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由卡米洛·卡斯特羅·布朗庫代表作《被毀滅的愛情》
聯想起中國的寶黛愛情

王鎖英*
Wang Suo Ying

紀念卡米洛·卡斯特羅·布朗庫逝世百周年。

整整一百年前,即一八九零年六月一日,一顆子彈射進了卡米洛·卡斯特羅·布朗庫的頭顱--由於不堪貧困、災難和疾病的折磨,又眼見自己面臨失明的威脅而無法繼續進行文學創作,這位葡萄牙文學史上憤世嫉俗、才氣橫溢的偉人終於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六十五歲。

卡米洛雖然棄世而去,但他的名字和作品卻流芳百世。作為葡萄牙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作為“(伊比利亞)半島第一小說家”,一百年來,卡米洛的作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不斷誘惑着人們進入他的世界,進行無止境的探索和研究。如今,一支人數龐大的卡學研究隊伍已在葡萄牙國內外形成。自從一九八四年起,專業和業餘的卡學家們每年一度集中在他的故鄉維拉雷阿爾,舉行研討會。

為了紀念卡米洛逝世一百周年,且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向中國讀者介紹這位葡萄牙人民引以為榮的文學巨匠。

傳奇式的生平

卡米洛生於一八二五年,是葡萄牙北部後山省維拉雷阿爾一個貴族家庭的私生子。他的祖父曾任地方法官,死於被謀殺。他的叔叔西莫奧(《被毀滅的愛情》男主人公的名字即由此而來)作為罪犯被流放,死於印度。卡米洛誕生時,家業已敗落,父親到處乞求一官半職以養家。自出生起,他的災難就接踵而來。他一歲喪母,十歲喪父,時而由這個親戚,時而由那個親戚撫養教育,始終生活在一種缺乏溫馨的氣氛中。或許就是這個原因造成了他後來的行蹤不定和放蕩不羈。

他十六歲時就結了婚,但很快離開妻子。再婚,並再次抛棄妻子,直到最後遇見了安娜·普拉西多。當時,人們稱去巴西發財後回國的葡萄牙人是“巴西佬”,安娜·普拉黟正是一個“巴西佬”的妻子。卡米洛與她一見鍾情,她是卡米洛命中注定的女人。一八五九年,安娜隨卡米洛私奔,但不久,這樁風流事就被揭發,安娜被投入了監獄。獄中的安娜幾乎天天與獄外的情人通信或打電報,互表愛情;而卡米洛,也毅然實現了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自首入獄。正是在獄中,他僅花了十五天的時間便寫成了光輝作品《被毀滅的愛情》(此書發表於一八六二年),使他在以後的幾年内被奉為葡萄牙和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第一小說家”。他在獄中時,當時的國王唐佩德羅五世曾兩次視察監獄,並停步跟他交談。卡米洛和安娜於一八六一年被釋放,先住里斯本,自一八六四年起住在安娜前夫留下的聖米格爾·德塞德莊園,直到逝世。

在卡米洛的一生中,貧困和不幸的陰影始終跟隨着他。他永遠忘不了姑姑不停地向他重複的話語:“必須成為不幸的人以免與我們家族的命運產生矛盾。”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個無可救藥的瘋子,小兒子是個遊手好閑者。卡米洛本人從未從政府那裡謀得一官半職,其部份原因當然在於他揭露和諷刺了當時的社會及其代表人物。為了養家,他被迫像苦役那樣工作,一本接一本,一篇接一篇,從不停筆。他本人曾經這樣描寫過這種境况:“一陣陣疼痛穿過我的胸脯,我伏在桌上邊寫邊吐血,為的是掙到一家人的麵包。目光在失盲的痛苦中閃爍,而我寫啊,不停地寫。”他一生僅靠寫作為生,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歷史書籍、書信、論文、報刊文章,以及翻譯作品和序言。在四十年的寫作生涯中(一八五零至一八九零),他寫了一百三十二本書,翻譯了十四本書,為一百七十五本書寫了序言,還為一百二十九家報刊撰了稿,此外,還寫了大量信件。根據著名的卡學家亞歷山大·卡布拉爾的統計,他的寫作總數達六萬頁左右。如果我們把這些頁數除以他“勞役”期間的四十年,共一萬四千六百十天,便能得到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忘我也從事葡萄牙文學創作的卡米洛平均每天寫了四頁多,連一天也沒有休息。

然而當時的國家並不打算向他提供任何生活的保障。卡米洛下面的一段話讀來令人心碎:“……我在這塊土地上寫了三十年,從未沾污過它,然而它卻甚麼都沒有給我……”只是到了一八八五年,國王才不得已向這個“過着不道德生活”的“反叛分子”授予子爵稱號,然而,僅僅一個稱號而已。

卡米洛步入晚年時,越來越感到失明的威脅,並從醫生那兒確知沒有治愈的希望。他終於親手結束了自己傳奇般的一生。

《被毀滅的愛情》

小說《被毀滅的愛情》所敍述的故事發生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唐娜瑪麗亞一世統治下的葡萄牙。

在維塞烏有兩個貴族世家毗鄰居住,他們是地方法官多明戈斯·博特略和大富豪達德烏·德·阿爾布克爾克。由於法官在一次訴訟中判富豪敗訴,兩家結下了怨仇,然而法官的小兒子西莫奧卻與富豪的獨生女黛萊莎傾心相愛,私訂終身。

當這個秘密被發覺後,雙方家庭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兩人接觸往來。為了斬草除根,達德烏決定把女兒嫁給外甥巴爾達薩爾,然而女兒斷不從命。當時西莫奧正在科英布拉上大學,獲悉這一情况,他立即潛回維塞烏以便同戀人當面商量對策。也就是在那時他認識了鐵匠若奧·達·克魯斯及其女兒瑪麗亞娜。他們在那危急的時刻幫助他,並在後來他遭受不幸時一直陪伴他。西莫奧在瑪麗亞娜的心中喚起了永恆,然而也是永無希望的愛情。

當巴爾達薩爾獲悉西莫奧的企圖後,絕望地向舅父建議把黛萊莎關進波爾圖的修道院。出發那天,而西莫奧前來向黛萊莎告別,由於不愖巴爾達薩爾的侮辱,開槍打死了他,然後投案入監。西莫奧的父親痛恨兒子的行為,聲稱與兒子斷絕一切關係,而身處囹圄的西莫奧也不願再與自己的家庭保持聯繫。

後來,西莫奧被判處絞刑,又弱又病的黛萊莎獲悉後奄奄一息,而瑪麗亞娜則發了瘋。

然而此時,為了不讓絞刑沾污家族歷史,也迫於親戚們的壓力,法官被迫去為兒子說項,結果獲准免除他的死刑,並把他轉到波爾圖的監獄再次候審。這一消息使黛萊莎在死亡的邊緣卻步,而瑪麗亞娜則恢復了理智。瑪麗亞娜壓制着内心深處巨大的痛苦,繼續為兩個戀人充當信使,但同一消息卻使達德烏肝火大升,暴銚如雷。為了不讓女兒在波爾圖與戀人接觸,他強迫女兒回家,但沒有如願。

幾個月後,西莫奧被判處去印度流放十年,後來又得到王室恩准,可在葡萄牙的維拉雷阿爾的監獄内服刑。但西莫爾拒絕了王恩,因為他希望從流放中得到自由。在出發去印度那一天,黛萊莎從修道院的瞭望台上看着戀人上船,向他最後一次揮手告別後,便離開了人世。由於氣候的原因,輪船推遲一天起航,於是西莫奧得知了心上人的死訊。他肝腸寸斷,萬念俱灰,一病不起,幾天後便命赴黃泉,屍體被投入大海。

當時瑪麗亞娜已失去了父親,孤身一人。她早就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和財產奉獻給西莫奧,所以陪伴他去印度。她縱身跳入大海,擁抱着他唯一愛過男人的屍體,沉入海底。

聯想起寶黛愛情

《被毀滅的愛情》發表於一八六二年。一百多年來,它深受讀者歡迎,被一版再版。本世紀八十年代初,顧逢祥、薛川東先生把它譯成中文,第一版很快就一銷而空。我曾經向一些讀者瞭解對此書的感想。一位學生對我說,他媽媽認為這故事很感人,好比我們《紅樓夢》中的寶哥哥、林妹妹。說實話,我在初次閱讀文章就比較西黛愛情和寶黛愛情。一九八八年,我應邀在葡萄牙維拉雷阿爾的第五屆卡米洛研討會上作了《兩個愛情悲劇》的專題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和好評,發言稿也被收入大會論文集。

也許有人會說,《被毀滅的愛情》講得是仇人之間的兒女之愛,怎麼能與寶黛愛情相比呢?還是跟《羅密歐和朱麗葉》相比更恰當吧! ……其實並非如此。誠然,《被毀滅的愛情》和《羅密歐和朱麗葉》兩部作品都是以敵對家庭中的子女愛情為題材,但我以為,造成悲劇的直接起因截然不同。在《羅密歐和朱麗葉》中,雙方家庭並不瞭解兩個青年的戀情,沒有直接進行干涉、阻撓或扼殺,愛情悲劇的發生純是一場誤會的結果,這一誤會遠非當事人的意圖。此外,年輕人的死亡最終促進了兩個家庭的和解,作為一種補償,這點至少使所有的讀者在讀完故事後,於痛苦之中感到一絲欣慰。然而在《被毀滅的愛情》中,除了互相仇視的兩個家庭之間的子女愛情這一點相同之外,小說情節的發展方向迥然不同。骨肉至親的無情中的某些情節。所以,當年我對寶黛愛情和西黛愛情--中國和葡萄牙文學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動人的愛情悲劇--進行比較時,主要強調了這麼一點:悲劇的主人公,即年輕而純真的情侶們,目睹了自己的愛情被暴虐的、黑暗的舊社會摧毀和扼殺。今天,我願扼要地介紹一下我文章中的主要論點,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正。

兩個愛情悲劇的多角度比較

一、兩個愛情悲劇分別涉及了三位人物,他們都是貴族青年,其中西莫奧和黛萊莎、寶玉和黛玉這兩對戀人為一方,巴爾達薩爾和寶釵為另一方。兩對戀人是倔強的、叛逆的,被家庭和社會視作不肖,而對立方的品行堪稱楷模,深得家庭和社會的贊賞。(當然,在西黛愛情悲劇中還出現了另一位人物瑪麗亞娜。)且後我們把這六個人物分成三組分別進行比較。

在西莫奧和寶玉身上有許多共同之處。

第一、兩人都非常年輕,年齡相仿。

第二、兩人都非常聰明,各有天份。正因為他們有頭腦,才不會盲目地服從家庭和社會強加的旨意,他們思索着、考慮着,以尋求自身的出路。

第三、兩人都對所處的家庭和社會不滿,並進行了反抗。當然,性暴易怒的西莫奧的反抗更加公開,而溫文爾雅的寶玉的反抗則更加隱蔽,沒有那麼大膽和強烈。例如,兩書都提到了他們對本身的貴族身份毫不在意,敢於跟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結交,因而遭到家庭的反對。

在黛萊莎和黛玉之間也有不少共同點。

第一,兩人年齡相仿。

第二、兩人都是獨生女,從小失去母愛,黛玉後來又失去了父愛。除了社會原因外,這一因素對她倆的性格和叛逆精神的形成極為重要。

第三、在身體狀况方面,兩人都弱不禁風,死於癆病。這種慢性病使她倆在漫長的歲月裡受苦受難。

雖然巴爾達薩爾是男子,寶釵是姑娘,但她倆在阻止戀人們的愛情,以便取而代之這一點上起了共同的作用。

為甚麼他們能夠戰勝各自的對手,被家長們所選中呢?因為他們的舉止符合當時社會的要求,具有封建家長們所要求的各種美德。然而最終,他們都不是勝利者,結局也很慘:巴爾達薩爾飲彈身亡,寶釵則被抛棄守活寡。

二、兩個愛情悲劇有三個一致的特點,即愛情的純潔性,對愛情的忠貞和注定被毀滅的命運,這些共同點增強了愛情的悲劇性和感染力。

愛情的純潔性體現在哪裡呢?又達到了何種程度呢?

從西莫奧和黛萊莎一見鍾情到兩人相繼離開人世的幾年内,兩人基本上沒有面對面地在附近處對視或對話。兩人通過信件所追求和渴望的純心靈的結合和精神上的忠誠,決不是肉體接觸或是肉體關係。寶玉和黛玉青梅竹馬,但他們總是避免親熱的舉動,從不越軌。他們努力追求的也是精神的征服和心靈的結合。他們不學《西廂記》上的張生和崔鶯鶯,用木已成舟的辦法迫使家長們顧及家族體面,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西莫奧的哥哥與同學的妻子私奔,寶玉的長輩和堂哥表兄慣於奸淫婦女,與他們相比,我們主人公的愛情是多麼純潔而高尚,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兩對戀人對愛情的忠貞體現在他們對愛情始終專一,任何壓力或誘惑都不能使他們改變態度。瑪麗亞娜也愛西莫奧,比起被囚禁在修道院裡的黛萊莎,她更美麗,更健康,也更自由,而且只有她一個人在監獄裡照顧西莫奧,但西莫奧從不心動,也從未對她非禮,為甚麼?因為他唯一愛的女人是黛萊莎。寶玉對黛玉也愛得很專。儘管寶釵比黛玉更美,更健康,更富有,儘管他是一個公子哥兒,他只愛黛玉一人。黛玉死後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去當和尚,向唯一的心上人獻一顆破碎、痛苦,然而不可污損和專一的心。

那麼兩位姑娘是否也忠實於愛情呢?只要讓我們來看看愛情是怎麼主宰她們生與死的相同例子就行了。

當黛萊莎得知西莫奧被判處役刑後,氣息奄奄,生命只剩下微弱的一絲。後來,她獲悉死刑被取消,竟然恢復了健康。然而當她最終意識到無法在人世間實現自己的愛情時,目睹西莫奧出發去印度,她再次倒下玉隕香消。從瀕危到康復又到死亡的這一過程正是說明她忠於愛情的最雄辯的證據。為了愛情她甘願抛財產、自由甚至生命。黛玉經歷了同一遭遇。當她耳聞寶玉要跟其他姑娘,可能就是寶釵成親時,病倒了,只幾天的光景便奄奄一息,垂死殆盡。後來她有白原來是自己搞錯了,便死裡復生。然而幾個月後,她確知金玉姻緣已成既定事實,終於魂歸離恨天。

但是,兩個如此純潔,如此專一,如此深沉的愛情卻注定要被當時的時代和社會所毀滅。兩對戀人把一切都獻給了愛情,卻不能把完美婚姻的決定權爭取到手,純真的愛情只能以悲慘的結局而告終。這就是這兩個悲劇所揭示的命運。它給這兩個故事染上了一種極其悲憤的氣氛,因為事實上,這命運是通過人手強加給戀人們的。倘若家長們為子女的愛情着想,不強迫他們抛棄心上人,不強迫他們接受不願意的婚姻,難道會發生這些悲劇嗎?當然不會。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這兩個愛情悲劇中所反映的命運並不是超自然的,而是當時的家庭、社會和時代強加的,純真的年輕人無力與它們抗爭,只能選擇死亡或逃遁。

三、既然家長們的干涉是造成悲劇的直接原因,我們不能不對他們進行一番分析。他們中的一部份是葡萄牙人,另一部份是中國人,但他們在對待叛逆的兒女及其純真的愛情方面,卻表示了幾乎相同的反應或態度。

他們都要鎮壓兒女們的反叛。

他們都不允計兒女們在愛情和婚姻上自己作主。寧願他們死去也不願給他們這種自由。當達德烏聽說女兒拒絕了表兄的求婚時,暴怒地對女兒喊駡:“你必須結婚! ……你要不答應……你將死在一個修道院裡! ”賈母聞知黛玉因金玉姻緣奄奄一息時,公開聲稱外孫女若不是這個心病,憑着花多少錢治病都使得,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她也沒心腸了,直到黛玉離世她也沒去探視。

這些家長都是年輕主人公們的至親骨肉,明知毀滅其愛情就是毀滅其生命,那為甚麼還要這樣做呢?讓我們引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明這種毫無人性的殘酷態度。

當黛萊莎的父親得知女兒即將死去時,說:“我不希望她死,但如果上帝要把她領走,她將十分寧靜地帶着未被沾污的榮譽升入天堂! ”當賈母得知黛玉的死訊時,承認是自己弄壞了她,然而她曾經說過:“孩子們從小兒在一處兒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該要分別些,才是做女孩兒的本份。”在這些家長們的眼中,純潔的愛情是非法的,是沾污榮譽,不守本份,為了維護這一切,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扼殺了子女們的愛情和生命。

四、自從巴爾達薩爾喪命後,瑪麗亞娜在小說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紅樓夢》中沒有類似的人物,但晴雯在某些方面可與她相比。

晴雯和瑪麗亞娜一樣美麗、勇敢、有主見。雖然她對寶玉只是懷有一種很深的友誼,或曰一種無私的愛,這點與瑪麗亞娜不同,但她們都各自為朋友的愛情效勞,擔任信使,並為了朋友而犧牲一切,甚至生命。

五、聯繫兩位作家的親身經歷及其對作品的影響,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

第一,兩部作品都是在虛構的情節中凝聚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因而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某些自傳特點的小說,有些紅學家認為寶玉的原型是曹雪芹本人或是他的叔父,但不管怎麼說,這決不意味着作者僅僅在描述自己的家史,因為他在進行文學創作,他把自己的家庭生活熔鑄於小說内的内容之中,又溶進了他所觀察、所感受、所目擊耳聞的一切。卡米洛總是聲稱《被毀滅的愛情》所描寫的是他叔父的戀愛史,實際上,這故事的某些方面有些像作家本人同安娜·普拉西多之間的愛情。如同曹雪芹,卡米洛把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熔鑄於小說的内容之中,又溶進了他所觀察、所感受、所目擊耳聞的一切。

總之,不論是西莫奧,還是寶玉,都是作家從生活中(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練出來的藝術形象,所以才具有那麼深刻的感染力。

第二,兩部作品都描寫和譴責了舊世界。

兩位作家生前都窮愁潦倒曹雪芹從榮華富貴的頂峰猛跌到極端的貧困之中,卡米洛終生被貧困和不幸所追逐,這就使他們在觀察年代中接近、社會制度相似的兩個不公正的舊世界時目光敏銳,使得他們能運用血和淚來描述純真的青年之間純潔的愛情。我無意向兩位作者奉上革命者的稱號,但是由於他們用筆墨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的社會,描寫了青年人爭取愛情權利的鬥爭以及扼殺這種愛情的黑暗勢力,以此說明這些愛情悲劇其實是社會悲劇,他們就是在有力地鞭策、揭露和控訴當時那些毫無人性的社會和吃人的觀念。

第三、兩部作品都渲染了命運的不可改變和先知先覺的神力。

第四、兩部作品都準確地運用了豐富的語言,對每一人物和每一場景的描寫恰其如份,使我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兩位作家早熟的智慧,從小所受的教育,對祖國語言運用自如,對外部世界觀察細緻入微,是導致這一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第五,兩部作品都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心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極受推崇,極受歡迎。都被多次再版,還被改編成電影,而且還引起了其他國家讀者的興趣。說不定哪一天《紅樓夢》會被譯成葡文在葡萄牙出版呢!

如果卡米洛和曹雪芹缺乏那樣的經歷和才華,就不可能會有洋溢如此蓬勃生命力的作品問世。作家的名字連同他們的作品,必將永垂青史,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馬若龍作品,1990

*上海外國語學院葡語系教師、葡國文化問題研究學者、獲葡萄牙語文化學會獎學金,現從事翻譯葡國文豪卡米洛、卡斯特羅、布朗庫的名作爲漢語。

本冊第 94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