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中國山水畫簡論

陸一飛

雪堂客話圖 頁 宋 夏珪

中國山水畫的淵源:

中國山水畫已有一、二千年的歷史,隋代以前的山水畫大都以配景爲主,到了北周末隋朝初的展子虔畫了《遊春圖》,山水畫才獨立存在,他畫出了山川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唐代的王維、李思訓創造了自己的風格,後人稱之謂南北宗。在五代荆浩、闗仝又創造了皺法,而五代南唐的董源則豐富了皺法,開創了平淡天眞的江南畫派,完善了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北宋的巨然繼承發展了他的風格。成爲南方山水畫派之祖。北宋山水畫到了高峯,荆、闗,董、巨,李、郭三家面目各不相同,形成三大流派,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境界,畫風影響於後代。南宋的劉、李、馬、夏又創造了水墨淋漓的大小斧劈皺。到了元代,以董、王、倪、吴爲代表的文人畫,充分表現了墨韻筆法在宣紙上的特殊功能,將中國山水畫推向格調温潤柔和、用筆圓渾蒼秀,意境淸遠簫疏,貫通書畫於一體的最超逸,最高尚的文人畫境地。明代的山水畫以唐、沈、文、仇爲代表,繼承南宋院體畫之畫風,而變渾厚沉鬰的姿態,成爲健拔勁銳的作風。明末淸超,董其昌力主師古,推崇北苑,後來的“四王”就是禀承他的意志作畫,他們雖然擬古不變,但在技法上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

中國山水畫的特點:

中國山水畫與西洋風景畫的不同,有其以下特點:

(一)皺法美:我國的名勝景色無不以山石的皺和形狀的美爲主要因素,因此古人創造了各種皺法美,而西洋畫不重視這種東西,在西洋畫中,在表現山石的體積上,不過根據光源分出明暗而已,中國山水畫則是注重在山石的體積上面,體積既具有質感,而在色彩佈設上又加以明暗陰陽之分,雖不用光度來表現,却具有光的投射陰影。

(二)線條美:中國山水畫以線、點、塊來組成整幅畫面的,尤其是線條,非常講究用筆用墨,以線條爲主勾勒山石的皺法爲主要“藝能”。其它如畫水、畫雲、畫樹也可充分表現其線條美,線條的多變形成各種風格的畫派,線條的好壞證明藝術的高低,西洋畫則在這方面不十分講究的。

(三)透視美:中國山水畫除了要筆力神韻兼備之處,它的透視也與西畫不同,風景畫的透視一般採用四十五度角的焦點透視,而中國山水畫中的透視則靈活多變,除了高遠、平遠、深遠法以外還有迷遠、闊遠、幽遠等法,移動視點則是更自由的透視,可以自前觀其後,自高觀其下,作者把視點逐步往前移,從這座山轉到那座山,一路看去,一路畫去,“步步看”,“前顧後盼”,“左看右看”,“面面觀”,把所看到的景物,集中經營在一個畫面上,産生“重山復水”,“不知其爲幾千萬重”,“望之莫窮其際”的效果。

(四)構圖美:由於透視的多樣,便産生構圖的多變,中國山水畫除了正常的章法外,還可繪成立軸、橫披、扇面、册頁、長卷等形式,尤其是長卷,以有限的高度制爲無限的長度,一幅長卷中可以從東海畫到峨眉山,像“長江萬里圖”這樣的巨作,西洋風景畫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有人説中國畫不講透視,其實不然,古法石分三面、樹分四歧、遠水無波、遠人無目,即是在講透視,不過不講到底,也不强調透視罷了。

中國山水畫的技法:

山水畫的技法應該分兩方面來談:

(一)筆墨功夫:用筆要精練,筆不虚設,各盡其用,柔毫宜剛用,健毫宜柔用,尖筆不尖,秃筆不秃,用筆要“殺”,沉着痛快,用筆中鋒,豐富壯健,中鋒有竪、卧、拖、逆之分,做到萬毫齊力。用墨要光潤,墨分五彩即濃淡乾濕、厚薄、層層映帶,既分明層次,又融洽一片,瑩然光潔、不膩不燥。作山水畫墨骨最重要,墨骨好了,可以設色,亦可不設色。其它如着色,用水,收拾都有各種技法,而筆墨乃爲衆法之首。

(二)具體畫法:

樹法:樹分四歧,即四面出枝,畫樹先畫杆,枯樹有蟹爪、鹿角之分,鹿角法中又有鋭角和鈍角兩種,蟹爪法中亦有逆筆、平頭和棗樹等法。然後畫葉,葉有點葉,夹葉兩種,點葉是没骨法,夹葉是雙勾法,一幅畫中可以參差使用。各種類形的樹有各種方法去表現它,如松樹用魚鱗皴畫杆,扇形或車輪點畫葉,柏樹以絞索皴畫杆,胡椒點畫葉,柳樹用人字皴畫杆,垂葉點畫葉,等等等等。

石法:畫石無定法,必須在一個“活”字上下功夫,一筆初下,其有磊落雄壯之氣概,石分三面是説其立體感,一筆數頓是求其節奏感。下筆宜用中鋒、藏鋒,有粗有細,有斷有續,頓挫波折,瘦中有肉,肥中有骨,雖方而無圭角,雖圓而無輕浮。用筆宜重,快慢得宜,應以對象之陰陽、紋理之虚實出發,切忌輕浮和刻板。畫群石還得注意大小相間,疏密得宜之法。

皴法:皴法是山水畫的重點,有了皴,山石就有質感,立體感。山分兩大類,即土山石山,因此皴法也分兩大類,即披麻皴和斧劈皴,其它種類繁多的皴法,無非從此變化而出,如卷雲、荷葉、解索、牛毛等皴是披麻皴的變體,豆瓣、刮鐡、折帶等皴從斧劈皴中分出,這是指大體而言。現將幾種主要皴法分述於後:

披麻皴:分長短披麻皴,用中鋒筆法由上而下分向左右,披拂而成,最宜表現江南山川之景,是一種陰柔美的皴法。

雨點皴:還稱芝蔴皴或雨淋牆頭皴,用中鋒筆尖,以垂直而有力之短促線條點鑿而成,宜表現我國黃土地帶之北方景觀。

斧劈皴:分大小矮劈皴,小斧劈其皴飾之紋理堅强如斧鑿痕跡,最適合於表現陽剛美之特質,剛側峯乾墨逐畫斫鑿而出,筆勢明切,畫出之山石猶如鐵鑄。大斧劈是小矮劈的發展,而變化之關鍵,乃是由筆之側拖到水墨之大胆放肆,筆法與水墨並用,故稱拖泥帶水皴,適於表現淸明硬朗之景觀。

泥裏拔釘皴:由苔點變爲長錐狀而來,其運筆之法,長鋒尖筆,使勢挑激爲之,表現了山石蒼潤的氤氲氣氛。

雲頭皴:亦稱捲雲皴,用筆染輕緩捲拂而成,適宜於岩壑深靜,嵐圍峯腰,煙雲鼓盪之怡人景觀。

米點皴:亦謂落茄法,北宋米 再説説幾種筆法分類的皴法。以線爲主的皴法,如長、短披麻皴、解索皴、荷葉皴、折帶皴、雲頭皴等。以面爲主的皴法,如大、小矮劈皴,馬牙皴、拖泥帶水皴等。以點爲主的皴法,如釘頭皴、兩點皴、豆瓣皴、米點皴等。以線爲主的皴法大體用中鋒出筆,以面爲主的皴法大體用側鋒潤筆出之,以點爲主的皴法大體用中鋒筆尖攅簇出之。現實生活中的皴法千姿百態,可根據體會創造。

技法中還有許多如雲水法,構圖法,青綠法以及落款、蓋章,限於篇幅不再細述。

本冊第 5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