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醉龍節展揭幕
展示本土非遺工作保護成果

刊登日期: 19/01/2012
類別: 展覽會

《醉舞龍騰——澳門魚行醉龍節》展覽昨日(一月十八日)在澳門博物館揭幕。社會文化司司長代表張素梅主任,中央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劉曉航部長、葡萄牙駐澳門香港總領事(柯瑪諾)Dr. Manuel Carvalho、澳門理工學院李向玉院長、文化諮詢委員會李鵬翥委員、澳門鮮魚行總會蘇中興會長、海星中學蔡梓瑜校長及文化局吳衛鳴局長出席並主持剪綵儀式。

吳衛鳴局長在致詞中指出:明朝嘉靖年間,澳門所在的香山縣已形成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轉龍頭”的習俗,這種傳統在四百年後的澳門仍然保存,具有重要的意義。《魚行醉龍節》在去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對澳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期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有更多的傳統民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魚行醉龍節》是澳門歷史悠久及獨特的本土民俗節慶,該節慶內容包括:“吃龍船頭飯”、“舞醉龍巡遊”、“派發龍船頭長壽飯”,是澳門具有本土特色民俗項目之一。展覽選擇在農曆龍年到來之際展出,別具意義。

是次展覽由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主辦,由一月十九日至四月十五日向公眾開放。展覽內容分為“概述”、“歷史淵源”、“魚行醉龍節”及“薪火相傳”四個主題。展品包括舞醉龍儀式的器具、服飾、照片、錄像、文物及文獻等,觀眾可透過展品了解到這種民間習俗節慶活動。展覽同場展出海星中學及西望洋創作中心一班年青學生專門為本次展覽度身創作的一批與“舞醉龍” 主題相關的藝術原創作品,帶出澳門年青一代薪火相傳、保護澳門本土特色傳統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主辦機構希望透過是次展覽,向公眾展示近幾年來政府在搶救、保育、整理、研究澳門本土民間習俗的成果,藉此宣揚其蘊含的文化價值,更好地向公眾宣傳及保護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訊息及其重要性。

為了配合是次展覽的相關主題,主辦單位早前已舉行了一場有關上述主題的講座,展覽期間將出版展覽場刊及設計精美的“醉舞龍騰”紙藝公仔,並於澳門博物館禮品店出售。澳門博物館開放時間為十時至六時 (逢周一休息),澳門市民可逢周日,憑有效身份證或學生證免費參觀,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或澳門博物館網頁www.macaumuseu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