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古老中華 千年智慧

安東尼
António Graça Abreu

在這片相當於整個歐洲面積的遼闊土地上,不均勻地居住着十億五千萬人,他們是一個謎一般的民族,極其錯綜複雜,四千年來萬變不離其宗,創造了擧世獨有、引人入勝的光輝燦爛的文明史。

他們是遠古偉大文明開宗的最後幸存者。歷史的長河、時代的漩渦無情地吞沒了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中美洲各國,然而中國繼續長存,保持其民族完整性,先祖創造的文化、風俗、傳統、詩詞和歷史綿延不斷。

如同古埃及人,中國人發明了複雜的象形和表意文字。如果說法魯王時代的象形文字是當今博物館的珍貴文物,那麼中國文字組成了最驚奇的圖解語言,經久不衰,是華夏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每年平均人口增長一千二百萬,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的總和,中國的人口數字甚至超過美國、蘇聯和歐洲人口的總和,然而其國民生產總値却低於法國。早在一百八十年前,拿破崙曾驚呼:「中國一旦覺醒時,世界將爲之震動」,一九七四年,阿倫·貝瑞飛特曾用此名言作爲其暢銷於西半球名著的書名,然而巨大的中國,儘管動蕩不定,飽經風霜,依然按以前的節奏,沿着歷史的軌道運轉。

筆者再次重複: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國家。國民每年平均產値爲四百五十美元,低於許多被認爲貧困的國家,與此同時却衞星上天,早在一九六○年試爆了原子彈,並且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洲際導彈擁有者之一。

中國人以其無與倫比的巨大文學寶庫而自豪,但是,整個二十世紀文學名人却廖廖無幾。詩歌的黃金時代唐朝(618-907)之《全唐詩》共收集二千三百位詩人所作的四萬八千九百首詩。然而目前中國的文盲比例却高達百份之三十。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信敎的國家,儘管孔學爲二十五個世紀以來的國敎。毛澤東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被尊爲神,繼而中國人又無傷大雅地疏遠了這位「偉大的舵手」。

中國人一貫喜歡安靜、舒適、美食和生活享受,同時却能屈從艱苦的工作和淸貧的生活。四十年前,費雷拉·德·卡斯德魯曾於《環球一周》書中寫道:中國人「含笑受難」。

中華民族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女性。但是,時隔不久,中國借助激進的共產主義道德敎育,有意將她們打扮得毫無美感。

在中國這個充滿矛盾的海洋裏航行。我們西洋人常有觸礁之險。所以,很難深入這個社會和人民,而且也很難分析和解剖中國現實。西方人寫關於中國的書中謬誤屢見不鮮。

有的中國人說:「外國人到我國住上十來天寫一本書,幾個月寫些評論,越住得長就越寫不出作品」。

筆者通過自身的經歷亦有同感,中國給人滋生了一種茫然的感覺,一種甜滋滋的意志消退,即令人痛苦,又樂在其中。中華民族有别於任何民族,一旦被吸引,就難以評論和描繪這個民族和人民,因爲越瞭解他們,換言之,對他們就愈加無知。

畢生熱愛華夏文明的德國文學家哥德曾引蘇格拉弟的名言:「愈知,愈知無知」並寫道:「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淺薄,才略有所知,越學,疑問越多」。中國智者孔夫子在公元前六世紀也曾經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中國祖先智也,其智慧淵源於五千年之歷史和格言;中國祖先慧也,其聰慧乃多少艱難世紀之結晶。

據傳說能夠騰雲駕霧的列子(公元前450-376)曾說過一個故事《鷗鳥忘機》: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列子·黃帝》(「漚鳥」亦作「鷗鳥」,因食魚,又稱「魚鳥」。)

結論是:沉默是金,無爲乃無不爲。

另一個列子的故事《疑人竊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爲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覆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列子·說符》

中國的智慧非西方一般人所能理解,東西方難以相互滲透和瞭解,彼此缺乏信任。

這裏僅擧一例:

一九七○年,赫魯曉夫在他的《最後的遺囑》中提及毛澤東時,寫道:「我從來沒有把握是否眞正理解了他的意識和令人費解的邏輯。毛的一些聲明不是以其簡單,就是以其複雜令我張口結舌。我從來無法有把握地斷定其立場,絕無可能明白中國人生活在什麼法規之中」。

事實上,中國人和俄國人的思想一直有出入,五十年代末期開始的中蘇衝突,除了政見分歧之外,也是一場文化上的抗衡,也許聽來奇怪,兩個共產主義國家却持不同的世界觀。

幾年前,我在北京的一位中國朋友,對我叙述了一九六一年赫魯曉夫和周恩來的一段對話,當時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兩位政治人物經過一場有關政治問題不愉快的爭論之後,赫魯曉夫想表示「友善」,他對周恩來說道:「儘管我們之間存在分歧,但是我們有許多共同之處,篤信馬列,同是總理,掌握世界上兩個大國政務。不過,我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我出生於農民家庭,您却是滿淸官僚之子」。周恩來笑道:「對不起,這又是我們的一個相同之處,我們都是「叛徒」。「叛徒」? 赫魯曉夫迷惑不解。周恩來幽默地解釋:「閣下背叛了農民,我背叛了滿淸官吏」。

關於政治和政治見解,中國哲人韓非子在公元前240年曾寫道:在一個國家內,倘能遇到十個誠實的君子就算不錯。但是,一個國家有上百個官職,這樣官職多於能勝任的人。結果是九十個官職由惡棍佔據,容易造成紛亂。這就是爲什麼明智的君主相信體制,而不把希望寄托於個人的忠誠。

韓非子是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被毒死在獄中,他的重要學說對現代中國以至毛澤東,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庄子(公元前369-286)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謳歌自由的偉大詩人,講了《泥涂曳尾》的故事:

庄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庄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爲留骨而貴乎? 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涂中。」

多少世紀以來,中國的文明、思想、傳統和習俗源遠流長。

毛澤東通曉中國歷史和文化,常常引經據典,古爲今用,他於一九四五年寫的《愚公移山》就是一例:

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却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爲什麼挖不平呢? 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衆。全國人民大衆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中國思想的特點之一是矛盾的統一,對立轉化,一切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不斷解决矛盾,不斷出現矛盾。

讓我們再回到庄子的道家理論: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

輪迴是東方重要思想之一,西方的思想則深受希臘文明和基督敎的影響。

以下是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爲禍乎? 」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爲禍,禍之爲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最後,我們以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作結尾:

有一次,和尚、大盗、畫師、吝嗇鬼和智者同路而行。晚上,在一個山洞宿夜。

和尚說:「隱士的天堂」;

大盗說:「藏匿的巢穴」;

畫師說:「創作的仙境」;

吝嗇鬼說:「聚寶的佳地」;

智者在一旁靜聽,最後說道:

「多麼美妙的山洞」!

王偉 譯

本冊第 22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