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息

澳門藝術的春天
——《第一屆澳門藝術節》述評

徐新*

「抽象與寫實雖有分别,

但求完美的心同樣熾熱,

像每朶花必有枝葉才顯美態,

願你能邁進這行列。

向美的追尋是永恒不竭,

藝壇又創新的一頁,

萬衆一心,

人人參與,

你和我的藝術節,

萬衆一心,

人人參與,

澳門人的藝術節。」

在這首藝術節主題歌美麗的旋律中,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九日,澳門開埠四百多年來第一屆藝術節在古老的崗頂劇塲(伯多祿五世劇院)隆重揭幕。

澳門總督文禮治和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周鼎聯合主持了揭幕禮的剪綵儀式,並爲中國傳統的舞蹈「南北醒獅」點睛。南北醒獅經點睛後生龍活虎,在激動人的心鑼鼓聲中雙雙翻騰起舞,爲藝術節的開幕式帶來了一片歡樂的氣氛。

爲慶賀澳門第一屆藝術節,澳督文禮治、周鼎社長及到賀的政府官員、各界知名人士三百五十多位賓客一起參加酒會,冠盖雲集,極一時之盛。

同日下午五時,澳門文化學會主席彭慕治爲藝術節首個展覽項目——攝影展覽主持剪綵禮。爲期十五天,節目內容包括: 音樂、舞蹈、曲藝、戲劇、攝影展、書畫展、及手工藝展等,由澳門文化學會擧辦,得到本澳三十八個民間藝術團體支持和參與的藝術節具體活動正式開始。

自從一九八七年四月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簽署以來,中葡關係良好,澳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澳門作爲一個國際城市,擧辦綜合性藝術節的條件日趨成熟。首屆藝術節就在「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下順利擧行。

第一屆澳門藝術得到澳門政府和新華社澳門分社(中國政府駐澳代表機構)的支持和重視,在澳門各界人人參與,通力合作之下,實現了澳門市民多年來的夙願。藝術節給這座譽爲「東西方文化交滙點」的歷史名城增添了新的色彩,使古老的城市恢復了靑春。

音樂

音樂作爲社會意識形態,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每個民族的音樂都具有獨特的風格,音樂又是表演藝術,通過演唱、演奏、爲聽衆所感受而產生藝術效果。音樂又與詩歌、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相結合而成爲歌劇、舞劇、戲曲等綜合藝術。

音樂活動在澳門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和悠久的歷史,西洋歌劇是通過澳門傳入中國的,澳門崗頂劇院是亞洲最早演出西方歌劇的劇院之一,因此東西方的音樂藝術均在澳門得到自由發展。

澳門音樂學院專爲迎接藝術節而組成的兒童合唱團在「歌唱音樂會」上向聽衆獻上「世界眞係小」、「小毛驢」、「國際兒童進行曲」淸脆的童聲令人如沐春風,孩子們純潔的歌喉滋潤了聽衆的心靈。此外,陳思祥獨奏貝多芬名曲「致愛麗絲」淸新明快;猶如一泓淸泉。梁文芳的女高音獨唱歌劇(蝴蝶夫人)咏嘆調: 「晴朗的一天」在沈永保的鋼琴伴奏下,使曲意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管弦樂民樂晚會」上澳門管弦樂團在李鴻燦的指揮下,演奏了「舊友進行曲」、「多瑙河之波圓舞曲」、「波格上校進行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及莫扎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第一章」等名曲。澳門管弦樂團樂手大部份都是年靑人,能在首屆藝術節上演奏正宗的古典音樂難能可貴,雖然目前的水平不算特别理想,這次有了良好的開始,通過不斷的磨練,前景是十分樂觀的。晚會上,長虹音樂會的歌手李時雨表現出色,他以拉丁語演唱「聖母頌」;用普通話演唱了「草原之夜」顯示了他的潛質;他演唱的「小夜曲」使人陶醉,李時雨與高向榮、黃寶祥合作演出男聲三重唱亦頗受聽衆歡迎。長虹音樂會演奏的新疆樂曲「天山的春天」充滿了維吾爾族的生活氣息,宛如一幅色彩艷麗的天山南北風俗畫。

在綜藝二舘擧行的「葡國音樂及流行曲晚會」由澳門人樂隊負責演奏,該樂隊是本澳一支勁旅,不但經常在本澳演出,還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葡國、美國和中國等地公演,演出經驗豐富,在港澳地區享有盛譽。他們用澳門土語「巴都阿」演唱的歌曲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他們用土語「巴都阿」歌頌澳門,使「巴都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流傳,意義是十分深遠的。這支樂隊的低音結他、敲擊樂器、曼陀林等演奏技巧純熟,配合默契,水乳交融,在本屆藝術節上獲得很高的評價。不少專業人士指出,如果這支樂隊能在較大的演出塲地演奏,效果會更理想。

流行歌曲爲年輕人所歡迎,在筷子基廣塲擧行的「流行曲晚會」演出形式十分活潑,司儀陳家寶、陳國威不僅爲觀衆介紹歌手和歌曲,而且着力營造熱烈的氣氛。參加演唱的十餘名歌手演出了卅多首娓娓動聽的中外流行歌曲,勁歌熱舞,表演出色,博得了熱烈的掌聲。担任伴奏的黑鷹四八樂隊三位成員在澳門樂壇十分活躍,他們的演奏配合歌曲,猶如綠葉紅花,相得益彰。晚會結束時,觀衆被邀上舞台,和演員同唱共舞,一曲「友誼之光」使晚會歡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曲藝、粤劇

曲藝多數與民間音樂、各地方言關係密切。中國曲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朔到唐代、宋代的「說話」(1)、「鼓子詞」(2)、「諸宮調」(3)、「唱賺」(4)等曲藝形式。元、明、淸三代又出現了許多曲種、曲目。據統計,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有三百多個曲種,曲藝的流傳已長達一千多年之久。

粵曲、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以及東南亞和美洲之華僑居住地區。明代弋陽腔、昆腔相繼流傳到廣東,淸初徽班、湘班又在廣東風行,這些劇種相互影響;並吸收了南音、粵謳、龍舟(5)、木魚(6)等廣東民間曲調,於雍正年(1723年)前後滙合成粤劇。

藝術節揭幕的當晚,在噴水池休憇區擧行第一塲曲藝、粤劇晚會。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職工聯誼會曲藝組獻唱了多首動聽的樂曲: 「打神」、「紅鸞喜」、「珍珠慰寂寥」、「鳳閣恩仇未了情」等。澳門戲劇協會演出了粤劇折子戲「夢會太湖」吳少賢、朱華芳成功地飾演西施和范蠡,他倆將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出色地向觀衆傾訴。當晚下着濛濛細雨,但熱情的觀衆冒雨欣賞演出,塲面十分感人。

藝術節的第二天,在噴水池廣塲由歷史悠久的濠鏡音樂會及澳門靑年曲藝團聯合演出的節目有: 「周瑜歸天」、「獨倚望江樓」、「再折長亭柳」、「銀屏月滿樓」、「賣歌人語」、「周瑜寫表」、「祭玉河」等多首著名粵曲。演員們在唱腔、功架等方面都經過一番苦練,所以聲、色、藝俱佳。尤其是年屆七旬的廣東曲藝名宿李銳祖,他在演唱「周瑜寫表」時,用難度極高,聲情並茂的古腔,表現了儒雅英武的將軍周瑜被諸葛亮戲弄後,英雄氣短、萬念俱灰地寫遺表時痛苦的心情。李銳祖連用一把紙扇,配合情節的發展,時而將紙扇打開時而抖動細緻刻劃周瑜的內心世界,獲得了觀衆的高度評價。

此外,建華文娛體育會楊海城、謝佩珊擔綱演出的「打金枝」是一齣家喩戶曉的宮闈名劇,表現了一位生性刁蠻的公主自恃特殊身份目空一切,蠻橫無理,作爲駙馬的丈夫忍無可忍,終於打了這個刁蠻公主。演員合作嫻熟,表演得有聲有色。

工人劇團演出的兩幕粵劇「打麵缸」描述了周臘梅與夫婿張才施妙計將縣官、師爺、都頭這幾個貪官汚吏盡情戲弄。演員們演活了角色,使舞台效果妙趣橫生。

在筷子基廣塲擧行的「曲藝粵劇晚會」,由澳門黑鷹體育會和澳門音樂曲藝協會擔綱演出。善唱女腔的李碧蓮演唱名曲「昭君出塞」聲情並茂、一鳴驚人。羅艷紅演唱的「關雲長」用豪邁的聲調塑造了人物形象。其它的節目: 「落霞曲」、「穆桂英掛帥」、「風雨泣萍姬」、「裴生駡奸」、「忍把沉檀換劫灰」、「禪院鐘聲」的表演都具有一定的水平。粵劇折子戲「胡不歸慰妻」由謝天雄、李慧君聯手演出,他倆配合和諧、表情十分細膩、力求雅俗共賞。

粵曲、粵劇在澳門有深厚的傳統和廣泛的羣衆基礎,這次藝術節的演出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話劇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在西方,戲劇(Drama)即指話劇。戲劇由古代的歌舞、伎藝演變而來,逐漸發展成由編劇、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成份組成的綜合藝術。中國的早期話劇於1907年在日本新派劇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的,當時稱爲新劇或文明戲。「五四運動」以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現代話劇在中國興起,當時稱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戲劇家洪深(7)提議定名爲話劇。

澳門話劇活動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近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開展得比較活躍。

在首屆藝術節上,澳門戲劇社演出了英國戲劇大師王爾德(Oscar Wilde)的喜劇《鴛鴦配》。一九八○年這個戲在澳門第一次公演時,深受歡迎。這次重新排練後再度公演,導演、演員和舞台工作人員精益求精,將這個喜劇中幾對情人不同的愛情追求,表現得十分生動,這次公演時在佈景和服裝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海燕劇藝社演出了王爾德另一部名作《不可兒戲),描寫了一對靑年玩「雙面人」的愛情遊戲,弄得滿城風雨,發展成一段滑稽的笑料,最終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束。海燕劇藝社同人全力以赴,幽默風趣地使這個迂迴曲折的劇本得到盡情的發揮。

曉角話劇硏進社演出的名劇《馬》是著名劇作家彼得舒化(Peter Shoffer)的作品,《馬》劇的內容有宗敎衝突,有性愛塲面,也有粗口的對白,在港澳地區演出時引起不少爭論,褒貶不一。

《馬》劇充滿懸疑,劇情由一位十七歲的少年一夜之間刺瞎六匹馬的案件而引發出故事,心理醫生在爲他治療時,從中發現其家庭問題,醫生本身的精神也不自覺地陷於困境。劇情交錯發展,有電影蒙太奇跳躍的手法。曉角話劇社在藝術節重演《馬》劇時,從塲景、演員、劇本、舞台設計、燈光效果等方面都有所改革,在塲與塲之間不作停頓,利用燈光轉變的手法表達過塲,使全劇演出一氣呵成。導演還在某些塲面加插舞蹈,借助舞蹈語言表現劇中人複雜的心理變化,是很有創意的一筆。

東亞大學話劇團在藝術節上公演了二齣話劇: 《年初二》、《黐線佬眼中的黐線佬》。這兩劇都反映了社會上的靑少年問題,頗有現實意義。《年初二》的內容描繪了一羣終日游手好閒、好勇鬥狠的「問題少年」,通過話劇的形式探索「問題少年」出現的社會根源。《年初二》的表現手法作了一些創新,在塲間安排劇中角色獨白,向觀衆剖白其複雜的心態和無助的境地。《黐線佬眼中的黐線佬》是根據發生在港澳地區的兩個社會新聞改編而成,講述一個大學生「高買」(8)被捕後神經失常,母親將白痴兒子殺死後自己也神經失常。東大話劇社的導演在該劇中嘗試用新手法——演員從觀衆席上台,試圖拉近劇中角色和觀衆的距離,對於這種勇敢的嘗試,從澳門話劇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値得提倡和鼓勵的。東亞大學話劇團的演出反映了大學生活躍的藝術思想和表現現實生活的膽色。

舞蹈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舞蹈,澳門地區的舞蹈鮮明地反映了這裏居民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審美要求。澳門的舞蹈活動開展蓬勃,芭蕾舞、中國舞、葡國土風舞和現代舞都有較高的水平。

澳門藝術節的第一塲舞蹈演出,由朱元華舞蹈學校、項秉華舞蹈學校、蔡曉明舞蹈學校、濠江中學舞蹈隊、敎業中學舞蹈隊及澳門舞蹈協會聯合演出。這些單位許多敎師在中國大陸受過專業訓練,舞蹈技巧及理論的基礎十分紮實,他們的嚴格敎學方法,對澳門舞蹈人才的培育卓有成效。這些舞蹈團體演出的十六個節目中,有一半是芭蕾舞、其它是中國舞、西班牙舞、尼泊爾舞、兒童舞等,每個節目都具有鮮明的風格和主題。

雲龍舞蹈團在澳門有很好的聲譽,在首屆藝術節上演出了該團新創的十個節目: 「雲龍舞步踏歌聲」、「海市蜃樓」、「之間」、「黃葉舞秋風」、「天文祥」、「書譜」、「山地鈴聲」、「示」、「法塲」及「對流」,大多是以現代舞及民間舞演繹。對於他們的演出,社會輿論反映很好,認爲: 「今屆藝術節舞蹈演出中,雲龍舞蹈團的演出可算是最有水準和創作性較高的一隊」。

雲龍舞蹈團演出的「書譜」在藝術節上得到很高的評價。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是指毛筆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劃、結構、行次、章法。用舞蹈來表現中國的書法藝術的難度是很大的,編舞者在這個作品中不祇是情緒動機的創造,而在運用動作意象找尋一種超然的形式,來表達書法那種揮灑自如的抽象意念,使舞蹈創作進入比較深入的層次。在這個作品中曲線多於直線,扭腰、旋轉、飛躍,是輕盈多於沉重,舞台上出現晶亮的墨條在烏硯中馳騁,一圈又一圈,像書法家在運筆時的意匠經營及筆劃運轉間所表現的風格、功力,也像臨池的神態意趣,形式動作不斷展現在舞台空間。這個舞蹈在美學上滿足了觀衆的視覺享受,在舞蹈創作中是十分成功的。

澳門葡國土風舞團成立於一九八○年,團員有葡籍和中國籍,他們有的是澳門多間學校的學生,也有不少在職的靑年,該團以傳播葡萄牙民間舞蹈和歌曲爲宗旨。土風舞團除了在澳門經常演出外,還訪問過香港和中國,爲交流中葡文化藝術作了積極的貢獻。

在藝術節上土風舞團再次展現了他們嫻熟的舞步和强烈的節奏,他們是澳門這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束鮮艷的花朶,是葡籍和中國籍舞蹈演員親密合作的成果,也是澳門特殊文化背景有機的組成部份。

攝影

澳門的攝影活動已有一百四十三年的歷史,一八四四年法國人于勒·埃及爾(Yuler Iger)(9)在澳門媽閣廟拍攝了一張題爲《中國廟宇》的銀版照片。(該照片現存法國巴黎攝影博物舘)這是迄今爲止所發現的在中國拍攝的最早的一張照片。可以說攝影術由澳門傳入中國。目前澳門的攝影藝術具有國際水平,在世界攝影界名列前茅。1986年度1987年度「世界攝影十傑」澳門佔兩名,1988年中國攝影十傑澳門佔三名,由此可見澳門攝影藝術在海內外的地位。

首屆藝術節的攝影展由澳門攝影學會、澳門沙龍影藝會及澳門攝影藝術俱樂部三個攝影團體鼎力參與,作者包羅了躋身於世界精英的沙龍名家,也有勤奮向上的攝影新秀。

參展的一百五十三幅作品多姿多彩,旣有澳門風光,也有涉足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無論是黑白彩色、人物、動物、靜物、風景都能匠心獨運,刻意經營。展覽會全面地反映了澳門攝影藝術的水準和風貌。

歐平的「春花彩燈賀昇平」、李桐的「回家去」、馮志峯的「眞與假」、李公劍的「葡國風光」、鄭華富的「雪地小景」、羅秋深的「火樹銀花濠江夜」、郭向新的「屋」這些作品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楊蘇的「許願」、李萍森的「歡欣」、梁燕薇的「陋室斜陽」、薛力勤的「MENINA」、李超宏的「大家樂」、尤富的「千呼萬喚始出來」,刻劃了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人物,呼之欲出。黎榮照的「苦盡甘來」、葉永華的「荷花寫意」、林麗芳的「網」,均有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風韵。以上的作品不僅技巧熟練,也體現了作者廣博的藝術修養。

遺憾的是這次藝術節編印的攝影作品集祇用黑白印刷,不少優秀的彩色照片印成黑白後遜色不少,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

書畫

在澳門地區通常將繪畫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中國畫,其主題和技巧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和手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線條的運用緊密相連,形成了相似的藝術特徵。崔德祺的「墨竹」、余君慧的「燈塔」、樓柏安的「東坡詩意」、招文峯的「嶺南春色」、陸昌的「天山兒女善歌舞」、陳志威的「山水」、黃燦坤的「人物」、甘恒的「春韵」等作品都屬於傳統中國畫范疇。

另一類是西洋畫,着重塑造可視的平面和立體的形象,對於造型領域裏的探索以及哲理觀念、表現手法和作畫的工具材料基本上是西方式的。郭士的「東方紅」、邵燕樑的「互相扶持」、余國宏的「水鄉夢」、廖文暢的「伴」、李瑞祥的「人像」、譚智生的「哪咤廟」等作品都源於西洋畫的各種派别和畫種。

此外,藝術節畫展上有一些作品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吸收中、西畫的技法和意念,形成一種新型别緻的畫風,這類作品被稱之爲前衞派或新派中國畫,也很受人矚目,繆鵬飛的「東方文化」、袁之欽的「仕女」、張兆全的「山川圖」都在這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書法方面,本澳的書法家林近、陸康、陳慶霖、連家生等均有新作參展,南北書派有奇肆險峻,也有舒暢流麗,龍風鳳舞,遒勁生動。

藝術節的畫書展由澳門美術協會、頤園書畫會、行隱畫藝學會三個書畫藝術團體聯合籌辦。由於三會各限選廿五幅作品參展,受到配額限制,三畫會人數、水平各不相同,平均分配難免影響畫展質量。本澳還有一些畫家因不屬於這三個畫會,他們的作品未能參展也使畫展遜色,希望下屆藝術節能制訂一個更合理完善的參展辦法,促進書畫藝術的繁榮。

手工藝

手工藝通常分爲兩類: 一、民間日用工藝,即經過裝飾加工的生活實用品,如染織工藝、陶瓷工藝、家具工藝;二、陳設工藝,即專供欣賞的陳設品,如象牙雕刻、玉石雕刻、黃楊木雕、絹花、金銀首飾等,它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由於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經濟基礎、文化水平、技術條件、民族習尚和審美觀點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

中國的手工藝創作歷史悠久,在世界上久負盛名。澳門手工藝品繼承了中國手工藝創作的優良傳統,並加以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它以别開生面的形象出現在觀衆面前。

首屆藝術節的手工藝展覽分爲七個部份: 陶瓷工藝、黃楊木雕、象牙雕刻、仿銅雕塑、水晶膠、絹花藝術及本澳兒童手工藝創作賽得獎作品。

澳門陶瓷工藝創作中,名師劉桂炳具有代表性,他師承其父劉傳的風格,具有濃厚的石灣陶瓷特色。劉桂炳的學生靑出於藍,風格各異,年靑人思想解放大膽突破,他們的作品旣有傳統的寫實主義手法,又有西方現代派的抽象意念。釉色斑爛絢麗多彩,將西洋的風味溶入中國陶瓷工藝品之中,這種新的嘗試無疑是十分成功的。

黃楊木雕展品最受觀衆喜愛,黃楊木的紋理細密、質地堅韌、色澤光潤。中國的浙江省溫州、樂淸、廣東省的潮州等地都是黃楊木的出產地,也是黃楊木雕工藝的主要生產基地。澳門近年來黃楊木雕工藝水平突飛猛進,這次展品題材多選自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故事和傳說: 「大鬧天宮」、「八仙」、「梁山好漢」、「千手觀音」等,作品形象生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雕刻精細,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澳門木雕藝人超凡技藝,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値。

過去中國的象牙雕刻的產地主要是北京、廣州和上海。北京的牙雕以古裝仕女及花鳥爲主;廣州以精細的象牙球出名;上海則以小件人物著稱。澳門象牙雕刻集諸家之長,異軍突起,以其廣泛的題材、高雅的造型、精緻的技藝巧奪天工,在海外市塲受到歡迎。

仿銅雕塑由合成樹脂、銅粉、錫等物質混合倒模鑄成後再悉心打磨才能完成。鑄製出蒼鷹、耶穌、佛公、仕女、維納斯、西方浴女及名人胸像,頗有特色。這種仿銅雕塑質感很好,是收藏珍玩的手工藝新品種。

水晶膠也是一種新興手工藝創作,它以晶瑩通透、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多種變化,以及輕盈、不易破碎的特性而得到觀衆喜愛。這次展品由澳門業餘進修中心水晶膠製作班的同學創作,他們爲了讓觀衆明瞭水晶膠工藝製作的全過程,特地在展覽廳佈置了水晶膠由雛模、精模、半成品直至成品的每一階段的狀况,使觀衆上了一堂生動而形象的課程,有力地推廣了水晶膠工藝技術,很有意義。

手工藝展覽中有五十盆絹花,是澳門戲劇社同人的創作。千嬌百媚的絹花經插花者的巧妙構思,更顯得多姿多彩,它不僅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意念,也給觀衆帶來美的享受。

特别需要介紹的是本澳兒童手工藝創作賽得獎作品,這些出自兒童的精心製作使觀衆讚嘆不已。這些作品的特點是充滿童眞和稚氣,其中一件題爲「表情」的展品構思新穎,作者巧妙地利用盛鷄蛋的廢紙板凸起的一個個圓形作材料,繪出了二十五種種不同的表情,喜、怒、哀、樂刻劃得淋漓盡至。兒童手工藝作品材料大多是廢物利用,如用菲林筒製成的火車模型形神兼備。這些展品體現了澳門下一代的智慧,也預示了澳門手工藝創作後繼有人的光明前景。

這次藝術節上手工藝展覽被譽爲「水平最高,最具創意」這種評價是十分貼切的。

周密出色的組織工作

首屆澳門藝術節經過十五天的各項表演及展覽活動後,於四月二日宣佈圓滿結束。擧辦藝術節的三項目的是: 一、文化學會希望通過藝術節加强與民間藝術團體合作,有利於整個地區文化藝術的開展;二、增進本澳文藝團體之間的認識和交流。三、讓市民有一個全面檢閱本澳文化現狀和水平的機會,從而更有興趣地投入和參與。從十五天內三十八個文藝團體的表現來看,預期的目標已經達到,因此可以說首屆藝術節是成功的。

如此大型的藝術活動,籌委會的全體成員立下了汗馬功勞。發動了三十八個團體,二千多人參與,使半個月的活動安排得有條不紊,難能可貴。藝術節籌委會主任蘇安廉和執行總監黎奕豪發揮了高度的組織才能和平易撲素的作風,是藝術節組織工作的表率。

此外,各界人士都認爲: 如此大型的藝術節活動的經費支出,包括塲租、演出津貼、行政費用、宣傳推廣等,祇動了用七十多萬元,是頗爲經濟實惠,講求實效的一項難得的紀錄。

澳門藝術節基金會即將成立,這次藝術節的廣告和門券收入已撥歸藝術節基金,並將繼續設法籌募更多的基金,作爲今後擧辦藝術節的經費,這是一項長遠可行的計劃,一定會得到澳門各界的支持

澳門文化學會主席彭慕治在藝術節結束時指出: 第一屆澳門藝術節眞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所有的民間團體得到了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機會,從而鍛練和提高自身的文藝水平。

新華社澳門分社胡厚誠副社長也對記者表示: 今屆藝術節在澳門歷史上是頭一次,中國南方正是春天,也迎來了澳門文化藝術的第一次盛會。澳門正進入過渡時期,希望這類藝術活動能夠繼續下去,使澳門更加繁榮。

澳門長期以來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澳門開埠四百多年來素有「中西文化文滙點」之稱,澳門政府文化學會和各民間藝術團體加强合作,澳門藝術節將越辦越好。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一千二百年前中國大詩人李白寫詩熱情的謳歌春天。現在澳門藝術的春天已經到來,「萬衆一心,人人參與」澳門藝術節之花在春風的沐浴下,一定會開放得更鮮艷。

注釋

(1)【說話】唐宋說唱藝術的一種。「説話」即講故事之意。

(2)【鼓子詞】宋代說唱藝術的一種。以同一詞調重複演唱多遍,或間以說白,用來叙事寫景。說唱時以鼓爲節拍。

(3)【諸宮調】宋、金、元說唱藝術的一種。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數萬言的長篇,雜以說白,從說唱長篇故事。

(4)【唱賺】宋代說唱藝術的一種。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 「唱賺在京師日,有纏令、纏達……中興後,張五牛大夫因聽動鼓板中又有四太平令或賺鼓板,即今拍板大篩揚處是也,遂撰爲賺」。

(5)【龍舟】也叫「龍洲歌」,曲藝的一種。流行於粵語區域,形成於淸代乾隆年間。原爲渡船中賣唱者的唱調,演唱時一人手執木刻小龍舟,胸前掛小鑼、小鼓伴奏,節奏自由,唱詞基本爲七字句。

(6)【木魚】流行於粵語區域的一種曲藝。起初由佛敎徒傳唱,俗稱「唱木魚」。淸代乾隆、嘉慶年間,凡吟誦體說唱,通稱「木魚」。節奏自由,沒有起板和過門。

(7)【洪深】(1894-1955)戲劇家。字淺哉,江蘇常州人。早年留學美國。1922年回國後在上海從事戲劇活動,卅年代曾領導復旦劇社、戲劇社,並參加了南國社,對中國話劇運動有很大的貢獻。

(8)【高買】港澳地區在超級市塲偷竊或在商店順手牽羊均稱之爲「高買」。

(9)【于勒·埃及爾】曾任法國海關總檢查長,一八四四年經澳門往廣州參加中法《黃埔條約》的談判。

*澳門畫家、作家。196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歷任記者、美術編輯、中文編輯等職。

本冊第 96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