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息

出版活動

在第二季度末,集中了“葡萄牙國慶日”、“賈梅士紀念日”、“葡國僑民日”,以及“費爾南多·佩索阿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日”,爲此,澳門文化學會出版部出版了各種書刊,在這些衆多的紀念日中,最先到來的是以著名長詩《葡國魂》,(Os Lusíadas)的作者賈梅士(Camões)命名的紀念日,三天之後,就是《使命/啓示》(Mensagem)的作者-費爾南多·佩索阿的百年誕辰紀念日,這二位都是文學史上的著名人物,在這年的六月十日,作爲曾到過印度的葡萄牙人的代表而出現在澳門。此外,於第二季度初,還出版了一位在澳門與葡國都享有盛譽的學者的新著。

下面將依次介紹所有第二季度的出版物,其中也包括澳門歷史檔案舘的最新硏究成果,以及在澳門同期出版的其它書刊,最後特別介紹了有關中國風俗習慣新叢書的首册。

澳門文化學會的出版發行活動

《葡萄牙人在世界屋脊》(Portugal no Tecto do Mundo)一書,集中了零散的歷史資料和歷史文件,其中有些是從未問世過的,有些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學術的探討,而證實了其歷史價値的。

“天意,人望,成功”-是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著名詩篇《使命/啓示》中的一句名言,作者以此作爲其書諸言的開頭,使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這部重要作品的內涵,作者賓查米姍·維德依拉·皮雷士,S. J. (Benjamim Videira Pires, S. J.)的話,是最明瞭的。

“這書的書名好像是爲一部傳奇神話而題,但翻開細讀,才知是記叙有關葡萄牙傳敎士歷史中,最傑出的二件壯擧:敎士安東尼奧·德·安德拉帝,S. J. (Pe. António da Andrade, S. J.)的西藏之行與敎士賓托·德·高依士(Irmão Bento de Góis),從Goa到Su-Chow的中國北部之行,他們都是耶穌會的傳敎士”。

作者根據卓越的硏究論文,揭示了二位傳敎士的豐功偉績,“他們,葡萄牙人的足跡也是第一個西方國家的人到了這塊叫做‘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的地區。”

這部作品爲葡萄牙史和澳門史增添了新的史料。

瑪利阿·西爾瑪·德·維埃拉·韋柳(Maria Selma de Vieira Velho),果阿(Goa)人,1983年,在孟買(Bombaím)大學提交了葡萄牙語言博士論文,題爲《印度神話對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葡萄牙文學的影響》(A Infuência da Mitologia Hindú na Literatura Portuguesa dos Séculos ⅩⅤⅠ e ⅩⅤⅡ),並去葡萄牙做了進一步的充實與提高,1985年擧行了論文答辯,並特派里斯本理工學院的社會科學及海外政治高等硏究部的答辯委員去了果阿。

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缺少印度的史料,書中引用的大量散史料都取自於葡萄牙文的史料。同時,別的學者也曾使用過,如:神父杰古布·芬尼西奧(Pe. Jacobo Fenício),唐·弗蘭西斯古·德·卡爾西阿(D. Francisco de Garcia),葉爾·維森特(Gil Vicente ),賈梅士(Camões),卡爾西河阿·德·赫爾塔(Garcia de Horta),費爾南·阿爾瓦雷士·多·奧利安特(Fernão Álvares do Oriente)和魯德利格士·勞伯(Rodrigues Lobo)。

但此書還是極有價値的,是印度與葡萄牙兩國文化交流的例證,充分顯示了在葡萄牙文學中印度文化對它的影響,當然主要論及了印度神話和印度哲學。

縱覽十六和十七世紀葡萄牙文學史中的印度文學作品的譯文,以拉瑪依阿娜(Ramaiana)的西方語言的譯文最爲首要,是對當時葡萄牙文學界影響最大的印度神話故事。

在華士古·達·伽瑪(Vasco da Gama)遠征之後的四十年間,印度文化的影響開始體現在葡萄牙文學作品中。正如瑪利阿·西爾瑪·德·維埃拉·韋柳所說:“這是印-葡文化交流的成果。祇是這種影響在18-19世紀時,已逐漸衰亡。”

這部書的貢獻在於它使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史跡載入史册,現存在於果阿値達曼(Damão)和地烏(Diu)的各種傳統,其實是印度文化與西方文化交融滙聚的反映,是浩瀚歷史長河中不可忽視的一部份。

爲了使中國讀者對偉大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有一個比較全面、比較深入的認識,採用雙語版(中、葡文對照)出版了《費爾南多·佩索阿選集》(Antologia de Fernando Pessoa),並由編譯者張維民(Zhaug Weimim)加了大量註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人:“那些詩人都會欺騙,你看裝得多麼完善,甚至於要裝作痛苦,也會使你的心爲之震顫。”

佩索阿是與賈梅士齊名的著名葡萄牙詩人,他的四個常用筆名是:阿爾貝爾多·卡曼羅,(Alberto Caeiro),里卡爾多·雷斯(Ricardo Reis),阿爾瓦羅·德·坎波斯(Álvaro de Campos),在這部選集中還包括詩人的其它作品:歌謠(Quadras ao Gosto Popular),美學論叢(Páginas de Doutrina Estética)和“不安之頁”的片斷(Fragmentos do “Livro do Desassossego”)詩人的作品,豐富多彩,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爲流傳。而今,這部作品的中譯本的出版,可以說是佩索阿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在東方的體現。

六月份發行了葡文版《文化雜誌》的“特刊”(Número Especial),這份特刊是對葡萄牙人在印度歲月的追憶,同時也是爲慶祝在澳門命名爲葡國日、賈梅士日和葡僑日的六月十日紀念日有出版。在這份“印度特刊”中發表了有關人士收集、保存和整理修復的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史料,這些史料來自於果阿、達曼和地烏,從那裏,葡萄牙人不斷擴展。直至今日,還可見到當時葡萄牙人的勢力範圍。

這份將近一百頁的“特刊”,反映了果阿、澳門、里斯本,以及賈梅士、佩索阿、察烏爾(Chaúl)和沙維爾(Xavier),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一份歷史學家與社會學家共同硏究的成果。

在季尾,發行了一期“澳門檔案”(Arquivos de Macau),集中反映了19.21年~1926年間民政基金的使用項目,這是前一集的續篇。本來此册定於1986年發行。

其它出版物

《行政》(Administração),是一份澳門政府雜誌,介紹了有關本地的行政知識,其中還有“法律諮詢”。此書採用雙語版(中葡文),並有英語章節提要。這是第一期,採用了行政暨公職司(SAFP)在1987年主辦的,題爲《市政廳在本地區生活所扮演的角色》硏討會的有關演講與文件。這份刊期由Dr. 華紀廉(Dr. Guilherme Valente)任統籌,由江連浩(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 )擔任封面設計。它開創了澳門政治語言學的新局面,是極有遠見的工作,每年四期,是爲對過渡時期現况有興趣人士開闢的討論園地。

在第二季度還出版了《法律雜誌》(Revista Jurídica de Macau)其中包括《文章》、《紀要和信息》及《法律學》等內容,並有葡、中、英三種文字的文章摘要。這份雜誌,由司法事務室(GAJ)出版,Dr. João Miguel Barros任主編,馬偉達(Victor Marreiros)任封面設計,在這特别重要的時刻,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內要對現行法律的持續性以及對將來澳門行政特區的立法自主權給予完全的保證,並以有系統的方式對司法和法律體系進行全面的本地化。因此,澳門《法律雜誌》的創辦,具有極特殊的意義,它將探討與澳門政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此外還出版了《澳門》(Macau)月刊的第九期與第十期。這份雜誌是由澳門新聞署(G. C. S)主辦。

《澳門》第九期是關於二月~三月間的澳門社會生活,封面由馬偉達設計,主題是“500年遠征”。其中有一部分是關於紀念孫中山(Sun Yat Sen)逝世63週年的文章以及有關畫家繆鵬飛畫展的報導和專題採訪。此外還有有關葡萄牙人在日本,有關澳門基金會(Fundação Macau),公益基金活動(Missionárias da Caridade),與哈雷《澳門--里斯本》的報導等。

《澳門》第十期關於四月份的澳門社會生活,封面採用了澳督訪問北京時的照片;有關葡萄牙人學習中文的方針政策及實施情况特寫與報導;以及有關澳門的天主敎,京劇的文章,還有六月五日到達里斯本的“哈雷”車隊的文章及照片。最後還有一批關於藝術、歷史、宗敎、自然環境等方面的文章。

國立圖書舘的書目資料

《葡萄牙人在世界屋脊》

賓查米姆·維德依拉·皮雷士,S. J.

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158頁,圖表,23cm,(精裝)

《印度神話對16世紀和17世紀葡萄牙文學的影響》

瑪利阿·西爾瑪·德·維埃拉·韋柳。

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

二卷,929頁,25cm,(精裝)。

《費爾南多·佩索阿選集》(中、葡對照)。

編選、翻譯和註解--張維民。

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

447頁,附插圖,22cm ,(精裝)。

《澳門文化學會雜誌》1987年創刊。

印度特刊(六月號),1988年。

澳門文化學會出版。

主編:彭慕治、官龍耀、馬若龍。

《澳門檔案:澳門檔案舘公報》

澳門,1981年,創刊,季刊第六卷,一、二册,1987年。

澳門文化學會出版。

《澳門》

澳門,1987年創刊,第九期,2-3月號,1988年。

澳門政府新聞署出版。

主編:米蓋爾·雷姆士(Mignel Lemos)海爾戴·費爾南多。

《澳門》

澳門,1987年創刊,第十期,4月號,1988年。

澳門政府新聞署出版。

主編:米蓋爾·雷姆士、海爾戴·費爾南多。

《行政》

澳門公共行政雜誌,澳門,1988年創刊,第一卷,一期四月號,1988年。

澳門行政暨公職司出版。

主編:彭理樂(José A. Barreiros),高斯磊(Rui Cabaço Gomes)。

《澳門法律雜誌》

澳門,1988年創刊,第一卷,四月~六月號。

司法事務室出版。

主編: 司法事務室主任。

《鳳與龍-中國傳統婚俗與傳說》

塞西利阿·若爾日(Cecília Jorge)

貝爾特朗·古埃柳(Beltrão Coelho)。

里斯本,澳門文化學會,1988160頁,附插圖,22cm,(平裝)。

《現實與傳統》

合法婚姻與非法婚姻

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直至文化大革命後,結束了千百年來的封建帝王統治。揭示了其原來面目,頒佈了新的,嚴厲的法令,使人們從沉重的封建傳統中解脫出來。

因此出現一種裁決,一夫多妻制的婚姻,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神話傳說中都不再被肯定,雖然受到現代時尚文明與西方觀點的贊同,但仍然被看做是納妾的一種特殊形式而不被眾人所接受。

我們不是已經習慣了那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傳說嗎? 我們不是總在我們自身認識的基礎上加以想象和杜撰故事嗎? 我們不是也並不明白在想象與創造中所遇到的每一種現象,以及在歷史記載中的每一件事及其促成的原因嗎? 在動物進化演變的長河中,不也給了我們不少生活的敎訓嗎?

應該說,永恒與宇宙是現實與神話的綜合體,永遠保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也存在於人的整體中,這個綜合體在中國是不會消失的,它又擴展到周圍地區,如隣近的香港和澳門,尤其是在澳門的不斷繁衍生息的子孫後代中,更是根深蒂固。西方人關注着中國,嘗試建立一座橋樑,跨過橋樑去窺視至今仍蒙在神秘東方面紗之下的奧秘。

西方人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必須更深入地瞭解東方人,四百年來,澳門的歷史就是幾種,民族文化的交流史,葡萄牙人做為先驅者,以澳門為中心,將各民族文化滙聚於此,再帶到古老的歐洲,並不斷鞏固和加强這種交流。

在澳門與里斯本之間的互相往來日趨頻繁,為了加深相互之間的瞭解,澳門文化學會的特別項目辦公室(Gabinete Projectos Especaiis do ICM),在第二季度出版了《鳳與龍-現實與傳統中的中國婚姻》,這本書是“傳統與節日叢書”的第一本,其它還將出版或已經出版的有:

《中醫》(Medicina Chinesa)。

《月相》(Em Busca do Equilíbrio Perdido, As Mil Faces da Lua)。

《中國的傳統信仰和迷信在澳門及其世界各地》

(Crenças e Superstições em Macau, Do Lado de Cá do Além)。

《中國人的傳統生活及“恭喜發財”》

(Histórias de Vida e de Morte na China Milenar, Kung Hei Fat Choi)。

《澳門的舊曆年與祭鬼神》

(As Celebarações do Ano Novo Lunar em Macau e Deuses e Demónios)。

《中國人的祭神活動》

(O Culto dos Chineses Pelas Divindades)。

《鳳與龍-現實與傳統中的中國婚姻》,由塞西利亞·若爾日(Cecília Jorge)和貝爾特朗·古埃柳(Beltrão Coelho)編寫,記錄了中華民族部分最精彩的傳統儀式,目的祇在於使廣大葡萄牙讀者不僅知道儒家,還能從中得到比支離破碎的道聽途說,比貝托魯奇(Bertolucci)2小時的電影所介紹的更多,更有吸引力的知識。

本書的二位作者,同時又是採訪者,緊緊圍繞中心,簡潔明瞭地烘托出主題一龍與鳳,這是古老神話傳說中兩性的象徵,代表了宇宙中相合的男性,女性;太陽,月亮;陽,陰;……。通過婦女,家庭,權力而體現出的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迷信、敎儀,本書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澳門與中國的結婚,離婚,繼承等儀式加以說明,圖文並茂,通過精緻的圖片,讀者可瞭解到許多現實中,或神話傳統中的民俗。自從本世紀初,尤其是從“慈禧”時代開始,千年傳統已有所改變,貝托魯奇的電影已有所反映。

本書透澈,詳盡,如實,而又不失其魅力地描述千百年來的傳統風俗,它似乎還遠在日新月異,高樓林立的現實之外,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巡視,是西方人對東方奧秘的一窺。

中國和中國人

奧古斯特·博爾傑(Auguste Borget)的《中國和中國人》一書於1842年在巴黎出版

現澳門文化學會採用雙語(葡、中對照)再版

書中的石版畫插頁是由石版畫家依烏澤納·西賽利(Eugene Ciceri)根據奧古斯特·博爾傑的畫製作

描繪了一個世紀前澳門香港和中國東南地區的景象

此書圖文並茂

燙金絹面精裝54.5cm×38.5cm 150克型紙

--原書中的8幅有關澳門的石版畫插圖分制爲六幅52cm×38cm 150克型紙的畫頁

--一套十二幅明信片全部從原書插圖中精選規格爲20.5cm×14cm

澳門文化學會出版社

本冊第 99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