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簡史

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法國向世界慷慨地奉獻了一份禮物--攝影術。正是法國政府根據科學院終身秘書、天文學家法蘭西阿拉古(Francois Arago)的報告,提議並經兩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法國向世人宣佈: “攝影將是人類生活的見證,將是科學家的眼睛,法國的義務是不使攝影成爲某些特權人的專用品,而是要將精益求精的攝影術獻給全人類。”

這一無與倫比的創擧有重大的意義,因爲人們從此可以拍攝家庭照留念,可以拍攝假日紀念照,就連報紙、畫册、電影、電視甚至醫學硏究也離不開攝影。人造衛星的產生也與攝影有着極爲緊密的關係。

攝影成了我們的全部學習活動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以致使我們忘掉了它的重要性和存在。

這是法國攝影技術硏究員約瑟夫尼塞夫雷尼埃塞(Joseph-Nicẽpnore Niépce)攝於一八二七年被認爲是世界上的第一幀相片。這張曝光8小時的照片(因此,聚光照亮了影像兩端),向縮短定影時間挑戰,第一個應戰的是達盖爾。

法國人約瑟·尼塞福雷·湼普斯發明了攝影術。他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是在一八一六年五月五日,拍攝的景物是他的位於加龍(Cha Lon)附近的住宅的窗戶。這幀照片先拍在紙質的底版上,然後把它放在同樣是紙質的正片上製成的。

巴黎的“寺廟大道”,一八三八-一八三九年達盖爾拍攝的銀版相片,現收藏於巴依里切斯國立博物館,見約翰海格哥埃《創造性攝影》一文,H·布降出版社。
《倫敦圖片新聞》的攝影師簡羅伯松和他的助手弗利斯貝托曾於一八五五年拍攝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景。弗利斯貝托是拍攝有關中國的照片的最早的攝影師之一。圖爲1860年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大沽炮台。

當這位發明家應皇家學會的終身秘書、植物學家法蘭西·巴烏爾的邀請訪問基爾(Kiew)時,於一八二七年十二月十日向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展示了他的攝影照片。

湼普斯繼續獨自硏究。一八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他接受與巴黎人、裝飾畫家加格斯羅依斯達盖爾合作,共同改進他的發明。合作四年後,湼普斯於一八三三年去世,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

達盖爾做了一些改進,更加引起了法國當局對這一發明的興趣。

議會通過的“攝影法”於一八三九年八月七日頒佈。同年這個月的十九日星期一,法蘭西阿拉古在巴黎的科學院向來自全世界的代表揭示了攝影的奧秘。

這項發明引起的反應之大,致使全世界的報章都有報道。達盖爾寫的小册子被譯成二十八種語言,他把第一批由他簽字證實有質量保證的攝影機寄往世界各地,他還向所有的君主獻上附有贈言的他拍攝的最早的照片。

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對攝影機進行了各種改進: 首先是硏製出使曝光時間從十五分鐘減至五分鐘的快速感光物質;尤其是原籍匈牙利的維也納敎授佩茲華爾(Petzval)發明的,用科學方法計算的,能讓更多的光線進入攝影機的透鏡。

最早的稱之爲“銀版攝影法”的攝影術是不用底片的。相機直接把影像捕捉在一塊鍍銀的銅版上。這種特有的攝像法大約盛行於一八三九年至一八五五年之間。

從一八一六年起,湼普斯就發明了用紙質底片攝影的方法。到了一八四一年,一個名叫福克斯·塔爾博特的英國人(Fox Talbot)以“塔爾博特照像法”獲此專利。可是,幸運的是法國人布朗加特一埃維特(Blanguart-Evrard)對這一攝影法做了重大的改進,並命名爲“碘化銀紙照相法”。由於這一方法的使用,報紙上就有了照片。這位法國人允許報章給予報導並作系列宣傳。

銀版攝影機

上圖: 大約是一八三五年製的相機,小箱可在大箱內移動;下圖: 是一八五一年美國製造的帶風箱的相機。見約翰海格哥埃(Johu Hedgecoe)的《創造性攝影》,H·布隆出版社,馬德里,一九七六年。

最後,英國人司各脫亞初切爾(Scott Aicher)從一個名叫雷·格依(Le Gray)的法國人的構思中得到啓示,創造出“濕棉膠”攝影法,並將其付諸實踐。這種被使用大約三十年的攝影法比銀版法快十五倍。它是把感光面粘在一玻璃片上,這種方法是發明家的侄兒阿貝爾湼普斯桑英特維克多(Abel Niepce de Saint Victor)設想出來的,它能拍出高淸晰度的相片,不過在感光面變於以前必須完成製作,曝光和冲洗,因此,被稱之爲“濕棉膠”攝影法。攝影者在旅行中必須隨身携帶黑房、冲洗室以及攝影器材,這是一種棉膠,硝棉浸在乙醇和乙醚混合而成的一種粘性溶液中。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匈牙利人卡羅利巴波茲馬塞馬(Karoly Pap de Szma Hamary)在一八五三年第一次圖文並茂地報導了戰爭,後來,法國軍官蘭羅依斯(Lang Lois)上校和副官馬利奧(Marion)以同樣的方式報導了戰事。

從一八五○年至一八八○年,用這一攝影法留下了許多傑出的相片,並出現了無數的照相館。

從一八八○年起,開始使用“明膠溴化銀乾版”攝影法。由於提前生產和正在生產的銀鹽和明膠,使得人人均可攝影。這種具有一百多年歴史的攝影法沿用至今,它期待着新的發明家們藉電子和其它手段創造出新的攝影法。

直至一九一四年,攝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完全法國的發明家、機匠和雕刻細木匠所支配。

由於感光性更强的相紙可吸收更多的陽光,昔日那又笨又大的相機已被更爲輕小精緻的相機所取代。

一九三九年的戰爭前,是德國相機的輝煌時代。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在二十年間不斷生產如福卡(Foca)、羅米埃(Lumieve)、桑菲雷斯(Sem Flex)等優質相機。

可是,從一九六五年開始,日本控制了相機市塲。不過,丹麥、蘇聯、瑞士、美國、意大利和其它一些國家也生產一些好相機。這些國家生產的每一種牌子的相機是人類才能的象徵,我們的義務是保存它們並加以宣傳。

攝影的發展不僅靠藝術家的品味,而且也靠供他們使用的技術: 銀版照相法所需的曝光時間平均爲五分鐘,用“棉膠濕版法”,在陽光下和海邊拍一張照片就需要二分鐘的曝光,而用從一九三○年起使用的“明膠溴化銀乾版法”在晚間也可以攝影。

爲了尋求使照片更爲栩栩如生再現生活圖景,在本世紀初,被印象派画家影響的巴黎的學社使用油墨印刷的方法創造了“彩色”影像。

一八六九年,法國人羅依斯杜格斯·德豪龍(Louis Ducos da Hauron)使用三色濾料發明了彩色印刷。彩色電視以及全部現代化的着色方法都是以這三色法爲基礎,在膠片上涂三次感光層。

從一九○七年至一九三○年,羅米埃兄弟將馬鈴薯澱粉滲透在三層感光層裏進行拍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使得藝術家能再現人或物的本來色彩。

攝影是以技術和材料的發展爲基礎的一門藝術。

坐在車輪上的一位戰地記者羅根勞頓,他是第一位乘坐改裝過的運酒車的英國戰地記者,他駕駛此車在克里米亞戰塲採訪。受僱於《倫敦圖片新聞》。他的專長是拍風景。士兵接獲指示不讓拍攝可能令人不悅的鏡頭。他的工作條件惡劣,經常被蚊子、塵埃和霍亂侵襲,他的車和大量的器材是敵人的武器容易攻擊的目標。見約翰海格哥埃的《創造性攝影》,H·布隆出版社。

本冊第 5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