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情深力作 藝象紛呈

郭紹綱*

一位畫家的成就所得,除了天資、後天勤奮善學、發揮創造性主觀因素之外,還不可少的是生活環境、學習和工作的際遇等客觀條件的影響。畫家李瑞祥於1941年出生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初中畢業後考入中南美專附中,該校於1958年由武漢遷至的眼光最好停的州美術學院。瑞祥於附中畢業後繼入學院油畫系,前後共打下八年的美術專業基礎。在學生時期瑞祥已表現出聰穎、好學、思想活躍、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在苦練基本功的同時,不斷地練習創作。他的畢業創作油畫<海難>,成功地表現了漁民們的不幸遭遇,不僅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還得到社會廣泛的好評。

1965年瑞祥分配到廣東省博物館任職,使他得到一個博見多學的工作環境。他參加了多次考古發掘、保護文物工作,並主持了許多美術、文物、社會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展覽籌備工作,不斷地擴展知識面,豐富了文化修養,日益增強了服務社會的能力。瑞祥的胸襟開闊,沒有把自己的業務局限於狹窄的作畫範圍之內,在藝術上更沒有陷入“理想王國”的追逐,而是面對社會實際和美術事業發展的需要去揮發自己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初期,他積極參與籌辦廣東油畫會的成立,並兼任秘書長工作,主持系列油系講座,參與社會培養美術人材。他有一顆開朗的與社會融和的心,客觀環境促使他全面進取,鑽研藝術,努力創作。

灕江漁筏

(水粉畫43×62cm)李瑞祥作·1985

我們祇要翻閲一下畫家的作品目錄,就可以肯定他的勤奮和全面: 他的作品有宣傳畫、油畫、水彩畫、素描、膠彩畫;在作品體裁上有歷史畫、人物畫、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等;在作品的題材上,從<孫中山與鄉親>到<井崗山會師>,從<天平天國攻打桂林>到<1911年廣州起義>,從<母系氏族社會>到<未完成的中國現代史>,還有那<敦煌系列>水彩畫,<桂林山水>系列作品,洋洋數百件,可見他作為一位多產的藝術家在社會歷史的時間和空間的觀念思維是何等的寬廣與深遠。從大量作品的去向歸屬情況來看,其中有屬多間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的藏品,有的屬於外國銀行、總統及各地收藏家的藏品,他的藝術影響面之廣闊可見一斑。

李瑞祥的作品,所以受到海內外眾多美術收藏家的歡迎,是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我想可以歸納的是,首先是他對於現實生活的觀察力和藝術表現力,表現歷史題材的作品,也需要現實的基礎,同時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想象力;其次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他的肖像畫有會意傳神的生動效果,表現歷史人物更需要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他筆下的孫中山、毛澤東、朱德、魯迅等眾多歷史人物都能刻劃入微,顯示人物的精神風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瑞祥有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赤子之心,在他的<家鄉水>、<象鼻山>、<桂林風景>、<桂林山水>等描繪家鄉風光的作品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他在桂林出生、長大,始終鍾情於養育自己的家鄉風土,反復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懷。瑞祥熱愛生活還可見於對漁民生活的關注。自1960年的<漁民群像>,1965年的<海難>,到70年代的<漁民>、<肖像>、<老漁公>直到90年代的<漁歌>、<任憑風浪起>諸作品,可見畫家熱愛漁民生活的一貫性,還有那些靜物花卉、風景等作品都顯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致;第四是瑞祥作為一位色彩畫家,有色調鮮明而凝重、筆法闊達而細緻的特點,他善於駕馭畫面的整體結構,突出藝術的感染力。

李瑞祥的藝術成果是豐富多彩的,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機運,而是多年藝術磨練的結果。1982年,他定居澳門之後,便潛心利用澳門的社會條件,一邊創作一邊觀察研究敎堂的油畫藏品,研究油畫歷史,並於1985年完成了他的藝術論文<澳門——中國油畫的發祥地>。這篇論文將中國油畫史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頗有學術價值,受到社會的好評。

學無窮期,藝無止境,瑞祥正處於藝術成熟精力旺盛的時期,我相信他會抓住一切機遇,提高學識,施展才智,為中華民族油畫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獻出更多的心力。

 

(1994年5月於廣州美術學院)

 

*郭紹綱,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敎授,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此文原載《李瑞祥畫集》(1994)。

本冊第 172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