獲。他們失望地折返廣州,以便得到在我們這兒失去的東西。瓜分贓物使海盜出現內訌,他們分裂為兩股。分裂後九艘船返回了泉州,另九艘在大員的率領下縮回東莞,并從那裡滋擾廣州。廣州方面毫無抵抗能力,商界因不能與葡萄牙人通商損失巨大,葡國人自己也同樣因鼎力相助而蒙受損失。

迪奧戈·佩雷拉是個從不氣餒的人,他想乘此良機與廣州官吏結好,提出願以葡國國王和大使的名義幫助馳援廣州,擊潰海盜。他十分謹慎,不讓任何人得知其馳援的設想,一方面他積多年經驗知道中國人不會在葡人面前示弱,另一方面因為中國人對葡人素不信任。

但是,上帝給了中國人勇氣。他們居然接受了葡人的救援。力主接受的是皇帝之下的二號人物各省兵部首腦總兵(10)。總兵同意後,其他官員不便表示異議。總兵隨後向大使和迪奧戈·佩雷拉贈送金冊,告之接受葡國人救援的經過,稱讚大使為中國皇帝出了大力,承諾將在其職權之內關照葡國使團,并將奏明皇上。總兵還稱大使旅途勞累,應在澳門靜心歇息,并請善待當地百姓,以免與葡國發生爭執,這是皇帝對新王國的使者的主要擔心。此外,還有一些感激問候的話。

第六章: 總兵派遣官員率船隊抵達澳門碼頭的經過和結果

讀完由秘密派往廣州的托梅·佩雷拉(11)帶回的金冊,迪奧戈和大使興奮異常,溢於言表,但對軍事首領仍守口如瓶。一方面因為中國人對我們的信譽仍有懷疑,另一方面托梅曾是唐·若昂的翻譯和奴僕,他的廣州之行并未得到主子的許可。為此唐·若昂曾斥責托梅,如再擅自去廣州,將割掉他的耳朵。唐·若昂問過托梅是否帶回總兵關於使團的信冊,托梅如實相告。由於唐·若昂早就知道廣州官吏拒不接受葡國使團,故對托梅的答覆一笑置之。為了履行對上帝和國王的職責,迪奧戈行事更加小心,不露聲色,不讓唐·若昂發覺。

不久,總兵便派官員率船隊來澳門碼頭求援。受命前來的官員是總兵的心腹和全權代表,曾是廣州主要軍事首領,後因作戰不力在皇帝面前失寵。由於與總兵舊誼很深,事事得到關照,事事順利,總兵便以此為由委以重任,并上奏朝廷向皇帝舉薦,使其官復原位,重新得寵。這些情況與我們毫不相干,我們一如既往,為上帝效力,并不因此而對總兵派遣的官員的信譽產生懷疑。

一到澳門,這位官員就以其擺出的排場舉止表示位高權重。他命人可立即通知大使和迪奧戈告知他已蒞臨的消息并詢問會晤地點。大使和迪奧戈馬上帶著當地方言的翻譯拜訪迎迓。這時,唐·若昂已接替迪奧戈出任首領一職。葡國人的習慣是一切服從軍事首領。所以,會晤地點祇能由唐·若昂決定。這樣以來,迪奧戈首先要先拜訪唐·若昂,告訴他中國官員到達的消息及來意,以及他和大使策劃的一切。大家見面後,唐·若昂瞭解了中國官員的來意,便召集大使、迪奧戈及其兄弟吉列梅、路易斯·梅羅以及其他紳士和王室侍從開會商議。會議決定理應出兵馳援,刻不容緩。這一天是1564年科斯莫節(12)

第七章: 在唐·若昂府邸商議的結果以及與中國官員在佛廟會晤的經過

做完彌撒後,首領與當地紳士和頭面人物回到自己府中聚會,商議如何接待中國官員和答覆求援之事。參加議事的有: 負責中國地區敎務的主敎代表和總視察員若昂·蘇亞雷斯神父、哥依斯大使、路易斯·德·梅羅、迪奧戈、吉列梅、曼努埃爾·德·卡斯特羅、約瑟·曼諾若、恩里克·諾德羅、加斯帕·達·諾布列加和其他人。(13)人到齊後,首領講話,説總兵派遣官員前來求援對付海盜,請諸位對此各抒高見,目的無非是商定良策,作出決定,相信大家為了效忠上帝和國王,定會獻出人力財力用於馳援,因為本地并無王室的軍需倉儲。對此,眾人齊聲讚同,表示確有必要,表示馳援既是效忠上帝和國王,對大家也有益處,因為圍剿海盜是當務之急。此外,馳援的另一好處是有望與中國結下永世友誼,如加以拒絕,則會導致關係破裂,使節不被接納。大家還列舉了其他讚成救援的理由,比如此舉可表明葡國人并非是中國人揣測的壞人和海盜,而是誠實可信的良民,願以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中國人效力。

議妥之後,唐·若昂表示當天下午即與中國官員會面,告其將以國王和本國大使的名義出兵援助等等,接著又決定了出兵的數字……。同時,中國官員派人傳話給唐·若昂,告訴他上岸後逕往佛廟與唐·若昂會晤,議定要事。為節省時間,請唐·若昂也如此赴約。唐·若昂慨然應允。接著,在大批人員陪同下,肩負全鎮居民的責任起身往地處鎮邊靠海的佛廟。隨行人員身著錦鍛、紅呢、絲絨以及其他花團錦簇綴金飾銀的外衣。唐·若昂本人身穿金銀絲線綉邊的法國花緞外套和同樣面料的靴子和披肩,頭戴絲絨禮帽,脖上掛一串繞頸兩圈的金項鏈,并懸掛著一枚類似神父勳章的色彩奪目的景泰藍勳章。帶著一身珠光寶氣,唐·若昂由一名手持金杖的僕從引導,先於中國官員到達會晤地點。廟院(地方不大)內鋪著顏色鮮明的地毯,上面擺著緞面座椅。唐·若昂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等待中國官員。院內還有一排遮陽篷,遠望宛如列隊整齊的士兵。

第八章: 中國官員出行的排場和與唐·若昂商議的結果

中國官員途中未作稽留,直赴佛廟與首領會面。步下帆船就聽到鼓聲四起。(14)這種鼓很像我國的銅鼓,狀若爐鍋,聲大如雷,好像慶祝狂歡節。前面有一種樂器類似吉它,還有改裝的拉管。中國官員上岸後,前頭有十到十二個士兵開路,每人手持一面藍色戰旗,旗中央綉着一個大字,緊跟著一隊人手持金屬狼牙棒。緊隨其後的人一手持盾牌一手持長矛。另一些人身著綉金絲線短袍,下身著單色綢褲,頭戴白色頭盔,後面露出一根精心梳理的長辮垂在背後,還有其它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奇事。

再往後是大批捕快,是刑部的公差,人人手持一掌寬的竹板,他們用此執行刑罰,抽打罪犯。最後是官員的跟班,有的手提檳榔盒(15)、茶盒(16),有的手持扇子,不停地煽動。官員本人坐在人抬的奇怪的椅子上,上面有黃色涼篷。這種顏色是朝廷官員的標誌,在中國人眼裡,這種顏色意味著權勢和榮譽都高人一等,無論到那裡都通行無阻。官員身穿寬大的長褂,上面由色澤鮮亮的錦鍛補綴,腰繫鑲滿銀色和貝殼的綬帶,猶如馬肚子上的飾帶。綬帶懸在腰間,并不繫緊,似乎這是一種時尚,人人都如此。頭上戴著羅馬式的黑色尖頂帽,帽邊綉金絲線,非常奇特。這種帽子也是朝廷大官的標誌。但作為武將,這位官員帽上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綴花翎(17)。他外貌舉止莊重,身體高大匀稱,寬額大臉,氣度酷似唐·君士坦丁(18)

中國官員走到唐·若昂面前,唐·若昂離座起身,迎上前去。兩人用中國方式互致問候,分別就座。我們的翻譯也分別在兩人面前跪坐。中國官員首先表示: “本官代表中國各省兵部總兵大人來此向葡萄牙國王的使者和澳門軍事首領求援,相信不會遭到拒絕,因為剿滅海盜乃正義和必需之舉。海盜侵擾廣州,阻礙通商,更何況馳援一事是使者閣下首先提出的,這是總兵大人派本官來此求援的主要原因。總兵已知,海盜眼下在東莞灣一帶活動,他們相信總兵大人對其無可奈何,故現在圍剿海盜更有把握。為了不使作戰計謀久議敗露,本官此次直接率作戰必需的船隊來此,也請你們參戰的士兵即刻登船。”

唐·若昂對此回答説,這些在我們提出馳援時已反複講過。葡國人在中國別無他求,僅期望有機會用自己的人力和財力為國王效力,為此根據國王的命令帶來很多人員和物品。葡國的習慣是從不拒絕求助和求援,何況又是應做的和正義的事情,不需要其它理由,僅從自己的職責考慮就足以作出決策。除此之外,唐·若昂還講了一些取悅客人的話。中國官員甚為滿意,把首領稱讚了一番。

中國官員對如此善意不勝感激,并詢間馳援的領兵是否在場,請求引見,以便代表總兵大人贈送銀冊,并表示其他馳援的士兵也人人有份。唐·若昂當場向他引見唐·曼努埃爾,稱其為澳門軍事首領(19)。中國官員立刻向他贈送銀冊。當看到唐·曼努埃爾如此年輕,便轉身對唐·若昂表示對求援之事不可輕視,因為海盜有大船九艘,大炮無數,且彈藥充足,還有小艇助戰。海盜人數二千多,裝備有各種兵器和射石炮以及船隻相撞時使用的搭鉤。唐·若昂聽後回答説,他也不願如此,但權力有限,且在半小時如此短的時間裡祇能派出一百名葡國人,為滿足閣下,最多可派出二百人,并且二百條船派二百人足夠了。唐·若昂一直為國王效力,特別是在馬六甲期間他曾是海上作戰經驗豐富的老艦長,故他所講的話并非外行。中國官員聽後信心更足,但由於他對葡國人直到那時還體驗不多,對葡國人的承諾半信半疑。然而,葡萄牙人畢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決定出兵馳援并盡快出兵。這時天色已晚,到了歇息的時候,中國官員重返船上,到海上過夜。唐·若昂和眾人也按來時的順序打道回府。

古 城譯

17世紀中葉的廣州

若納·尼約沃夫《遊記》(Die Gesandtschafft……)一書插圖

阿姆斯特丹·1666年

【註】

(1)哥依斯大使曾請求印度方面運來兩隻大象作為贈送給中國皇帝的禮品,希望這種別具一格的禮品能為確立葡使團的信譽發揮作用。

(2)迪奧戈·佩雷拉任澳門軍事首領至1564年唐·若昂到達澳門之日。後者攜有國王頒發的遠航日本的詔書,通常這意味著持詔書者在澳門期間全權管轄澳門事務。迪·佩雷拉是在遠東奔走的葡萄牙商人中最富者之一。一開始他就把自己的命運與澳門聯在一起。

(3)泉州位於中國福建地區,經常受到由多國海盜組成的倭寇的騷擾。

(4)很多葡人的文章都描寫過用竹片毆打囚徒的做法。

(5)東莞位於距廣州以東10里格處。

(6)澳門的常年人口。這個情況告訴我們1564年居住在這裡的葡人約三百人。在航海鼎盛時期,數字應大幅增加。

(7)發射石頭的大炮。

(8)路易斯·德·梅羅攜有遠航日本的詔書,該船在爪哇裝運辣椒後駛抵中國沿海。

(9)葡人約從1515年起經常出入帝汶島。這裡盛產白檀。白檀是一種有香味的木材,在中國深受歡迎,不但可用來製作傢俱,而且主要用於做香爐。香爐在日常各種祭祀儀式中被廣泛使用。

(10)若昂·埃斯科拉在此將朝廷官員的稱呼搞混了,因為總兵僅是一省的軍事首腦。

(11)歸化葡籍的華人,當時在迪奧戈身邊效力。

(12)九月二十七日。

(13)無疑,這些人都是居澳葡人中的頭面人物。

(14)鼓一詞原文為“Talicos”,15世紀葡文資料從未見過。

(15)檳榔是東方一種非常普遍的咀嚼物,有興奮作用,由檳榔菓、兒茶、牡蠣粉和其他有香味的成份構成。儘管不能完全排除中國官員在這時就享用檳榔,史家卻對此深表懷疑。

(16)儘管在此之前到過日本的葡人曾提到遠東地區這種典型飲料,但本文可能是最早直接從中文的角度對茶的印證。

(17)中國朝廷官員的標誌多種多樣,分別表示品級和地位。其中主要有官帶、頂戴和綴在頂戴上的花翎。朝廷官員一般至少要經三級科舉考試的一級(三級分別相當於學士、碩士和博士)。軍事職務某些時候則可由學位較低的人出任,這可能是到澳門的官員未有其中一種標誌的原因。

(18)埃斯科拉從外表上發現中國官員與原布拉干薩副國王唐·君士坦丁(在位期1558-1561)貌似。

(19)後來唐·若昂不得不任命路易斯·德·梅羅為救援領兵。他比原先指定的年輕貴族在澳門居民中威信更高更易獲得支持。唐·曼努埃爾社會地位雖高,但可能由於太年輕,難以管束那些在中國海闖蕩多年的士兵並獲得他們的尊重。

本冊第 65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