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女神的眼睛

張抗抗*

飛天女神

河南鄧縣南北朝墓出土壁畫

辛娜卓嘎藏語“森林女神”之意。是藏族人對南京林學院進藏考察逾1 7年之久、著名高原植物生態研究專家徐鳳翔女士,祟敬而親切的稱呼。

《辛娜卓嘎——森林女神》已在電視台連續播映多次了。遠離岡底斯山和雅魯藏布江的中原沿海都市的人,又一次感受了來自世界屋脊的神聖。

其實,女科學家徐鳳翔早在十幾年前,就從黃宗英女士為她推開房門的森林“小木屋”,向我們走來了。那些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故事,從長空的旋風裡、從洶湧的河流中、從黃宗英的筆下,悠悠蕩蕩地飛出了神州大地、精靈般地飄向喜馬拉雅山麓以外的地球各地。

當女神注視著腳下的河谷和冰川時,雪峰與河流在陽光下發出刺眼的耀斑。我們的目光穿過薄淡的雲層,人們發現,那閃閃的亮光竟是女神的眼睛。

我合上那本攝影圖冊時,女神的眼睛便從那些絢麗的圖片中浮了上來。

那天的會議快結束的時候,黃宗英老師從她鼓鼓的提包中,悄悄搬出了那本沉沉的大書塞在我手裡。我打開書本燙金的封面時,感覺著一種宗教般神秘儀式的開始。很快我的呼吸急促、神思飄忽,眼底疾速掠過飛旋的雲團、陡峭的石壁、巍峨的雪山,茂密的森林、湍暢的溪流、還有開滿鮮花的高原谷地……那個時刻我屏息靜氣魂銷魄移,天地突然沉寂,四周悄然無聲,除了女神眼中的西藏山川西藏風雲之外,這個世界的一切一切,都似乎已不再存在。

——這便是《中國西藏山川植被》大型攝影圖冊。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畫冊中精選了徐鳳翔女士在進藏考察的15年間,途經西藏18個主要林區,三進墨脱、六渡“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橫貫西藏,境內行程12萬餘公里,親手拍下的百十幅西藏自然風貌圖片。彩色的圖片從地貌、山體、江湖、植被、森林、古樹、花菌、農牧、氣象和奇景等十個方面,展示了那座神奇而瑰麗的科學寶庫。精美的畫頁中,還附有中文藏文英文的序跋及圖片釋譯。

女神那一雙爍亮而睿智的眼睛,把我們帶到了無人曾經飛越的雪峰仙境。

讓我們停一停,在渺無人跡的亙古高原、在深邃凝重的冰川峽谷。

見過冰斗、冰瀑和冰舌麼? 純淨的白色、白得幾近透明。融入瓦藍瓦藍的天空、落入藍寶石般的湖泊,白得今人心顫、藍得讓人心醉。

見過海拔4200米高處、羅布薩的幽幽古堡麼? 天地蒼涼,肅穆沉靜。藍白相間的旋轉雲層、金色的峭壁、黑色幽靈般的古堡,藍白黃黑四色,只用顏色的切割,剪出了歷史和自然的疊影。

時而恍惚覺得自己是在觀賞油畫——那幀<角峰延綿>、那幅<山溪秋色>、還有<沼生植物>、<草甸金秋>、<杜鵑叢林>,濃烈而熾熱的赤橙黃錄,一層層塗抹一筆筆勾勒,空中有永恆的風在奔襲,地面是蓬勃的生命在呼喚;黑夜養息著山岩的崢嶸,陽光造就了峰巒的燦爛。那是一個伸手便可觸摸的真實,在女神深情而摯愛的目光中,西藏是光焰的魔術,是色彩的舞蹈,奇譎的光幻伴隨呼嘯水聲,為森林女神的表演奏出歡快的音樂,那歌舞便永無止息。

版畫似的<石壁>、<巨柏爪狀根>,刀刻斧鑿一般,烙下歲月莊嚴的印記。

卻也有國畫般清麗雋秀的——<飛沙蓋石>、<群峰峭立>、<曲江層沙>、<輕紗柔曼>,飄逸而輕柔的暗灰淺綠,水墨般彌漫滲透開去,如霧如紗、纏綿溫婉,一改高原的冷硬與剛毅,還其春天女兒的情懷。

……

在女神深遠而博大的目光中,我們的眼睛不夠用了。

擁擠、污濁而狹小的都市空間,曾遮蔽了模糊了我們的視線;已往那許許多多忙碌瑣碎的日子,使我們的眼神變得無所適從游移不定。

女神晶瑩而透明的眸語,折射出清晰而銳利的光束,直逼我們的內心,照見那裡的短視、混濁和淺陋。

在都市翻滾的商潮、金錢人慾之外、在高速發展著的經濟與一次性消費的商業文化之上——那個遙遠的世界屋脊,卻還有一方保持著地球原始生態的淨土、一方尚未被地球人的慾望毀壞的森林山川植被。

那是永恆的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永遠的家園和夢境。

徐鳳翔女士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在呵護著它,也實現著一代知識分子精神關懷中的終極理想。整整18年的西藏歲月,生命換回了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在這本抑或是她用許多次九死一生的冒險經歷集成的攝影圖冊中,當她用自己的眼睛記錄下了一個凝固在永恆的瞬間中的西藏時,大地的精靈也同時賦予並造就了她一雙藝術家的眼睛。

——到西藏去! 到西藏去! 合上那本精美而沉重的畫冊時,心裡燃起了一個強烈的願望。然而孱弱的都市人,是否真能有“女神”那樣的勇氣和意志呢?

*張抗抗(1950-),當代中國大陸著名女作家,1979年發表短篇小説<愛的權利>成名,已出版作品集有《夏》、《張抗抗中短篇小説集》、《塔》、長篇小説《隱形伴侶》等。

本冊第 1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