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記澳門收藏的藝術珍品

野田哲也*

北齋年老時的自畫像(毛筆素描 盧浮宮藏)

1993年3月末至4月,我作為訪問藝術家訪問澳門視覺藝術學院於逗留澳門期間,出乎意料地有幸得見北齋的浮世繪中總稱《富士三十六景》的全套珍貴版畫原印件。這批傑作包括原印件三十六幅,每件主要刻版的圖案線條印成藍色,山背的部份用黑色套印十次,作品大概在1831至1833年間完成於日本。這套原件是澳門退休基金會新增的藝術收藏品。

可惜我見到這套傑作正值自己的作品在澳門市中心的畫廊展出之前不久,時間倉促,不及細觀,未能如我所願地作仔細的檢驗、考察和鑒、賞。我的第一印象是這些畫保存極好,色澤鮮艷,一如拓印不久。畫紙像新的一般,邊角毫無殘損痕跡,只是中間有折痕,這是印肆為便於顧客攜帶而經常這麼做的。多數版畫的層次部份,特別是天空的藍色,以及從主要刻版印出的其他主線條,色澤特別鮮亮。

這些原版印畫可能被誤認為是複製品,事實上,這套畫在問世當時就流行於日本,在其後的長時間內也有許多複製品。因逐一檢視各幅,看到最有名的《凱晴快風》或俗稱《紅富士》的那幅時,我停下仔細作檢驗,因為富士山的紅色看來相當淺,仿彿經過化學劑拂拭以便保存似的。再檢驗藍色的和其他的部份,則色澤鮮濃,紙張的質地又是夠軟的,可是畫面底部的山腳有兩處稍損,是刻版造成的。這兩處傷痕使我確信是原版印出的。紅色的部份為什麼比較淺? 大概這一藝術珍品的最早版本之一向來是用這種顏色的吧。

於是我立即想到,這套版畫是外國人在相當早的時候從日本收藏家那裡購得帶出日本的。

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浮世繪的版畫在江戶(今東京)受到大眾的喜愛。題材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娛樂,由於價格合理,一般人樂於購買,裝飾家居,代替比較昂貴的繪畫。浮世繪版畫顯然未被看成重要的藝術形式,比不上當時某些公認的畫派的繪畫,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但是後來,不少外國人感到這種作品動人而特別美麗,加以收藏。這就是浮世繪的許多精品被運出日本,為國外的許多藝術愛好者所珍藏的原因之一。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我現在執教的東京藝術大學是日本唯一得到政府支持的藝術院校,那裡的收藏中只有少量的浮世繪版畫。甚至國立東京博物館收藏的浮世繪版畫也賴松方幸次郎先生的慷慨捐贈。松方先生是著名的西方藝術收藏家,在歐洲居住多年,他見到浮世繪版畫的重要性及其藝術質素,從一位法國收藏家那裡購得大量收藏品,帶回祖國。

大家知道歐洲首先承認浮世繪的藝術成就的,是印象派藝術家。他們正確地評價作品的上乘的藝術價值,欽佩動感的構圖,亦即細緻地描繪人物的和鳥瞰式表現的活動,彷彿通過鏡頭去捕捉一樣。

“聖維多利亞峰”

組畫之一景 保羅·塞尚1904-1906

他們也驚訝於平塗的拓印著色,這善於給人以廣度和深度的幻覺。法國的藝術家像莫奈(Monet),馬奈(Manet),以及後來的德迦(Degas),勞特萊克(Lautrec),梵高(Van Gogh),和高庚(Gauguin)都在某些方面受到浮世繪的啟發,我感到在賽扎納(Cezanne)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影響。大家知道賽扎納批評日本的版畫外形線條簡單,著色效果平塗。從他的旨在兩維的平塗畫布上造出三維效果的立體表現方式來看,這種説法不難理解。可是考察他的有名組畫聖維多利亞峰,我們能夠找出和北齋的《富士三十六景》的相似之處。首先,大家都是組畫,而且畫中的維多利亞山表現得比實際情況高出許多。這很可能取法於北齋對富士山的構圖,再則,主要的線條和外形用籃色,這使我們想起北齋在多數印件中使用的藍色。這種顏料當時叫柏林藍,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在18世紀初葉從普魯士帝國的首都柏林首次運進日本的,所以在歐洲叫普魯士藍。不久,這種鮮亮的藍色十分流行。浮世繪的大師們常常使用,北齋實際上是日本首批使用這種藍色的藝術家之一。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是北齋在這組版畫中按完成時間用了三個名字,在他初刊《富士三十六景》的時候,他已改名飯津(Iitsu)。但由於北齋這個名字在當時已家傳戶曉,他就繼續部份地在組畫中使用,有時作“北齋飯津”或者“飯津即昔日之北齋”,有時作“北齋飯津”。這件事看來相當怪,可是從關於他的佚事猜測,他這個人似乎好些方面都古怪而難以捉摸,在漫長的一生中,他更換筆名或別名至少30次,更換住處至少有90次,據他自己説,搬家比經常打掃屋子省事。

北齋的經常搬遷、改名的衝動,反映出他不斷探索新的方法與技巧,或者説新的表現手法的衝動。

因此,圍繞著創作《富士三十六景》這套組畫的過程,北齋的改名很可能是要告訴大家,到了這一步,自己不但在名字上而且在風格上都換了一個人。我看這套版畫是北齋到那時為止的全部成就的結果,它代表北齋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頂峰。

我讚賞這些版畫將永遠作為藝術巨作留存人間,同時也羨慕澳門大西洋銀行能獲致北齋最有名的世界傑作,如此優秀的印品。

沐浴者

德加 1886

*野田哲也,東京藝術大學拓印女教授。

本冊第 7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