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馬西亞諾·巴蒂斯塔與歐洲水彩畫的傳統

帕特里科·康納*

十九世紀上半葉,喬治·錢納利的名字響徹南中國畫壇。繼郎世寧等先驅在北京開中西美學、美術交流先河之後,錢納利獨佔澳門畫壇宗師寶座達二十五年之久,其弟子、學生和衆多默默無聞的追隨者遍佈澳門、香港和廣州。

衆多受錢納利畫風影響的畫師中,旣有啉呱(Lamqua)這樣的名家,也有“中國外銷畫”(China Trade)的臨摹匠。然而,在他們中間,也許祇有馬西亞諾、巴蒂斯塔的藝術,最能反映出中西文化、藝術在接觸、交流中的碰撞。他的努力,他所採用的方法,並非每次都能達到完美和諧的效果,但這也許正是其可貴之處,因爲他保持並融合了中西藝術的本色。他的這種藝術風格,更深深地響了從廣東直到日本的大批“東方繪畫新學派”(Escoas Novas da Pintura Qriental)畫家。

無論鑒賞家或批評家,都一致公認,馬西亞諾·巴蒂斯塔是十九世紀澳門最偉大的藝術家。在我們看來,馬西亞諾·巴蒂斯塔最引人注目之外,就是其作品的純正的澳門特色。錢納利的作品是以嫻熟的西洋畫技法、筆觸取勝。而祇有馬西亞諾·巴蒂斯塔的作品,才無積極又眞實地反映出澳門的文化特徵。這一特徵並不局限於土地或血緣的範疇,而是兩種世界的共生共存;是自十六世紀中葉以來,在中國大地上獨具特色的一個中西文化交滙地。

在馬西亞諾·巴蒂斯塔生前,他的代表作未能公開展覽。也許由於這一原因,他生前始終未獲得應有的重視與認可。直至其病逝後,塞薩爾·(Cesar Nunez)在賈梅士博物院(Museu Luis Camoes)擧辦馬西亞諾·巴蒂斯塔畫展,才喚起了公衆對這位畫家的追思與懷念。

在此,文化雜談希望通過出版有關紀念文章,爲恢復這位上世紀澳門最偉大的藝術家所應有的神聖地位,作出自己的貢獻。

* 帕特里科·康納爲美術專家,曾任英國皇家美術博物院院長,現爲倫敦馬丁·格列高里畫廊股東。在其衆多著作中,較著名的有:《薩維奇·羅斯金》,1979年出版;《在西方的東方建築藝術》,1979年出版;《米切爾·安格洛·羅克》(Michael Angelo Pooker,1746-1801),1984年出版;《埃及的靈感》(Ins piration of Egypt),1983年出版;《中國貿易,1600-1869》,1963年出版。目前,他正在寫一本關於錢納利的專著。

本冊第 12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