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四百週年——澳門印刷業

文德泉*
P. e Manuel Teixeira

在哥頓白(Gutenberg)譯成的拉丁語《聖經》出版三十五年以後,

葡萄牙出現了西伯萊語的《Pentateuco》版本。

一個世紀以後,

第一本拉丁語書籍在澳門出版了。

葡萄牙

今年,在葡萄牙出版社成立500週年之際,澳門慶祝第一本利用活字印刷方法出版的書400週年。在此書出版之前,在法羅(Faro)撒米爾·加貢(Samuel Gacon)的出版社裏已經用希伯萊語印刷了《Pentateuco》而葡語的第一本書是1487年在沙威斯(Chaves)印刷的--《懺悔錄》(Tratado de Confissom),1965年,米蓋爾·精達先生(Miguel Quina)從達西·迪特林達德(Tarcísio da Trindade)的古書店買來此書,又於1987年以一萬一千葡幣的價格轉賣給文化處的國民圖書舘。

而巴西的古籍專家泉霍·艾·哈敇(Rosemarie Erika Horch)强調指出這並不是葡語的第一本書,早在1488年4月18日就出版了克·桑契斯(Clemente Sanchez)的(Sacramental)《聖事》的葡譯本。是1889或1890年贈送給裏約熱內盧的國民圖書舘,並收藏至今。

果阿

這個城市應當爲擁有西方設在東方的第一個印刷所而感到光榮。基督教協會把果阿(Goa)的拉丁語書《結論》(Conclusões)帶到這裏。而第一位印刷商--傳教士讓·布斯塔蒙(João Bustamante),1556年9月3日來到這裏,據稱,他到達的一個月就開始尋找此書。

1556年4月30日盖博·卡拉薩(Gaspar Calaça)神父S. J. ,從裏斯本寫給羅馬教廷的信中説: 德-讓·奴·巴赫德(João Nunes Barreto)、讓迪·美吉達(João de Mesquita)和格達梅斯神父(Gualdames),還有協會兄弟,其中包括布斯塔蒙(Bustamante)等人前往埃塞俄比亞(Etiópia),在這次訪問中,皇帝送給教團一位精於印刷術的印度人,此人曾和布斯塔蒙(Bustamante)一起工作過,由此可見,這位來自果阿(Goa)的印度人是第一位幫助傳教士的人,1556年他們在果阿(Goa)建立印刷廠。(1)

在果阿(Goa)印刷的第一本書是《邏輯與哲學的結論》(Conclusões de Lógica e Filosofia),其中邏輯部分由弗朗西斯·卡布拉(Francisco Cabral)兄弟負責,哲學部分是蒙·迪施拉兄弟(Irmão Manuel Teixeira),後者是1556年澳門協會之家的組織者之一。

果阿(Goa)的印刷業是由埃塞俄比亞(Etiópia)的德-讓·奴·巴赫德(João Nunes Barreto)主教引進的。而亞歷山大·瓦利格納諾(Alexandre Valignano)神父把它從果阿(Goa)帶入澳門。在談到印刷業之前,讓我們先談談這位創始人。

果阿(Goa)的印刷業比加爾各答(Calcutá)的印刷業早222年。

我們是開路先鋒。

亞歷山大·瓦利格納諾

ALESSANDRO(Valignani)(1539年2月20日-1606)貴族出身,生於意大利的希埃蒂(Chieti)城阿布魯其(Abruzzi)。18歲在巴度阿(Padua)大學民法系獲博士學位,經過一段時間在保羅四世(Paulo IV)教廷裏的實習之後,爲阿丁畢斯(Altemps)主教長服務,於1566年5月27日參加教團,當時他27歲。

1573年8月,瓦利格納諾由教團總主持艾·梅圖裏亞奴(Everardo Mercuriano)任命爲傳教士赴日本和印度。他們乘坐的沙格斯(Chagas)號船由裏斯本出發,這支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人組成的21人教團於9月6日到達果阿(Goa)。

造紙業(十六世紀德國繪畫)。1411年葡萄牙如歐洲一樣已開始有造紙作坊,由於當時迫切需要紙張,許多磨坊改成造紙作坊。

首先週遊全印度(1575-1577);最後,1578年四月從果阿出發前往澳門,於1577年9月6日到達。

當時澳門居民數達10,000人,是與中國相接的半島,邊界是波達·度·希阿古(Porta do Cerco)。

他的本意是使中國向福音打開大門,阿·塞米都描述過: 在他打開房間的窗戶,看着中國大陸時吟道:

“岩石,岩石,何時向福音打開? ”(2)

1579年7月7日週遊日本,於當月25日到達,在那裏組織了第一個前往歐洲的日本教使團(1582年-1591年),於1582年3月9日到達澳門,當年12月3日出發,其後從1583年10月到1587年10月擔任東印度的大教主。

1578年,他被任命作新的週遊,1588年7月28日從果阿到達澳門,同時也帶來了印度技術,1590年7月23日,作爲印度的副國王的大使前往日本;1592年10月9日回到澳門,當月24日到達,直到1594年11月16日;1595年3月4日到達果阿,1597年再回澳門,1598年7月16日前往日本,8月5日到達,在那裏停留到1603年1月15日;1603年2月10日重返澳門,直至1606年1月20日去世。(3)

42行聖經之一頁,由哥頓白督印,採用歐洲藝術字體。

澳門印刷社

1578年12月1日,他由澳門給艾沃拉(Évora )的主教寫信,特·迪·布拉同薩Teodósio de Bragança先生: “我已申請將印刷技術帶到日本,目的是能够在日本印刷適合於日本的書籍。”(4)這個活字印刷版是歐洲型的。

瓦利格納諾(Valignano)没有像預計的那樣隨日本代表團前往歐洲,1583年10月他被任命為印度的大主教,不得不留在果阿(Goa),1587年5月29日,前往歐洲的代表團來到這裏,他們帶來了印刷器械,瓦利格納諾和代表團們一起出發,用了70天時間到達馬六甲(Malaca),經過12天的休息再次於1588年7月28日到達澳門。

瓦利格納諾(Valignano)作爲宗教使節前往日本,但由於日本幕府不歡迎傳教士,因此被迫在澳門等了一年半,在這段時間內,印刷業從未閒暇。

就在1588年內印成了一本(Salamanca)薩拉馬克1575年出版過的書,此書在布格斯再版過。名爲: 《基督教兒童與少年避難所》

Christiani Pveri Institutio,Adolescentiaeque perfugium: auctores Ioanne Bonifacio Societatis Iesv. cum libri unius,& rer~~u accessione plurimar~~u: Cum facultate Superiorum: Apud Sinas,in Portu Macaensi: in Domo Societatis Iesv:1588: 是傳教士讓·布尼法修的書: 於1588年在澳門港耶穌會住地印刷,有252頁,現僅有一本存在裏斯本的宮殿圖書舘。(5)

《舊約全書》首五卷之一頁(1487年,撒米爾·加貢,於法羅)此爲葡萄牙出版的第一本書。

1585年在中國出版第一本歐洲的書,在1586年一月上旬,瓦利格納諾(Valignano)把一本《拉丁拼法書》寄到日本,而同時附有一個可能有214字的中文字表。

在1589年10月8日之前,據羅·麥西亞(Lourenço Mexia)神父的宣稱,出版過《Senazario Emmendado》大槪是迦·桑那甲農(Iacopo Sannazzaro的詩選(6),安·貝萊德神父(Henri Bernard)還提到過另外兩本由澳門耶穌會傳教士印刷的著作: 一本是《語法》1588年,另一本是利瑪竇(Mateus Ricci)的《對話》1590年。(7)然而,是歐洲人1585年在澳門出版了第一本書,在瓦利格納諾(Valignano)神父的印刷社到達之前是米蓋爾·羅吉爾(Miguel Ruggieri)的一本中文版《教義問答》,名爲《眞正的認識上帝》,在封面裝飾的一個橢圓形裏寫着拉丁語讚美詩“A Solis Ortvsque Ad Occasum Lavdabile Nomen Domini CXIIT”在橢圓形中是耶穌會的標誌: I H S。(8)

弗朗希斯庫·比利斯(Francisco Pires)神父在《回憶》一書中寫道(Ruggieri)羅吉爾: “把一本中文版《教義問答》傳授給一個識字的教徒,這位教徒企圖通過一次考核提高對教義的理解,但上帝爲了考驗他,而暫時没有滿足他的要求,爲此他夫人因失望而上吊死了。他羞愧地離開自己的家去找神父,神父誠懇地收下了他。”

“幾年中當了教師,神父印刷了中文版的《教義問答》很快傳入中國,當他和葡萄牙人來到廣州時,已滿載榮譽。”(9)

這個《教義問答》資料的兩份寄到羅馬,其中一份是絲綢的,好像另兩份存留在羅馬耶穌會檔案舘。(10)

杰·米·布拉卡(José Maria Braga)增補一段説到利瑪竇,羅吉爾(Ricci)神父也參加了《拉中詞表》的編寫,在瓦利格納諾神父的指導下,第一版於1585年在澳門印刷。(11)

1590年,在澳門出版以下書目:

De Missione Legatorum Iaponensium ad Romanam curiam,rebusq;in Europa,ac toto itinere animadversis.

Dialogus ex ephemeride ipsorum legatorumcolectus;& in sermonem latinum versus ab Eduardo de Sande Sacerdote Societatis IESU.

In Macaensi portu Sinici regni in domo Societatis IESU cum Facultate Ordinarii,& Superiorum. Anno 1590.

意思是説: 把關於日本代表團於羅馬庫裏亞的會談,和在歐洲所觀察的,經歷的總結成大事記,由·桑多斯(Duarte de Sande)翻譯成拉丁文。(12)

“在中國的澳門港,耶穌會住宅,由教區大主教和修道院長批准1590年”。

《懺悔錄》開始印刷(1489年無名氏,於威斯)第一本有準確出版日期的葡國書籍。

最原始的印刷工塲(一五六八年德國繪畫,刊於Jost Ammann一書)。

基層官員列·迪薩(Leonardo de Sá)先生,1589年9月3日,給予他出版許可;同時也給他其它神父的審評意見,他們是瓦利格納諾(Valignano),廸阿古·安德斯(Tiago Antes)和尼古拉迪·阿維拉(Nicolau de Ávila),1589年10月4日。

所以,這本書是於1589年開始印刷的,1590年它的原本大槪是用西班牙文寫成的,由桑迪(Sande)翻成拉丁文,他在序言中説: 書將要翻譯日文,而且旦·巴多裏Daniele Bartoli)S. J. 神父説: 在日本發行了1000本此書日文版。

原本於1593年在安衞爾(Anvers)重新出版,名稱: 《日本皇帝的三位使節》“De trium regum japonicorum legatis”。

1862年,安·讓·迪·菲格雷多出版了《最佳檔案,第五集,是按葡萄牙人的意見總結的,稱爲: 《日本第一大使到歐洲》。1961年由貝·維德依拉·比利斯(Benjamim Videira Pires)和杰·米布拉卡(José Maria Braga),寫了序言和註釋,在澳門重新出版。(13)

瓦利格納諾(Valignano),1590年6月23日,從澳門前往日本,同行的還有大使,隨身帶去了印刷器械,7月21日到達長崎,很快又把活字印刷術傳到勝田(Katsusa)去了,在那裏,10月份開始了印刷工作,1592年遷到天草(Amakusa),(1592年至1598年),最終回到長崎(1598年至1614年),1614年回澳門。

1570年,在勝田(Katsusa),印刷了短詩集《耶穌門徒的生活,民間的聖人和殉教》,(Gosagayo-no uchi Nukigaki)。

若·勞雷斯(Johannes Laures)神父,S. J. 出版一本,包括30本書的書目,而且還提到其他25本,在這30本中,3本是在澳門印刷的,其餘都在日本(14),其中很重要的一本是《日語詞滙》,若·霍德裏古思(João Rodrigues)神父寫的,1603年印成,第二年印成了《日語的文藝》兩本都是在長崎(Nagasaki)印刷的。

1620年,在澳門出版了《簡明日語》,是由《偉大藝術》一書簡化而成,爲了幫助學習日語的學生而出版……。耶穌會的澳門聖母學校MD CXX年44ff ncff。

米蓋爾·庫波(Michael Cooper),提到這一書時説: “很遺憾,這種情况令人羞愧,若·霍德裏古斯(João Rodrigues)的書已出版了100本。”(15)

古·霍德勒(Gomes Rodelles)神父S.J. 證實説過這一印刷廠被傳教士們賣給馬尼拉(Manila)的聖奥斯丁會,可是德·謝林(D. Schilling OFM 神父(修道士)對這一證實抱有懐疑。(16)

註釋

(1)關於果阿的印刷,參安·哥爾阿的《果阿》、《印刷的四百週年》,在波德利亞(Brotéria),1956年10月268-276頁。

阿·哥爾西亞《葡人於他們的印刷設立》1938。

(2)阿·桑梅多 Álvaro Semedo),《中國國際歷史》獅心1667年,253頁。

(3)關於瓦利格納諾(Valignano),註: 菲蘭德神父《亞·瓦利格納諾一生》,羅馬,1698年。

-《亞 瓦利格納諾頌詞》,《日本史集》,I I·東京,1942年,523頁-635頁;

-德·利亞: 《偉大的傳敎》,Ⅱ,羅馬,1940年,119至170頁;

-若·德恩娜·S J《耶穌會在中國之記錄》,1552年至1800年,羅馬,1973年。

Filed71

(4)若·菲萊德斯,《十六世紀澳門,日本活字印刷,葡萄牙檔案和安愛斯(Anais)圖書舘,Coimbra,1915年,I集,5號,211-212頁。

(5)若·雷勞斯神父,在《Second Supplement to Kirishitan Bunko》,東京,1951年,4頁,提到安白哥勞動(Humertclaude)神父指定過這本書能夠在(M·Augusti Beyeri Memoriale Historico-Crítico Librorum Rariorum),1734,106頁,看若·白來地(Jack Braga),澳門出版社的起源,澳門,1965年12頁,註11。

(6)讓·仁萊露(Jannayyaro),生於意大利那波利(Napoli),西班牙人的後代,拉丁語和意大利的偉大詩人,他的一生在感官、快樂和詩意之中,在他的詩裏可見到神聖和褻讀的混合,把聖母稱爲“神仙的希望”。

作爲拉丁語和意大利語的大詩人,獲得過學者們的表揚,而且,獅心十世和克雷門丁七世也都曾表過贊許。

1530年,72歲時去世,葬於他的一個農塲的小祠堂裏。

(7)安·貝萊德神父,《利瑪竇神父和當時中國社會》,(1552至1610年)天津,1977年,第115頁。

(8)若·馬·波來德阿,Jack Maria Braga,《澳門出版社的起源》第21頁。

(9)Ib,10頁,註8。

(10)Ib,10頁,註8。

(11)Ib,第10頁。

(12)Joseph Schutte神父。

(13)關於日本的第一批代表團訪歐洲,有許多著作。

(14)約翰尼斯·羅瑞斯、克瑞斯坦·本柯《早期基督敎會在日本著作和文件的手稿》東京1949。

(15)米歇爾·古博,S J·羅德裏翻譯,紐約,東京,1974,238頁。

(16)C F,杰克·米·布拉卡,O C。16,註解18。

*他是一位硏究澳門史、葡萄牙史及天主教在東方史的史學家,發表過近百篇論文,是葡萄牙史學會和其它各種國際性協會及硏究機構的成員,例如:亞洲國際歷史學家協會。

本冊第 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