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以文化積澱築起通向未來的階梯
——《文化雜誌》中文版百期獻辭

吳衛鳴

     1987年,對澳門文化發展歷程來說,獨具象徵意義:首屆“澳門國際音樂節”舉辦、“澳門中樂團”成立,而當時分別以中、葡、英三語出版的《文化雜誌》亦於同年創刊。這一年,是本人加入澳門文化學會(文化局前身)的第四個年頭,當日有幸參與雜誌的美術設計工作,親身目覩這本印刷精美的學術季刊,在社會及時代的急劇變遷中,肩負着學術傳承及文化交流的使命穩步向前。

     澳門雖為彈丸之地,但多個世紀以來的文化積澱卻異常豐厚。小巷裡的一磚一瓦、廣場上的一樹一石,皆可為一個多元文化共融的和諧社會作證,而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更足以成為澳門邁向未來發展的最重要資源。記得在首期《文化雜誌》的前言中,收錄了剛剛去世的葡萄牙前總統蘇亞雷斯先生的一段文字:“澳門是不同文化匯聚之地,數世紀以來,中西文明和睦共處,互相尊重。”事實上,《文化雜誌》三十年來為澳門與海外、中國與葡萄牙之間在中西文化、歷史及藝術層面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華人社會及國際上已建立起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為各大圖書館、著名大學和專家學者們所愛戴、收藏。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特區政府發佈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 〉,當中強調澳門作為文化之城,要傳承多元文化共存的鮮明特色。文化局作為本澳文化建設的主導部門,自然主動地在時代變化中,不斷改善創造有利於文化、學術、藝術、創意產業及文化活動的環境及條件。雖然我們的既有文化傳統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觀念上、價值上及訊息傳遞上的巨大挑戰;然而,新的訊息、新的運作亦將進一步充實我們的文化精神生活。今天,我們滿懷信心,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當代智慧,必將走出一條未來的文化大道。當然,《文化雜誌》亦將做出積極的配合,讓澳門繼續發揮充當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文化、學術交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吳衛鳴,出生於澳門,早年隨畫家甘長齡先生學習素描及水彩畫;1991至1992年獲葡葡牙高秉根基金會及澳門文化司署獎學金赴里斯本ARCO藝術學院學習,2002年獲廣州美術學院之中國畫論碩士學位,2010年獲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今於澳門及海外之繪畫及設計比賽中共獲獎六十多項,為澳門美協會會員及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創會會員;曾在中國內地、澳門、香港以及歐洲等地舉辦多次個人畫展;1999年獲任命為首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2008年任民政總署轄下文化康體部部長,2010年3月至2017年2月獲委任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

             

 

                                       

 

 

 

 

 

本冊第 2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