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針灸史及它在世界上的傳播

施能濤醫生* Fernando Costa Silva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老子

經過“幾個世紀的沉寂”後,如今,隨着史無前例的科技的發展,人們對針灸這古老的療法又開始感興趣了。

針灸這一特殊科學,也許是中醫領域裏最重要的一環。它不但用途廣泛而且沒有有害的副作用。針灸作爲-項科學和技術,它的特點是具有深奧的理論基礎,多種用針方法以及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廣泛用途。

如同按照宇宙學說對某些天體陳述的那樣,“針灸”是中醫學中最具有活力的詞語。針灸越來越爲西方人所接受,如今在發達國家中它已是對症療法的一完整的組成部份。儘管針灸這一學科的發展路程尚爲遙遠,但是不論是對針灸進行誹謗並用此行或者憑着良心和能力用針灸爲人治病的人,對他們來說看到光明前景而豁然開朗的日子不久即將到來。

大約八千年過去了,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大門時,有漫長歷史的針灸將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播。

在中醫學中發表的許多硏究文章以及考古的發現證實,針灸遠在石器時代原始人公有制時期已被人使用。人們認爲它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5000年,而灸則與火的出現有關。許多歷史書籍談及有關針灸起源的傳說,如寫於三世紀的《帝王世紀》、《針灸甲乙經》,寫於七世紀和十一世紀的《備急千金要方》和《新校備急千金要方》,以及寫於十二世紀的《路史》等等。像伏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太皞(石器時代,在今山東省一帶有名的羿部落的首領地製了第一根“砭”)和黃帝等人經常被認爲與針灸的起源有關。他們之中有些人是石器時代部落的重要人物。

根據公元前五世紀到一世紀之間的文學作品,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所有的用具和器皿都是石製的,就連用來做針刺療法的砭也不例外。

公元前550年前,左丘明著的《左傳》一書中這樣寫到「疾病的痛苦要比用砭刺造成的痛苦更大」

許愼在公元前100年寫的《說文解字》一中書也談及到「砭」,「砭」是極尖的石頭,被用來治病。公元前500--600年之間的針灸大師淳于意也同樣提到被他的前輩用以爲各種針分類的術語:(1)石針(2)石砭(3)尖石頭。因而,我們可以斷定說,針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初期。在內蒙古多倫縣和山東省的日照縣發掘出的古代文物也證明了砭針起源於石器時代初葉。

《黃帝內經》說,用針治病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國東海岸某一漁民區,而“灸”則起源於北方那兒的居民靠狩獵謀生,用火御寒。

歷史處於夏、商、東周、春秋時期(公元前. 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奴隸制社會開始時也正是青銅器時代,石「砭」逐漸被「青銅砭」取代。最近發現的大約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和公元前八世紀之間的甲骨中展示了記錄有關青銅針及灸治病的像形文字。關於當時有名望的針灸醫生醫緩、醫和(公元前六世紀)、秦越人(扁鵲,公元前五世紀)的文字記載經常可以見到。大約成書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左傳》談到周愼靚王(公元前581年)被醫緩治病後駕崩的事。書中說「已病入膏肓,故針灸也無能爲力了」。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用陰陽五行之說,象臍、經、血、腎、膀胱、心、肺等專用詞開始在診療中使用,對「脈搏」硏究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人體與環境相適應的學說(即人和自然界之間的平衡)開始形成。

在戰國時期和西漢(公元前47-公元前21年)之間,封建制度在中國被建立起來並得以鞏固。在這一時期,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封建制度中發生的變化,促進了當時醫療和藥理知識的深化,從實踐階段進入了理論階段。同時金屬針的出現也有助於針灸的發展和傳播。

一九六八年,在河北省滿城挖掘的一西漢(公元前133年)墳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五根銀針和四根金針,這揭示了西漢時期針灸用針的規格及形狀。

三化傳說中的帝王:伏義、神農、黃帝,(18世紀--1788年)
經絡(穴位圖)摘目《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1739-1742)

二千四百多年前,黃帝(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最早三個皇帝之一,其餘兩個是伏羲和神農)和他的第一大臣歧伯以對話的形式寫下的《黃帝內經》是中國文明史上的一里程碑,它是如今尚存的醫學巨著,包含「陰陽、五行、臓腑、經絡、思想、精神、臍、血、五情」等學說,並指出針灸是治病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這同一時期寫成的書籍還有《帝王世紀》、《黃帝八十一難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後兩書已散軼。

在東漢(公元前251年)和三國時期(256年)之間,人們對中醫知識進行了整理和滙編。華佗是用針和草藥結合,實現麻醉的先驅,他著了《華佗挾脊》,他還發現了許多針灸穴位,硏究用針舒通經絡,促使血脈流通的現象。當時另一位有名的人張仲景在其著的《傷寒雜病論》中描述了當時使用的各種各樣的針灸療法以及許多用草藥治病的病例。

在晋和南北朝時期(公元215-581年),國家戰火紛飛,政治經濟一片混亂。但是,針灸仍繼續發展進步,它在治療多種疾病中被使用,而且出版了爲數不少的原著和滙編的作品。例如《偃側圖》、《明堂圖》等。在公元256-260年間,著名的醫生皇甫謐編寫了《針灸大成),它是把以前如《黃帝內經)和《明堂孔穴治要》等書輯錄編滙而成,全書共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章,談及三百多個用針穴位。

到了隋唐(公元581至公元907)兩朝,中國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時期。唐朝政府(於公元627-649年)下令甄權校核增補當時存在的有關針法的所有書籍。

在公元650至652年間,孫思邈編寫了《備急千金要方》,公元680年寫成了《千金翼方》,公元682-685年之間繪製了《明堂三人圖》,在該圖中可見十二個主要經絡,八個次要經絡,六百五十個用針穴位。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其它一些有價籍的書籍。在唐朝,崔知悌著的《古症病醫方》中可能談到了“肺結核”及其它治療,《心疾備急金經》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用手工印刷的書籍,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862年。在唐朝還成立了第一所御醫學校(屬太醫署一譯者註),設四個專科系,一個藥理系,一個針灸系,有一位針灸醫生,一位敎授,十位敎師,二十位助理技術員和二十位學生。

《黃帝內經素問》一書封面(公元前200~300年)
經穴位圖(包括27個針灸穴位)

在五代和宋、金、元朝,(公元907年到1368。年)印刷術已經普及,這使得中醫在整個中國發展傳播。由於北宋政府的支持,著名的針灸醫生王惟一核對了經穴位置以及與臟腑的關係,於一○二六年出版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在一○二七年,叫人鑄製了兩尊高1.8米的青銅人體(現今尚保存在南京和北京的博物舘),在這兩尊人體上可以看到各器官之間的內部關係以及用針灸穴位和經絡的表面分佈。在1341年(元朝),滑夀從事了多項關於穴位和經絡的硏究,並在其《十四經發揮》一文中公開了其硏究成果,他是現在的“經絡學說”之父。

由於已經獲得的進步,在元朝針灸這一學科被細分爲各個專項;有許多醫生從事某些特殊領域的硏究;不少書籍被出版,如《小兒明堂針灸經》、《痈疽神秘金經》、《備急灸法》等等。無論在治療方面,還是在手術前麻醉方面,都傳播了多種用針方法。

到了明朝(1368-1644年),用針灸治病發展到了頂峯,在中國它成了治病的主要手段。像陳輝、凌雲和楊繼洲等人都在傳播直至當時獲得的醫學知識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在歐洲(法國)傳播用針灸治病的過程中起了重大的影嚮。在明朝出現了許多關於針灸的書籍,使得我們今天可以查閱像寫成於1406年的《普濟方》、《針灸門》,十六世紀徐風著的《針灸大全》,高武(1529年)寫的《針灸聚美發揮》,楊繼洲在前人的基礎上寫成的《針灸大成》以及1618年吳昆寫成的《針方六集》等等。在這一時期,還進行有關針灸各種不同用法的比較硏究,其臨床的結果是汪機於1530年寫成的《針灸問對》並發現了新的用針穴位。

1644年清朝建立,千年的針灸療法開始走下坡路。漸漸地被「年輕」的西醫取而代之的中醫(更且體地說是針灸)進入了一個推行禁止政策的階段,這一階段延續了大約三個世紀。具有一千二百年歷史的唐代起建立的御醫學校被封閉。但是,一些書籍還是出版了,由於來自某些抗拒的力量,針灸並沒有完全消失。1742年,吳謙寫了《醫宗金鑒·剌灸心法要訣》,1817年李學川出版了《針灸溯源》。

腕部部位圖,公元200~300年

五臓圖,選自1615年,巴黎國家圖書舘內的中醫藏書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這一時期,西醫被強制推行並「合法化」,這本應該是“受歡迎的演變”,但成爲了清政府對付中國人民的手段之一,針灸居然被專門地用來做施刑的方法,因而針被稱之爲「死亡之針」。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第一個共和國),但是,針灸還是處在停滯的狀態,它祇是在農村被作爲「民間醫療」而使用,要遠遠地躱開政府官吏的耳目。後來,由於發生了第一次反政府的運動,終於露出了有千年歷史的針灸的新曙光。一開始,它在當時處於年輕時期的共產黨的根據地被使用並很快地在整個解放區傳開。

1944年十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發表的題爲《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的講演後,西方的許多醫生(年輕的革命的合作者)開始學習用針,他們從事硏究的項目很廣。1945年四月,在延安國際和平醫院開設了第一個「新時代」針灸診所取名「白求恩診所」。1947年,在濟南軍區出版了《針灸實用指南》一書,1948年,在中國北方人民政府衛生部的資助下,開設了第一個針灸班。所有這些小小的努力,就像種子一樣,有助於針灸技術在西方世界被人瞭解並傳播。

全國解放,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醫結合」一直是新政府提倡的口號之一,這樣,從一九四九年十月起,針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廣,很多人都知道並瞭解了針灸。1951年,成立了針灸實驗診所,後來改稱「針灸學院」,1955年,成立了中國中醫學會。

在五十年代,在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了硏究中醫及其療法的團體和組織,不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在農村的人民公社都建立了針灸療法的專門部門。

直至今日,我們可以說「新時代針灸」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在五十年代努力使針灸基本理論系統化,硏究了針灸臨床特徵,增補了「歷史針灸」的槪念,對有關資料進行了滙編;硏究和比較了針灸在各種病例中的治療效力,普及了針剌麻醉,開始硏究針灸對人體器官及五臟的作用。從七十年代起,開始進一步加深對針灸在止痛、麻醉方面的硏究。直至今日,在外科、麻醉、神經解剖學、治痛病理學、生物化學等領域已取得了無數的硏究成果。

大腸一手陽明經絡(左)胃一主陽明經絡(右)摘自《千金翼方靈術素問》(公元7世紀)

腎─手少陰經絡(左)心─足少陰經絡(右)摘自《千金翼方靈術素問》(公元7世紀)

針灸穴位(18世紀法國人製)

目前(80-90年代),可以說是針灸進入了它第四個發展階段。五大洲的科學家和硏究人員對華佗在兩千年前首次提出的用針灸舒通脈絡的現象十分關注,他們一點也不輕視古代的槪念和學說,這些一直被現實所證實。儘管那些特有的“針法”不可能被取代。但是,現在在治療疾病的臨床應用方面已經融滙了新的科學技術,如激光,微波等試驗一直在進行。

在公元六世紀,現今已爲世人知曉的“漢醫”通過梁武帝統治時期派遣醫生赴百濟(音譯)(Baiji公元541年)而傳入朝鮮,公元693年,頒發了第一個針灸「敎授」的稱號。在晋朝,針灸傳入日本,公元552年中國政府向神門(Mikado)贈送了《針灸大全》一書,在七世紀,日本政府派遣了大批醫生來華,在公元702年,日本頒佈法令要仿效唐朝的中醫系統,從此以後,在日本各醫校學習針法列爲必修課(日本人稱針灸爲Kanpo意中醫醫學)。

由於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往,針灸傳遍了整個亞洲大陸。十六世紀(明朝)針灸傳入歐洲,在世界範圍內傳佈針灸的過程中,法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9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中蘇簽訂的合作協議,針灸傳入了所有的共產黨國家。在毛澤東和華國鋒的提倡下,針灸恢復了應有的地位。如今,北京、南京、上海的大醫院成了世界性的傳授針灸的中心。1975年,應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中國開辦了中文、日文、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的針灸學習班。爲了嚮應“爲了2000年人類健康”的口號,直至今日,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大約6000名醫生已在針灸學習班結業。1979年成立了中國針灸協會。

1985年5月,在瑞典哥特堡成立了“國際針灸協會”,來自五十個國家的醫生參加了該組織,葡萄牙(澳門)也是其成員之一。1987年11月22日,成立了“世界針灸組織協會”(WFAS)。

切右手脈(女性)

摘自《小兒明堂針灸經》(公元十四世紀)

12世紀的靑銅像

到那時,針灸術已存在15世紀之久,靑銅像上的孔點,相當於人體的穴點(巴黎,人類學博物舘)

良友 譯

*畢業於葡萄牙醫科大學,是斯里蘭卡,中國中醫學院,和瑞典的醫學博士,現任澳門山頂醫院的針灸醫生。

本冊第 35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