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十九世紀中葉的澳門
奥地利考察家卡爾·李特·馮·舎爾策的報告

若熱·迪亞士*
Jorge Dias

魯楞佐敎堂 作者:喬治·錢納利 速寫:賭徒,修女及打傘的小童

卡爾·李特·馮·舍爾策(1821-1903)是一位奧地利考察家、經濟問題專家和自然科學家。十九世紀中葉渴望創辦一所文學藝術硏究院。他於一八五一年在維也納結識了當代新聞工作的鼻祖之一、動物學家莫利茨·瓦格納並結下了深情厚誼。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兩人深感失望,對西班牙生活厭倦不已。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準備,他們於一八五一年從不來梅出發周遊美國和加拿大,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五年又走遍中美洲大地,進行生物、地貌和經濟工作的考察。一八五五年五月回國之後,兩人合撰了一部長達六卷的遊記。

舍爾策的輝煌年代是從接受大公爵馬克思·費爾迪納的邀請,搭乘奧地利三桅戰艦“諾瓦拉”號作環球之行(一八五七-一八五九)開始的。奧地利組織這次環球之行目的是在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舍爾策作爲記者隨隊而行。《奧地利三桅軍艦“諾瓦拉”號環球之行》曾多次再版。(1)

舍爾策於一八六九年隨第二個考察隊到達泰國、中國和日本(2)。一八七二至一八九六年任駐斯米爾納(現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總領事,後又任駐倫敦、日內瓦和萊比錫總領事。死於一九○三年二月二十一日(3)

舍爾策是一八五八年到達澳門的。當時,鴉片戰爭(一八三九至一八四四)激發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排外心理,澳門隣近地區動盪不安。

29--女船家(1934年)。

舍爾策是搭乘“查利·福勃斯爵士”號從香港起程的。由於大量鴉片裝船去澳門高價出售,輪船遲遲不能起錨開航。這次艱難又而危險的航行原定祇需四五小時,由於鴉片裝船加上逆風而行,晚上才抵達澳門。舍爾策看到船上許多旅客手持短槍大爲驚訝。有人告訴他,前不久的上次航班中所有的歐洲旅客都遭到同船中國人的搶劫並慘遭殺害。海盗們把貴重物品洗劫一空之後放火燒掉船隻,紛紛逃往中國內地。

舍爾策對從香港到澳門的旅途見聞饒有興趣。“查利·福勃斯爵士”號是一艘低速小船,開始在島嶼間狹窄航道上緩緩而行,進入茫茫大海後珠江口就逞現眼前,海水頓時變得混濁骯髒。海上航運十分繁忙,各式各樣的船隻,主要是帆船和漁船,你來我往,川流不息。舍爾策對南投島(音譯)上的山峯和廣東沿途的山麓曾作專門的描述。一望無際的珠江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回憶說,大船祇得停泊在離城六至八海浬的海面上,小舟才能駛入內港。舍爾策是這樣描繪澳門秀麗景色的:“澳門這個城市的觀景,其美麗比起維多利亞(指香港-譯注)毫無遜色。鱗次櫛比的高樓小厦在地峽的那些頂端在有砲台的小山周圍聚集成羣,井然有序,使人看了心曠神怡。在那風景如畫的南灣,沁人心脾的輕輕海風吹拂下的座座宮殿和富麗堂皇的住宅,一座挨着一座排成整齊的一長列、密密麻麻地高聳着。這一切,使來訪的外國人爲之驚嘆不已。竪着高高的雙尖頂的敎堂和耶穌會學堂威嚴的半圓頂,使這座城市帶上了天主敎城市的特色,從外表上就已經不同於隣近的英國殖民地”(4)

舍爾策發現澳門是香港和廣東商人夏天逗留和更換環境的天堂,也是躱避廣東戰亂的理想之地。由於中國排外所引起的動盪不安,許多人紛紛來此避難,使日益蕭條的澳門商業重新獲得生機。

“查利·福勃斯爵士”號停靠澳門碼頭後,被多由婦女划漿的數目可觀的舢舨團團圍住,他們爭相着送旅客上岸。舍爾策認爲這同他在馬德拉羣島和馬特拉斯塔所見的景象十分相似。

30-女船家在船上作業。

第二天他就參觀了賈梅士洞,得知詩人在此寫下了“葡國魂”。他對風月淸幽的公園讚嘆不已:“這就是遠離祖國的賈梅士寫《葡國魂》的地方。這個公園,有陣陣幽香的、綠樹成蔭的曲徑,有壯觀的、使熱帶烈日的强光也無法射進來的樹葉穹窿,有被百年榕樹的巨根團團抱得緊緊的巨石,有幽凉的氣氛,有上面長滿滑滑的靑苔的小徑,有像墳墓一樣寂靜的斷垣殘壁。這個公園看起來像一處專爲一位遠適海外的詩人而設的避難所。這位詩人並不像凡夫俗子那樣默默地哀嘆自己的命運,而是感到自己在這片美妙的熱帶樹叢中獲得了靈感,要寫出新的、崇高的、不朽的詩篇! ”(5)

舍爾策對賈梅士懷有崇敬之情,但對葡萄牙語却一竅不通:所有供葡萄牙人閱讀的引文都是用西班牙文寫成的。他讚賞賈梅士的浪漫主義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在他寫作年代頗爲風行。然而,舍爾策畢竟是維也納的名門貴族,在他看來賈梅士的壁龕和塑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也沒甚麼藝術價値。他從公園高處鳥瞰全城,秀麗的山水和內港迷人的美景盡收眼底。他認爲媽閣塔是澳門引人入勝的建築。

舍爾策估計,一八五八年澳門人口爲九萬七千人,九萬是中國人,其餘的是葡萄牙人和混血兒。主要從事鴉片買賣,由香港控制。葡萄牙從這塊殖民地受益甚微,但大部份行政開支由當地居民負擔。

舍爾策對中國人移居古巴持消極態度。澳門當時是向西印度羣島移民的主要中心。他譴責販賣人口,估計有一萬多名中國人因饑餓和失業所逼,從澳門出發作爲奴隸被販賣到哈瓦那。這位奧地利學者說,中國人在古巴慘遭剝削,不受一八五四年的移民法保護(6)。然而,舍爾策對中國人移民到其他亞洲地區、美洲和澳大利亞却大加讚揚:“中國人比任何的有色人種更能抵禦氣候上的影響,中國人還在熱情、勤勞和靈巧方面以及在從事一切行業與工業勞動的能力方面,遠比黑人更爲適宜於在全世界各地散播自己的人種”(7)

舍爾策始終堅持中國移民倍受殘酷的不公平待遇的觀點。他援引一八六一年二月二十八日香港《橫越中國大陸的貿易報導》刊登的一篇文章,披露了美國船“列奧尼達斯”號悲劇。該船於同年二月二十二日從廣州啓程駛往哈瓦那,途中發生騷亂後又起火。二百五十名苦力中有九十四人死亡或失踪。舍爾策有關中國勞工的論述與約在二十年後僑居哈瓦那的葡萄牙著名作家埃薩·德盖洛依斯所發表的觀點雷同。但埃薩却認爲中國移民對接受國弊多利少。(8)

31-農民帶着牲畜在聚賭。
32-漁民傳統的用網捕魚。

舍爾策由東道主海爾·馮·卡洛維茨陪同參觀了澳門的名勝。他在著作中曾提到被中國人殺害的澳門總督費雷拉·德·阿馬留。中國人對死者虔敬憐憫使他迷惑不解,因爲這同他們對人命無動於衷和一貫的凶殘截然相反。舍爾策回憶說,澳門與中國大陸之間車來人往,接觸十分頻繁。他評論鴉片戰爭的後果時說:“廣州與北河(音譯)戰亂的影響,連住在澳門的歐洲居民也感覺得到。生命與財產日益不安全。人們連離城幾公里的地方也不敢去。甚至附近的靑洲島上由外國人蓋的野餐餐廳好幾個月以來冷冷淸淸,無人光顧”。(9)而舍爾策對南灣的景像却有截然相反的描述:“唯有南灣,更確切地說,在東端綠樹成蔭的人行道上,才一如旣往地照樣爲上流社會的談情說愛提供塲所,每到星期天,當下午有樂隊演奏時,人們摩肩接踵,熙來攘往,要很費勁才能從一對對在那裏遊樂的情侶當中擠進去。”(10)

舍爾策對人種混雜抱有强烈的成見:很難想像一位中歐貴族怎樣能接受這種現象呢? 他認爲葡萄牙人和混血兒的外貌缺乏魅力,而英國女郎却花容玉貌,楚楚動人。“陰暗的、丑陋的人羣,更加襯托出了少數優雅的、潔白如玉的盎格羅--薩克遜種族的女性形像,使她們更爲令人矚目。”(11)

舍爾策帶着對澳門的美好印象啓程去廣州參觀。面對英中戰爭給這個城市留下的斷垣殘壁,他確信中國在歷史上從未遭受過如此的奇耻大辱,並斷言,在歐洲人的壓力面前,中國必將發生變化:“實際上,中國這個巨大身軀,所有命脈都被縛住了,人家正在以火與劍侵入它的內臟。英國、法國和美國的軍艦佔據着中國最重要的地點。在內陸若干省份,有一位反叛稱帝者紮下了兵營。在帝國的北部,在黑龍江畔,俄國人正在興建要塞,彷彿就在自己家裏似的。不過,所有這些現象,不論其利益在目前是如何不一致,但都將會導致一個强有力的結果,那就是震憾了安靜千百年的無比巨大的中華帝國,使它所包括的各族人民團結起來了。”(12)這個結論是在一八四八年實地考察和思考之後得出的。

軍波譯

33-農民在聖玫瑰敎堂台階上休息。

肖像欄(十九世紀澳門政治生活中的知名人士)

1. 米格爾·德·阿里阿加·布倫、達西爾維拉,澳門大法官(1803年第一號命令)。

2. 亞馬留(任期:1846-1849年)。

3. 維森德·尼古拉·德·梅斯基塔巴薩萊昂的英雄。

4. 基馬拉士(任期:1851-1863年)。

5. 亞馬廖(任期:1863-1866年)。

6. 蘇沙(任期:1863-1872年)。

7. 聖·雅努阿里奧公爵(任期:1872-1874年)。

8. 亞威拉(任期:1874-1876年)。

9. 羅沙(任期:1883-1886年)。

註釋:

(1)格奧爾格·阿道夫·納爾西斯:《在遠東 - 西藏、中國與朝鮮的硏究者與發現者,一六八九 - 一九九一》(西德蒂賓根市·埃爾德曼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第九十五和九十六頁。舍爾策生平的其他資料在這兩頁中也有記載。卡爾·李特·馮·舍爾策:《奧地利三桅軍艦“諾瓦拉”號環球之行》,共三卷(維也納,一八六四 - 一八六六),京都外國語大學亞洲圖書舘未收藏這部著作。

(2)卡爾·李特·馮·舍爾策:《有關奧地利到暹羅、中國與日本遠征情况的專家報告》(一八六八 - 一八七一)(斯圖加特,一八七二年)。京都外國語大學亞洲圖書舘藏有此書。這是一部叙述作者考察過的亞洲各國工商業專著。

(3)納爾西斯,同上,第九十六頁。

(4)納爾西斯,同上,第一○○頁。

(5)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一頁和一○二頁。

(6)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三頁。

(7)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五頁。

(8)埃薩·德盖洛依斯,《文明力量的移民》(里斯本,一九七九年),勞爾·雷戈作序,第一四八頁。此書重新刊登了一八七四年埃薩·德盖洛依斯撰寫的報告。同題材的文章有馬里奧·杜阿特所著的《埃薩·德盖洛依斯-國家和人類的事務領事》(古巴聖地亞哥,納西門托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9)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一一頁。

(10)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一二頁。

(11)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一四頁。

(12)納爾西斯,同上,第一二七頁。有關中國勞工輸出請見亞歷山大·陳元錫(音譯)的著作“販賣苦力”(一八一九-一九二0)《歷史雜誌》(聖保羅大學出版)一九七七年十月一十二月號第四一九至四二九頁。

*若熱·迪亞士是京都大學葡萄牙語敎授、作家、散文家,著作頗多,內容主要涉及葡萄牙在東方、特别是在日本的活動。

本冊第 2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