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假澳門文化廣場舉行代理發行儀式
澳門文化司署推出《文化雜誌》第二系列

本刊記者

澳門政府文化司署於5月6日下午6時在澳門文化廣場展覽廳舉行《文化雜誌》第二系列發行儀式,由代文化司魏美昌及《文化雜誌》主編官龍耀主持儀式,五十多位澳門文化界知名人士應邀出席了發行儀式。

《文化雜誌》於1987年創刊,分別用葡、中、英三種文字出版,迄今各版本已出了十六期。由第十七期起稱為“第二系列”,增加內容,革新版面,擴大作者網絡,旨在促進葡中學者雙向交流,尤其在中文版方面,華人學者的論文將佔較大的份量。《文化雜誌》主要刊登有關澳門文化領域葡中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學術論文、專題報導,每期常設歷史、文化、人類學等欄目,有文學藝術等專稿,不乏精采之處,受到葡、中、英眾多讀者歡迎。

《文化雜誌》多年來受中外學者和研究機構重視,已成為一份具有收藏價值的文化期刊。第二系列每期印數增加到三千冊,圖文並茂,裝幀精美,由澳門文化廣場代理發行,將更有利於本地讀者。葡、中、英三種版本對照閲讀,亦有助於提高學習外語讀者的興趣。

作為發行儀式的主持人,魏美昌代司長首先向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梁披雲先生以及出席儀式的各位學者嘉賓表文衷心感謝。他説:

澳門文化司署以葡、中、英三種文字出版的《文化雜誌》已進入第七年了。今天舉行由第十七期開始的第二系列發行儀式。我謹代表文化司署對一向幫助《文化雜誌》撰稿、宣傳、發行的熱心人士以及出席今天儀式的文化界、新聞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尤其要感謝澳門文化廣場為代理發行《文化雜誌》所作出的努力,同時也感謝多年來為這份圖文並茂、精幀精美、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雜誌付出不少心血的編輯、翻譯等所有工作人員。

今後《文化雜誌》將增加內容、革新版面和擴大讀者網絡。希望各位讀者,尤其是中文版的讀者和朋友,多提意見和建議,使其內容更加充實和多樣化,並在反映和宣傳澳門文化特色、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新的貢獻,讓這份文化刊物發揮更大作用。

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梁披雲先生被邀作為發行儀式主持嘉賓作了簡短致辭。梁老言簡意賅令人鼓舞的講話博得全場熱烈掌聲。他説:

《文化雜誌》是一份很有份量的學術刊物。我看它不僅是澳門的,它對東西方都很重要。澳門是中西文化交匯融合的地方。我希望凡是關心二十一世紀、關心人類文化發展前景的人士,都要認真地、好好地想一想,對人們所説的“東西文化融合”這個問題,要有一個好的構思,期望獲得輝煌成就。這麼樣子的一個刊物,可以很好地反映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它應該成為一個反映澳門未來發展的刊物。因此,我在此祝願《文化雜誌》成功進步!

《文化雜誌》總編輯官龍耀(Luís Sá Cunha)用葡語向與會學者嘉賓和新聞界朋友介紹《文化雜誌》,由譯員即時傳譯。報告如下:

《文化雜誌》是澳門文化司署出版的刊物,前後已歷八個春秋。這個季刊讀物以葡、中、英三種文字出版。如此一個出版計劃在世界上尚屬罕見,在葡萄牙沒有類似的刊物,在香港也沒有,據我所知在中國也還沒有。

《文化雜誌》採用三種有代表性的文字出版,為世界上多數讀者提供了方便;可以説《文化雜誌》傳播面積幾乎涉及全球,因為其中英語被公認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

目前,《文化雜誌》向全世界50多個國家發行,與世界各國無數的研究家、學者和資深人士合作。在葡萄牙、整個歐洲學術界、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地,本雜誌被視為高科技水準的刊物,受到普遍的好評。

今天,我首先要肯定的是,這雜誌是屬於澳門的一本刊物,是在澳門這塊土地上培育出來的一顆小小鑽石。它為澳門贏得榮譽,為澳門在世界上樹立了一個良好形象。人們通過認識它而對澳門作出評價,認為這樣的雜誌只可能來自於一個文化程度和敎育程度具有高質素的社會。我可以告訢大家,每個星期我們都收到從世界各地寄來的讚揚《文化雜誌》的信件。

第二,我要在各位面前強調這本雜誌的重要性。它是深入認識澳門,認識澳門社會面貌及其各種技術水平的工具,是瞭解澳門不同社會相互接觸共融共存之起源的重要工具。從無可爭辯的原則出發,每一民族與社會皆有其歷史之回顧。不接受過去,則無法展望將來。

從這一點看,《文化雜誌》現在是,將來也是認識澳門歷史的重要工具。這歷史是由葡萄牙和中國兩國人民共同譜寫,由兩國學者和雙語人材共同譜寫的。

第三,我要表明,《文化雜誌》可説是一項前衛的精神產品。隨著资訊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們越來越覺得生活在國際生活的整體之中,國際學術環境越來越顯得重要了,尤其是所謂的跨文化現象。大家都清楚,不同民族相遇合,即使政見相異,亦求文化相融。

作為澳門的象徵與鏡子,《文化雜誌》反映了歷史上不同文化相接觸的現象。這是歐洲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中國古老文化的歷史際遇。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發掘的領域,是一條通往光明未來的途徑。我相信,《文化雜誌》的前途鵬程萬里,它將是中外學者相互切磋的聯結點,是相互溝通的特殊園地,是中國與歐洲通過澳門-葡萄牙相互接近、相互瞭解的一道橋樑,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渠道之一。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通過一塊小小的領地,就使澳門能為中國的將來起到如此重要和獨特的作用。

第四,我想藉此向各位呼籲。我覺得似乎葡文和英文版的雜誌比中文版在國際上聲譽更大。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在歐洲和美洲懂中文的人畢竟尚屬少數。為此中文版需要更多地與中國學者和研究人士合作,以便更廣泛地與大陸和海外華人學者加強交流。

此外,因為《文化雜誌》是澳門的產物,它應該以更多的澳門固有的中華文化為主流,更多地體現出澳門特色。所以,我向學者、作家、詩人、藝術家和文化社團呼籲,請大家提供合作,將《文化雜誌》看作自己的一塊文化園地。

我們深信並有把握:這是寳貴的、難得的計劃,這是對澳門有益和為澳門增光的事業。請各位伸出熱情合作之手,為澳門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而作出頁獻。

《文化雜誌》中文版編輯黃曉峰扼要地論述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產物的“澳門文化”的深刻歷史內涵,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學者、翻譯家和讀者關心和支持《文化雜誌》特別是中文版的工作。他的發言以《澳門文化的三稜鏡》為題:

中國著名的東方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敎授季羨林先生,他也是澳門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季先生對澳門的歷史文化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説:“大家都承認中國的西化給中國帶來了好處。弊端當然也有,好處畢竟是主要的。溯源追本,西方文化是怎樣進入中國的呢?這就不能不提到澳門。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文化交流有過幾次高潮。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傳入。這一次傳入的起點,從時間上來説,是明末清初;從地域上來説,就是澳門。整個清代將近三百年的期間,這種傳入時斷時續、時強時弱,但一直沒有斷過(中國文化當然也傳入西方,這不是我在這裡要談的問題);五四運動,不管聲勢多麼大,只是這次文化交流的餘緒。可惜的是,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這十分重要的地位,注意之者甚尠。我説這話,完全是根據歷史事實,明末清初傳入西方文化者實為葡人,而據點則在澳門。”

換一個角度,我們倘從西方傳教士經澳門到中國傳播歐西文化這一點去看澳門文化對中西文化雙向交流所起的巨大歷史作用,那就更值得我們瞻前顧後了。由澳門傳入中國的西方基督敎所包容的人文主義文化對中國社會質變的影響遠超過漢唐時期由西域傳入的佛敎文化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因為西方基督敎文化混合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和西方的科學技術等實用知識,它們逐漸地為中國社會首先是先進份子所吸收而轉化為近代中國趨向開放的思想批判武器。

至於説通過傳敎士作為媒介,“中學西傳”對歐洲文明的促進尤其是影響及歐洲啟蒙運動的發生,這就像中國的火藥曾經在歐洲“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了新敎的工具,並且一般地説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強大的推動力”那樣,西方在近代突飛猛進所引以為傲的“世界觀的形成”也是“全靠深入異邦文化的精神”,只有羅盤針的發明才能夠幫助歐洲到達這種境界。這種對東方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的高度評估早已由西歐啟蒙運動哲學家萊布尼茲指出過:“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文明,是大陸兩極端的兩國,歐洲和東海岸的中國,現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們從前誰也不曾想到,在這世界上有凌駕我們的民族存在,但在事實上,我們卻發現中華民族了。”

所謂“澳門文化”,並非僅指現存於澳門這塊彈丸之地的“文化遺物”和“文化現象”,它應當包容具有近代史意義和現代性涵義的由中西文化交融而形成的整體觀念和開放精神。澳門文化是人類迄今四百多年東西方兩種異質文化逆向交流和多元融合的獨特產物,澳門的精采之處和它對於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也就在於那經由長時期東西文化交融所產生的客觀存在的人文價值方面。“澳門文化”既然是四個多世紀以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它本身當然包容有兩種異質文化的獨特成份。倘往遠處看,“澳門文化”到了20世紀末,當澳門主權回歸中國之後,它又必然地為“中華文化”所包容。這正好證明了中華文化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融合性和吸附性,因而才能保持悠久而常新:而澳門文化不只是人類一份值得珍惜的文化遺產,它必然要在東方的新世紀裡繼續閃耀爍獨特的光芒。

由此可見,澳門有一份《文化雜誌》的存在可能是歷史發展本身的需要。尤其是在目前,澳門正處於歷史的平穩過渡時期,經濟的繁榮必然伴隨文化的繁榮。這恰好也成為《文化雜誌》進入“第二系列”的現實背景説明。作為《文化雜誌》中文版的編輯,當然更加期望得到海峽兩岸、港澳以及海外華人學者和讀者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希望翻譯家、雙語工作者為各個版本論文的翻譯工作多作貢獻,以利於促進中外不同語種的學者和讀者的深入接觸和交流。中文版的編輯工作,由於尚欠經驗,歡迎大家多批評多指敎。中文版應該增添“本地化”特色,因此格外渴望本地學者提供學術論文以及各種有關澳門文化景觀的珍貴資料。

澳門文化廣場總經理陳雨潤代表《文化雜誌》澳門代理發行機構致辭。他説:

今天我們感到十分榮幸,能為《文化雜誌》的代理和發行工作盡一點力。特別要指出的是,這份本地區出版的刊物,從創刊至今,為中葡的文化學術交流、為促進本澳文壇的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它備受中外學者、文化界的重視。

澳門是一個很狹小的地方,儘管近年市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已有一定的提高,但要在一個如此狹小的市場興辦文化和出版事業,是困難重重的。

那些為發展和促進本澳文化出版事業知難而上的機構和政府部門,以及有識之士,尤其令人敬重。

我們對他們敬佩之時,更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將《文化雜誌》等具份量的本地刊物的發行工作做好,不僅積極向本地讀者推介,還要大力向香港,甚至向海外及內地讀者介紹這本具有收藏價值的期刊。

多謝各位!

魏美昌代表文化司署、陳雨潤代表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舉行了委托代理發行的交書儀式。應邀參加發行儀式的嘉賓獲文化司署贈送最新一期《文化雜誌》(中文版第18期)。發行儀式上並設酒會招待嘉賓。

新華社澳門分社、澳門多家報社和出版社派出代表或記者出席了這次發行儀式。

(左起)陳雨潤、梁披雲、魏美昌、官龍耀、黃晓峰、陶倍信(翻譯)

本冊第 17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