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瑟·瑪利亞·布拉卡逝世前的照片
我們的老朋友,死於美國舊金山,享年90歲,我之所以稱之爲“老朋友”,是由於64年來,我們一直來往甚密。
1924年我們來到澳門時,他是一位28歲的年青敎師,在聖若瑟敎區中學敎授英語與英國文學課。
在布拉卡執敎的這所敎會學校,累吉士·杰爾瓦依士(Pe. Régis Gervaix)是唯一的史學家,法語敎師,於1925年應中國政府之邀,赴北京大學任法國文學敎授。
杰克·布拉卡(Jack Braga)從1920年始,就對澳門史發生興趣,並爲之進行了孜孜不倦的,卓有成效的硏究工作。近十年的辛勤工作,使他成長爲一位與杰爾瓦依士齊名的優秀的澳門史學家。他的作品以英文出版,使澳門逐漸爲海外熟知。
此外還有另一位著名的史學家--蒙塔爾突·德·捷蘇士(Montalto de Jesus),曾於1902年出版了他的著作“澳門史”,此書一發行,便被搶購一空,是由杰克·布拉卡主持的再版工作,但是在1926年即將發行時,正値動亂期間,書被銷毀,作者被法院判決,死得很慘,祇剩杰克·布拉卡孤軍奮戰,希望能爲他恢復名譽。
杰克·布拉卡與布歇爾(Boxer)勤奮工作一生,成績顯赫,理應得到政府獎賞,我爲此提議多次,但未見回復。
澳門何時才能爲她的優秀兒女一一著名的歷史學家們償還此情?
被銷毀的書
蒙塔爾突·德·捷蘇士的“澳門史”不是唯一的一本遭到銷毀的書。稍晚,杰克·布拉卡的書“耶穌會敎士在亞洲”共516頁,也遭此厄運,我們所擁有的這本書是全世界現存唯一的一本。
杰克·布拉卡的硏究工作經常發表在月刊“澳門敎會訊報”上,持續了幾年,近五百本雜誌,堆積在羅馬敎會大樓的儲藏室中,直到天花板。
當這座大樓拆建時,我提請敎會當局對這批雜誌,加以注意,但是最後還是由我把它們整理,裝訂成一厚册,如今還是由敎會保存。
那麼其它的呢? 已全部被銷毀。
那麼這卷册是甚麼內容呢? 是一大批由敎會敎士若昂·阿爾瓦雷士(João Álvares)於1742在澳門起草的備忘錄,上面有若瑟·瑪利亞·布拉卡加的批註。這些祇是他所佔的工作的一半。
我們曾一再堅持要求我們的老朋友把這項有意義的工作繼續下去,但沒有成功,而今,剩下的祇有這些了。
還好,澳門文化學會用仿古方法出版了這批文件資料。
文德泉 Pe. Manuel Teixeira
載於《澳門人報》
社論
史學家杰克·布拉卡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葡萄牙東方史學家。
他是著名的,早期開拓香港的葡籍人士之一,也是葡籍移民社會的創建者。
他是老聖若瑟敎區中學的敎師,在英語、英國文學與商業方面培養了澳門的年青一代。
他的學生在日後的工作中大多都表現得很出色,他們遍佈香港、上海和東南亞的各國,各行各業,其中有些移民到了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和美國。
而他本人最初移民到澳大利亞,後又移民定居到美國,直至逝世,他一生清白,給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史學著作。
雖然澳門政府曾追認並頒了勳章,但遠不如布拉卡對澳門及葡萄牙的文化事業所做的貢獻,他是一位在澳門頗有聲望的葡萄牙人。
他應該得到葡萄牙政府一級的獎賞。
巴特利西奥·古泰雷士(Patrício Guterres)
選載於《澳門人報》
杰克·布拉卡
杰·米·(杰克·布拉卡)(J. M.(Jack Braga))博學的史學家,香港葡籍移民的先驅者之一。死於美國舊金山,享年90歲。
當英國人佔領了香港後,他的曾祖父就離開澳門定居香港,並創辦了“Noronha & Co”出版社,一直到以後被香港政府收購爲止,近一個多世紀。
他的父親,杰·彼·布拉卡(J. P. Braga)是一位出版商,後來又擔任多間地方公司的負責人,以及衛生委員會(現爲城市委員會)、立法委員會成員。
他的母親--奧利維·培拉爾特(Olive Pellard)是於1890年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提琴家。
杰克·布拉卡於1897年出生於香港,就讀於st. Joseph學院,畢業以後留校任敎,然後又到澳門的聖若瑟敎區中學任敎多年,他一直擔任英語與英國文學課敎師。
在澳門,於20年代初,杰·布拉卡做了大量的硏究工作,主要在幾個方面:葡萄牙先驅者們的遠航,繞過好望角的第一批歐洲人,以及到達印度、中國和其它東方各國的路線。
他致力於硏究與收集有關資料,並動手寫一套有關中國開始於西方來往的叢書,這項工作使他成爲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史學家之一。
爲了做好這項工作,他曾到過日本、英國、意大利和葡萄牙,去收集敎會的檔案,和其它機關的原始文件,大部分都已陸續發表,或在他的書中提及。
他的書和所有的註釋,如今都保存在澳大利亞的堪培拉國家圖書舘,在堪培拉他繼續收集有關資料,並保持着與全世界各地的史學家和學生們的聯繫,一直到75歲退休時止。
然後,他與夫人移居到美國舊金山與大女兒同住。
當他在澳門時,杰·布拉卡曾任澳門與香港總督的私人顧問,擔任“路透社”(Reuters)和“南華早報”的通訊員。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他爲盟國做了鮮爲人知的工作,在澳門,以官方身份與中國政府和支持英軍的多個秘密組織聯繫,他組織了秘密通訊站在香港、澳門與重慶之間傳遞重要消息,在中國建立了敵後電台。
杰·布拉卡死後,留下他的夫人阿烏古士塔和7個兒女。
載於《南華早報》
1/5.1988
史學家杰·米(杰克)·布拉卡一杰奧佛瑞·邦沙爾(Jeoffrey Bonsall)的回憶
杰·米·布拉卡一直生活在澳門和香港,1988年4月27日死於舊金山,享年90歲。
在1988年5月1日舊的《南華早報》上登載了他的小弟弟托尼(阿·特)Tony(A. T)寫的感情眞切的沉痛的悼念文章。
我是在1956年認識杰·布拉卡的,那時他正在做一小筆大米的生意,其實祇是爲了消磨時間,他眞正的生活是在書中與學術調查硏究中渡過的。
他在港澳地區渡過了大半生,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澳門渡過的。在香港以杰克·布拉卡的姓名爲人所知,但在澳門,他却以他的原名若瑟·瑪利亞·布拉卡,任敎與做學術工作。
他繼承了他著名的父親若瑟·彼得·布拉卡(José Pedro Braga)的衣鉢--對書、寫作和歷史調查硏究的喜好。
他的父親,一直擔任“Hong Kong Telegraph”的負責人“Noronha & Co”的出版商,並得到香港政府的資助出版發行政府出版物。
杰克·布拉卡曾說過這些發行物與其它的書都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散,因此他決心重新開始並組建一個新的圖書舘,也因此而對葡萄牙人的遠征更加感興趣。
在戰爭結束後,杰克·布拉卡才來到香港,開始了他的圖書舘組建工作。
對香港,對與喬治·欽尼瑞(George Chinnery)的外交往來和對他自己的圖書舘的興趣與日俱增,主要以葡萄牙在東方的現狀爲主。並到艾沃拉(Evora),里斯本(Lisboa),倫敦(Londres)等地進行實地考察。
杰·布拉卡身材高大,雙眼烱烱有神、機敏,對於遠東的葡萄牙歷史有極深的硏究,並致力於香港時事的硏究。
例如:從1957年出版的題爲《香港實業論文集》中可瞭解到他的觀點,這是一本有關商業與歷史的文集。
其它的硏究論文,顯示出他的才華,知識的廣博,使之成爲聞名於社會的名人。
1942年戰爭期間,報紙上發表了C·布歇爾的文章--《300年前的澳門》,使杰·布拉卡出名。以後,在1984年,以《17世紀的澳門》爲題重新發表。
杰·布拉卡一生中寫了大量極有價値的文章,我僅提到以下幾篇:《澳門風景(1926)》《澳門英國公墓的墓碑(1940)》,《西方先驅以及在澳門的開拓(1955)》,《在澳門開始的印刷(1963)),《1513年Jorge Álvares的中國之行(1965)》,《澳門指南(1963)》。
雖然他是一個極有成就的學者,但他始終很謙遜,總是把他的充滿實地調查的硏究手稿寄給我。
有時問他:“杰克,您是怎麼知道的這麼多有趣的事? 您是從哪裏得到的? ”他總是回答:“它們在各種書籍與資料中。”
“可是,杰克,請您告訴我們它們到底在哪裏,免得我們還要再到處搜尋,可以嗎? ”“當然,毫無疑問。”他總是給以說明和解釋。“就那樣,不難。”從來都是有問必答,他是一位謙虛的學者。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杰·布拉卡和羅伯特·何東(Robert Ho Tung)一直居住在澳門。在戰後,羅伯特先生打算回香港時,勸說羅伯特先生把澳門的宅樓留下,由他建成羅伯特·何東先生圖書舘。
再晚一些,杰克向我介紹了一位居住在香港的葡萄牙婦女,這位婦女擁有一整套《香港新聞》,這是一份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發行的英文報。
我們爲香港大學的圖書舘買下了這套藏書,做了縮微拷貝並發送給世界各大圖書舘。
杰·布拉卡爲澳門和香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許多學者,作家使用了他藏書和知識,就如奥絲丁·古阿特士(Austin Coates )。他們經常去他家,並常去座落在Bonham Road的圖書舘中查資料,而他的夫人阿烏古士塔總是熱情接待。
這間藏書精良的圖書舘經我手贈給了香港大學,現在,保存在澳大利亞的堪培拉的國家圖書舘中。杰克親自編寫了藏書目錄,以及詳釋,直到現在還在被廣泛地使用。
在他的晚年,杰·布拉卡的記憶和智力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那一切都是由於震顫性麻痺症對他的損傷。
杰克·布拉卡是香港和澳門的優秀兒女,我們今天不僅僅祇是爲了紀念他的卓越的學術硏究,我們希望他曾爲之獻身的事業還能繼續不斷。
澳門政府所做的種種努力,圖書舘,澳門歷史檔案舘與其它的博物舘的充資裕金都有助於實現這一美好的願望。
書目提要
-關於澳門圖書提要的註解。
澳門,BEDM,1939,Pgs,908/914。
-曾被關押在中國的葡萄牙人。
澳門,Mosaico,1950,Pgs,173/177。
-曾出現過的佛羅里達的旗幟。
Macau. RM. 1949 pgs. 36/44,58/64,78/83,98/106,121/130,146/150,164/170,182/191,209/215,
-1837年7月~8月的日本人事件。
澳門,BEDM,1939,Pag,265/273。
-在澳門開始的印刷 里斯本Sep. Stvdia.1963,137頁,23.5cm。
-Capitão C. R. Boxer圖書舘。
澳門,慈幼會印刷學校,1938,14頁,24cm。
-老澳門拾零。
澳門,Ren,1943。
a. 澳門的媽閣廟,Vol. Ⅰ Pgs,324/328。
b. 賈梅士花園,Rgs,600/604。
c. 澳門主敎大堂,Vol. Ⅱ,Pgs,303/309。
d. 澳門的傳統婚禮,Vol,Ⅱ,Pgs669/670。
-早期葡萄牙人在遠東澳門出版的書籍。
《復興》Vol. Ⅱ,Pgs,402/408。
-《賈梅士》,由J. M. Braga爲香港大學葡萄牙硏究所編輯,並在皇家戲院上演的電影“賈梅士”。香港,St. Louis工業學校,1949,Pgs,12,26cm。
-賈梅士,澳門,BIP.1950,No3. Pgs,31-41。
-出名的軍工廠,澳門,Ren,1943,Vol. Ⅰ,610/615。
-澳門的敎會。
澳門,Ren,1943,Vol,Ⅰ pgs.95/102,202/213,413/402,515/522; Vol,Ⅱ 299/302,521/530,677/682; Vol,Ⅲ 1944 329/339;Vol,Ⅳ 1944 pgs. 99/105,
-1513年,Jorge Alvares的中國之行,有關資料滙編。
澳門,國家出版署,1955,128Pgs,25cm。
-澳門最早的木版印刷。
澳門,Ren,1943,Pgs.531/533。
-在香港的葡萄牙語言敎學。
澳門,BIL C.1964,Vol. Ⅲ,Pgs ,77/116。
-爲了Maria de Moura的愛。
澳門,Ren. Vol. Ⅱ,1943,Pgs,409/415。
一遠東的瑰寶。
澳門,Ren. Vol Ⅰ ,Pgs,422/424。
-香港實業論文集。關於英國在遠東的行政管理、商業貿易與資源的觀點,。
香港,南華早報,1957,Pgs,589,28cm。
-香港和澳門,友好往來的記錄。
香港印刷有限公司,1960,189 Pgs ,26.5cm。
-S. Paulo敎堂。
澳門,BEDM,1939,Pgs,741/748。
-S. Domingos敎堂與澳門的禮拜日。
澳門·聖母慈幼院,1939,64Pgs,24cm。
-澳門最初的報界。
澳門,慈幼會印刷學校,1938,26Pgs,21cm。
-早期的S. Jose敎會學校。
澳門,BEDM,Pgs,981/987。
-1934年S. Jose敎會學校的財產清單。
澳門,BEDM,1939,Pgs,29/31。
-亞洲的耶穌會傳敎士。
澳門,Ren,1943,Vol. Ⅰ,Pgs,523/538。
-亞洲的耶穌會傳敎士。
(由個人編輯,並加了註釋,其中滙編了大量BEDM中的有關資料,以及Ajuda 圖書舘舘藏的有關文件索引)
-1928年,澳門慈善與商會的交易會,展覧會與手册。
出版者:Henrique Nolasco da Silva。
澳門出版發行署,1928,Pgs,7/54,il.-。
-1515年的澳門。
發表在Tomé Pires的“東方短訊”上的Dr. Armando Cortesão的《評論》,澳門國家出版社,1949,BIP. Vol. Ⅰ ,Pgs,189/196。
-戰爭期間的澳門。
香港,MB,1954,Vol. Ⅵ,No.10,Pgs,953/955。
一世界圖書中的澳門。
澳門,Ren,1943,Vol. Ⅰ ,196/201。
-Harriet Low,對澳門的觀感。
澳門,R P,1965,Pgs ,205/207。
-澳門手册。
澳門國家出版社,1965,72Pgs,22cm。
-有關“東方的《法語》”的註釋。
澳門,Ren. Vol. Ⅰ,Pgs,404/412。
-麻瘋女。
Ren,1944,Pgs,428/432。
一傳敎士與植物學家、神父João Loureiro。
Sep. BEDM Vol. ⅩⅩⅩⅤ No.408。
澳門,慈幼會印刷學校,1938。
-賈梅士礁。
澳門,Ren,1943,Vol. Ⅰ,Pgs,551/553。
-澳門畫册。
(出版者)Henrique Nolasco da Silva畢業於Nova Goa的外科醫校的化學專業。
澳門,Po Man Lau,1926,36Pgs,il,24.5cm。
-來到澳門的西方先驅者。
Maurice Échinard譯自英文,西貢,FA,59 Pgs,23.5cm。
-1514年在東亞的葡萄牙人 S. L. n. d.
-葡萄牙傳敎士;在中國人中間的耶穌會傳敎士;在北京的觀察家。
澳門,Ren,1943,Vol. Ⅱ,Pgs,72/75;83/88。
-我們離不開史學。
澳門,Ren,1943,Vol. Ⅱ。
-1554年,由Leonel de Souza實施的第一個中葡協定。
澳門,1939,18Pgs,25cm。
-東印度公司的印刷出版。
澳門,Ren,1944,Vol. Ⅲ,Pes,520/529,641/622。
-通過澳門,葡萄牙在遠東的影響。
里斯本,Sep. BSGL,70,No.4,1952,23Pgs,24cm。
-電台手册。
澳門,Ren,1943。
a).Z:pangu的發現,Vol. Ⅰ,Pgs103/107
b).Mendes Pinto在澳門,Vol. Ⅰ,Pgs,218/219。
c).澳門寫生,Vol. Ⅰ,Pgs,220/226。
d).João de Daus Ramos,葡萄牙詩人Vol. Ⅰ,Pgs,605/610。
f).19世紀印刷業的先驅,Vol. Ⅱ,Pgs ,89/94。
g).早期的歐洲印刷業在中國。
-澳門的主敎堂。
澳門,BEDM,1939,Pgs,62/79。
-在東方的葡萄牙僕人。
澳門,Ren,1943 Vol,Ⅱ,Pgs.170/172,245/248,483/488,620/627;Vol,Ⅲ 1944,pgs.197/201,295/298,403/413,578/586;Vol. Ⅳ Pgs.61/65,
-囚禁在中國的葡萄牙人。
澳門,Mosaico,1950,Vol. Ⅰ,Pgs,112/116。
-Tamão的葡萄牙先驅。
澳門,慈幼會印刷學校,1939,28Pgs,18.5cm。
-São Paulo學院的財富。
澳門,Sep,澳門檔案,第二套,No.6。
澳門國家出版署,1942,14Pgs,27cm。
-澳門英國公墓中的墓碑。
澳門國家出版署,澳門經濟司,1940,60Pgs,19.5cm。
-澳門的財富。
澳門,Ren,1943,Vol. Ⅱ. Pgs,184/188,245/248。
-Wang hia條約(望厦條約)
澳門,Ren,1944,Vol. Ⅳ. pgs. 88。
-Jugulet夫人的節日前夕。
澳門,Ren,1944,Vol. Ⅳ. Pgs' 524/527。
-流逝的歲月,對《貴族城市澳門中重大事件紀實》的再述。
澳門BEDM,敎會印刷,1964,78Pgs,20cm。
-西方探險家及其澳門。
澳門國家出版署,248Pgs,25cm。
-Flowery Banner,美國將軍在澳門和中國南部地區。
澳門,N. T. Fernandes e F: lhos,1940,56Pgs,21.5cm。
-葡萄牙造船師對世界的貢獻。
澳門,Ren,1944,Vol. Ⅲ,Pgs,217/228。
若瑟·瑪利亞·布拉卡與C. R. 布歇爾
-關於澳門書目提要的說明註釋。
澳門慈幼會印刷學校,1939,30Pgs。
一有關傑出的葡萄牙使節Sr. Manoel de Saldanha於:1667~1670期間出使中國與蒙古的紀實。
神父Francisco Pimentel執筆,並附當時文件。
由杰·米·布拉卡與C. R. 布歇爾合編,並加註釋。
澳門國家出版署,1942,74Pgs,275cm。
華芳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