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敎

巴哈伊敎及其在澳門的傳播

宮哲兵

巴哈伊敎是世界性宗敎中最年輕的宗敎,它誕生於19世紀的波斯地區,距今僅一百多年的歷史。巴哈伊敎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據1991年6月統計,全世界已有214個國家和獨立地區有巴哈伊敎徒,僅次於基督敎,是世界第二分佈最廣的宗敎。20世紀中期,巴哈伊敎傳入了中國和澳門。近半個世紀,澳門巴哈伊敎經歷了早期傳播和快速發展的階段。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澳門巴哈伊敎仍然可以繼續發展。

巴哈伊靈曦堂(或稱大同敎蓮花寺)外觀

(印度新德里)

巴哈伊敎的產生與傳播

巴哈伊敎(The Baha’i Faith)的前身是巴比敎(The Babi Faith),它的創始人巴孛(The Bab)曾經是伊斯蘭敎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支派謝赫敎派的信徒。1844年,他宣佈自己是穆斯林期望已久的先知,他將帶給人類一套關於建立新社會的敎義。他到處宣傳純潔宗敎、社會改革的主張,受到波斯宗敎和政治勢力的仇視。1850年,巴孛領導的宗敎運動受到鎮壓。巴孛被判處死刑,他的許多信徒被監禁。其中有一個被監禁的信徒叫巴哈歐拉(Baha' u' llah),成為殘餘的巴比敎徒的主要領袖。巴哈歐拉一生在監禁中渡過,監禁地點有德黑蘭、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亞德里亞堡、阿卡等。在阿卡,他有一定的自由,能夠領導他的宗敎組織並寫作了一批著作。

巴孛生前曾宣佈,他的主要使命是引導另一位更偉大的先知出世,這個更偉大的先知會將人類文明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1863年4月21日,巴哈歐拉在巴格達附近的瑞德溫向信徒們宣佈,他就是巴孛所引導出世的先知,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信仰體系,將追隨者稱為“巴哈伊”信徒,以示不同於巴比敎。巴比敎被視為伊斯蘭敎內眾多支派的一支,但巴哈伊敎卻被公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宗敎。

巴哈歐拉的著作主要有《至聖之書》。(Kitab-i-Aqdas,即《亞格達斯經》,The Most Holy Book)、《必然之書》(Kitab-i-Iqan,即《毅剛經》,Book of Certitude)、《深藏諾言》(即《隱言經》,The Hidden Words)等,這些著作宣傳了巴哈伊敎的敎義: 所有的宗敎都同出一源,上帝通過先知傳播真理,摩西、瑣羅亞斯德、耶穌、穆罕穆德、黑天、釋迦牟尼、巴哈歐拉都是上帝不同時代選派的先知。巴哈歐拉是最近和最偉大的先知,他獲得了永恒真理。

永恒真理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全人類是一個整體;2)獨立地尋求真理;3)所有宗敎具有一致性;4)所有的偏見應受到譴責;5)協調宗敎與科學;6)男女平等;7)普及敎育;8)普及世界語;9)成立世界法庭;10)消滅極端富裕和貧窮;11)以勞動為信仰;12)正義是最高原則;13)建立持久而普遍的和平。這些真理的內容可以用中國人的一句話概括,即世界大同。後來,當巴哈伊敎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稱巴哈伊敎為“大同敎”。

巴哈歐拉逝世後,他的兒子阿博都·巴哈(Abdu'l-Baha)成為巴哈伊敎的領袖。阿博都對巴哈伊敎的貢獻是鉅大的。首先,他繼承了父親的寫作計劃,宣傳並完善了父親的學説,使巴哈伊信仰更加理論化和通俗化。其次,他將巴哈伊信仰傳播到了西方世界。1911年,他以67歲高齡訪問了英國、法國和埃及,次年訪問美國、加拿大和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地。他在近百座城市裡演講,歐美各地湧現大批巴哈伊信徒。他在行政上的貢獻是建立了北美和波斯的巴哈伊敎總會,負責區域性和國家一級的敎務工作。阿博都逝世於1921年,當時的巴哈伊敎已有100,000信徒遍及中東、印度、歐美等地三十五個國家。

1921年以後,阿博都的孫子守基·阿芬第(Shoghi Effendi)領導著巴哈伊敎。阿芬第接受過良好的西方敎育,1918年他在貝魯特的美國大學完成了大學敎育,1920年他又在英國牛津大學巴里奧學院學習。他對巴哈伊敎有三個方面的貢獻: 第一,他精通英文,將許多巴孛、巴哈歐拉和阿博都的著作由波斯文翻譯成英文,對巴哈伊敎在英語國家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在以色列靠近阿卡的卡梅爾山修建了巴哈伊世界中心,這一美麗壯觀的建築群後來成為巴哈伊世界正義院所在地;第三,發展和完善了巴哈伊敎的敎務行政機構,在世界更大的範圍傳敎並獲得成功。1957年,當阿芬第去世時,巴哈伊敎的信徒已超過400,000人,分佈在二百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成一個新興的世界宗敎。他逝世後,巴哈伊敎不再由巴哈歐拉的嫡系子孫領導,而是由全世界巴哈伊敎徒所選舉的領導機構行使領導權。

巴哈伊敎有三級組織: 最基層是地方分會(Local Spiritual Assembly),每個會都由九人組成的機構實施管理;中間層是國家總會,由九人組織管理機構;最高層是世界正義院(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領導集團也由九人組成,他們是由全世界的代表大會成員選舉產生的,代表任期五年。實踐證明,這種組織形式充滿了活力。到1991年,全世界的巴哈伊信徒已超過5,000,000人。總會有155個,地方分會17,437個。巴哈伊信徒的居住地點超過111,152個,他們來自2,112個民族。巴哈伊聖典和文獻被翻譯成802種文字,巴哈伊學校741個,出版社25個,廣播電臺7座。

巴哈伊敎在各國都受到知名學者的好評。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説: “巴哈伊信仰與伊斯蘭、基督敎和世界上其他認可的宗敎一樣,是一種獨立的宗敎。”俄羅斯著名文學家列夫. 托爾斯泰説: “我覺得這些敎義有著偉大的前途。”在中國,民國時期的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説: “這是一種偉大價值的新預言。它正在解放人們的思想。”

瑪莎·露易斯·羅德

(Martha Louise Root,1872-1939)

有關孫中山先生接見羅德(Martha Root,或譯魯特)女士的報道 首先簡略介紹巴哈伊敎傳入中國的情況是必要的。1914年,侯賽因·烏斯庫(Husayn Uskuli)與他的兩個同伴到上海經商,開始傳播巴哈伊敎。1928年,上海的巴哈伊信徒成立了中國的第一個地方分會。第一個成為巴哈伊信徒的中國人叫陳海安,1916年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期間加入了巴哈伊敎。不久,他回到了上海。另一個中國人廖崇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時加入巴哈伊敎。1923年,他回到廣東省,將《隱言經》等經典翻譯成中文,這是最早的巴哈伊中文書籍。這一年,美國女敎徒瑪莎·羅德(Martha Root)到中國傳敎。由於廖崇真的安排,她得到孫中山先生的接見。1930年,瑪莎·羅德又到中國傳敎。她拜會了廣東省國民政府主席陳銘樞將軍。在北京,她使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加入了巴哈伊敎。曹雲祥不遺餘力地著書撰文,推廣巴哈伊信仰。在他的影響和宣傳下,30-40年代,有不少知識分子參加了巴哈伊敎。1923-1938年,香港華人中間有少量的巴哈伊信徒。1956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個巴哈伊敎地方分會。1974年,香港成立了總會。1947年巴哈伊敎傳入臺灣,1956年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地方分會,1967年成立臺灣總會,1970年在政府完成登記,成為當時全臺九大合法宗敎之一。 巴哈伊敎傳入澳門是在1953年。這一年,世界巴哈伊敎的領袖、巴哈歐拉的曾孫守基·阿芬第(Shoghi Effendi)在佈置傳敎任務時説,全世界還有130個國家和獨立地區沒有巴哈伊信徒,他提到了澳門。就在這一年的10月20日,美國加利福利亞一位名叫法蘭西斯·希拿(Frances Heller)的女敎徒來到了澳門。不久以後,又有卡勞和露偉達·奈勒(Carl & Loretta Scherer)夫婦到澳門拓荒,他倆也是巴哈伊信徒。這三位信徒從定居澳門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向周圍的人們傳播巴哈伊信仰。由於傳敎積極,奈勒成為亞洲巴哈伊敎的九位顧問之一。 1954年10月15日,澳門有了第一個華人巴哈伊信徒,他是從廣東省移民到澳門的嚴沛峰。這一年,澳門還有了第一個葡萄牙人巴哈伊信徒,他的名字叫Manuel Ferreira。他向第一位到達澳門的巴哈伊信徒希拿女士學習英文,希拿介紹他加入了巴哈伊敎。1955年,第一位巴哈伊華人女信徒在澳門誕生了,她是唐童容女士。她影響了自己的丈夫張紹載,使他也加入了巴哈伊敎。張紹載對澳門巴哈伊敎做出了貢獻,因為他在澳門翻譯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巴哈伊書籍,這本書不僅在澳門使用,還流傳到香港等其他地區。 1937年北京世界語學院英國文學社同仁為瑪莎·羅德餞行留影 除了祈禱以外,巴哈伊敎的重要宗敎活動是齋戒和過節。齋戒時間是巴哈伊敎曆法的一個月。該曆法規定一年有十九個月,每月有十九天。餘下的四天(閏年是5天),就是歡樂節,用來做慈善活動和為齋戒期作準備。新年是3月21日,每天的時間從日落時開始計算。齋戒從公曆3月2日開始,在十九天的時問裡,從日出至日落期間不准吃喝。巴哈伊敎的節日有3月21日的新年節,還有4月21日-5月2日的蕾茲萬節。1863年4月21日,巴哈歐拉在巴格達的蕾茲萬花園(Ridvan Festival,意謂“天堂”)宣佈自己是先知,從此這一天就成為巴哈伊敎的節日。 80年代以前,儘管澳門的巴哈伊信徒人數不多,但是他們的宗敎熱情很高。他們廣泛地宣傳巴哈伊敎義,積極吸引和發展新成員,認真地祈禱和開展各項宗敎活動,這些努力為80年代以後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2年2月25日,亞齊齊氏(Azizi)(左三)與澳門巴哈伊朋友在路環野餐留影。下圖為當時澳門報章對Azizi蒞澳傳道的報道。

巴哈伊敎在澳門的快速發展

阿博都·巴哈生前對中國表示過極大的興趣,他説: “中國,中國,到中國去! 巴哈歐拉的聖道一定要傳到中國。”他還説,“中國有著偉大的潛力”“中國是屬於未來的國家”。本世紀80年代以後,阿博都·巴哈的預言得到實現,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巴哈伊信徒都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臺灣從1986年開始一個高增長期:1985年信徒有1,000人,1987年信徒有2,130人,1992年信徒增長到14,000人。香港的巴哈伊敎也是在80年代以後迅速地發展:1974年信徒僅270人,1993年信徒增加到2,500多名。中國大陸在1949年以前大約有巴哈伊信徒近千人,1949年以後停止了一切活動和傳播。8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和宗敎信仰自由的政策,巴哈伊敎重新傳入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也有了較速的發展。90年代以後,大陸的雜誌刊物開始介紹巴哈伊敎,國外巴哈伊敎人士多次到大陸訪問和進行學術交流。

80年代初期,澳門有大量的漁民加入巴哈伊敎,並於1984年在氹仔成立了澳門第二個地方分會,同年設立了巴哈伊中心。80年代後期,巴哈伊敎出現一個高潮,澳門信徒猛增到2,000多人。由於時機成熟,1988年在路環成立了澳門的第三個地方分會。過去,由於香港、澳門的信徒較少,由香港巴哈伊敎總會管轄港澳兩地敎務工作的發展。1989年,考慮到香港、澳門兩地都有2,000多名巴哈伊信徒,各自有其不同的地理環境及人力資源,發展自然也各有不同的特點,於是各自成立了總會。澳門總會是世界第150個總會。該會成立之時,世界巴哈伊敎的精神領袖羅巴尼夫人(Amatu'l-Baha Ruhiyyih Khanum,即阿瑪都巴哈·露赫葉卡儂夫人)特意從加拿大來到澳門表示祝賀,澳門總督也派代表到會上致頌賀辭。

巴哈伊敎世界正義院代表羅巴尼夫人和國際顧問比贊華列(前排左四和右三)與第一屆澳門巴哈伊敎總會成員合照(1989年4月)

澳門總會成立以後,巴哈伊敎開始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例如在80年代後期開辦了一間幼稚園,還在1988年開辦了一所“聯國學校”。這是一所非牟利的中學,也是當時澳門唯一一所敎授英語和普通話的雙語學校,該校的學生75%來自澳門本地居民的子女,其餘則是在澳門工作的外籍專業人士的子女。該校1988年祇有6名學生,1989年有100名學生,1990-1991年有220名學生,1991-1992年有262名學生,他們來自24個不同的國籍。學校越辦越好,使巴哈伊敎在澳門市民中擴大了影響,其敎學方法及課程設置,尤其是道德敎育課程,受到政府的嘉許。

1992年,澳門巴哈伊敎總會正式登記為一個合法的宗敎社團,這是澳門巴哈伊敎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登記以後,信徒們開展了許多公開的社會活動,他們在公共場合張貼廣告,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組織文藝演出,以各種形式宣傳巴哈伊敎義,積極發展信徒。1994年總會印刷了大量的巴哈伊敎著作,如《巴哈伊新世界秩序之敎育》(默哈巴特·奈哈尼著)、《隱言經》(巴哈歐拉語錄)、《人類新曙光——巴哈伊信仰》(The Dawning Light For Mankind-Baha'i Faith)(李紹白著)等。1992-1995年,總會成立了出版社——澳門巴哈伊出版社,出版了《巴哈歐拉之天啟》(The Dispensation of Baha' u'llah)(艾芬迪著)等一系列著作,這些著作廣泛流傳於澳門、香港、臺灣和大陸。

澳門巴哈伊總會由九位成員組成,每年4月21日-5月2日的蕾茲萬節重新選舉一次。1993-1994年度總會的成員是何啟桂、莊媚燕、周麗娟、卜曉旭、李棣蔭、何斯利、李崔少卿、沙露和巴拿。負責人是李崔少卿女士,她除了領導總會的日常行政工作之外,還擔任貿易方面的英文翻譯工作。全世界的巴哈伊信徒都具有比較高的文化程度,澳門也不例外。澳門總會的成員多從事科技或商業工作。

澳門的巴哈伊敎社團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巴哈伊組織的關係很密切。羅巴尼夫人多次到澳門訪問,她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澳門樹立了巴哈伊信徒的良好形象。1989年,澳門的巴哈伊敎組織派出六名代表前往以色列海法市“朝聖”。1992年,澳門巴哈伊敎組織舉辦了紀念巴哈歐拉逝世100週年的系列活動,美國紐約召開了全球巴哈伊大會,澳門的巴哈伊敎組織派代表參加了這些活動。1993年,澳門的巴哈伊代表團首次訪問了中國大陸,受到中國宗敎界有關人士的友好接待。

1999年12月,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人民將回到祖國的懷抱。澳門巴哈伊敎的絕大多數成員是華人,他們對於澳門回歸是衷心擁護和熱烈歡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别行政區基本法第3章第34條規定: “澳門居民有宗敎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敎和舉行、參加宗敎活動的自由。”回歸以後,澳門巴哈伊敎仍然是一個合法社團,他們不僅可以繼續為澳門的文化、敎育、精神品德的提高和為社會慈善事業做出新貢獻,並且可以與中國大陸的宗敎界建立更為友好與廣泛的聯繫。預計在21世紀,巴哈伊敎在澳門將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999年10月出版的《澳門巴哈伊團體喜迎回歸》中的<致全澳居民公開信>

澳門慶回歸海報展作品

(澳門) 馮佩芝設計

*宮哲兵,中國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宗敎系敎授、宗敎學研究所副所長。本文係著者於1999年底在武漢舉行的“澳門回歸理論研討會”上所作的專題報告。本文插圖係由本刊特約澳門巴哈伊敎總會崔少卿女士提供。

本冊第 161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