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底開幕的第一屆澳門藝術節,假座古色古香的崗頂劇院擧行,使藝術節倍增色彩。崗頂劇院建成於一八六八年,今年剛好是一百二十周年,是本澳最古老的劇院。
崗頂劇院因位於澳門崗頂而得名,這個名字在民間中沿襲已久,而它的原名伯多祿五世劇院(簡稱爲伯多祿劇院)却被人淡忘了。
伯多祿五世劇院,顧名思義,乃是以伯多祿五世而命名。伯多祿五世,是葡萄牙王國在十九世紀中葉一位非常開明、睿智、才華橫溢的國王。他致力於敎育事業,創辦文學院、師範學校和天文館。他在位時間不長,建樹甚多,深受民衆愛戴。
由於伯多祿五世當時享有威望,至令居澳的一羣葡人支持和崇敬。這羣葡人,不乏當時得令的澳門土生中的名門望族,包括殷尼基律師、宋玉生律師和賈思耶、巴士度、羅比士等律師的祖父輩。
這羣新興的居澳葡人,接受了當時開明的資產階級影響,具有自由傾向,爲紀念葡國國王伯多祿五世的功績,一八六○年發起集資建崗頂劇院,並以其名字命名。
擔任設計劇院和主持施工的,是澳門土生葡人伯多祿·耶爾曼努·馬忌士。他雖祇是議事公局的文書,旣不是劃則師,也不是工程師,然而,憑着他的智慧和才幹,由他構思設計和主持施工的崗頂劇院,却甚具特色,不僅具歐洲劇院的建築風格,且符合澳門環境,非常適宜演出。
如今,崗頂劇塲正門入口大堂,還懸掛着國王伯多祿五世和澳門土生葡人伯多祿的肖像以資紀念。
崗頂劇院平面圖
崗頂劇院是本澳現存最古老的歐式劇院,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崗頂劇院興建於十九世紀中葉,作爲當時的風尚,歐洲人熱衷於豪華的劇院,喜歡仿效法國及意大利的歌劇院,顯示一派莊嚴宏偉的氣勢,建築物的外觀,也少不了希臘式和羅馬式的古典圓柱和三角頂。
正因如此,當時崗頂劇院的設計者和建造者,也追隨這種歐式時尚。儘管當年澳門的建築質量還不高,建築材料也不足,往往祇能用磚、木材料,石塊也祇在奠基時才使用。然而經多年建築的崗頂劇院,雖遠遠談不上歐洲建築的雄偉氣勢,但仍不失爲具有歐洲特色的澳門建築。
崗頂劇院不僅具有獨特的歐洲建築藝術風格,而且是一座構思設計良好的文物建築,旣是符合戲劇、音樂演出的劇院,又是可用作節日擧行舞會、酒會、餐會的塲所。
從崗頂劇院的平面圖可見,整個建築分爲劇塲和餐廳、舞廳兩大部份,設計得體,别具匠心,使這個劇院成爲多用途的、演出和休憩的綜合性建築物。
從正門進去,祇有舞廳、餐廳、酒吧和圖書館。從側門進去,則是劇塲,這是最重要的部份,大堂分樓下和閣樓,作蜆殼形排列的座位,雖然祇有三百個,但排列有序,佈局協調,音響效果甚佳,尤其它的寬闊的舞臺,及兩邊的化粧間,可以隨意佈景及放置全部演出必需的器材,正是百多年前歐洲式劇塲的再現。
一百二十年來,崗頂劇院在澳門文化藝術活動中,一直充當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居澳葡人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的中文版《鏡海叢報》(葡文版爲Echo Macaense)的「本澳新聞」中,全文如下:
</p>
<p>
「外國人干士忌者,西邦著名琴法之庇多雲門徒也。當時同門之士,今惟干士忌甫存;稽生已逝,廣陵散幸在人間,西人爭相慕之,延接恐後,盖得庇多雲心法也。德皇亦慕其名,延爲敎授。初七日抵澳,暫爲汗漫游。澳督高制軍,知會多官,約在崗頂之大戲院,會聚同領,元音妙趣。干士忌年已七十餘,手法精密,腕力猶健,每作豪雄高曠之音,鐵臂平舒,力透弦外。其餘悲歡抑揚之致,盡態協度,人爭讚賞。拱北關稅司,是日亦在客座。其琴係借自副稅司者,價値三千餘金,購自美國大賽會處。周旋數時而散。」
</p>
<p>
「盛名絕技」這段新聞,雖僅二百多字,但記叙九十多年前在崗頂劇塲演奏之盛况頗詳,現今讀來,也覺妙趣橫生。
</p>
<p>
本世紀初葉,崗頂戲院還承租給澳門的電影商人,開設「馬蛟優等影畫戲院」,從一九一五年起,經營了十多年,每周二晚,放映祇有「影畫」而無聲音的「默片」,直至一九二九年國華戲院落成才停映。而崗頂劇院也因此有崗頂戲院之稱。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崗頂劇院是中國最早的電影院之一。
</p>
<p>
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崗頂劇院經常擧辦各種音樂演奏會。三十五年前,澳門名人羅保博士就曾在崗頂劇院指揮演奏,演出名劇《傷别》。
</p>
<p>
歌劇《傷别》,是羅保博士編著的名作,於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九時半在崗頂劇院首演,哄動一時,澳督史伯泰伉儷、主敎羅若望等澳葡官員、社會名流以及英國駐新加坡海軍司令等觀看了首演。演出收入五千元,全部撥充本澳育嬰堂作慈善經費。
</p>
<p>
羅保博士當時任職經濟局長已卅多年,他具有豐富的行政經濟經驗,並熱心社會慈善文化敎育,他創辦的綠邨管弦樂隊經常在其營辦的綠邨電台演奏外,並常到崗頂劇院等作公開演出。爲演出歌劇《傷别》,他除親自編著、擔任樂隊指揮外,並統籌兼顧全劇的演出計劃及經費,使演出成功。
</p>
<p>
澳門音樂協會主席羅保博士,在一九六二年十月還邀請了「中國靑年音樂家演出團」蒞澳演出四塲,在崗頂劇院首演,轟動一時,成爲一九六二年的「澳門十大新聞」之一。
</p>
<p>
這次盛况空前的演出,於十月十三日在崗頂劇院首演,澳督及政府官員和港澳知名人士三百多人齊讚賞中國靑年音樂家的出色演出。被譽爲「音樂奇才」的靑年鋼琴家劉詩昆、被譽爲「天生的蕭邦演奏家」顧聖嬰、在世界靑年聯歡節獲金質獎的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具有「全能女高音」美譽的郭淑珍與全體富於才華的靑年音樂家的精湛演技,强烈地震撼了與會的三百多位中外聽衆的心弦,崗頂劇院彩聲滿堂。
</p>
<p>
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年,崗頂劇院還成爲「巴黎艷舞團」的表演塲。
</p>
<p>
近年來,澳門文化學會的不少文化藝術活動,也在崗頂劇院擧行。
</p>
<p>
崗頂劇院還成爲澳門歷史上一些盛事的見證。一九二四年,歡迎里斯本與澳門首航成功的三位葡國飛行員的盛大儀式,也在崗頂劇院擧行。
</p>
<p>
一九○三年,由葡人主辦的澳門俱樂部也在崗頂劇院成立,堅持迄今,成爲澳門葡人的俱樂部、大會堂。昔日還因俱樂部設桌球室,爲會員遊樂之地而被人稱之爲「崗頂波樓」。
</p>
<p>
一九七二年,澳門郵電廳發行了一套《伯多祿五世劇院一百周年》紀念郵票。把一八七二年作爲崗頂劇院正式使用的年份。
</p>
<img src=)
中國靑年音樂家演出團蒞澳演出節目表。
*澳門日報副總編輯,長期從事澳門歷史的硏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