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登高望遠心猶壮
梁披雲先生事略側記

艾山*

梁披雲先生名龍光,號雪予,1907年農曆二月初二曰生於“松岡竹澗碧煙舒,冉冉清輝畫不如”的戴雲山腹地——福建永春蓬萊村一個由儒而商的名士家庭。

梁先生20年代畢業於上海大學,受業于右任、邵力子、陳望道、瞿秋白、鄭振鐸諸師,後兩度留學曰本,早年曾遊學於廈門、武漢、廣州等地。

梁先生以閩南古名城泉州為敎育事業基地,甫逾冠,創辦黎明高中,以武廟為校址,修葺舊宇,增築茅屋,起居講肆,因陋就簡。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屈任該校董事並為之題寫“黎明高級中學”匾額懸於校門,豐子愷為之設計校徽,一時名輩,文學如巴金、張庚、麗尼,史學如楊人楩,音樂如呂驥,社會學如衛惠林,化學如黎昌仁,遠道聯翩,來就講席,使古城風氣煥然丕變。抗戰期間,為生聚敎訓,闡揚民族精神,培育海外建設人材,則主持國立海疆專科學校。新中國經濟建設,非早圖無以追步工業國,梁先生雖旅居異鄉卻靜俟時機之至,於1981年假黎明高中舊址,繼辦黎明學園,稍具規模而發展為黎明職業大學,設置四系十多個專業,為僑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源源輸送急需人材。六十多年間,由高中而學園而大學,所造就東南人材不可勝數!

梁先生居閩,早年一綰縣篆,中年一長省敎育廳,亦曾主音專、海疆校政,熟諳八閩鄉土人文,對其家鄉永春山區的敎育事業尤為關注。他多次回鄉考察,舉凡史地背景,政經因素,師生源流,鄉邦敎化,以至國際交往悉深加考慮,於1987年撰寫了<對於永春敎育的窺測>(7月1日《泉州晚報》)一文,對於小學的整頓,中學的調節,大專的構想,以至校舍的修建,圖書設備的充實,資財的善用;從眼前到遠景,從局部到整體,從假設到實際,分輕重緩急劃定圖則,闡述己見。這篇宏謨遠識的敎育籌劃論文,字字閃爍著梁先生愛國愛鄉的深摯感情,對於指導山區以及落後地區敎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30年代後半期,梁先生漫遊南洋群島,止吉隆坡,創辦中華中學於文良港。1988年中華中學50週年慶典,柬邀梁先生專程飛臨,慶學校之發展,亦以頌梁先生篳路之功。梁先生此前還曾任印尼棉蘭蘇東中學校長,為了培養蘇東中學下轄八所小學的師資,首開《敎育通論》課程,創辦《蘇東月刊》,親撰<我們的路向>一文,論述華僑敎育問題。1966年,梁先生寓居澳門。他深感歸僑“巢傾群散,浮沉與共,須協謀環境之適應,生計之安排,權益之維護,群己之融凝”,於是在1968年創立澳門歸僑總會,匯集6大洲近50個國家的歸僑。二十六年來,該會孜孜不倦地為歸僑的正當權益而奔走,為澳門的繁榮和發展而竭力獻計,受到全體歸僑的擁護和澳門政府的重視。

由於基礎敎育的需要,梁先生老驥伏櫪,又在澳門創辦福建學校。在華人社會,梁先生因精神浩瀚,閲歷資深、工作勤奮,樂為僑胞排憂解難而成為眾望所歸的華僑領袖,其杖履所過,春風隨之,海外桃李,又何遜色於故園!

梁先生60年代創辦《火炬報》於雅加達;70年代創辦書譜出版社於香港,發行《書譜》雙月刊;80年代主編出版《中國書法大辭典》,弘揚國粹,匡時布化,冀別有裨益於社會。

梁先生自幼受家學薰陶,酷愛書法,弱冠負笈上海時,得益於忘年之交的書法前輩、商務印書館編輯劉旭文指引,授予一大批碑貼,長期用心摹煉鑽研;抗戰時期,在重慶又獲于右任、沈尹默、謝無量、汪旭初等著名書法家親示,兼收並蓄,漸得各門書法精髓。由於梁先生博取眾長,熔於一爐,終於形成了自己蒼勁古樸,凝重沉厚,生動活潑,別具一格的體勢。他的字法度嚴謹,用筆勁利,既有顏體渾厚雄健、灑落磅礴之氣概,又有褚書疏朗開闊、險峻挺拔之風釆。他的草書用筆蒼勁瘦挺,圓潤自然,飛舞飄逸,結構布局大小錯落,斜正參差,映帶呼應,渾然一體。其奮筆書成的自作華僑史詩<番客謠>行草四條屏,這洋洋灑灑八十行一氣呵成的七言古風,堪稱爐火純青的傳世精品。1986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聘請他為名譽敎授。步入耄耋之年的梁先生,老筆益蒼勁鬱勃,尺楮寸縑,世所愛重。

梁先生緒餘而詩,感時撫事,直抒胸臆,黜華崇淡,不假浮藻,戛戛獨造。被視為澳門文化瑰寶載入史冊,以其手跡精製發行的《雪廬詩稿》,有詩人數十年間四方求索憂國憂民的“夢痕心影”,漂泊異域顛沛流離的“瀛海嘯歌”,以及流連故國家園感賦歸來的“秋鴻嘴爪”,不啻為梁先生浪跡天涯歷盡滄桑的人生三部曲。誠如黃曉峰先生所言,“世事如大浪淘沙,惟獨繾綣於懷之詩心在焉”。星洲潘受先生執當今南洋詩壇牛耳,特為《雪廬詩稿》作序謂:“七絕少迥旋餘地,古人稱難,翁獨挽強命中,略不費力,運魏晉人神理,入唐宋人格律,難上加難之境也,而翁時亦有之。”

國難之際,梁披雲追隨陳嘉庚勞軍歸國,跋涉於秦蜀後方豫鄂前線,不畏道路之艱鋒鏑之險,為民族解放不辭勞苦,奔走呼號。其赤誠之心,從1943年的<長汀曉發>詩中可窺一斑:

曉起驅車雲霧窟,千山落木寒侵骨。

霜楓猶作醉顏紅,獨向天邊呼曰出。

梁先生熱切盼望山河一統,他於1973年的<中山陵前感賦>詩中云:

魂魄九原應未瞑,何時一統禂湪灣。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與梁先生師生情長,1987年,梁先生攜女兒至于右任故鄉——陝西三原,憑弔先師的遺跡。他希望海峽兩岸早曰統一,俾于氏暫厝異鄉的靈柩歸葬故土,讓于先生在天之靈看到“芝田蕙圃遍秦州”。

祖國改革開放以來,梁先生多次回閩觀光,看到家鄉山川新貌,勝概長存,“望林泉之錦繡,瞰阡陌之茵鋪,感吾士之倍美,心依歸而彌殷”。故國家園的無限春色,使他詩思奔湧,不能自抑,吟成37首《閩嶠紀行》。詩人感知八閩振興的契機,喜詠“武夷山下千林曙,佇聽春風第一聲”。

1992年金秋,黎明職業大學舉辦“梁披雲詩意書畫展”。這是一個薈萃海內外眾多名家墨寶的盛展。從伊犁河畔到東海之濱,從內蒙草原到閩粵山地,從星洲、港澳到寶島臺灣,一百多位老中青書畫家共同以澳門文化司署出版的梁披雲所著《雪廬詩稿》為題材,各獻技藝,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梁先生的人生軌跡,以迥異風格抒發對梁先生的敬佩之情。新加坡書畫界大師潘受和臺灣著名史學家程光裕先生,分別揮毫題詞“凌雲健筆意縱橫”,“詩書聖手,僑界導師,邦國人瑞,福壽康寧”。盧嘉錫、楊成武、啟功、匡亞明、王學仲、關山月等知名人士親筆題贈墨寶,表達他們對梁先生的敬意。

梁先生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顧問、澳門歸僑總會主席、澳門福建同鄉會會長、新加坡書學協會海外顧問、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職業大學董事長名譽校長等,至今仍多方為華僑、為家鄉、為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社會改革乃至經濟發展辛苦奔走。誠如他自己曾説過的:“我生似飄萍,處處為家,總沒有止息……”

梁先生晚年曾以其硬朗的身骨,健步登上泰山極頂,縱覽雲天海濤,感賦<戊午登岱頂>:

一杖千崖上九霄,平生不負是今朝。

登高望遠心猶壯,日闕天門路豈遙。

站在泰山之巔,俯瞰足下那峰迥路轉的蜿蜒石徑,這不正是作為敎育家、書法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的梁先生所走過的人生旅程之寫照嗎?

*艾山(1912-1996),原名林振述(Dr.Paul J.Lin),祖籍福建永春,曾於黎明高中就學,1938年西南聯大外語系畢業,1955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為五十年代紐約“白馬社”發起人之一,1994年5月曾專程到澳門參加《艾山詩選》發行儀式。

本冊第 99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