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冼星海誕辰 95 週年音樂會 - 黃河大合唱

2000年10月15日 週日 20:00     大三巴牌坊     免費入場

節目表  
一、合唱《在太行山上》(1938) 詞:桂濤聲
二、管弦樂組曲《後方》(1941)  
三、男聲合唱《游擊軍》(1938) 詞:先珂
四、女聲合唱《做棉衣》(1937) 詞:桂濤聲
五、男女聲對唱《二月裡來》(1939)
演唱:李初建 高蕾
詞:塞克
六、合唱《青年進行曲》(1936) 詞:田漢
七、管弦樂組曲《滿江紅》(1943)  

《黃河大合唱》          詞:光未然



一、黃河船夫曲(合唱)

二、黃河頌(獨唱)
演唱:楊洪基

三、黃河之水天上來(男聲朗誦)
朗誦:康莊
琵琶獨奏:史曉蕾

四、黃水謠(合唱)

五、河邊對口曲(男聲對唱)
演唱:李兵 包京輝
三弦伴奏:張麗

六、黃河怨(女聲獨唱)
演唱:王秀芬

七、保衛黃河(合唱)

八、怒吼吧!黃河(合唱)

中國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
中國中央歌劇院合唱團
上海歌劇院合唱團
指揮:嚴良?

鳴謝
多媒體製作有限公司
星光燈光音響工程公司

黃河大合唱

在1939年3月舉行的一次詩歌朗誦會上,冼星海聆聽了詩人光未然親自朗誦的《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以後,作曲家長期蘊藏在心中的生活感受,被詩句的生動的藝術形象所觸發,樂思如奔騰的黃河,一瀉千里,在延安窯洞的油燈下,奮筆疾書,僅用了6天時間,就完成了大合唱總譜的寫作。經過緊張的排練,於同年5月間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一周年的慶祝晚會上正式演出。為了這次隆重的演出,伴奏樂隊集中了延安所能找得到的所有的樂器 —— 提琴、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軍號、大鼓,以及一把由汽油筒臨時改裝而成的“低音大胡”等。合唱隊員則由魯藝音樂系全體師生擔任,由冼星海親自指揮排練並演出。

當指揮身穿灰色短褲與上衣,腳登草鞋,揮動有力的雙臂,指向合唱隊時,一聲震天動地的呼聲:「划喲!衝上前!」數十人的歌喉,匯合成一股無比強大的聲浪,全場聽眾的心沸騰了。這是發自民族靈魂深處的呼聲,是喚醒民眾起來抗日救亡的號角,是中國樂壇上前所未有的一首英雄的史詩。當演出結束以後,聽眾久久不肯散去,冼星海又指揮全場聽眾齊聲高唱《保衛黃河》。這時,台上台下歌聲連成一片,波瀾壯闊的歌聲,穿透了禮堂狹小的空間,響徹了神州大地,給陷於深重的民族災難之中的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作品共有八個樂章:

(1)《黃河船夫曲》吸取民間勞動歌曲尤其是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戰的動人場面;第二部分,表現人們登上河岸時的樂觀情緒;尾聲由強漸弱,由近到遠,表示中國人民的奮鬥在難苦頑強地繼續……

(2)《黃河頌》 —— 音樂壯闊、熱情、深切。第一段唱黃河的雄姿,第二段讚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頌民族精神的發揚。

(3)《黃河之水天上來》吸取了《義勇軍進行曲》和《滿江紅》的音調材料,痛訴民族的災難,歌頌時代的英雄。

(4)《黃水謠》是一首歌謠式的三段體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緒更為凄涼,訴說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

(5)《河邊對口曲》採用樂段反復的結構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調,並借用鑼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敘述了流亡群眾的悲慘遭遇。

(6)《黃河怨》運用大小調和變化節拍,以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了被壓迫、被污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哀怨。

(7)《保衛黃河》成功地運用卡農手法,表現了中國人民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襯詞「龍格龍格龍格龍」的加入則別具風格。

(8)《怒吼吧,黃河》運用主調與複調的混合寫法,以號角性、戰斗性的音調,象徵東方巨人為最後勝利發出吶喊,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運用現代音樂技法的基礎上融合抗日群眾的藝術成就寫成的,它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自作品問世至今幾十年來,不論是在音樂會、慶祝會和文藝演出中,還是在政府機構、工廠和學校裡,《黃河大合唱》一直被歌詠不輟,它的精神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黃河大合唱》在國外演出也已有五十多年歷史,近年來,《黃河大合唱》在歐美、香港和台灣多次演出,越來越受到國際音樂界和聽眾們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