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懷念艾青在澳門的日子

陶倍信*

1987年5月,中國詩人艾青應澳門文化學會邀請,偕夫人高瑛蒞臨澳門作為期一週的訪問,其間出席了澳門文化學會出版葡中對照譯本《艾青詩選》的發行儀式。我受文化學會主席彭慕治委派作譯員,全程陪伴艾青夫婦,印象深刻,永遠難忘。

數月前,艾老逝世的消息傳來澳門,文化界的葡中朋友相告哀悼,懷念不已。《文化雜誌》專門組稿編排紀念詩人艾青的特輯,編輯先生找我打聽當年陪艾老伉儷的細節,我將珍藏的三本照片拿給他看。他既驚訝又激動地喊起來: “這些是多麼珍貴的資料啊! 以後要送給艾青紀念館! ”——於是我立即同意了他的請求,先挑選一部份以饗《文化雜誌》的讀者。藉此機會,我對着每幀照片追述了當時的情景,繫以哀思,以誌悼念。

艾青先生的詩人形象將永遠留駐澳門,永垂不朽!

2. 在酒店向陽閣午餐。陪同的加華里路·佐治先生當時在文化學會工作,他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每天都向講着一口標準普通話的高瑛學上幾句華語。艾青先生講話帶浙江口音,卻令我倍感親切。
3. 詩人伉儷在澳門媽閣廟門前留影。
4. 我告訴艾老: 澳門的葡文名字“Macau”就是起源於媽閣廟,意即“阿媽的港口”。他馬上將廟門口的對聯抄下來了。(旁觀那位是澳督府派出的司機,他也全程陪伴照顧艾老。)
5. 於東方酒店萬歲廳晚餐,佐治拿來翌日發行的《艾青詩選》,讓詩人一頁頁細看。
6. 5月5日,詩人參觀澳門歷史檔案室(高士德馬路14號)。艾老一直留意着馬路中間的大榕樹。
7. 艾青夫婦與檔案室工作人員合影。
8. 詩人對澳門歷史文獻圖片饒有興趣,一幅幅認真觀看。
9. 館長格拉莎請詩人在紀念冊上贈言。艾老説: “你們的工作很出色。”接着就稱讚格拉莎是一位很美麗的館長。賓主交談風趣幽默、熱情有加。
10. 詩人伉儷和佐治在聖地牙哥古堡觀賞十字門海景。
11.(5月5日於聖地牙哥酒店午餐之後)艾老久久地佇立着,眺望西灣的粼粼波光和逐浪飛翔的海鷗,臉上泛起一抹微笑。令人動情的時刻,或許詩人又在構思一首歸來的歌……
12. 下午,拜訪彭慕治主席,彼此一見如故,雙方操純熟的法語交談。彭慕治展示《文化雜誌》創刊號給艾青看,內載有四篇報導詩人艾青的文字。主席告訴詩人,澳門正在發動提名艾青作為下一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13. 彭慕治陪同詩人拜會敎育文化政務司高秉倫先生。政務司伉儷當晚設宴歡迎艾青夫婦。中葡賓客共四十多人作陪,氣氛融洽,用得上中國成語“喜氣洋洋”來形容。

14. 高士德馬路中央那一行百年老榕樹吸引了艾青的視線。他喜歡它們那挺拔的樹幹飄着長髯(氣根)的瀟灑樣子。詩人説,他自己就像一棵老榕樹啊!

15.5月6日上午,詩人踏足著名的普濟禪院。看,艾青揮杖方遒,又一首歸來的詩!

16. 傍晚出席在葡文書店閣樓舉行的《艾青詩選》發行儀式。澳門中葡人士三百多人到會祝賀。主席枱上坐着(左起)葡國詩人韋博文、彭慕治主席、高秉倫政務司、詩人艾青、文化學會培訓研究廳廳長布魯修。詩人致答辭時顯得很激動。隨後,中葡朋友輪番朗誦艾青作品,場面感人。

17. 儀式後嘉賓爭相請詩人在詩選上簽名。艾老很累了,但他竟然一連簽了六七十本。右一為林綺濤(現任立法會主席)、中立者為澳門華僑報社長趙汝能(已故)。

18.5月7日上午跨海到離島遊覽,市政廰主席李安道(左二)親自作陪。

19. 中午,李安道在豪華的凱悦酒店宴請詩人。艾老似有疲態,然仍那麼執着,對澳門掌故十分留意。

20. 下午訪問東亞大學(後易名為澳門大學),在紀念冊上留言。

21. 澳門總督馬俊賢博士於總督官邸設晚宴款待詩人伉儷,多位政要和中葡詩人陪坐。馬俊賢是澳門歷來首位文人總督,本身是里斯本一位醫學敎授,又是一位詩人。席間,他用葡語朗誦艾青的詩作<祝福>和<橋>。澳門詩壇泰斗梁披雲先生即席作詩一首贈艾青。圖為馬俊賢夫婦與艾青夫婦留影。

22. 5月8日峰景酒店早餐,祇有佐治和我作陪,偌大的豪華餐廰沒有別的客人,事因該酒店尚未正式對外營業。彬彬有禮的侍應生請詩人點菜。詩人通讀菜牌後,祇點了一道德國鹹豬手(醃豬前蹄)。據説這是他在留學法國時嚐過一次的食品。當那道菜送上桌時,大家都為之目瞪口呆了: 那一隻德國豬蹄真大,滿滿的一大盤! 艾青忽然仰頭大笑起來,笑得眼淚都迸出來了! 他還大喊道: “這麼大呀! 兩天也吃不完啊!”我們也都大笑不已。高瑛説: “他真的很開心呀! 我已經好久好久不見他這麼開懷大笑了呀! ”原來隔了半個世紀的往事如此令詩人觸景生情慨嘆不已。照片是詩人大笑之後那一瞬的惘然神態。

23. 就是那麼短暫的一個星期,艾青與澳門結下了永存的詩緣,也令我們永違懷念着詩人在澳門的日子……

*陶倍信,澳門文化司署譯員。

本冊第 4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