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有關《滴漏》的幾點說明

白世門*

在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Academia de Música S. Pio X)建院25週年慶典上,專門闢出一天作為音樂會日并演奏葡萄牙作曲家的作品。在這次音樂會上,出於驚人的巧合,演奏了葡萄牙三位不同年代的作曲家的三部作品,它們都是以卡米洛·庇山耶的詩作《滴漏》為創作藍本的。這幾位作曲家的美學方針堪稱舉世無雙。他們是: 洛佩斯·格拉薩(Lopes Graça)、菲利浦·德·索薩(Filipe de Sousa)和白世門(Simão Barreto)。若他們之間的道德和美學衝突一旦發生,便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意味著葡萄牙文化巨大的豐富性。

《滴漏》組詩Ⅰ中的兩首(<中國琵琶>和<遠方的花船>)在這次音樂會上演出,可以看出,樂曲得到公眾的廣泛接納,即使反現代主義或反前衛派方面亦如此。這可以是一種禮儀性的接納,也可以是一種衷心的接納。出於官龍耀先生這位《文化雜誌》作風實幹勤奮不懈的主編的一派盛意,這兩個樂曲後來被複製并發表在該刊物第3期上。在此,我深表謝忱。

卡米洛·庇山耶這部詩作是葡萄牙象徵派詩歌的傑出代表,或許它不像馬里奧·德·薩-卡爾內羅(Mário de Sá-Carneiro)的詩作那樣高深莫測,但毫無疑問,比葡萄牙這位現代主義開山祖師的詩作更加晦澀和深奧。顯而易見,所有這些方面均使闡釋這首詩的企圖變得困難重重。如前所述,對於庇山耶這首詩,過去曾有、將來還會有其他的音樂作品來加以闡釋。

在這兩個樂曲中,音樂意念并沒有擔負起闡釋庇山耶詩意的最艱鉅任務。因此,音樂在此并不是解釋而祇是提示,同時作為獨立的藝術而與詩相結合。此舉并非為發揚或補充詩之不足,而是為了創造藝術的一種新形式: 將音樂之旋律同語詞之意象結合而加以昇華: 一方面是音樂,另一方面則是詩,兩者結合成一個新的整體,而不是一方侵吞或同化另一方。

我所追求的另一種意念是兩種文化的意念。在此,我限於自己學識譾陋能力不足,祇能作淺略的描繪。葡萄牙和中國這兩種文化,確確實實,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不會合二為一;但是,她們在同一個社會-地理空間內極其和諧一致地共生共存了許多世紀之久。這便是我將老子《道德經》的某些篇章加到三首十四行詩(<道路>Ⅰ、Ⅱ、Ⅲ)上去的原因。將李白詩章<玉階怨>那富有東方色彩的曲調融入庇山耶的詩<詢問>中去,在<中國琵琶>一節中用二胡拉出五音階組成的主調,而大提琴則用逆行按不同節奏拉出相同的曲調。

我在此想提及的另一個特點是《滴漏》組詩Ⅱ的12首之中有8首的音樂主題相同,或者説,它們有著相同的由巴赫音樂風格派生的曲譜,用德國的記譜法寫成(sib-B,lá-A,dó-C,sib-B)。其實巴赫本人在他最後而宏大的賦格曲中早已使用過這個曲譜。那是他不朽的名作《賦格藝術》(Die Kuns der Fuge),其中有四個主題。可惜,他未能完成這部作品。這個曲譜是用系列性的音樂語言而不是藉維也納音樂大師們嚴謹的體系來處理和發展的,使用的是一種自由而方便的改編手段,這種手段極盡技法、行動和闡釋上的機動靈活。另一方面,請注意的是這兩個組詩的大部份詩章乃被賦予新的音樂語言而更當代化了。

我相信,對音樂的每個段落無須作解釋性的説明,因此,在此僅僅作幾句提示,這種提示幾乎全部引自原詩,以便每段樂曲相對應。

中國琵琶

1987年在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建院25週年慶典上,同菲洛門那·阿馬羅(Filomena Amaro)和費爾南多·塞拉芬(Fernando Serafim)將此樂曲進行了首次演出。樂譜後來被複製發表在《文化雜誌》(葡文版)第3期上:

隨著清悠琴聲

那煩雜的噪聒逐漸隱去

…………

那令人厭煩的噪聒

遠方的花船

同上個樂曲一樣,此樂曲在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建院25週年慶典上演出,并發表在《文化雜誌》(葡文版)第3期上:

祇有不絕如縷的笛聲如泣如訴……

此句用笛子獨奏,而<遠方的花船>全曲則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加上敲擊樂、男女高音來表現。

中國琵琶

隨著清悠琴聲

那煩雜的噪聒逐漸隱去

我昏昏欲睡無須理會

那令人厭煩的噪聒

我的心未被緊拴

隨著那清悠的琴聲

就像那細微鼾聲

將那煩雜的噪聒趕走

那悠悠琴聲

觸動脆弱的創傷

就像那小鳥的羽翼

在痛苦中騷動

隨著琴聲,陣陣悠揚……

遠方的花船

祇有不絕如縷的笛聲如泣

孤怨,脆弱,在靜夜中飄散

--這背井離鄉的失落之音

--這掩飾時間的音聲之鏈

在狂歡中,遠方,燈火閃爍

朱唇如花枝凋零,一片慘白……

唯獨不絕的笛聲如泣

孤怨,脆弱,在靜夜中飄散

那樂隊呢? 那狂吻呢? 一切已隨

黑夜消散。唯餘悲哀的笛聲

裊裊嗚咽……誰可解釋那笛聲?

誰知這無緣悲傷的痛苦?

祇有不絕如縷的笛聲,如怨如訴……

平 易譯

*Simão Barreto,音樂指揮、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澳門音樂學院音樂部主任。《滴漏》樂譜附載於本刊同期葡文版本。

本冊第 59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