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史(編纂學)

嘉慶年間澳門葡人助剿海盜初探

黃鴻釗

明朝戰船和葡國戰船一次合力圍剿海盜船的戰鬥(歷史題材布版油畫18.3×25cm) (澳門) 李瑞祥繪·1991

海盜活動對澳門貿易的危害

珠江口海盜大致興起於18世紀上半葉,即雍正末年左右。當時有鄭連福、鄭連昌兄弟二人,其先人鄭建原是鄭成功的部將,因在戰爭中與主力部隊失散,未能跟隨鄭成功撒走台灣,遂率領餘部從福建輾轉而入廣東廣州灣定居,當漁民和樵夫。1671年鄭建死後,他的一些子孫開始移居新安,並在那裡加入海盜團伙。鄭連福(1723-1735)和鄭連昌(1712-1775)是鄭建的曾孫,他們是著名海盜。前者踞香港大嶼山為基地,後者則盤踞鯉魚門北岸一帶的山嶺。鄭連昌死後,其子鄭一聯絡附近一帶的海盜,於1805年建立海盜聯盟。鄭一是這個聯盟的首領,並兼任紅旗幫的幫主。另外,郭婆帶是黑旗幫幫主;鄔石二是藍旗幫幫主;此外,還有白旗幫、綠旗幫、黃旗幫等。實際上這六個幫是六支海盜艦隊,每支艦隊規模大小不等,大約分別擁有70-300艘不等的船隻。海盜總數達50,000-70,000人,800多條船。他們在海上劫掠來往商旅,脅迫沿岸居民繳納保護費,海盜船還經常闖入內河燒殺擄掠、洗劫村鎮,嚴重威脅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特別是香山、東莞、新安、番禺等縣深受其害。因此珠江口海盜禍患已經成為廣東最突出的問題。

1807年鄭一出征越南,中途遭遇颱風,船被掀翻,而葬身魚腹。紅旗幫由其妻鄭一嫂繼承統率(她本名石香姑,廣東花艇妓女出身,1801年成為鄭一的壓寨夫人。)另有一個得力幹將張保仔充當副手。

張保仔本是新會江門漁民,15歲時,隨父出海捕魚,被鄭一所擄,收養為義子,從此過着海盜生活。張保仔聰明機警、勇敢善戰,深得鄭一夫婦賞識。鄭一死後,其妻石香姑改嫁給這個乾兒子,共同支撐海盜聯盟大旗,勢力日增,聲威日大,到1809年時,他們統領海盜已達70,000人,至少有1,800條船。其武裝力量相當於1588年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進行大海戰時兩國船艦相加的兩倍。(1)他們兩人統領這六股海盜勢力橫行海上,對抗官軍。當局屢次調兵遣將前往圍剿,均告失敗。廣東提督孫全謀、總兵林發等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對他們的縱橫海上、肆意劫掠無可奈何。

當時這些海盜不僅人多勢眾,而且裝備精良。他們的海盜船船體堅固,經受得起長期海上航行以及狂風巨浪的折騰。大船船體兩旁配備大炮,還有抬槍、短刀、標槍和長矛等,有很強的戰鬥力。同時每艘大船均配備若干較小的快艇,每艇均有6-8門旋轉炮,與大船配合洗劫行旅客船,以及抗擊官軍。(2)

事實上,早在18世紀末,便有海盜在珠江口頻繁活動,對中外貿易商船的航行也造成極大威脅。

1797年5月9日,據澳葡理事官報告稱:有澳葡船往哥斯達貿易歸來,至老萬山附近遭遇兩艘海盜大船、數百盜匪的圍攻,葡船亦有槍炮,與盜匪交火,打傷數人之後,利用船小靈活之便,逃回澳門。(3)

而進入19世紀初,海盜活動對澳葡商船的威脅更大了。

1805年,“查有夷人溫渡,由安南新置有椰華小夷船一隻,裝載檳榔、紅木、洋魚樹皮、米物來澳。於五月初十日(6月7日)到老萬山外洋,被盜船圍劫擄去,船上夷人九名,民人四名。隨後放回民人二名,持盜匪字單,回澳説知船主索贖。”

海盜的字單是這樣的:

温渡:

知爾有小船一隻,裝載檳榔、木、米等貨。要銀一千五百元,縐紗一疋、疋頭四疋。限十五日到廣州灣贖水。

過期不到,連人貨一去。

鄭一哥快艇公先生單(4)

1805年澳葡從安南買回小船一隻,途中被海盜連人帶船擄去。10月13日,船主方濟各乘賊不備逃回澳門。(5)

1807年5月6日,海盜船襲擊澳門,與澳葡艦隊發生一場慘烈的激戰。雖然把海盜趕跑了,但雙方傷亡很大。

1809年9月5日,海盜兵臨澳門,海盜在此扣留了暹羅朝貢使團的三艘大帆船,並將五艘美國船驅趕到澳葡大炮射程之內的安全地點。他們還劫持了帝汶總督的一艘雙桅帆船。海盜殺死了大部份船員,逼迫未殺的船員訓練海盜使用歐式槍炮的技術。海盜船還拖着這條船在澳門海面來回游弋炫耀,激怒澳葡派艦隊迎戰,但又被海盜殺敗逃回澳門。後來,由於海面突然刮起了強颱風,被擄的葡船趁海盜們忙亂之時,砍斷拖船纜繩,逃回氹仔。

1809年9月15日,葡艦二艘在黃埔遭遇張保仔的紅旗和黑旗分艦隊,發生激戰。葡艦雖然擊退海盜,但兩船也遍體鱗傷。(6)海盜危及澳葡貿易安全,澳葡為自身利益計,迫切要求中國剿滅海盜。早在1797年,澳葡理事官即在一封致中國官員的公函中指出:

仰此強寇,每於夏秋洋船回帆之時,商船來往之際,蜂屯蚊聚,攔截劫掠,實為心腹大患。且夷等棲居澳土,無田可耕,唯赴洋貿易以資生活。此等海寇不除,商船遭殃,將見坐困待斃。為此通知老爺,轉詳大憲飭兵擒拿,俾得商船便於往來貿易沾恩。(7)

澳葡因屢受海盜侵擾之苦,自身亦有強烈的剿匪願望。早在1793年,澳葡即請求准許“置備洋船三隻出洋拿盜”。但廣東政府認為,任由葡人艦隊在中國領海游弋,有損中國主權,萬不能行。因以答覆葡人:“夷人出洋拿盜之處,須挨派有官兵,方可一同出洋。此刻斷不可私自出洋拿賊,大干未便。”(8)

葡萄牙人助剿海盜的利弊

但是後來因為海盜勢力愈來愈大,廣東艦隊實施剿匪行動時,常有借調澳葡船隻和軍械,以充實作戰力量。這樣澳葡便有了機會參加助剿海盜。例如1805年8月間,發現海盜在蓮花石地方往來游弋窺伺,又在橫門二洲等處海面,肆行劫掠。香山縣知縣彭昭麟遂向澳葡去函,借調洋師船二隻、三板二隻,隨同本縣民船三隻、巡船一隻,前往緝捕。又向葡人借小銅炮十二門、鳥槍十支、火藥二百斤、彈子三百個、鈎槍二十支應用。並且鄭重聲明:在剿匪中使用多少火藥、子彈,以及槍炮如有破損,一律照價賠償。(9)

1808年2月13日,香山縣因僱募繒船出海緝捕海盜,向澳葡借撥六斤重封口炮四門,四斤封口炮兩門,大小封口子每門三十個共一百八十個;以及火藥二百斤。(10)

廣東政府向澳葡借槍炮船隻的事還有多次。在當時,所有借用都是有償的,槍炮彈藥用過要按價償付;船隻用後也要支付修理費用。1810年9月26日香山知縣彭昭麟致函澳葡稱:

去年四月借澳門十門大炮,配船剿匪,在戰鬥中損失八門,現折價白銀一千兩賠償,其餘兩門炮繼續使用,待剿匪結束後歸還。(11)

到了1809年海盜勢力發展鼎盛時期,由於官府多次剿匪失敗,這時已經不是官府山海剿匪,而是海盜更為主動地進攻沿海城鎮,甚至廣州城也人心惶惶,廣東政府官員也處於不斷更換之中。原兩廣總督吳熊光由於剿匪無功,加上處理英國艦隊侵佔澳門事件軟弱無力,已被革職查辦;繼任總督永保死於赴任途中,臨時改調百齡為兩廣總督。百齡曾在廣東番禺、南海等縣懲治枉法官員,頗有政績,人稱“百青天”,抵任二日,即馳赴澳門調查英國侵入澳門的實情奏報,並針對管治方面的漏洞,提出有關澳門的<民夷交易章程>,經奏報批准,“嗣後各國護貨兵船,俱不許駛入內港。夷商銷貨,令即依限回國,並令洋商早清夷欠。其澳內西洋人,不准再行添屋,民人眷口亦不准再有增添。印水船戶繪照、銷照,俱責成澳門同知辦理。”(12)使經過英國騷擾後的澳門,又重新建立更為嚴格有序的管治。

百齡的到任,也為廣東政府同海盜鬥爭帶來新氣象。他總結了歷次剿匪作戰失敗的經驗教訓,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整頓部隊,提高戰鬥力。他廢除吳熊光製造大戰船的計劃,改為製造船體較小、較靈活而有戰鬥力的“米船”四十艘,重建艦隊;認真操練海軍,懲貪去懦,將作戰不力屢誤戰機的水師提督孫全謀劾逮治罪,通過這些努力,提高了廣東海軍的素質,成為比較具有戰鬥力的隊伍,在征剿海盜中打了一些惡仗、勝仗。

其次,為了防止沿海各縣遭受海盜襲擊蹂躪,下令近海所有村鎮,必須各自練勇鑄炮,實行武裝自衛,粉碎海盜襲擊。這樣做以後,海盜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縱橫捭闔,為所欲為了。

第三,對海盜實行封鎖政策。嚴禁沿海居民接濟海盜,凡是海盜頻繁出沒的地方,禁止商船行駛;同時又將一貫於海上運輸的鹽船,改為陸地運輸。通過封鎖,斷絕海盜的糧食與物品供應。

第四,爭取外援,壯大打擊海盜的力量。百齡於1809年11月間,準備同英國艦隊指揮官舉行會談,商定英國援助剿匪計劃。澳葡聞訊,立即主動向百齡提出出租六艘軍艦的建議。百齡遂決定停止中英談判,派出三名代表前往澳門。雙方經過談判,於11月23日達成合作協議,規定澳葡派出六艘軍艦協同廣東水師,在虎門與澳門之間巡邏作戰,合作期限為六個月。聯合行動中的賞金數額雙方共攤,廣東政府向澳葡提供80,000兩白銀,作為艦隊使用費。之後,澳葡很快裝備了一支由六艘軍艦、730名船員,以及118門大炮組成的艦隊,加入廣東. 剿匪行列。

其實,在雙方協議之前,澳葡與香山縣久已存在合作對付海盜的事實,因此百齡還是選擇同澳葡談判擴大合作關係。例如11月4日,澳葡協同廣東水師聯合攻擊大嶼山海盜張保仔夫婦的船隊。這一役,一直作戰到11月28日,幾乎是一個月時間,澳葡有三艘軍艦和一艘雙桅船參與作戰,此外有孫全謀率領廣東水師60艘帆船、1,200門火炮和18,000名士兵和香山知縣彭昭麟率領的35艘漁船。聯軍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張保仔夫婦安全撤退,主力未受多大損失。有人認為,這是海盜的勝利,而不是廣東政府的勝利。(13)此戰結束不久,廣東提督孫全謀即被革職。但無論如何,經過這次大戰,即使僅僅打成平手,也已使廣東官兵恢復了同海盜作戰的信心。

澳葡派軍艦助剿海盜,雖然軍艦數量不多,對戰爭大局不起決定作用,但在某些戰役中也發揮一定作用。1805年8月7日,香山知縣彭昭麟諭,因澳葡軍艦出海作戰勇敢,擒獲海盜二十九名,特予嘉獎,並令澳葡官員領取犒賞物品分發官兵。(14)

但是澳葡軍艦出海緝盜,往往分不清良民與海盜,亂抓亂捕,也嚴重威脅老百姓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例如1805年11月間,澳葡押解十一名“海盜”,移交香山縣,請求獎賞。經縣府審查,這十一人全是鹽船船戶和水手。又1807年7月間,澳葡又將漁民五名押解赴縣,報功請賞,並沒收了他們的銀兩和衣物(15),均經知縣審定為錯案,勒令澳葡退還船隻和衣物銀兩等物。但葡人卻往往將這些物品作為戰利品私自瓜分掉。被錯抓的漁民雖然重獲自由,但財產貨物已被葡人侵吞,有苦難言,徒呼奈何。及至後來,由於此類亂抓亂捕事件愈來愈多,令縣府不勝甚煩,便下令葡艦立即回航轉為運貨貿易,不得出海滋擾老百姓。

海盜的平定與澳葡的關係

百齡是一個比較有政治頭腦的官員,他認為單純軍事手段,還不足以消滅海盜,因此他採取剿撫結合的方針,多次在廣州和其他港口城鎮張貼告示,宣佈對放下武器、改惡從善的海盜既往不咎,實行大赦,讓他們從此成為良民百姓。各個城鎮鄉村,到處都有海盜耳目,因此這個消息很快就在海盜中傳開了。百齡還通過澳葡把招撫的意向傳遞給海盜頭目,並向他們游説。這種政治攻勢還真起作用。不久,海盜當中果然發生了分化。

鄭一在1805年建立起來的海盜聯盟,在他死後一年多出現了裂痕,主要是張保仔和鄭一嫂的紅旗幫,同郭婆帶的黑旗幫之間的矛盾。郭婆帶與鄭一闖蕩江湖的時候,張保仔尚未出道,而鄭一死後張保仔地位迅速上昇,加之這個後生小輩年少氣盛,被郭婆帶認為對長輩無禮,內心早已不服。尤其是他的意中人鄭一嫂竟投到張保仔的懷抱裡,更加使郭婆帶妒火中燒。在日常的海盜行動中,各幫之間不免發生利害衝突,而各自的頭領則往往袒護自己的部下,常常因此導致頭領之間失和。分贓不匀,亦會引起衝突不斷,祇不過面對官府的征剿壓力,使聯盟的大局尚能勉強支撐一段時間。

但聯盟的危機終於在1809年發生了。這一年11月,張保仔和鄭一嫂的紅旗幫被廣東省、香山縣和澳門三支艦隊聯合圍困於大嶼山赤瀝角,情況十分危急之時,張保仔向郭婆帶求援。可是郭婆帶卻違背盟約,按兵不動。張保仔突圍之後,對郭婆帶的背盟行徑痛恨之極。12月11日,紅旗幫與黑旗幫終於在虎門外洋面發生火併。郭婆帶雖然僥倖得脱,但從此十分害怕張保仔及其部屬尋仇,一是理虧,二是力量不是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官府招安的訊息使他望見了一條生路。

此後不久,郭婆帶分別派其部下馮用發前往新安、張日高和郭就善前往陽江,與官府接洽投降事宜。最後,又由澳門法官阿里亞加(Aruaga)出面,作為投降談判的中間人,在阿里亞加的居間調停下,談判進展順利。1810年1月13日,黑旗幫郭婆帶和黃旗幫馮超群在歸善縣向百齡當面投降。兩位海盜首領共計交出5,578名海盜、800名婦女兒童、113艘帆船和500門大炮。郭婆帶改名郭學顯,被授予把總官銜。(16)

郭婆帶的投降動搖了海盜的人心。在他投降後三個星期內,便陸續有9,000名海盜放下武器,向官府投誡。

張保仔和鄭一嫂此刻見大勢已去,也開始產生向官府投誠的想法。其實早在1809年7月間,當百齡就任兩廣總督之時,張保仔就在廣州、澳門等地發佈文告,向“百青天”表明心迹,聲稱:“我等流為海盜,非為他故,概由官吏人等均懷暴虐之心,祇知榨取民財所致。”並揭露香山縣令非法搜刮聚斂,“凡有大批稻米運往澳門,每包抽取五分銀子;同樣,凡有稻穀或日用雜品運往廣州,每船每艘抽取五十元洋銀。”至於澳門同知,“(在澳門)搜刮各色財貨,尤為甚者,每月從博徒中勒取白銀五十兩。”

文告説,如果“百青天”能懲治這些官吏,則“我輩當不再為匪為賊,且將駕乘船艇,遠走他鄉,決不冒犯‘百青天’轄下之地界。”文告最後落款是:“我等靠海為生者伏泣體察”。(17)

這個文告把百齡稱為“百青天”,承認是個好官,似乎可以説是為此後投誠預先做的鋪墊。此刻,張保仔見郭婆帶投降後,得到妥善安置,證明官府信守諾言,因此,當百齡派朱爾庚額、溫承志前來勸降時,張保仔和鄭一嫂便表示願意投降的意向。隨後,官府選擇了澳門一位巫醫周飛鴻作為聯絡人。周與海盜素有交往,可以贏得張保仔的信任。同時,張保仔要求澳門法官阿里亞加參加談判。1810年4月14日,百齡、張保仔、阿里亞加等在澳門郊區的望廈塔談判。4月20日,張保仔正式投降。投降地點就在香山縣石岐。百齡於受降前抵達香山,駐節豐山書院,派官員至大涌村接引張保仔。張保仔率領艦隊進入大涌村的芙蓉沙,該地是磨刀門水道一小島,然後與鄭一嫂乘船豎招安旗至石岐向百齡投降。(18)張保仔屬下當時有17,318名海盜、226艘帆船、1,315門大炮、2,798件其他武器投歸當局。當局授予張保仔千總職銜,允許他保留一支三十艘帆船的船隊;他還得到一大筆錢,讓他為部下在岸上買地建房定居。鄭一嫂則被允准正式嫁給張保仔。

張保仔還把在談判期間不服從紀律、繼續騷擾百姓、肆意燒殺擄掠的350名海盜交給廣東政府懲治。這些海盜中有126人被判處死刑,其中14人的死刑就在澳門城外執行。張保仔投降後,又於5-6月間協助廣東海軍掃蕩活躍在粵西海域的藍旗幫和黃旗幫。從此廣東海患徹底消除。而張保仔因為這一功勞,又被提陞為守備,派往順德任職。但廣東人對海盜的罪行深惡痛絕,強烈抗議他在廣東做官。嘉慶帝無奈,祇得於1810年11月諭令將張保仔調往福建,任民安鎮參將。他利用自己對海洋的熟悉,幫助粵閩官府逮住幾艘鴉片走私船,又被陞任澎湖副將,成為坐鎮一方的軍事長官。如果不是在1822年三十六歲時死去,他很可能還會在官場上繼續平步青雲。像這樣一名南海劇盜,竟能變成朝廷命官,也算少有的了。

廣東海盜的最後平定,百齡功不可沒,因此得到清廷的嘉獎。無可否認,澳葡當局曾積極配合助剿海盜,最後在參與海盜投降的談判中,也起過一定作用。

張保仔受降後,曾於5月24日,以朝廷官員身份訪問澳門,看望在投誠談判中給以幫助的澳葡官員和朋友。這説明,澳葡在平定海盜方面確起過作用。但這主要是表現於溝通海盜與官府關係的中間人上面,而絕不是如傑塞斯所説,是澳門的艦隊把海盜打敗,迫使海盜投降。傑塞斯書中對澳葡作戰往往誇大事實,並不可信。澳葡參戰的軍艦先後共有六艘,戰績平平,根本不可能震撼聲勢浩大的海盜艦隊。

【註】

(1)(美)穆黛安:《華南海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頁78。

(2)胡潔榆:<西營盤與張保仔禍亂之平定>,見羅香林:《1842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香港1959年版。

(3)<葡人報告商船被洋匪打劫>(嘉慶二年四月十五日),里斯本東波塔檔案館,Chapas Sinicas,cx.02,R.05, ANTT.0670.

(4)<鄭一擄葡船勒贖案>(嘉慶十年六月二十四口諭),Chapas Sinicas,cx.02,R.08,ANTT.0673.

(5)<查核葡船被匪擄去案>(嘉慶十年九月初四日口諭),Chapas Sinicas,cx.02,R.08,ANTT.0760.

(6)傑塞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5章。穆黛安:《華南海盜》,頁138。

(7)<葡人報告商船被洋匪打劫>(嘉慶二年四月十五日)Chapas Sinicas,cx.02,R.05,ANTT.0760.

(8)<葡人洋船出洋捕盜必須有官兵在場>(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六日),里斯本東波塔檔案館,Documentos Chineses cx.1,ANTT. 1175B.

(9)<借軍械彈藥洋船剿匪事>(嘉慶十年又六月十七日),Chapas Sinicas cx.08,R.08,ANTT.0673.

(10)<借葡炮及火藥>(嘉慶十三年一月十七日),Chapas Sinicas cx.03,R.11,ANTT.0676.

(11)<作戰損失大炮折價賠償葡人>(嘉慶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Chapas Sinicas cx.03,R.11,ANTT.0676.

(12)王之春:《清朝柔遠記》,頁160-161。

(13)穆黛安:《華南海盜》第141-143。

(14)<澳葡獲海盜29人受嘉獎>(嘉慶十年潤六月十三日)里斯本東波塔檔案館,Chapas Sinicas,cx.02,R.08,ANTT.0673.

(15)里斯本東波塔檔案館,Chapas Sinicas cx.02,R.08, ANTT.0673. cx. 03,R.10. ANTT.0765.

(16)穆黛安:《華南海盜》頁145-146。

(17)穆黛安:《華南海盜》頁173-174。

(18)<張保之亂>《香山縣鄉土志》卷3,頁16。又見龍思泰:《早期澳門史》,頁136。

*黃鴻釗,廣東中山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澳門史專家。

本冊第 9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