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孫中山省親記

劉居上

 

         近年按原樣重建的前山中山紀念亭

     孫中山1912年4月1日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後,立刻把注意力轉移到“盡瘁社會上的事務”上來。他當時的想法是:“政治上的革命今已如願以償,今後當竭力從事於社會革命。”

     4月3日,孫中山出發周遊全國,以宣傳民生主義並着手擬訂興建二十萬里鐵路的計劃。他從南京南下,沿途考察上海、福州、武漢,4月25日抵達廣州。5月20日赴香港,寓英皇大酒店,是日,接受《士蔑西報》、《南華早報》記者訪問。5月23日抵達澳門,住在娛園,(1) 其間,曾會見澳門社會各界並視察鏡湖醫院。

     5月26日,孫中山從澳門出發,開始他的回鄉省親之旅。

     孫中山榮歸故里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遍了香山。這可是孫中山在外奔走革命十七年後的第一次回鄉啊!

     省親的第一站是香山縣前山鄉。(2) 一個多世紀前,這裡原是鎮守南疆的邊防重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後,駐紮在前山的新軍宮兵,就在中國同盟會南方統籌總支部林君復、鄭彼岸等人的策動下,從這裡出發,與小欖、石岐的義軍一道,於11月3-7日期間同時發動起義,攻佔縣城,宣佈光復,成為廣東全省光復的先聲!

     得知孫中山即將到來,前山軍民不禁為之雀躍。經前山籍同盟會員劉希明、鄭仲、香港富商劉伴樵等倡議,前山鄉親決定為孫中山舉行盛大的歡迎會。

     是日清晨,風和日麗,碧空萬里。以前山為中心,香洲、翠微、吉大、山場、灣仔、造貝、坦洲等地鄉民奔走相告,渴欲一睹先生風采,紛紛彙聚道路兩旁,敲鑼打鼓,恭候“孫大總統”的光臨。

     上午9時左右,孫中山乘坐黃包車,偕同十多名隨行人員步出拱北關閘,來到了前山。頓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歡迎孫先生光榮歸里”的歡呼聲此起彼落。孫中山神采奕奕,頻頻揮手致意。劉希明、鄭仲、劉伴樵等引領孫中山和隨從人員進入前山恭都公立小學堂,盛大的歡迎會隨即召開。

     恭都小學堂校監劉希明致歡迎辭後,孫中山隨即發表演說。他以濃重的香山口音分析當前革命形勢,宣傳“三民主義”,號召眾人齊心協力建設國家。孫中山的演說不時被熱烈的掌聲打斷。會後,孫中山與全體師生及隨從人員合照留念。

     隨後,孫中山前往香洲訪問,並到前山出席香山縣第七區同盟會在恭都小學堂召開的全區各界歡迎大會。

     劉伴樵在會上提出:為紀念“孫中山首創民國之功”,建議就在前山擇地興建“中山紀念亭”,此議立即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同。於是徵得孫中山意見,就在“前山東城附郭”興建涼亭,取名“中山紀念亭”,以永誌今日。

     在鄉民們簇擁下,孫中山一行來到雞屏山林附近的土坡。他接過隨從手中的鋤頭,揮鋤動土,為紀念亭奠基。隨後登上黃包車,與鄉民們揮手告別,折返澳門。

     孫中山離開後,劉伴樵等即發動鄉民,集資、購料,兩個月後,就在孫中山鋤土的地方動土興修。那是一座小小的四柱涼亭,磚木結構,亭前設置兩根嵌上石獅的華表,四周植以榕樹。別看亭子小,卻是全國第一座孫中山紀念設施。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5月27日上午八、九時左右,孫中山從澳門乘船出發,一小時後抵達南朗崖口,船泊四東口海灘。陪同他返鄉的,還有秘書宋靄齡、女兒孫娫、孫婉和隨從衛士多人。孫中山身穿黃色斜布衣褲,頭戴通帽。上岸後,孫中山旋即前往崖口(譚)立泉古祠,出席當地鄉紳為他舉辦的歡迎會。

     崖口村是孫中山小時候常到的外婆家,與孫家淵源極深。1871年,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就是在崖中村的母舅楊文納幫助下遠赴檀香山的,孫家從此改變命運,孫中山也因此有了遠赴檀香山求學的可能。孫中山的四姐孫妙茜,也是在母舅的撮合下,嫁給遠赴檀香山謀生的崖口村楊紫輝的。

     崖口村的歡迎會開過,孫中山旋即前往探望業已歸鄉養老的母舅和已在崖口安家落戶的姐姐妙茜。

     時間已近中午,翠亨村的鄉親父老早已聚集村邊,朝崖口方向翹首以待。十二時左右,在如雷的歡呼聲中,孫中山終於回到闊別十七年的翠亨村老家,受到元配夫人盧慕貞、兄長孫眉夫婦及全村老少的熱烈歡迎。

     在秘書宋藹齡的安排下,隨行攝影師為孫家的團聚拍下珍貴的歷史鏡頭。

     在翠亨村孫宅 (今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終於可以坐下來與他的大哥孫眉促膝談心了。為孫中山此番省親,孫眉提前三天趕回翠亨籌備。一別多年,兄弟相見,自然有說不完的話。不過,對孫中山不贊同他出任廣東都督一事,孫眉心中仍不大舒暢。於是,孫中山再次解釋說:“在家裡我有甚麼不對,你做大哥的盡可隨便責罰,至於國家大事,那就由不得你。你我心中明白,按你的性情,確實是應該留下來從事實業,而不適宜當官的。其實,不當官有甚麼要緊,今天我辭職了,還不是和你一樣?老百姓一名罷了,何必強求?”

     孫眉是個耿直漢子,想通了,也就把心結解開了。

     下午三時,經短暫歇息,孫中山在親友陪同下步出孫宅,探望親友故舊。回到兒時嬉戲的地方,他不能不強烈地懷念起少年時代的摯交、廣州重陽節起義時並肩戰鬥的戰友、“為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陸皓東來。他特意繞到陸家看望陸皓東母親,再到陸皓東墳前致祭。孫中山向陸皓東母親贈送三千元撫恤金,又安慰老人說:“亞東成仁取義,留名千古,雖死猶生,後人敬仰。”

     當晚,孫家筵開十多席,就在孫宅門前,宴請翠亨村和石門九堡一帶六十歲以上的父老,孫中山在席間殷殷致辭,感謝鄉親對革命的支持,孫眉也表示此後要多為九堡鄉親多辦事。

     有父老請教孫中山:“你說,我們村應該怎樣興利除弊?還有,村中的孫氏宗祠也該重修了。”

     孫中山心中,此時祇有礦山、鐵路,倒沒把興修祠堂這類細事放在心上,祇是隨口答道:“易嘅,易嘅,你們儘管放手做就可以了。”(3)眾人呵呵大笑,“易嘅,易嘅”一語,竟從此成為翠亨村民的口頭禪。

     5月28日早飯後,孫中山應邀前往翠亨村西的石門鄉攸福隆村玉秀義學堂,出席當地鄉親為他舉辦的茶話會。會後,孫中山與孫眉等一起,舉步前往南朗,一個多小時後抵達南朗墟。此時,南朗關帝廟前的空地,早已披紅掛彩,醒獅舞動。不論男女老少,盡皆歡呼鼓舞,迎接孫中山的到來。

 1912年5月27日,孫中山與家人在故居前合照                                                                                       

前排從左數起,依次為孫中山次女孫婉、宋靄齡、盧慕貞、孫中山、孫眉、孫眉夫人譚氏,右一為孫中山長女孫娫。

里正程延昭代表鄉親宣讀〈頌詞〉:

     維中華民國元年五月廿八日,為孫中山先生提倡革命告厥成功,由南京大總統解組榮旋,鄙人程延昭等恭候其盛,拜手揚言而頌曰:奇謀大計,義狹情真。初心獨奮,茹苦含辛。澄清苛政,革故鼎新。堯風問俗,造化傳神。同胞廣告,復漢原因。文昌大啟,燦爛星辰。猗歟休哉,今世偉人!

     南朗墟程延昭、程鴻煊、吳健有、吳贊生、程家駿、程韌初、程銓卿、程賢剛、陳惠南、程賢頌拜頌。

     專程從縣城石岐趕來的香山四大兩都共進社會長林錫翰,也激動地站起來高聲誦讀〈祝詞〉:

     維中華民國元年五月二十八號,前總統孫中山先生大駕旋里,本社同人,鼓舞歡欣,謹拜手而為之頌曰:公之兄弟建不世之奇勳,爭願一望顏色,以饜崇拜之心。料先生關情桑梓,必有至論偉略,使都人得享共和幸福也。

     孫中山也趁此機會,在答辭中向鄉親宣傳“三民主義”和“實業救國”的道理。

     散會後,孫中山信步前往欖邊西江里村,探望妹妹孫秋綺的夫家。秋綺的丈夫林喜智也是華僑,昔日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有所資助,彼此常有書信來往。1911年3月,秋綺生下一子,取名帝鏡。不想就在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的半個月後,秋綺即因病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二歲。孫中山多年未見妹妹一面,本以為回鄉即可相見,不想竟是永訣,難免感觸萬端。在與林喜智道過親情後,依依惜別返回翠亨。

     5月29日上午,孫中山、孫眉等一行十多人,前往與翠亨孫氏同出一脈的左步村孫氏宗祠尋根拜祖。

     抵左步後,孫中山、孫眉兄弟先到孫氏宗祠拜祖(4),再與族親敍舊,合影留念。據左步村老人憶述,會親期間,孫中山鼓勵左步叔侄多辦實業,為民國的鐵路事業多做貢獻。(5)

   1912年5月28日孫中山 (前排左六) 攜眷到南朗左步孫氏宗祠謁祖時合照

     下午四時左右,由於孫中山須於翌日趕赴縣城石岐,不能不告退返翠亨收拾行囊,孫眉夫婦與盧慕貞等,仍留在左步出席晚宴。

     5月30日,孫中山離開翠亨,啟程沿鄉村小道,乘便轎經南朗、宮花、庫充、賣蔗埔前往石岐。(6) 途經南朗墟時,曾到族親孫丁財家小坐,喝過茶,又匆匆上道了。

     抵達石岐時,時已近午,學宮內外,人山人海。主會場學宮張燈結綵,新搭建的四座牌樓上長聯高掛。孫中山稍事休息,即偕同秘書宋靄齡及香山縣長林壽圖等在大會現身。

     林壽圖朗聲致辭。歡迎辭為邑人李應庚孝廉所撰,原稿雖不存,幸尚存邑人黃季騫筆錄。原文長達八百字,茲摘錄如下:

     今我中山先生固推翻政府者,又辭大總統而不為者。其對於民族,皆視若平等。況香山為釣游之區,香山之人,皆若布衣昆弟之好者乎?竊維先生提倡革命奔走三十年,其志,可謂堅矣;合五族為民國,不期月而成,其績,可謂偉矣;功成身退,推賢讓能,其節,可謂高矣!若夫香山,尤與先生有特別之感情焉。生甫及申,山川生色,宗族交遊,引為光寵。曩者蕞爾一邑,首先反正,為全粵倡,雖不敢自以為功,抑亦體先生之志者也。軒車蒞止,先生其有思乎?

     歡迎會結束後,孫中山旋赴石岐商會拜會商界。據父老憶述,當時的石岐商會址設悅來大街一帶,今已不存。由於資料不足,至今仍有研究者對孫中山是否曾有此行表示懷疑。幸而《人民畫報》曾在1957年的紀念孫中山專輯中刊出一幅罕見的歷史照片。照片中,孫中山正在商會門前空地下轎,旁邊尚有多乘隨從人員乘坐的空轎,空中懸掛多面五色歡迎小旗,足證此行非虛。

     離開商會後,孫中山旋即前往“清風園”,用過午膳後,又與石岐學界及社會賢達舉行茶話會。對此行,也有人提出疑問,不過,翻閱曾於1930年出任中山縣長的香山人士黃居素的《光綱樓集》,可以讀到一首吟詠孫中山榮歸故里的詩:“晝錦閑行故里知,家家喜見漢威儀。清風園托高風遠,善導群倫不炫奇。” 黃居素少年時代在香山長大,1920年代追隨孫中山左右,並曾出任國民黨的代理海外部部長和農民部長,他的記載應是可信的。

                      香山四大兩都共進社林錫翰所致〈祝詞〉原件

     當晚,孫中山從天字碼頭出發,乘船趕返廣州。

     從5月26日到5月30日,孫中山在家鄉香山共逗留了五天。這次省親是孫中山自1895年參加革命以來的第一次,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重返故里了。其後,他於1923年在廣州就任大元帥時,據說也曾擬攜宋慶齡重返翠亨,終因陳炯明重兵威協廣州,國事為重,不得不放棄。查閱舊報,有不止一處關於他擬回石岐作演說的預告,但語焉不詳,當日是否成行,抑或因政務繁忙,不得不取消計劃,尚待進一步考證。

     【本文前山、翠亨、南朗等處的相關資料,主要根據何志毅的《珠海風物》(羊城晚報出版社2015年1 月版)、李伯新《孫中山故鄉翠亨》(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版),以及散見於《中山文史》和其它刊物的資料綜合編寫,原作者有于平、鄒佩叢等。至於孫中山在石岐的部分,則源自《人民畫報》和黃居素的《光綱樓集》及其它零散資料。所用圖片,除原刊《人民畫報》的“孫中山在石岐商會”外,其餘均屬翠亨孫中山紀念館藏。中山亭的歷史照片則是從網上下載的。】

【註】

(1) 今盧廉若公園。

(2) 今屬珠海市。

(3) “易嘅”是香山俗話,寫成書面語就是“易的”。

(4) 據《孫氏族譜》,孫中山的遠祖孫民章於元末戰亂時率家逃到南雄珠璣巷,其後隱居東莞員頭山。次子孫賢移居東莞上沙。孫賢共有三子:禮和、禮忠和禮湮。禮湮長子孫受以販運陶器為生,常來往於東莞、香山間,三子孫玄在涌口門結廬而居,娶孫屋頭陳氏為妻,生兩子:長子孫兒其後成為左步孫氏始祖,次子孫締宗則為涌口孫氏始祖,後裔於清初再從涌口遷翠亨。

(5) 在中國的早期煤礦及鐵路史上,左步人貢獻甚大,孫錦芳是唐山煤礦的總機械師,歐賡祥曾任粵漢鐵路總理。遠赴唐山的左步人多達數百,以孫氏族人為主的左步人甚至在唐山聚眾成村,取名孫家莊。

(6) 此時岐關車路尚未修建。

*劉居上,1941年生於澳門,長期在中山生活,歷任教師、廠長、報社負責人和公務員,退休後定居澳門;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山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顧問;已出版文學、歷史、民俗研究類著作二十八種。

 

 

 

本冊第 194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194-19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