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簡談中國人物畫

毛國倫*

說起中國的人物畫,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是繪在陶盆上的魚紋人面和舞蹈人物,這是原始的中國人物畫,人物的形象還存有從像形文字和圖案發展而來的痕跡,有着一種神秘的色彩。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已經能掌握和運用毛筆這個工具,那些流暢的似乎是漫不經心的線條充滿着生命的節律。

揮扇仕女圖卷(局部) 唐 周昉

到了距今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戰國時代,人物畫已日趨成熟,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有兩幅楚國帛畫,一爲《夔風人物圖》,畫的上方畫了一龍、一鳳,下方畫了一個站立的細腰婦女,雙手合拾,作祈禱狀,可能是祈求墓主人由龍鳳接引升天的意思。另一幅爲《人物龍舟圖》,畫的是一個類似屈原形象的男子,站立在龍舟之上,舟下還有幾尾游魚……也許也是表現龍舟接引墓主人到理想的彼岸去的意思吧。那時的繪畫作品體現了現實和幻想的交織,在技巧上大都是用細線條描繪對象,略加色彩,一般都用尖筆中鋒,龍舟人物圖中的人物衣褶正是典型的游絲描,這種畫法影響到兩漢,魏,晋和以後各個時代。

漢代的繪畫,我們可以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絹畫上發現,畫者把天上的星辰日月,傳說中的神話以及現實的生活都有機地揉合在一個畫面上,描寫更爲細緻、生動、構圖更加繁複多變,色彩更加斑爛、醒目……從畫中可以領略到他們想像的奔放和表現的自由。

兩晋南北朝時代,文人土大夫進入了人物畫創作,使作品更富有理性和趨於風格化。東晋的顧愷之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他提出了“以形寫神”的藝術理論,他的作品傳有《女史箴圖卷》描寫了古代婦女遵循封建道德、節操的一個個故事畫面,《洛神賦圖卷》描繪了曹子建和洛神在洛水相遇的情景。他的畫同樣用中鋒圖筆,衣褶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他的作品通過人物的神情,動、靜姿態、和飄擧流動的衣帶和長裙使畫面產生一種動感和韻律,有一種畫盡意在的藝術效果。

唐、五代的人物畫燦爛、濃艷。此時工筆重彩畫盛行,所謂工筆重彩畫,即是以墨線在絹(或熟紙)上勾描了輪廓以後,層層敷以重色,(包括礦物質顏料:硃砂、石青、石綠等),然後再用顏色再複勾一次線條,使畫面產生種種鮮明,濃重效果的一種畫法。在唐代著名的畫家和作品有閻立本的《歷代帝皇圖》、《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韓幹的《牧馬圖》等,五代有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

還要提一下的是被稱爲畫聖的吳道子、他是以擅畫吳裝著稱,所謂吳裝,即是一種淡着色的風格,落筆後敷以簡淡的色彩,據說是吳道子首創的,他的作品有後人仿作的《送子天國圖》傳世。此外我們可以從他的學生盧楞迦《十六羅漢圖》和學他畫法的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中覓見吳道子的畫風。

兩宋人物畫色、墨輝映,風格多樣。在北宋有擅長白描畫的名家李公麟、武宗元等、白描是指純用墨線勾描,略以淡墨渲染的一種畫法。李公麟的傳世作品《五馬圖》是一幅畫在紙上的作品,描寫了御馬厩中的五匹馬和五個人物,造型準確,形態各異,雖爲工筆白描,但用筆乾濕濃淡,皴擦點染豐富多變而舒展自如,顯示了他的寫生工夫和發展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技法。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卷》描寫了五方帝君帶領着仙官,侍從和儀仗去朝謁玄玄皇帝的情景,衣褶類似蘭葉描,繼承了吳道子的風格。南宋的梁楷是一位擅長水墨、潑墨畫的奇才,他的名作《潑墨仙人》用筆酣暢姿肆,形象奇譎古怪,雖稱爲潑墨,並不是將墨汁潑上去,仍然是墨中有筆,筆中有墨,法度森嚴。此外李唐的《採薇圖》描寫殷代遺民伯夷,叔齊不願降周躱進首陽山採野菜度日,最後餓死的故事,人物栩栩有生氣。還有馬遠的《孔子像》等都是令人叫絕的佳作。

元代的趙孟頫提出“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的論點,改革南宋畫院的格調而效仿北京和晋唐畫風,他的作品有《人騎圖》、《浴馬圖卷》。另一位是錢選,存世作品有描寫宋朝宮中踢球游戲的《蹴鞠圖》。另外元代也產生了以水墨爲主追求幽寂,空靈的別調,有《雪夜訪戴圖》的作者張渥和擅畫肖像的王繹等。

明代的人物畫大體承襲了前規,著名作家有仇英,作品有《劍閣圖》。還有陳洪綬,作品有《籠香圖》等。在明代肖像畫有所發展,著名的肖像畫家有曾鯨。

在清代,由於生宣紙的廣泛應用,畫家們充分發揮生宣紙能自然滲化、富於變化的性能,使人物畫的表現技法大爲豐富了,任伯年是一位傑出代表,他發展了水墨人物畫的技法,他的作品《酸寒尉圖》,畫的吳昌碩像,頭上的頂戴花翎、身上的馬掛、袍子和靴子都充分發揮了生宣紙上的特殊效果。

中國的歷史悠久,歷代畫家和作品浩如煙海,上面所提及的只是鳳毛麟角而已,幾千年來中國的人物畫隨着時代的演進、工具材料的變更,技法也由簡到繁更爲豐富。當代中國人物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取了現代的造型手段,創造了各種技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隨着我國的開放政策,中西繪畫的滙流,人物畫壇已經,並將更加呈現出一個豐富、新異的景象。

*上海畫院畫師

本冊第 56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