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敎

土地神

拉蒙·拉伊·馬索* Ramón Lay Mazo

土地是各方土地神之泛稱。土地神的由來可追溯到周朝(公元前1122—255年)。當時崇拜天地變成了天子的特權。然而,平民百姓却從沒有放棄他們對大地的古老信仰,至尊大地爲人類提供了居住和進行農業活動的地方,而大地出產的谷物則象徵天意之所向。因而,皇帝尊土地神爲天下社,大地爲一整體,在四海中伸展,形成了中央帝國四周的蠻夷衆星拱月;而民衆則僅尊土地神作爲他們生息和獲取食物的地方。皇帝以帝國之名義以一頭牛祭祀它,而百姓爲表謝恩惠,則供上田裏的收穫物。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將人物代表土地神。原則上講,任何人死後都可以被選任這一崇高職務。不過一般來說,被選上的往往是那些在世時功績出衆或爲民衆和社會做出顯著貢獻的人,爲的是他們能夠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服務。但是,作爲神的他們,一旦沒能令人滿意地履行職責,則可被罷免,其位由新選出的人取而代之。有時,經民衆同意,某個有名的强盗也被指定來取代某個因疏忽職守而被罷免的神。此類事並不少見。

對土地神的叫法五花八門,如:土神、土地神、土地菩薩、社稷等。在中國南方,老百姓簡稱之爲土地公,而在北方則叫土地老爺,並根據五方把他們分成五組:東面地方的保護神叫綠土地;南面的,紅土地;西面的,白土地;北面的,黑土地;中央的是黃土地。合起來稱爲五方土地神,並由支撑着大地的五條龍代表着。當這些龍因疲勞而挪動一下沉重的身軀時,就引起了地震。

土地神的活動範圍有限,主要是在一些相距不遠的村落範圍的。此外,每一村莊分爲五塊,五神各居一方,因而東面的土地神管不了西面的事,反之也一樣。不過,可以相信,在管轄範圍內他們的權力是非常大的。他們保護民衆免受兇神惡魔、瘟疫災禍等自然災害的危害。在鄉間,他們驅邪鎭災,保護豐收,看護禽舍和牲畜,使之長膘和繁衍生息。

當發生乾旱水災時,人們就抬着土地神像到發災的地方去,由他們來平息災情。

因爲老百姓們總是在需要的時候向他們祈禱並對他們非常崇拜,所以它們的廟宇祭台總是建在村口、街旁、岸邊,而在城裏就更是星羅棋布,比比皆是。

一般講,這些廟都是方形的,規模很小,寬不過一米或一米半,裏面有男女土地神的身像,在城裏的土地神像是市民模樣,而在鄉村的則帶有農夫色彩。土地廟規模很小的原因來自於下面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姓李的官吏,他有五個兒子。他的妻子很崇拜土地神,而他則是一位不信鬼神的人。有一天,他的大兒子得了病。這天夜裏,他夢見土地神對他說,如果他不崇拜土地神,他這個兒子將會死去。這個官吏回答說:如果這是上天的旨意,那他的兒子祇得從命。男孩果眞死了。隨後其他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當第五個兒子病倒時,土地神又在他的夢中出現在並對他說,已經奪去了官吏的四個兒子的生命,如果還不崇拜土地神,他也會失去這最後一棵獨苗。這官吏回答說這個兒子不會死的,旣然土地神奪去了他四個兒子的生命,他將搗毀一切封他爲神的土地廟。他這麼說了也這麼做了。幾天後,土地神又出現在他的夢中,顯得很後悔並坦白說:官吏四個兒子的死確實是天意,土地神之所以說是他幹的爲的是取得官吏的崇拜。最後土地神求官吏把搗毀了的土地廟重建起來。官吏答應了他的請求。土地神非常高興,以爲官吏要給他建一箭地長的大廟。其實,這官吏爲了報復土地神,讓人給他建的是一支箭長短的小廟。從此,在整個帝國中,除了北京紫禁城裏的大土地廟外,其餘所有的土地廟都變成了現在這般大小的廟了。

土地和他的家舍們——土地神的祭台(澳門的土地廟座落於澳門羅憲新街)

在鄉間,土地神的祭壇呈方形(出之於崇拜土地的傳統的物品形狀),無頂,四周總是由樹木環繞。土地神幾乎總是由一個最高不超過一米的尖頭粗石所代表。有時可看到五塊石頭,它們代表着支配着五方的五神或是他們化身的五條龍。農民們來到祭壇前,獻上貢品神香,祈求這些神的保護。

除了各地供民衆崇拜的土地神外,各家各戶都還供有土地神,以將土地神寫在一張長方形紅紙上並貼在大門旁邊齊地面開的一個神龕深處,以求院落住宅的平安。

到了明朝,出現了把土地神像放置在地上的習慣。據說,明太祖(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九年)有一次微服出巡,到各地去視察新建帝國的軍事據點。有一天他到一家客棧裏吃晚飯,看到所有的桌子坐滿了人,除了一張桌子被土地神所佔,他很惱火,就把神像放在了地上並說:“勞駕了,把你的座位讓給我。”吃完晚飯之後他又把神像放回到了作爲祭台的桌子上。

這天晚上,土地神出現在皇帝的夢中並對皇帝說:雖說他是個神,但不願再次與皇帝抗逆,爲此請求皇帝把他的神像永遠地放在地上。

這一奇事轉眼間就在整個帝國和崇拜者間傳開了。爲了滿足該土地神的願望,他們都趕忙把神像放置在地上。從此,拜土地、土地老爺的像就再也不放在桌上或台子上了。

據信,土地神記下所轄區域和各家各戶的一切事情,並且事無巨細均稟報城隍,而城隍又上報閻王,閻王把這些記入生死簿,作爲將來頒佈賞罰亡靈的依據。爲了得到土地神的恩惠和保護,善男信女們於每年陰曆二月初二土地神的主要社日以及每年陰曆頭五個月的十日五方土地神的社日獻上祭物貢品。除了這些年曆上標明的社日外,各地都有祭當地土地神的日子。

土地神所管轄範圍小於社稷,因爲土地神掌管二十五至一百個家庭,而社則要掌管二千五百至五千戶,有時甚至更大範圍。

城隍是大土地神,保佑城廓中的城市,因此而得名。陰曆五月二十一日是城隍節。

古時的城一般爲大石板或石塊築成,兩層牆的中間塡土,土是從外墙不遠處挖來的,這樣就形成隍,即護城壕。

城與隍各有一神居於其中,城中的居民爲感謝他們的保護和恩惠把他們奉爲神明。星移斗轉,這兩個神慢慢地被撮合爲一個神,由此而產生了合二而一土地神——城隍。

在民衆的意識裏,行政長官掌管活人,保護他們不受可見敵人的危害,而城隍則掌管亡靈,保護他們不受看不見敵人的危害及有害影響的侵蝕。前者被視爲陽,後者爲陰,二者的等級相同。

帝國時期,雙方負責城市的治安、居民的福利和繁榮。這是一個共同參政的“政府”。當行政長官遇到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去找城隍,求他幫忙和聽取他的意見。爲此,他得先齋戒至少一天,接着要向神貢上祭品,最後,到了晚上,他就睡在神的廟裏。當晚的夢影響行政長官的裁定並做出最後的判決。

城隍除了作爲行政長官的顧問以外,還有其他一些任務,也就是說在他所在城市裏還有一些鬼怪和惡魔在他管轄之內,他可以驅逐他們,他還可以使城市免遭乾旱和水災,這些都是他的使命。因此,當鄰近的鄉村缺雨或遭受其它自然災害時,人們就抬出他的神像求雨,這樣,神就可親眼看到危難並給予及時的幫助。人們也祈求他戰勝敵人、掃除時疫。總而言之,他被請來淸除民間的一切不幸。

關於城隍崇拜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說堯帝(公元前二三五七年至二二五五年)曾命名八個保護或破壞收成的神。其中第七神是河壩水堤的保護神,後來他就被稱爲城隍。有的則說開始祇有土地神,而對城隍的崇拜則是很久以後的事情,大槪是在封建割據時期,戰爭不斷。人們爲了保護城池,在城四周築起了城墙挖出了城壕。

也就是在這時,城隍被神化了的人、英雄、廉政的官吏所代表,甚至爲民衆服務的普通市民。這些人在他們死後被命名爲某某地的城隍,好讓他們繼續保護那裏的居民。而道敎經書上則是說城隍是由玉皇大帝選派的。實際上,城隍是由民衆在去世的名人善者中選出的,因此也不乏因公衆的要求,某個强盗或反叛者被選來當城隍的事例。

土地廟的土地社壇

許多城隍,由於他們對帝國的卓越貢獻而被一些皇帝封以王、公、侯、伯等爵位。

城隍的社日是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一日,而生日則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在這兩個節日裏,有上貢品、神像遊行、戲劇演出等活動。每逢陰曆新年、淸明節及陰曆的初一和十五日等日子裏,城隍也被人們祭祀。

城隍的形象是個白胡子老人,因所在地的不同服飾也有不同。在城隍旁邊還可看到他的妻子及他的親近助手:白老爺和黑老爺,他們二人是分白天和黑夜分別負責向城隍報告發生在他們所管轄範圍內的一切事情;還有牛頭與馬面,他們是負責從由他們主人統管的垂死者身上攝取靈魂,然後拿到城隍面前驗明正身並從他那裏獲得根據生死簿而來的指示,得知垂死者的死期,接着,評定垂死者的行爲良惡,進行裁決,然後送交第一層地獄的判官,由他核准判決,然後送入各個體罰室,在那裏,他們洗煉平生錯誤過失。

人說城隍特別看管那些沒有後代來崇拜和上貢的孤鬼。所以,當祭遊神時(陰曆七月二十五日),城隍神像就被抬着在整個城中遊行,好讓他來管住他們,這時百姓們就給他們上貢品食物、燒紙衣和錫箔。

城隍神像在淸明節和陰曆十月初一也被抬來遊行。這兩個節都是用來祭奠亡靈的。

良友譯

*漢學家,在中國農村住過三十年,在澳門住了十二年,十分瞭解中國文化。是墨西哥週刊文化專欄主辦者之一,發表過大量的論文,詩歌和中國文學翻譯作品。

本冊第 41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