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祖又稱湄洲聖母、天上聖母、海神娘娘、天妃、天后等,媽祖是福建方言,意爲奶奶或娘娘,是中國航運、漁業的保護神。千百年來,沿海地區廣大人民,特別是船工、縴夫、漁民、竹木排工、船運商及經常遠航的商賈,對其極爲信仰,使其成爲中國諸多行業神中聲勢赫然的一位。
媽祖的來歷,衆說不一。有的說是福建莆田縣都巡檢林願之女,有的說是浙江溫州方士林靈素之女,還有的說是閩中蔡氏之女;生卒時間也不統一,生年有六種說法,卒年有四種說法。其中最普遍也最有根據的說法是: 媽祖本名林默,或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卒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其父林願爲本地都巡檢,祖上可追溯到唐憲宗時的莆田林牧。他有九個兒子,都當上了刺使(州牧),故有“九牧林氏”之稱。林默爲林牧的十世孫女,因出生後一個多月從不啼哭,所以起名林默。
林姑娘長大後,不但有一身好水性,而且有一副熱心腸,多次在海上救護遇險的商客與漁民,被視爲神女。最後,因在風暴中搶救遇險漁民不幸身亡。從此,林默海上救難行善的事迹在沿海地區廣爲流傳,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神化。說林母“賞夢南海觀音與以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娩身。”“誕之日,異香聞里許,經旬不散。”剛滿一歲,在襁褓之中見了神像即“手作欲拜狀”,五歲能誦觀音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長大後“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以病告! 輒愈。”她遇難後,人們都認爲她升化爲神,說升化之時“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絳雲若乘,自天而下,神乘之上升。”變成女神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救護遇險船隻。於是從莆田開始,沿海建起了許多祠廟,供奉這位海上女神。
媽祖崇拜在中國愈演愈烈。它的升級與歷代帝王的大力提倡密不可分。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給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麗,在渤海中突遇風暴,七船傾覆,路的坐船亦危險異常。他急忙禱告: “神女下凡,保我平安! ”霎時船平穩了下來。在媽祖的保佑下,路出使高麗十分順利。宋徽宗聽說此事,親賜媽祖祠“順濟”匾額一塊。
自此,媽祖的“靈跡”越來越多,得到歷代帝王褒獎、冊封也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受封四十多次,封號也愈來愈高。宋代封爲“夫人”、“靈惠妃”,元代封爲“天妃”,明代封爲“海靈神”,淸代則進一步封爲“天后”。隨着頭銜不斷升級,封號也逐漸變長,如天津東門外天后宮數丈長的神幡上赫然寫着“敕封護國庇民顯神贊順垂佑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