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藝術品收藏佳話

羅柏濤*

澳門退休基金會收藏

1“信州江尻”——在一個刮風的天氣裡,穿過駿河,江尻的一片稻田看富士山。畫中有一些旅行者在與風搏鬥。
2“信州小野新田”——從小野看富士山,山腳霧靄遼繞,一些農民牽著牲口(此畫於1989年購得)。
3“信州片倉茶園之富士”——從駿河、的片倉花園看富士山。婦女們在採摘茶葉,僕役們正在把茶運往商店。
4“富士見原”——從尾張的一所寬大的木建築看富士山。
5“小石川雪之朝”——從江戶的小石川看富士山。畫中是一個茶館,顧客們正在觀賞深冬的雪景。
6“登戶浦”——從百百海灘透過傳統的拱形建築看富士山。
7“身延川裡富士”——從身延川河岸看富士山。畫中有馬和腳夫。
8“海部開成”——風和日麗的日子裡,飄著白雲的藍天襯托下,山頭覆蓋著積雪的富士。
9“雨中富士”—暴風雨中的富士山。
10“登山”—一群朝拜的人正在登山,其他人在一個巖洞中祈禱(1988年獲得)。
11“上總野回路”——自上總的鳴海看富士山。畫中有兩隻帆船。
12“上州牛堀”——從日產的牛堀看富士山,畫中可見沙灘上有一隻船。
13“信州諏訪湖”——從信濃的諏訪湖看富士山。
14“百百山中”——從百百山中看富士山。
15“溫泉水車”——從溫泉鎮通過一架水車看富士水。
16“甲州犬且卡”——從甲斐的犬目山看富士山。畫中有一些旅行者和馱著貨物的馬隊。
17“甲州御水門”——甲斐的御湖水中倒映的富士山,湖邊青青的岸上,樹林掩映著黃色房頂的住宅。
18“甲州三島越”——從甲斐的三島看富士山。畫的中央有一棵大樹,三個人正試圖抱住大樹。
19“甲州石和之曉”——晨霧中,從甲斐的石和看富士山。畫中有一條路和一些行人,路兩旁有一些房子(1988年獲得)。
20“神奈川衝波浦”——神奈川海上看富士山。這幅畫也許是此套作品中最有名的。
21“東海道寶登個家”——透過寶登個路旁的松樹看覆蓋著白雪的富士山山頂和山坡。
22“東海道吉田”——從吉田的一個茶館(或郵局)看富士山。
23“東海道金谷之富士”——從大井河邊看富士山。
24“東海道江尻”——江尻附近的富士山,淺藍色的山頂覆蓋著白雪,山腳下籠罩著黃色的霧靄。
25“甲州江之島”——自相模江之島看富士山,一群朝拜者向弁天寺走去。
26“中原”——中原風光(1988年獲得)。
27“七里之濱”——自七里之濱看富士山。
28“箱根之湖水”——相模箱根一側看富士山。在湖面上升起的霧氣中看富士山白雪覆蓋的山頂。
29“梅之左”——自相模的梅看富士山。美麗的自然風光。
30“本條立川”——江戶的本條。一群工人在勞動(1988年獲得)。
31“深川萬年橋下”——從深川萬年橋木拱下看富士山。
32“五百羅漢寺”——江戶的一個佛塔。遊人在寺中觀賞富士山。
33“青山丹座之松”——透過青山的古松看富士山。
34“甲州鰍”——固漁夫正在收起漁線,背景是富士山。
35“下目黑”——從江戶附近的小山村下目黑看富士山。
36“千住”——從江戶附近的千住看富士山。畫中有兩個漁夫和一個牽馬的人。

37“靠近加賀的千葉縣富士”——從千葉看富士山。

38“築田島”——從位於隈田入海口的小鎮築田島看富士山。

39“甲州多摩川”——從武藏多摩河上看富士山。

40“高井戶品川御殿山之富士”——富士山遠眺。觀賞櫻桃花的人們。

41“江戶日本橋”——從上野寺看富士山。

42“江戶駿河町三井店略圖”——從駿河看富士山。

43“百百仙台”——從江戶中部的駿河台看富士山。

44“百百淺草法學寺”——在江戶淺草法學寺看富士山,天上飄著雲和風箏。

45“從靠近青梅林的兩國橋欣賞夕陽”——江戶兩國橋上看夕陽中的富士山。

46“隈田川關谷之里”——在隈田河旁關谷村遠眺被落日餘暉染紅的富士山。

投資

眾所周知,1987年底和1988年,澳門退休基金會買到一套18和19世紀日本畫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其中除歌磨呂和春延的兩幅版畫外,還包括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以《風月三十六景》為題創作的兩組作品。

基於投資多樣化的策略,考慮到沒有短期責任,1987年年底發生的“事件”形成的局面,以及面對市埸的不穩定有必要採取靈活的態度,並對基金會“傳統”的投資手段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變通方式,上述做法就毫不奇怪了。

這組作品是在英國鐵路公司私營化過程中購買的,基金會用了較少資金買到了除安藤廣重的版畫以外的這套畫作。

我們得這套由葛飾北齋(1760-1849)的版畫組成的作品非常珍貴,加上補充的版畫作品,一共四十六幅。1988年,我們著手尋找這套作品中尚缺的五幅並修復中間有疊線、污漬,折痕和粘連的作品,這也許因為英國鐵路公司在得到這套作品後從未動過的原因。

包括當年找到的另外四幅作品的修復工作,是在美國由修復領域的世界級專家、現已去世的水島惠子女士負責進行的,她使用了一系列特殊的技術手段,包括使用橡皮、畫鏟或蒸汽的方法。

雖然這種做法首先是出於投資的考慮,但是,在藝術品收購中,澳門退休基金會一貫重視文化特色和其藝術價值。

因此,在1989年,退休基金會與古本江基金會進行了接觸,意在瞭解他們是否有興趣組織版畫展覽,並負責畫作的保管和保護。

然而,由於在購買最後一幅版畫時價格時上漲,這件工作在當年停頓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作品的年代,第一批作品和四幅補充畫作的買價、修復和保險的開支,比照相同時間內同等數額的定期存款的平均營利和其它財政支出的增值,當時,自葛飾北齋的整套版作品的出售每年可營利約27%。

還在1989年,其它幾幅失散的畫作也被找到了,從而使這套畫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不斷得到提高。這件工作在當年年底圓滿結束。

通過澳門地區總預算來支付退休金和其它給予退休階層人士的開支使澳門退休基金會的管理必須具有長遠目光。

從單純技術觀點看,這個問題的提出仍然十分重要;在整個購買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小心謹慎,並需咨詢專業顧問的意見。

也許本不用重覆1989年所面臨的有利條件,特別是日本和臺灣的投資者加入了搶購的行列。但是,考慮到退休基金會的這些版畫的特殊質量(被視為具有“博物館水平”,根據版畫複製的前二十幅作品就屬此種情況),在有利條件下轉讓的方針仍不變。

組畫

《風月三十六景》在日語中為《Fugaku San-ju Rok'kei》,實際上,它是分別由三十六幅一組和十幅一組的兩組共四十六幅版畫組成,從“正面”(表富士)和“後面”(裡富士)展現了富士山的不同景觀。

在1987年12月8日的倫敦拍賣會上,獲得了第一組全部版畫和第二組中的五幅作品,其餘五幅如前面所説,分別於1988年(4)和1989年(1)獲得。

這組作品被認為是葛飾北齋利用版畫技術創作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組作品估計是在1831和1834年發表的,當時出現了一陣“富士山熱”,而江戶的居民把富士山看作崇拜的對象。

第一組版畫成就的取得可以説是以十幅補充作品的產生為基礎的。

儘管終於確定了作品之間可能的時間間隔,但是,這一套版畫的順序仍難以確定。為此,曾經有過多種嘗試,如根據葛飾北齊不同的署名,或根據署名的書寫風格,所用的文字,或以富士山為題材的作品,不同的創作地點而將作品分類。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方法達到令人信服的程度。

在購買和修復過程中,這個問題也出現了,如參與購買工作的專家和負責修復工作的日本專家掌握的資料與拍賣輔助資料即Sotheby's目錄中的資料就存在分岐。水島惠子女士認為,根據購買時的排列狀況。版畫的創作順序應與“分開”相反。

本文對版畫的排列順序採用的是M. Le Concourt在其對葛飾北齋的研究中採用的,被普遍接受的順序。

另外,日本,日文名稱取Sothe by's目錄,對畫作的描述摘自一些文章和對畫作的觀察。

蔚玲 譯

*João L M.Roberto,澳門退休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

本冊第 81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