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門,賈梅士日的紀念活動

澳門文化司署文化司馬若龍

賈梅士遠涉重洋,歷經艱辛,幸免於難,但卻懷着對罹難者和失蹤者的深情,踏上了澳門的土地。他在這裡寫下了詩篇謳歌迪那梅內。從此,澳門這塊土地打上了葡國的記印。詩人逝世之日便是葡國的記印。詩人逝世之日便是葡國的國慶。這一天,人們都為紀念他而會聚一堂。今天,我們面臨眾多事物,“失蹤和罹難”威脅我們呼喚賈梅士,上帝的靈魂,葡國魂的詩人,在他的詩篇的字裡行間謙遜地尋找傳統的環節和將來的動力。

近幾年來,澳門六月十日紀念活動組織委員會一直舉辦由澳門文化司署參與、負責和發起的各項紀念活動。從遙遠的距離、地理位置、自己的傳統以及一直強調這位歷史偉人作用的澳門的舉辦能力上來看,可以說在葡國的任何地方,葡國國慶活動的規模都沒有達到澳門的水平。對這種精神的崇拜如此廣泛,歷史如此悠久和形式如此多樣,實屬罕見。

今年,澳門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舉辦了僅有的幾項主要活動。從一些早期照片中,可以看到澳門過去的城市和社會風貌。這些照片是由阿爾豐塞·伊蒂埃在達格雷相機出現六年之後拍攝的。因此,法國對澳門也有若干印象。為了加深這種印象,澳門最出色的歷史學家出席了題為“我們有甚麼樣的歷史,我們能有甚麼樣的歷史”的研討會。畫家柯斯達·比涅羅畫的《六位葡萄牙國王》的展覽會與公眾見面。《葡語在世界的作用》是埃迪斯·埃斯特拉教授在會議上發言的題目。埃烏尼塞·穆努斯評論了卡米洛·庇山耶。民間音樂,“詩歌手”和科英布拉學生會懷念老同學的巡迴足球隊來了澳門,澳門文化司署由華人音樂家組成的交響樂團得到了指揮家約爾席·馬他和小提琴手阿尼巴爾·利馬的加強,演奏了葡萄牙十五世紀作曲家蘇沙·卡瓦的作品。

今年,繼承了由《葡國魂》在歷史上和文化上創造的大家庭的各代表隊參加的傳統,達蒙民間舞蹈團以及其它民間舞蹈隊踏上了澳門的土地,活躍了聯歡的氣氛,給我們帶來了具有印度-葡萄牙味道的音樂。

這中間,令人注目的是葡國悲歌——某些哲學家認為是葡國靈魂和葡國人民的支柱。阿瑪利婭——葡國悲歌的名字,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旗幟,它具有喚起葡萄牙人的力量。

阿馬利婭,愛情和戰爭的名字,她還是第一位用射線照相術把葡國魂印在這個葡萄牙瓷磚上的人,然而,葡國海魚味和豆味的混雜,白麻編織的台布蓋在斜放的桌子上,中國刺繡的餐巾,多羅葡萄酒旁邊放着長在淤泥中的荷花,這又是澳門的家。

在這方面,我認為阿馬利婭又使先前由賈梅士、博卡傑、文塞斯拉烏和庇山耶描繪的領域增添了不少色彩。葡萄牙人都懂得這一點。澳門的葡萄牙人和葡萄牙本土的葡萄牙人,我指的主要是後者,在澳門的葡萄牙化的四個世紀期間,為鞏固和發展葡國家庭嘔心瀝血。

一份活動計劃無疑應該在下一期文化雜誌中給予更詳細的關注。

本冊第 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