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東方蒙地卡羅”漫記

秦牧

 

澳門除夕的噴泉夜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 (澳門)馮卓華攝

 

“港澳”,即香港和澳門,被人并稱。但是內陸的讀者,對於香港知道得多,對於澳門知道得少;因為談及它的文章,總是寥寥可數。

近幾年來,我訪問過澳門兩次。一次是1983年應當地《澳門日報》之邀,前往遊覽;一次是1986年1月,澳門青年文學徵文評獎揭曉,陳殘雲和我作為評委,前往頒獎。後一次,還和葡萄牙文化官員晤談過,瞭解了一些有關當地的花花絮絮。兩次澳門之行,回來追憶,覺得是很可以寫篇文章的。

小小城市的世界聲名

澳門有六個地名,即澳門、香山澳、濠鏡澳、濠鏡、濠江、馬交;還有三個諢號,被人謔稱為“澳門街”、“東方蒙地卡羅”、“梳打埠”。

解釋一下這些名稱,可能是有一點兒趣味的。在中國,向來把可以停泊海船的地方叫做“澳”,中國沿海被稱做“澳”的地方很多。所以澳門這名字是很容易理解的。它原屬香山縣(現在的中山縣,後來又從這個縣分析出珠海市,説澳門歷史上屬今天新建制的珠海市,也沒有錯)。叫做“香山澳”也很好理解。何以叫做“濠鏡”、“濠江”呢? 有一種説法是: 從前這一帶蠔(牡蠣)很多。因此有人叫它“蠔江”,後來嫌“蠔”字不好聽,就改稱為“濠”了。為甚麼又叫做“馬交”(Macao)呢? 這個名字是外國人對澳門的稱呼。傳説,葡萄牙人初到這裡時,指著地面問當地居民: “這是甚麼地方? ”因為那地方有一座天后宮(也稱“媽祖閣”),居民回答他: “叫媽閣。”一音之訛,“馬交”就得名了。還有一説,跡近諧謔,傳説居民聽不懂外國人的話,反問道: “乜交? ”(粵語,“甚麼鳥”的意思),葡萄牙人就把這句話當做地名了。

澳門以世界三大賭城之一(其它兩個是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和歐洲的蒙地卡羅)著稱。因此贏得“東方蒙地卡羅”的諢號。至於“梳打埠”呢,那就是説進入這個城市(埠),口袋就像給“梳打”(也就是碱)洗過一樣乾淨,意思是説進入賭場,必定鎩羽而歸,“乾乾淨淨”回老家。至於“澳門街”呢? “街”在廣東時常含有“墟市”的意思。這個名字,是形容澳門很小,不過像一個墟市的格局罷了。

解釋這些別名、綽號,寫上這麼幾百字,還是值得的。因為那些名稱,從各方面顯示了澳門的歷史、地理、現狀、特點的一斑。

説澳門很小,一點也不過份。香港,連同九龍、“新界”和那個海域上的許多島嶼,面積一共是1.068平方公里。而澳門呢? 它由一個小小的半島和兩個離島(現在有橋和海堤公路把它們聯接起來)構成,總面積是15.51平方公里。它的40多萬人口,90%以上集中在澳門半島,也就是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

它的兩個離島,雖然上面稀稀疏疏有些工廠、公園、旅舍和民居,但人口密度很小,這祇要舉出一件事就足夠説明了。面積比澳門半島還要大的路環島(6.6平方公里)上面,森林很多,有一次在一株樹上發現一個自縊者的屍體,皮肉已腐爛,僅存骨殖,法醫檢驗的結果,證實這人已死去好幾年。它説明這個島現在還是森林密佈,仍有許多人跡罕到的地方。

因此,可以説,澳門,名義上雖説面積有15平方公里多,但是,實際上人們的主要活動舞台是在5平方公里許的澳門半島上頭。

但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倒是有點世界聲名的。它竟在若干方面,成為“世界之最”。

首先,是它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居於前列。5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面,擠住著40多萬人,每平方公里8萬人! 其次,以公路里程計,每公里路面上擁有的機動車,聽澳門報界的朋友説,也是世界第一。

還有,就是它的“東方蒙地卡羅”的特殊地位。那麼一丁點兒地方,這些年每年前來遊覽的旅客竟超過四百萬人次。自然,這裡面有許多是香港客,但是,除了這部份人之外,世界各國的遊客也不少(特別是日本人),它一年接待的外籍遊客有六十多萬人。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項“世界之最”。這就是它擁有世界最龐大的水翼船隊。

水翼船本來是美國沿海緝私船隊的一種重要航行工具,它的速度,祇略低於魚雷艇,而高於所有一切普通艦艇,時速可以達到50海浬左右。澳門的“賭場鉅子”為了使香港客來往澳門賭博方便,引進了這種水翼船,港、澳每隔若干分鐘就有水翼船對開,舊時,相隔40海里的兩地,來往需半天以上,現在卻祇要一小時就夠了。在香港搭上水翼船,喝一瓶飲料,瞧瞧海景,看水翼船犁起一條滾滾浪花,頃刻之間就可以到達澳門。

這種水翼船,在快速航行的時候,船腹有不少部份是離開了水面的。它頻繁來往於港、澳之間,改變了人們的許多生活觀念,它使得香港某些嗜賭的男女,可以表面上挾著皮包或者提著菜籃出門,裝做要去上班或者買菜的樣子,而實際上卻到澳門賭場去“搏殺”一番;下午,仍然可以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依時回家,實際上那一天的經歷可能充滿了驚濤駭浪,也許早已傾家蕩產了。澳門的廟宇舉行“超度亡靈”活動的時候,冥鏹紙紮的房屋、箱子、僕人、汽車之外,也有紙紥的水翼船(這是我親眼見到的),這事自然令人感到幽默可笑,對於民俗學者來説,則不失為一項有趣的參考資料;同時,也可以見到,水翼船的出現,和澳門人生活上的關係是多麼密切。

小小的“澳門街”,居然為各國人們所熟知,贏得了世界聲名,和它擁有這些“世界之最”,成了旅遊勝地,當然是大有關係的。

環海城市的旖旎風光

澳門是這樣的小,以至於當地的旅遊公司,祇能開設“澳門半日遊”“澳門一日遊”之類的項目,連“兩日遊”也付之闕如。就是想到處盤桓得長久一點,看得仔細一點的人,驅車遊覽,有三天時間,也綽綽有餘了。但是,即使如此,澳門卻是一個住起來相當舒服的地方。不少澳門人説,住在這裡,比住在香港舒適。這是頗有道理的,城市面積小,上班方便,集會方便,尋親訪友方便,買物方便……除此之外,澳門的自然風光,的確足以令人眷戀留連。它和青島、廈門、珠海,都有相似的地方。

如果乘坐船艇,環繞澳門航行一次,就可以見到,雖説它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并不是高樓大廈密密層層擠在一起。它20層左右的高樓并不太多,看起來比較寬舒一些。一條彩虹似的,弧度很大,2,500米長的大橋,橫跨海面。看到它,使人很容易想起一副恐龍骨,給人一種既雄偉,又玲瓏的印象。這條澳氹大橋——聯接澳門市區和氹(音潭)仔島的大橋,建築得相當壯觀,它雄踞海上,以它的現代化的氣派,給澳門平添了不少秀麗景色。從海上看,覺得它的弧度頗大,汽車和人在上面爬坡一定是很困難的。直到自己親臨橋上,才知道這祇是錯覺而已。汽車在橋上疾馳,感覺仍然是相當平坦的。

大橋聯結了澳門和氹仔島,一條2,200米長的路氹公路,又把氹仔島和路環島溝通起來。這樣,一個小小的半島和兩個離島,就彷彿像一串冰糖葫蘆,或者三個圓球似的特別啞鈴一般,平臥在湛藍的海水之上了。

環繞澳門航行,或者在這條大橋上開著緩車行駛,都是相當饒有情趣的事。

澳門并沒有甚麼很高的峰巒,兩個離島上各有100多米高的山,澳門市區最高的山叫東望洋山,海拔祇有91米。但是,山雖矮,登臨其間,澳門的景色卻可以盡收眼底。這座環海城市,風光是相當優美的。連天碧海和錯落綠蔭又增添了它的秀色。

在澳門,朝各個方向一直走下去,都可以看到海。海濱大抵都很優美,有些海濱,低潮之際,海灘上湧現了紅樹林,密密層層的海上森林,煞是壯觀。

除了海濱、公園、幽靜的寺廟之外,路環島上還有一些海灣,大有特色。例如黑沙海灘,白沙里混雜著許多黑沙(聽説由附近海里一種礦物分解而成),閃閃發亮,別具一番景致。竹灣,風景十分優美。還有一些海灣,沙粒又異常潔白。海濱風光加上許多南歐格調的建築,使得這些風景區,總是吸引了大批遊人。

澳門雖小,在生活上卻有它的另一種宜人之處,它比較恬靜、安寧,生活程度,總的來説也比香港低,怪不得有些住慣澳門的人,到香港反而覺得不習慣了。

大可憑弔的名勝古蹟

葡萄牙人侵入和佔領澳門比較英國人侵入和佔領香港早了300多年,“開埠”時間有長短,因此,澳門的歷史文物、名勝古蹟比香港多。

16世紀初,澳門祇是一個小漁村。

1517年,葡萄牙人以進貢為名,來到廣東,他們沒有文書證明,被明朝政府勒令回國。但是他們賴著不走,進行貿易和販賣人口等活動。嘉靖年間,他們賄賂了明朝官吏,得以在澳門靠泊碼頭和從事貿易活動,接著,又趁機上岸居住。隨後,又陸續擴大居住地盤,修築城牆炮台,私設官吏。明末積弱的政府,忙於應付農民起義的烽火,對南方邊陲的事情鞭長莫及。這樣,葡萄牙人就終於盤踞下來了。鴉片戰爭之後,葡萄牙人眼見英人用武力奪得了香港,1849年,也用武力驅逐了清廷的官吏和海關人員,接著,又陸續攻佔了氹仔島和路環島,形成了今天澳門的這樣一個政治地理格局。

但是,幾百年的時間,澳門原來作為漁村的痕跡現在仍到處可見。澳門的街巷中現在仍有蠔殼圍、蛤巷、賣魚巷、魚網里……這麼一些名稱。漁業仍然在它的經濟上佔有一席之地。經常有2,000艘漁船在這兒停泊,每年從這兒輸出了五千萬噸的漁產品。

另一個作為漁村、漁鎮特徵的,是澳門有七、八間天后廟(最大的一間就是澳門三大古剎之一的“媽祖閣”)。“天后”(媽祖),在中國南方習俗中向來是守司航運、漁業安全的神祇,凡是漁民、水手眾多的地方就有天后廟。香港、汕頭、廈門等地皆然。澳門眾多的天后廟,也是澳門原始面貌的遺蹟。

葡萄牙人佔據澳門之後不久,荷蘭人曾經調動軍隊和他們進行爭奪,在澳門市區進行過激戰,荷蘭人敗北了,棄屍累累而逃,這個戰場,現在陳蹟猶存。

澳門最著名的名勝是“大三巴牌坊”,它作為澳門的標志,就正像大雁塔之於西安、六和塔之於杭州、五層樓之於廣州一樣。它原是建築於17世紀初的聖保祿敎堂,已經有380多年的歷史了。道光年間它燬於一場大火,拆除了危牆之後,剩下的前壁就成了這個“大三巴牌坊”。來到澳門的人,不論中外,都會到那兒憑弔一番。這個牌坊巍然矗立於一塊高地之上,要登60多級石階,才能到達牌坊旁邊。它有四層高,一、二層有三個窗口,三、四層祇有一個。頂端聳立著十字架,架下有一隻銅製飛鴿。壁上有浮雕,石龕裡有天使像,雕刻都很精美,是西方宗敎藝術的結晶。這敎堂當年建築時用了三十六年的時間。如今雖然僅存一壁,仍然讓人多少領略到當年整座敎堂雄偉、豪華的景觀。

澳門有間以利瑪竇命名的學校,紀念著這個中外人們所熟知的傳敎士。16世紀末,利瑪竇在進入內陸傳敎之前,曾經在澳門研習過中文。這是個活動能力很強善於見風駛舵的敎士。他起初進入中國大陸穿和尚服,以期較易接近中國各方面的人物,以後又改穿儒服、戴儒冠,到達北京,終於受到萬曆皇帝的召見。他自稱“西陬鄙人,觀光上國”,憑介紹和翻譯西方科學知識結交了朝廷的王公大臣,成了“征討崇拜偶像的中國”(利瑪竇語)的傳敎先鋒。由於傳播西方科學知識,中國歷史留下了他的名字,由於是傳敎先鋒,西方歷史也留下了他的名字;這就成為中外皆知的人物了。他曾長期居住澳門,所以澳門有對他的紀念學校。葡萄牙官員説他在澳門開刀治療時曾經留下一節骨頭,至今仍然保存著;又説他後來葬於印度,每年都有一天揭棺讓信徒瞻仰。按中國史書的説法他是以陪臣身份葬於北京的,何以又有於印度之説? 究竟是葡萄牙官員弄錯呢,還是後來移葬,這就不清楚了。反正他是澳門“開埠”以來的著名人物之一,倒是可以肯定的。

林則徐曾經來澳門巡視過,孫中山曾經以相當長的時間在澳門行醫,這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們也各使澳門留下一些人們津津樂道的地方。

早年的澳門曾有許多廈門人集結居住,因而就出現了“望廈村”這樣的地方。早年美國和中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這裡簽訂,因而叫做<望廈條約>。簽訂<望廈條約>的桌子在現在澳門普濟禪院的一個園林裡,四條長石板凳圍著一個圓形石桌。石桌是由兩塊石頭嵌成的,石縫偏在一邊,使得石桌一面大,一面小。當年美國公使坐在大的一邊桌旁,而安排中方代表兩廣總督耆英坐在小的一邊,以示羞辱。這個耆英,後來是給咸豐皇帝“恩賜自盡”的。到這裡參觀的人,談起這段往事,無不感慨萬千。石桌旁有四株樹,樹榦分開,而上頭枝榦相連,形成了極為罕見的“四連理”,是澳門的一個著名風景……

從這些地方看,澳門名勝古蹟,歷史文物,比起香港來不是要多一些嗎!

五光十色的賭城

一談起澳門,人們立刻就想起“賭城”的大名,仿佛一個賭字足以概括它的萬千事物似的。實際上,近二十年來澳門的狀況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澳門的工業有了長足的進展,電子、鐘錶、玩具、塑料、人造花等行業蒸蒸日上。80年代,它的出口總值比起60年代初增長了六、七十倍,生產總值每年每人的平均數已經有一千七八百美元。它的三大經濟支柱是工業、旅遊業、建築地產業。包括在旅遊業中的賭業,雖然仍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它作為“東方蒙地卡羅”的地位不變),但已經從霸主的地位跌了下來。澳門再不是賭業一枝獨秀了。

澳門社會的實際狀況,也和遠方人們所猜想的不同,它的40多萬人口(儘管它被外國人統治了三百多年,中國人仍佔人口中的97%,歐洲來的,和本地土生的葡萄牙人祇佔2%,餘下1%是其它國籍或無國籍的移民),整天沉湎於賭博的賭徒畢竟是極少數極少數。那裡的居民絕大多數根本并不賭博。

但是,澳門賭業的年收入達二十億元以上澳門元(幣值和港幣接近),這個數字仍然是大有可觀的。專營“博彩娛樂”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和澳門政府簽訂的專營合約,1986年滿期之前,又簽訂了五年續約,“續約費”一下子就是七億元,這還不計算每年從“博彩”總收入中徵取的抽頭呢。可見,賭業仍然是澳門財政收入的一大門路。

澳門最富麗堂皇令人目迷五色的地方是哪裡呢? 是葡京酒店。夜裡那座雀籠似的大建築累千累萬的強力燈泡一齊大放光芒,璀璨耀目,使人遠遠就可以望見。而葡京酒店就是澳門最大的賭場。

澳門賭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花樣繁多。

博彩的種類包括番攤、骰寶、花旗攤、百家樂、廿五門、輪盤、廿一點、花旗骰、金露、牌九、大小、金路彩票、“角子機”等等。而澳門其它地方,還有其它形式的種種賭博,例如賽狗、回力球、賽馬車、鋪票等等。

這些賭博的名稱,有些是我們所素知的,有的,就不是作為外地人的我們所理解的了。像回力球和賽馬車,外表看來像是體育項目,也被用來作為賭博的手段了。

我到澳門最大的賭場去看了兩次,也去看了賽馬車場和回力球場。參觀後兩者的時候,不是開賭時刻,祇見馭者每人駕著一輛車,套著一匹馬在練跑;回力球場的運動員則正在練習拋擲回力球,如火如荼的賭博場面還未出現,沒有甚麼特別好介紹的。而賭場,則是24小時營業,我們前往參觀的時候,正值夜間。車抵酒店門口,一個宮廷侍衛裝扮的葡萄牙血統的中年滿子給大家開了車門,彬彬有禮地招待大家走進去(這也是賭場招徠各方遊客的花招之一)。進到裡面,但見走廊過道等處,都放滿了“角子機”(也就是“吃角子老虎”,美國人稱它為“獨臂將軍”),人們正各各棒著一盤硬幣,一枚一枚地喂這隻機器“老虎”,每喂一枚,就拉著它的鐵臂搖幾下,極其偶然地,它也會在底部嘩啦嘩啦地吐出一大堆硬幣來,并在屏幕上顯示出所吐的金額。而絕大多數時候,鐵臂被搖以後,裡面卻是闃然無聲。這就是“角子”給“老虎”吃去了。“吃角子老虎”和“獨臂將軍”以此得名。這是獨賄的方式,至於其它的賭法,則是人們圍成一的,各賭各的輪盤、番、大小、二十一點、百家樂……這裡有一個情況是出我意料的,就是人數儘管不少,呼喝吆喊之聲卻幾乎沒有,周圍顯得相當寧靜。但是,你試看一個個賭客,他們全神貫注,肌肉緊繃,氣氛則是相當緊張的,以至於我們插了進去,他們也毫無所知,完全沒有反應。

和賭客的緊張狀況相反,“做莊”的賭場職員則相當安詳懶散,他們大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大將風度,輸贏多少,泰然不驚。實際上輸贏祇是賭場老闆的事,和他們這些職工,幾乎沒有甚麼關係。

每一個賭,如果賭場職工所串演的莊主輸錢太多的話,可以去總賬台提款應付。但是這樣的事情極少發生。從這一點看,就可以見到賭場方面是穩操勝券了。這一般倒不是賭場搞甚麼舞弊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精明賭客不乏其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舞弊是很難進行的),而是他們利用人們輸了想贏,贏了又想贏更多,越賭越兇的心理,因此,從長遠來説,就總是佔據上風的地位了。偶然贏一筆錢的賭徒不是沒有,但是再賭下去,就難免“全軍覆沒”。澳門各種門類的賭業,年年向澳門政府繳納數額可觀的專利税,而又總是能夠贏錢(從來沒有聽説澳門有一種賭業是賠錢的),那個奧妙之處,大概就在這兒了。

在澳門,關於賭徒的故事層出不窮,而且幾乎天天出現了新的篇章。香港的主婦上午提一個菜籃出門,搭上水翼船到澳門來“搏殺”一番,下午又回到香港的事,上面已經説過了。聽説這類主婦,有人慕澳門燒乳鴿味道鮮美之名,想趁賭博之餘,吃上一次;但來了澳門六七次,一回也沒有吃成。原因是,每一回都慘敗而歸,沒有一次存有餘錢可以好好去品嚐一番。澳門有一個闊佬,年年都要在賭場輸掉好幾百萬元,他把這視為“最夠刺激的娛樂”,年年都樂此不疲。一次過年,他的家屬環繞他跪地叩頭,除了為他善頌善禱一番外,還懇求他新的一年不要再賭。那闊佬碰上這樣的場面,竟勃然變色,悻悻地説: “連這點娛樂我都不能享受嗎? ”對全家的要求不屑一顧,竟拂袖奪門而出。賭博使大量的人“入其彀中”,就彷彿進了八陣圖一樣,從這件事也可以想見一斑了。聽説某國有一個數學敎授,研究賭博勝利的概率,專程到澳門來嚐試一番,結果也是“全軍盡墨”,輸個精光,連回國旅費也沒有,祇好打電報請他們國家駐香港的領事前來搭救。其他一般賭徒,輸了之後跳樓的,吃安眠藥的,斬指頭的,或者把身份證抵押給印度高利貸者,孤注一擲的,所在多有。這類消息,在澳門的報紙上,有時雖然可以登上一版頭條,但是實際上已經是不成其為新聞的新聞了。

澳門靠近大賭場一帶,鬧市裡當鋪林立。我在一個街口數了一下,竟可以同時見到七間。當鋪是24小時營業的。但在白天,我從來沒有見到一個人進去當東西,聽説深夜之際賭得神魂顛倒,而又一敗涂地的賭徒,就會把身上存餘的金飾、鑽戒、高級相機、望遠鏡之類的東西,一古腦兒端上當鋪那高高的櫃台了。

賭,總是和吃喝玩樂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在澳門,有非常高級的五星飯店和豪華餐廳,而且有一個“巴黎艷舞團”長年在那裡演出,由法國舞女輪番前來表演脱衣舞,每票收費100元,她們已經在澳門一連演了好幾年,創造了她們在世界各地演出的最高紀錄。

賭場職工成了澳門的高薪階層。人人都有一部汽車,月入一般都在5千元以上。過去在賭場當職工不大有地位,因此離開賭場時他們總是把制服換掉,但這些年社會風氣有了改變,賭場職工成了許多人羨慕的人,下班後穿著賭場服裝,并帶著該公司職工標記到處走的人,現在已經比比皆是了。

這就是澳門。或者説,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澳門。

過去,正像所有具殖民地色彩的地方一樣,那裡總有一批仗著某種血統就自命特殊,趾高氣揚的人物。現在風氣已經大有改變,葡籍人也有努力學習中文的了。我們幾次進出澳門,葡方海關人員和警察從來沒有檢查過一次。有一回,海關人員聽了報館朋友的介紹之後,還走上前來和我們友善地握手。葡萄牙官員和我們餐敘時還主動談起了澳門歸還中國的問題。

聽説,前任澳門總督很注意當地銷數最大的華文報紙《澳門日報》,天天都要人翻譯第一版的新聞給他看。把這些事情歸納起來看,中國政府和葡萄牙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談判,將會是相當順利的。因為: 香港問題的解決,已經為澳門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1986年6月,廣州)

 

*秦牧(1919-1992),廣東澄海人氏,原名林覺夫,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傑出的散文家,生前出版六十多部著作。

本冊第 189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