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陳沂《澳門》一書中保存的中葡澳門交涉史料

田映霞 輯

黃鴻釗先生繼《澳門史鋼要》一書後,近又推出《中葡澳門交涉史料》。該書搜羅繁富,用力甚勤,大凡有關鴉片戰爭後中葡交涉的史料,包括檔案文獻、奏稿函電、實錄筆記、報紙日記,大體詳備,書中內容可補薩安東(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氏《葡中關係史料匯編》一書輕漢文資料之缺憾,為目前中葡關係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遺憾的是,黃先生在所徵引的三十二種資料之外,有一部書未見,這就是民國初年陳沂先生完成的《澳門》一書。

陳沂,字春生,廣東番禺人。民國五年(1916)完成《澳門》一書,並於當年出版。這應是繼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之後,第二部用漢文寫作的澳門史著作。全書共分為六大部份,約四萬字。第一部份: 澳門之輿地;第二部份: 澳門之歷史;第三部份: 澳門讓歸葡屬之由來;第四部份: 澳門讓葡後之肆意佔地;第五部份: 關於澳門界務中葡之交涉;第六部份: 官民對待澳界之文牘及言論。全書之重頭部份主要放在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在澳門的擴張及中葡之間的交涉,且該書坊間傳本甚少,收錄資料均為當時的原始公牘、電文及西報譯文,故該書對於研究鴉片戰爭之後的澳門史頗具參考價值。我將該書中保存的原始資料文獻與黃鴻釗先生《中葡澳門交涉史料》一書核對,發現有十八份原始文獻不見於黃書。今特輯出並加標點,以補黃書之全豹。

一、南海縣令稟稿

敬稟者: 竊卑職玩奉委監盤,卑職某接收前署縣郭令交代,先經三面會同逐款核算,查有濠鏡澳地租一項,遞年應徵正,耗共銀五百一十五兩,係徵自西洋彝人,批解藩庫,附入地丁正項報銷彙解。溯查道光二十八年以前,均經各前令徵據,該彝依限完解清楚。惟二十九年前項地租,先經郭升令照會西洋理事官,未據完納,旋值卸事。卑職抵任後,復經迭次照會,飭差賚投,隨據差稟。該彝官不收照會,並不明説等情。嗣奏銷期屆,應行徵完造報。且查濠鏡澳地租銀兩,係入地丁錢糧奏銷正項,難容諉延。而彝情狡獪莫測,卑職不敢遽行上聞,當經移請郭升令補交。適郭升令正在奉委防堵之際,既無銀兩補交,亦無隻字移覆。時屆奏銷,不得已代為籌項,彙同地丁批解清楚,獲奏批回附卷。伏查二十九年分此項租銀,係郭升令經徵應行先解之項。今郭升令既不肯補交還塾,迭催該彝,又抗不完納。故於合算交代之時,卑職等公同熟商,議將此項租銀將遇奏銷,仍由現任之員,照數墊解。倘該彝嗣後不肯完納,還有交化,即查照民久銀米三抵一攤章程,將墊解濠鏡澳地租正、耗各費,按照墊解年分,三年全抵。再上年即照歷過月日,按日攤賠,以歸有著而免向隅。是否可行,理合會稟憲臺察核,俯賜批示立案,實為公便。肅此具稟,伏祈鈞鑒。

二、香山士紳上縣令稟

為葡人侵踞日久,恣圖墾闢,擅將界外居民廬墓任意焚毁,乞恩通詳大憲,劃清租界,以杜侵陵,而安生業事。竊職等聚居旺廈鄉,與龍田、龍環、疊石、沙崗、新橋、沙梨頭各鄉毗連。户籍民田,同歸香山縣治徵取賦税。至葡人旅居澳地,向以三巴門、水坑門圍牆為限,雖希圖毀滅,自有舊址可尋。光緒十一年,葡官越界,強取業鈔,職等歷稟在案。蒙前撫憲吳清帥蒞澳,面諭居民,將葡官所編門牌盡行撒去。葡人亦稍知震懾,卒不敢逞。迨光緒二十四年,葡人復萌故智,向各鄉居民威逼,且聲言如不遵納,立將該屋拆毀充公。是時,譚大帥督粵,職等稟請照會葡官,據約力爭。詎葡人傭詞稟覆,而譚督亦竟不再問,是以葡人得逞其慾。於是年始徵業鈔,增闢馬路。不數年,竟墟疊石,廬墓無存。今歲復燼龍田,苛虐尤甚,哀號之狀,誠有慘不忍聞者。陸界既肆其憑陵,水界更希圖佔踞,於六月十三日,勒令大小漁船,盡領西洋牌照,且直認海面為伊主權。似此狂妄,若不劃清界限,勢必得隴望蜀,流弊伊於胡底。迫得據貴呈請申明租界,挽回主權,庶邊防永固,而外患無虞,俾居民各安生業,則感戴大德靡涯矣。

三、粵省紳士請粵督與葡人力爭海權稟(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

南屏縣紳士江蘇試用道陳乃魁等稟: 為主權不可失,疆界宜定明,以杜覬覦而免蠶食事。竊紳等世居南屏北山兩鄉,與灣仔沙相距約八九里,與澳門相對峙,海面祇二三里,向有漁渡各船灣泊,歷久無異。乃葡人忽於前六月十三、四等日,用小火輪船將漁艇強拖入澳。查我國與葡人立約,不過將澳門永遠借其居住,與割讓之地大有不同。二十八年改立條約,聲明未劃界以前,一切照現在情形辦理,兩國均不稍有增減,具有明〔文〕。灣仔沙向非屬入澳門,自有明證。至於海界,經前兩廣總督張之洞力駁有案,澳門祇有租界,並無海界。緣海界四達不悖,防不勝防。及後,葡人於灣仔、澳門海面之中,自設水浮木椿為界,今更廢去,以圖侵佔一帶海面。查葡人內政外交,類多外強中餒,有初鮮終,不比歐西列強之難與計較,若據理以爭,不為所動,彼自知難而退。前於光緒二十七年,葡人曾將南屏、北山兩鄉劃入澳界,名為南屏北山街,欲以矇混影射,欺我政府。後經各鄉紳民力稟大憲,並電稟外務部,竭力與爭,事始寢息。今又變計,先將海界佔管,以圖漸進,勢必侵入內地。且兩鄉均屬毗連海界,若海邊既失,即無出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紳等不下數千家,聚族於此,上顧國體,下為身家,迫得聯名稟請臺階,伏乞轉詳大憲,按照條約,執持公理,極力與爭,並先飭灣仔沙巡警,將葡人告示揭存一張,以作證據。俾葡人知我能持公法,固守內權,先絕其輕視越境之心,然後能守我治安固有之義。為此聯叩,伏乞察核施行。

四、朱薛兩委員查辦澳門界務稟稿

竊本年六月十三、四等日,葡人強將灣仔大小漁船輪拖回澳;七月二十三日,潛移海面水泡,帖放灣仔埗頭,背約圖佔。當經各鄉紳商分詞稟請力爭,惟葡謀日逼,隱患方長,不得不將確查已佔地方,暨侵權虐待各情形,並為憲臺詳陳之。澳門自被葡人佔居,雖有圍牆為界,而野心未已。其始佔旺廈,龍田村兩處,遍釘門牌。居民不服,旋釘旋毀,數十年來,欲未大逞。光緒十三年,吳前撫憲到澳巡視,分界未清。光緒二十一年間,復將兩處門牌釘上。光緒二十四年,葡竟徵收兩處業鈔,經旺廈鄉職員何廣成等稟控有案。當時爭之不力,致今旺廈、龍田村兩處,不復為中國所有。——其佔我土地者一。青洲雖澳門最近之島,實在界外,向以未經開闢,葡不垂涎。光緒八、九年間,商人余瑞雲,擬於青洲地方倡辦英泥公司,成立後辦理未善,復頂與美商旗昌洋行。葡見闢建發達,遂於光緒十五、六年間接築新路,將青洲圈入澳門。此後青洲又不復為中國所有。——其佔我土地者二。然此猶曰該地毗連澳門,侵佔或有所難免,不料與澳隔海之潭仔、過路環、荔枝灣、石澳等處,葡竟伸其權力,越海佔奪。現各該處地方,葡人或築炮壘,或建兵房,實行管轄。所有著匪,從前如林瓜四等,現在如梁義華、謝玉衡等,無不藉此為逋逃藪,中國兵弁不敢過問。——其佔我土地者三。此皆查明已佔土地之實在情形也。尤可驚異者,灣仔為中國領土,葡人無張貼告示之權。本年七月間,葡人竟謬然為之,該示現由灣仔警局揭存。積噬之心,已開其漸。——其侵我主權者一。灣仔之車渡漁船,向領有中國牌照者,葡人此次一律迫令繳回,轉領葡照。七月二十一日,復拘各船回澳,如船户黃漸章、周騰、黃勝章等,均勒罰銀十元,漁民啞忍。——其侵我主權者二。灣仔醫院乃我國紳商組織而成,本年疫氣流行,所有就醫病人已癒者,葡人竟派醫生到診,給予一照,否則不准出院。——其侵我主權者三。灣仔毗連之銀坑地方,向設有草油廠,為各漁船燂油之處,歷皆相安。近十餘歲來,葡人亦強迫各船戶先領西洋人情紙,始準灣泊該處燂油,領費有多至一、二十元者。——其侵我主權者四。至其虐待我民,大有痛疾首者。本年(一千九百零八年),葡人擬在龍田村等處闢築馬路,以賤價強買民居,多有不願者,及四月間到期,葡施蠻威,驅逐各家人口,將屋封鎖,所有傢俬什物,一概不准搬出,慘用煤油引火盡付一炬,計約焚燒屋宇三十餘家。該處居民流離失所,飲恨吞聲,彼之殘酷一至於是。此又查明侵權虐待之實在情形也。葡自入澳以來,蓄謀吞併,已非一日。光緒二十八年,曾有索地之舉,我都人士憤然與爭,稟蒙陶前督憲電部阻止。葡慾未遂,今又變計先將海界佔管,以圖漸進。倘不據約力爭,葡人之所求無厭,地方之受害靡涯。各鄉接連灣仔,禍尤切近。迫將確查情由,繕具節略,呈懇據情詳請電部禁阻,派員來澳劃分界限,堅持舊有圍牆為界。其界外已佔之地,力與爭回,界外圖佔之地,萬勿退讓,庶主權可復而邊地可保,大局幸甚。謹呈。再查澳門與灣仔海中,向設有浮木水泡,是否以此為界,無從查悉。惟光緒二十八年,葡使布蘭高入京換約。二十九年後,葡人暗將水泡埋沒,不知移放何所。本年七月二十三日,忽另置二水泡於海面,其一貼近灣仔埔頭計約六丈零,一在三灣地方,離坦約二十餘丈,任意安置,其欲藉水泡奪我海權,情弊顯然。又澳門葡兵擅過灣仔地方,迫令大小漁船改泊澳界一事,經前山廳香山縣通稟,業由胡護督照會西洋領事,電致澳督嚴究葡兵越界滋事,並飭縣出示通行曉諭各漁船泊回華界,毋庸疑懼,一面會督該處文武紳耆,實力彈壓,勿任稍滋事端,並飭前山廳立速會縣,妥為辦理,仍將漁船曾否泊回華界,查明其覆察核,後前山廳蔣丞、香山縣錢令會銜將情形通稟大吏,大略謂遵示會同督率彈壓,現在民情尚屬安謐。惟卑職茂璧先於二十、廿一、廿二等日訪聞葡人仍陸續將漁拖各船拘澳,並將各船户擬罰,或十元或二、三十元不等,倘再不遵,全船充公。刻已節過立秋,所有漁拖陸續開出外海,其餘各船,均被連日拘迫入澳。現灣仔地方,全無大小船隻灣泊。廿三日,又聞報稱,葡人置放水泡,貼近灣仔埠頭,其與從前所議水泡在海中心者,又偏西過數十丈,爭佔水界,情迹顯然。卑職等飭丁役往勘無異,且並聞貼有告示稱,在灣仔船廠修整及銀坑燂油各船,均須請領葡人人情紙乃準等語,實屬虐待中國漁民,侵越海界,顯違和絢第二款“未定界以前一切事宜,照依現時情形勿動”之語。若不預早據約力爭,趁此劃定界址,將已佔之地爭回,則附近之鄉村島嶼,均屬葡有,而香山門户頓失,遺患何堪設想云云。

胡護督批謂: 據稟,訪聞葡人仍有陸續將漁拖各船拘澳,並將各船户擬罰銀元。又聞葡人貼近灣仔步頭置放水泡,較前設置海心偏西過數十丈,並聞貼有告示,稱在灣仔修整及銀坑燂油各船,均須請領葡人人情紙方准等由。查渡餉、漁船兩事,迭接葡領照會,率引歷年侵佔情形為澳門屬地之證據,經本護部堂再三駁覆在案。來稟所稱訪聞各節,如果屬實,殊堪詫異。惟該丞縣等於此等關係交涉重大事件,並不親往查察,僅飭丁役往勘,稟內復以訪聞並聞又聞等詞含糊鋪敘,可見平日辦事因徇敷衍,漫不經心,殊堪痛恨! 究竟葡人拘迫漁拖各船,如何勒罰? 灣仔步頭水泡,何日置放? 修船告示,如何聲敘? 應由該縣丞縣等,剋日親往密查,務得確情,立即逐一稟覆,並抄錄告示原文呈繳,以憑核辦,不得再事草率含混,致干重咎。至另稟所請撥營設防一節,應俟察看情形,再行酌辦。希廣東按察司會同布政司轉飭遵照,此致。甚後粵大吏將此事詳咨部中,略稱由灣仔至馬騮洲一帶,向為中國領海,陸路亦有關閘圍牆為界,雖屢經各前督將界限勘明,而展延日久,葡人卒將望廈汛、龍田村、青洲各地址侵佔。現灣仔外海之過路環、荔枝灣、石澳等處,葡人又在此築壘,肆意侵奪,並欲伸其勢力於灣仔內地,實野心未已。亟應照會葡使交涉侵佔各地,並勘定界限,不得再有侵佔云云。

五、光緒三十三年香山恭谷兩都紳士因葡人侵越事上香山縣稟辭

稟為葡人背約越界侵踞堪危,謹據實情呈請通詳大憲,據約力爭以弭隱患而重邊防事。竊查泰西交通中國,經商專埠,實開始於葡萄牙之入澳門。當日租界分清,其東北枕山,有三巴門、水坑門圍牆為限。此外即旺廈、龍田等村户籍民田,概歸香山縣治管轄。西南俯臨大海,海旁則附近石堤一帶,不過毗岸二十餘丈,名為沙面,歸租界所兼司。凡我國商漁各船,有灣泊澳門租界者,亦祇領沙面洋照,並非海面也。溯自道光年間,葡人滋事,攻拉榙石礮臺。同治十三年毀關閘汛牆而後,其所侵佔者,仍至關閘內止。而關閘之內旺廈、龍田等村,縱近年派駐洋兵,其田税徵取,尚歸縣治。惟光緒十三年,總署以洋藥税釐併徵,嚴防偷漏,商議葡人協緝,與之草約,擬以利益許之。是時張香帥督粤,以劃界抗疏力爭,卒不得逞。故<中葡草約>所載,“澳門疆界”一款,有俟兩國派員妥為會訂界址,再行特立專約。其未經定界以前,一切事宜,俱照現時情形勿動,彼此均不得有所增減改變之事等語。詎近於六月十三日,葡兵突到灣仔,強迫大小漁船,盡行移泊澳門,並用輪船強拖,稍延即催斷錨纜。勒限三日,如有不遵,將船充公。商民惶恐,迫得聽其所為。經由灣仔巡警局紳商,將被迫情形聯稟在案。至內地渡船,無論大小,皆領有地方官牌照,便可開擺,此係我國向章。乃灣仔三沙車渡,領有牌照,葡人亦迫令繳回,反謂侵其權限。甚至灣仔醫院,乃我國民自建,今年疫氣流行,所有醫癒之人,自應出院,乃葡人竟派洋醫監視給照,否則不准出院。如銀坑是中國境地,該處水淺,大小各船,向在此燂油。近葡人強各船户先領西洋人情紙,乃准泊該埠燂油。灣仔銀坑及海面一帶,乃中國內界,非葡人所能干涉,按其告示第四、五、六等款,竟直言海面是其主權。種種背約,妄圖侵佔,形跡昭然。葡人在十三年以前,業已駐兵於潭仔、過路灣各島之一隅,至今盤踞,並未申明界限。他如澳中瘋疾廢人,驅居於芒洲,亦派洋兵常駐監視。凡稍可入手之處,無不極意經營,其居心積慮,已非一日。此次舉動若此,若不據約力爭,勢必致遂其得寸入尺之謀,此都人士所為寒心者也。南鄉濱海,為入縣通省門户,籓籬一撤,固與全局攸關。倘逞其狡焉,思啟之心,實為我粵腹心之患。職等繫懷梓敬,殊切杞憂,為此聯赴,公祖大人臺前核辦施行。謹將查明潭仔葡人佔踞設立兵房年歲緣由開呈: 同治二年已前,潭仔各鋪户,已有納的公鈔,而住眷則不納,非劃一也。其納之法,初由各鋪户議舉總理一人,將各公鈔收齊,送交炮臺兵總,立回收單,不過勉順西人稍循其例而已。該兵總不計多少,惟求年年有些交納,便作了事。此炮臺仔立於何年,無從查悉。

六、南屏紳耆請拒葡人勒納租税(附鄭族紳耆稟稿)

具稿香山南屏鄉鄭族紳耆職員鄭彥莊、鄭彥韶、鄭錕賢、鄭方賢、鄭瓚賢、鄭燦賢等,稟: 為丈量勒納改隸不甘,粘乞詳請督憲嚴拒,保全批示祇遵,以挽國權而安民產事。竊職等居一祖逸潮祖,有嘗田數段,坐落縣屬土名九澳角、石排灣、阿婆鸚管鬼叫坑、冉蛇塘、竹仔兜、南沆、東杭、西坑、昂湖、阿婆山下阿婆左側蓆草坑等處,共該起升徵斥鹵升下税一頃一十一畝六分七釐九毛六絲六忽。其税寄存番南末鄭裕業爪場都一圖七甲鄭蔭芳户內,歷皆遵赴縣署完納銀米無異。詎本年三月廿二日忽接佃人鍾仁彩函稱,近有西洋人將九澳等處田地丈量,勒令各佃以後所納税項,一概納與西洋皇家,准三月廿四日齊到報名等語。二十三日復據佃人鍾仁彩等親到祖祠投同前情,當將原函送來香山勘界維持會投請設法維持,以杜葡人越佔。伏念九澳角、石排灣等處地方,純然我國領土,職等嘗田歲納銀米,向由香山縣署徵收,與葡何涉? 今葡任意丈量該處田地,勒收税項,顯圖佔踞,倘不先事力爭,將為葡有。事關祖嘗國土改隸,實所不甘。職等聞耗,焦灼萬狀,除稟各憲外,理合抄白各田契照及佃人來函,粘叩憲階云云。一呈前山廳,一呈香山縣,一呈交涉司,一呈督憲。

七、旅港勘界維持會上外部稟

外務部堂憲大人爵前: 敬稟者,葡人狡謀,以圖蠶食,博採輿論,備陳管見事。竊澳門西岸,與灣仔一河兩岸。河道中心原置水泡,將水界分劃東西。東邊水道,因界事未定,暫屬澳門;西為中國灣仔領海。詎料葡人於舊歲議界時,將水泡潛移,貼近灣仔灘邊,先行埋沒東西水界。今年正月,復在青洲之上、阿婆石之下適中又設一水泡,將河道劃分兩段。遂援引舊案,聲稱北歸中國,南屬澳門。前光緒十六年經總理衙門李前督與前葡使公認訂為暫界等因,據云葡人管轄全河重三百年之久,此係葡國內政,非中國所能干涉。灣仔為兩國所爭之地等情,迭蒙粵督據理駁斥在案。葡人不遂狡謀,又欲欺瞞大部,旋電該國駐京公使,與大部直接交涉,並聲稱此後不復與我粵督往來行文商辦此事等由。似此暫界一事,或前人因中葡界務開議無期,故不得已而用之,亦無非為彼此相安起見。此等暫界,一俟兩國勘議界務,自當剋日批銷,固不能與光緒十三年界務相提並論,致礙約章所載增減改變之要義。且所謂暫界,雖分南北兩段,並未將東西水界撤去。惟葡人視灣仔水陸悉在暫界之南,遂藉暫界之名,希圖影射,必欲先佔灣仔全河,異日劃界,方得從灣仔陸路起點索地,所以直指灣仔為兩國所爭之地,蠶食狡謀,正為此耳。又云管轄全沙〔河〕三百年之久。試問中葡兩國,有無失和? 既非刮割地相讓,未聲明許將河道全入彼範圍中,顯見與前時英法城下之盟,大相巡庭矣。〔後略〕

八、葡領事因商船告示照會粵吏文

光緒三十三年,廣東藩司吳引蓀接護督胡湘林文行。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廿九日接廣州西洋總領事照稱,案准澳門總督文開,並將澳門水師兵所查獲經在澳門船政廳掛號商船胡兆蘭船內所懸掛之告示兩張,移送前來,本總領事特飭照抄,備文送請貴護部堂查核辦理。本總領事查澳門至灣仔海面,久已實歸本國管轄,數十年來,凡往來該兩處船隻,除在本澳船政廳領牌外,並無需他樣牌照。所以,現在各等商船之往來該兩處者,皆無別牌,一向無異。按照萬國海面公法,貴國官祇可在貴國海面發給船牌與行駛貴國海面之船隻,至本國與貴國所立和約第一款載明,若非兩國允肯,彼此均守向章,不得有增減改變之事等語。今貴國官如此辦法,不獨顯違和約,抑且侵損本國權限,以本總領事不得不拒阻此事。懇請護部堂查照,迅即飭屬,將所給之船牌撤銷,並嚴諭該地方官,以後勿得再行此等之事,庶於兩國所立和約第二款所載,不得增減更改一語,不致違背。而貴護部堂輯睦邦交之盛意,本總領事亦良深感紉矣,為此照會,請煩查照云。護粵督胡湘林旋有報告到京,略謂據駐粵葡領照稱,請撒銷胡兆蘭餉渡照示,並逐灣仔漁船,改泊澳門。又謂此問題在一千八百八十九年立約時,未曾解決,現在兩國須奏請欽派大員,訂定界址云。

九、勘界維持會因海權事致北京電文

清宣統二年二月,又有葡人在香山屬內之青洲山對海安設水泡,業經粵督查悉,當即飛電香山營縣查詢情形,稟覆核辦。該縣文武奉電後,亦即會同馳往勘明,該水泡放在青洲山對開海面,相離約百餘丈,附近有一葡人建設士敏土廠。詢之漁户人等,僉云從前並無安設水泡。經前山同知稟報袁督,當即照會葡領阻止,一面電達外部,與葡使交涉。

按: 澳門海道,自前山造貝嶺之石龜潭河面起,直達馬角海口分界,東北歸前山營管轄,西南歸香山協管轄,全屬清國領海。從前葡人硬以灣仔海面為公海,清光緒十三年,復將所謂公海之中洪浮椿拔去,直作為領海。至青洲海面,我國原駐有師船,葡人亦迫令移駐前山。歷任粵督外交庸懦,所以流毒至今。現在勘界未定,葡人乃敢違反彼此勿動之商約,公然在青洲海面安放水泡。時勘界維持會致北京電爭。其文云:

外務部王爺中堂鑒:

葡人現添置水泡,在前山白石處海面,顯係謀奪海權。又照會粵督,勒撒灣仔官立漁業公會,公然侵我政權,橫妄巳極。聯懇立向葡使駁詰,並電粵督,嚴限撤退,迫切待命。

 

勘界維持會全體籲叩

 

十、清外部因海權事照會葡使文

宣統二年二月,清外部照會葡使: 其大致以前據稱澳界界址,僅認劃出過路環一帶主橢,其餘出入海口及內外管海口全權,仍堅持為澳門應行專管。其拱北關管理查案之權,仍祇及於外海馬騮洲、九洲一帶。內河管理之權亦議在前山及灣仔至過路環之西半島。所有澳門之東半島及斜線內出入口,及海外附近處所,即指為澳門天然管屬,因之商無成議。查領海權上,應劃界線,關係要重。即以查禁軍火一事而論,現查澳門一處,販運軍火,向無禁令。該處中國海關,每遇有搜查軍火,無論外輪華輪及漁船等,亦皆查辦之例。惟因海權糾葛之故,匪特輪船難以稽查。即應由海關編管之漁船,亦每恃澳界為逋逃藪,致海關查察管理所不及,實於中外治安,均有妨礙。查澳境既屬租借,安得有管海之權? 故特援照公法,迭向葡使嚴切聲明,以為收回管理之地步,除照會葡使外,並分行來粵一體查照云。

十一、粵督因灣仔魚苗局事諮部文

清外部接粵督咨稱,准葡國領事照會,謂按照兩國所立條約第二款內載前在大西洋國京理斯波阿所訂預立節略內大西洋永居管理澳門之第二款,大清國乃允無異。惟經商定俟兩國派員妥為會訂界址再行特立專約,未經定界以前,一切事宜俱照依現在情形勿動,彼此不得有增減改變之事。近經兩國專派大臣會議界務,因未妥洽,暫行停議。旋經貴國與本國議定,仍守不得增減改變之和約。詎意現接澳門總督電謂,五日前,灣仔地方,忽設一廠名曰銷魚苗局,係廣東善後局之分支,專為截漁船越俎保護而設者。似此不應之舉,礙難認可,以致奪我海權等因。查灣仔地方,向無此廠,今忽分支一廠,即屬隨時改變,不守約章。務請貴部堂飭屬速將灣仔之廠撤去,以守不得增減改變之約,庶免有傷兩個和好,是為主要等因。外部據情後,已飭嚴行駁覆矣。

十二、粤督因灣仔魚苗局事諮部文

宣統二年庚戌三月,葡領照會粵督,請將灣仔魚苗局撒去。兹袁督特將此案情形,咨呈清外部。內稱,案接西洋總領事來文,以現接澳門總督電稱,灣仔地方,忽設一廠,名曰銷魚苗局,係廣東善後局分枝,專為招集魚船,越俎保護而設,似此不應之舉,礙難准予奪我海權等情。相應照請飭屬速將灣仔之廠撤去,以守不得增減改變之約等由前來。當查廣東善後局並無設有分枝之局,來文所稱似有舛錯。至本省漁業,現在振興,全省各屬漁船均須籌備,不獨灣仔一處為然。且灣仔係屬華界,保護漁船,係本省政治上之事,與界務無涉。況灣仔地方,早經設有保護漁船局,亦非上年臘底始行設立。來文謂係隨意改變不守約章各節,係屬悮〔誤〕會等因。業已照覆該領查照在案。〔中略〕所有本案來往文稿,相應咨呈鈞部察核備案云云。

十三、葡領因魚苗局事駁覆粵督文

葡國領事照會袁督,謂所設之漁團各局,有侵奪澳門海權,請將其撤去等情,當經粵督據理駁覆。葡領復有照覆爭辯略稱,接貴部堂來文,均已閲悉,查設一局以保護漁船,郤在漁船之地方真難索者。尤難解者,即意文之辭,已有兩端矛盾: 一云善後局在灣仔,無設立分枝之局;二云本省在灣仔地方,早經設有保護漁船局。惟究竟是否尚屬第二問題? 但貴部堂已明謂有貴省設立之局,則本總領事聲言不服,自屬當然。惟非駁論設局之名,乃係駁論設局之事。蓋此事違背不得改變之約章也。來文又謂灣仔係華界,保護漁船,係本省政治上事。查灣仔在澳門內河,並無漁户。所有漁户為現時貴省所要保護者,盡屬澳門漁户。此等人祇由本國官員保護已足,不用他人保護。灣仔既無船户,該局所保護者何人? 所辦者何事? 查該局章程,聲明招齊漁船往南水地方,即是招全離去澳門。似此辦法,殆是有意損害澳門向有之一份商業,豈此為兩國親密之辦法乎? 來文又謂,該局與界務無涉,查貴部堂於上年十一月來文,初論葡人往灣仔量地之事,有云勘界現暫停議,正宜各守文明共存邦睦等語,何以不逾兩月,貴部堂頓易厥初心? 查灣仔地方,係兩國所爭之地,是以一千八百八十七年所定不得改變之條約,必項遵守,至兩國界務劃清之日為止,故兩國均不得在該處設立何項局署。且本總領事聞得設立不止一局,借意相同者共有三局。切望貴部堂迅令該局遷去,免礙邦交。並希迅賜照覆,以便詳報本國政府查照云云。

十四、高而謙照會葡使無庸干涉築田事並札前山同知文

為札知事: 現准署理兩廣總督部堂袁咨開,案准來文。以大西洋欽差大臣馬照稱,前山華民在澳門內河北邊界之平行線以南之海面填海築地,該處海面,向歸西洋管轄,前山華民如此舉動,有違光緒十三年之和約等情。咨請飭縣查明情形見覆等因。當經札行香山縣查明稟候核辦去後,兹據香山縣知縣沈令稟覆,內稱知縣遵即於八月二十四日馳赴前山,勘明該處海面填築處所,係縣屬蕃都一圖末甲吳熾亨、户丁吳敬仁等報承,土名福環圍,水白坦四頃,於光緒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發給户部執照,又於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十三日該户丁吳敬慎等報承,水白坦二百五十畝,發給院照在案。現該業户等填築該水坦基圍,在澳門關閘平行線之北,該處係屬中國河面水坦,既經業户吳敬仁等報承在先,則建築基圍本無不合,當飭該業户等將部院各照繳驗,其時准稱各執照存在香港店內,須赴港取回始能繳案等語。兹於九月初三日據該業户繳到部照院照各四紙,當即核明,四至均屬相符,應否准其填築之處,理合繪圖稟覆察核示遵等由,到本署部堂據此。查華民吳敬仁等此次填築前山福環圍水坦,既據查明係在關閘平行線之北,該處係屬中國河面水坦,經業户吳敬仁等報承在先,其呈繳院照部照,亦核明匹至均屬相符,自應准予填築等因准此。查內河原係中國河道,無論水坦係在關閘之南抑在其北,凡屬民田,均難阻其建築,況該處水坦,並不在葡人暫佔水界之內,更不在爭執之列,自無禁築之理。除照覆大西洋欽差大臣馬查照外,合就札知,為此札仰該丞即遵照。特札。宣統二年九月念五日。

十五、劉曜垣説明中葡劃界情形之説帖

説帖廣東議員劉曜垣,為説明中葡畫界情形,以資研究事。竊光緒年間,澳門奸商私運土藥,倚恃澳官包庇,是時赫税務司擬在澳門設關稽查,委由税務司金登幹往葡萄牙國協商辦理,葡人已允中國在澳設關協緝洋土,惟要求中國免澳租銀,並訂永居管理條約,此光緒十三年之約所由來也。嗣後中國所立之約,經已簽押,而葡人允在澳門設關之約,竟背前議,聲稱下議院未經議准為辭,遂竟將約騙去,此可據以為廢約之理由一。又查該約第二款有云,現經商定,俟兩國派員會同議立專章,定其界址,惟界址未定之前,所有界址事宜,均照現時辦理,彼此不得有加滅變改之事等語。今廣東勘界維持總會會長、廣東諮議局議長易學清,已有陳請書到院,其附具節略,逐一指出葡人於十三年立約以後,未定界址之前屢次加減變改之事,確有鐵證。其為違反條約無疑,此可據以為廢約之理由二。況現時葡國易主,國際條約,例得從新締結。且查葡人實因葡主常為英人籠絡,屢墮英人術中,正恐將來葡為英有,故有此革命之舉。今日英國對於葡國,感情極為薄弱,迥非昔比。今葡主正在要求我國承認之際,我國若能利用此時機,並持以上二理由,要求其廢約,雖未必能收回澳地,若迅速乘勢協商,改正條約,將原約澳門之屬地五字删去,則劃界事宜,自可迎刃而解。倘若坐失機宜,姑無論其現時要索之地界,日事擴張,即僅任冒犯認氹仔、路環為屬地,將來海權既歸他有,勢必與香港海線相連,而中國南洋一帶,皆為梗塞,還有事變,兩國嚴守中立,各在彼領海上設船稽禁,則我國運兵運糧,皆不能自由出入,是更關於我中國海陸軍之重大問題,此尤不可不注意者也。鄙見如此,呈請貴股員會諸君察核,伏懇據情報告議院議決,即行上奏,並將説帖及易學清所具節略咨請外務部迅速辦理,免誤事機,須至説帖者。

十六、《七十二行商報》譯載《字林西報》評論澳門界事

年前上海《字林西報》評論澳門劃界一事,頗關緊要。兹照譯云: 地界之間題,其種種困難,實出於量度之外。澳門一地,以屬地言之,殊難謂其有何等界址。今所討論者,欲決定澳門與大陸相連之地,葡人管理之權究以何處為止? 又葡人所藉口歷代相沿之人,造舊圍牆,是否可作為兩國界限乎? 昔清葡於一千八百八十七至八十八年立約,內有“清國堅允葡國永居及管理澳門與其屬地”一語,葡人甚以為滿意。而下文即約以兩國將來派員劃定界址,未定界址以前,界務諸事均照現時情形辦理(兩國聽其不劃界者二十餘年)。此約文顯足減其前文之效力。然則此種條款,於他日磋商,實無從收其效果者也。葡人所可以藉為真勢力者,亦惟歷代相延一語而已。《字林報》作者意謂原約雖甚明晰,惟措詞奇妙,初見之不見有異,細按之則實與無約同。其大意蓋謂葡人今日之地位,於劃界之問題,祇能援歷代相延之舊習為藉口,不能根據約文而肆其要求也。作者能於文字外而求其解釋,發前人所未發,可謂眼鉅心細。余亦謂葡人於立約後之舉動,無論鉅細,都可指為敗約。蓋約文明謂未定界以前,諸事皆照現時情形辦理。試問現時情形,以何者為界限乎? 葡人或以為立約前所佔諸地,即立約時之現時情形。此言似也,惟葡人苛可確指為當日現時情形,又何需二國將來派員劃定? 即未劃定,即無當日之現時情形,二者固不相容者也。要之未畫界以前,葡人於澳門無論在新佔舊佔諸地內,皆無永居及管理之權,蓋無從指定其界,則有無二字,實無所著落也。故今日亦祇應由我國以邦交之好意,自由措置之而已。葡人縱有歷代相延一語,亦烏足以為根據哉?

十七、澳門勘界問題(作者犀援)

〔前略〕其一則主張廢約之説是也,夫中國並未以澳門劃讓與葡。稽之歷史,葡自前明嘉靖,始至澳蹴居,歲輸租課,至國朝因之,時以圍牆為界。其原立之三巴門、水坑門、新關門,舊址具在,志書可考。當道光季年以前,尚歲納租銀於我國,其為租借性質,自不能與天然取得及戰後割讓者可同日而語。此證諸歷史之所由來,其當我的主權者一。至謂案經立約,葡人永居管理澳門,係中國仍允無異。然約經批明,俟兩國派員妥為會訂界址,再行特立專約。今專約未立,永居至於何時? 界址未訂,管理當至何處? 凡條約客體之要素,一須目的物之存在,二須目的物之同一。存在者,謂實有其物。同一者,謂彼此合意。今澳門雖然其地,而無住居期限之可言,無管理界至之可按,是目的物雖有,而不啻於假設,與無目的同。商約雖立,而尚有專約未立,又不啻於未經合意,與未能畫押之草約同。以此假設尚未合意之約,而謂有效無效,固不待智者而知。且條約明謂: “未經定界以前,一切事宜,俱照依現時情形勿動,彼此均不得有增減改變之事。”今葡於未定界前,即已增改變動,有歷年商民稟控之案可憑。其為違背約章,並不依照立約時情形,在葡一方,已先自棄約。可以任意消滅,不自今日始,其又安能獨責吾國以履行義務? 此證諸平時條約消滅之理由,其當還我以自主權者二。近世領海應享之權利,為國際公法家所主張者,其大別有六。而就中之最要者,則曰有製定税關權,有拒絕外國船舶權,有司法警察權,以及他國超越我領海本國有詰問理由權。今澳門屬我國領土,約文祇有許葡人住居澳門,並未許以領海應享之權利。乃觀二辰丸一案,竟以外國船舶私運軍火,超越我領海,而不許我税關執法詰問。夫私運軍火,在公法為違反公安,即使兩國訂有此項條約,按之國際法,亦不能認為有效,而況中葡條約所載貨税稽罰各條,皆依照我國海關章程辦理,與各國通商條約無異。而葡於辰丸案,竟可違反公法,既背商約,復奪海權,理由何在? 此按之國際公法,又當還我主權者三。夫對等條約,必雙方履行,乃能有永久之效力,況細繹約文,足徵此約效力,僅能及於未勘界之前一日而止。設一經勘界,則是前約限期已滿,以後一國欲繼續再立,一國不欲繼續再立,在公法為片意的消滅,事所常有,要在我政府我國民之所以對付之者為何如耳,此主張廢約之説也。

十八、自治會特別大會議傳單

公啟者: 昨接香山勘界維持會同人楊君瑞初、陳君仲夔、楊君量余、黃君清海等十餘位函稱,澳門勘界,國權民權均有關係,同人等切膚深痛,特發起維持會,聯合團體,共負責任,以圖保我主權。昨經集廣府明倫堂公同研究,擬請責會於初十日集眾通籌辦法等語。查葡人租我澳門陸地,原以圍牆為界。自明季國初迄嘉道以來,每年納我租銀五百兩。咸豐七年,葡人請立和約,未經我國允許。至光緒十三年春,我國徵收鴉片税釐,葡人佯為協助。我國因派金税司前赴葡京義立節略四款,尚未簽立和約。其節略第二款云: “清國堅允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第三款云: “未經清國允准,葡國不得將澳門讓與別國。”至是冬,中葡立約五十四條。其第二款乃含混其辭曰: “前在大西洋國京都所訂預立節略內大西洋國永居管理澳門之第二款,大清國仍允無異。”並無“屬地”字樣。且約內聲明,“現經商定俟兩國派員妥為會訂界址,再行特立專條,其未經勘定以前,俱依現時情形,彼此均不得有增滅改變之事。”當時我國原係允其在從前澳門租界內居住,所謂不得增改者,即指葡人不得於前租界外稍有增改也,此約簽押在光緒十三年十月,是葡人肆意侵佔於未立約之先,已為我國所不許,況復違約強佔於立約之後,是背約自彼,前約例當作廢,結終皆守租界之舊可矣。通商租界,租與借皆屬地主所有權,國民財命所關,萬難放棄。兹定期初十日兩點鐘公請闔省各界同胞開大會議,切實通籌辦法。此佈。

 

趙紹之繪澳門風景

 

(微型油畫原大8.5×8.5cm)

西灣沿岸綠蔭

跨海友誼大橋

媽閣前地葡屋

松山敎堂燈塔

南灣街角一景

澳門關閘舊貌

*田映霞,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廣州電台記者,現參與澳門歷史研究的史料整理工作。

本冊第 147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