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

2014

简介:本次講座的目的,旨在展示於主觀建設及社會原動力中,生存的渴望與恐懼這兩種宇宙對立的力量之運作。 在第一部分我們將分析渴望,一種純粹對生存的渴望,因為生存即渴望,而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活着。 在第二部分我們將展示另一種力量是怎樣存在,這種力量阻撓渴望的達成,並有可能產生於渴望本身。 在第三部分我將展示在政治層面上這兩種力量碰撞的結果。

主讲者:何塞‧吉爾

主讲者简介:何塞‧吉爾(José Gil)出生於洛倫索‧馬貴斯(現為莫桑比克的馬普托),在里斯本生活和居住。在莫桑比克的首都中學畢業後,於1957年前往里斯本大學科學院就讀數學課程,翌年轉到巴黎繼續學習數學。但是當意識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是哲學時,便決定轉專業。1968年在索邦大學巴黎文學院哲學本科畢業。翌年哲學碩士畢業,畢業論文是關於康德的倫理學。1982年博士畢業,在弗朗索瓦‧夏特萊教授的指導下完成《身體就像權力場》博士論文,1988年該論文以書籍的形式出版。1965年至1973年期間,在一間中學擔任哲學教師,期間曾前往文森及科西嘉島,撰寫了一本關於科西嘉政治制度的書籍。在那以後,擔任巴黎第八大學心理分析及哲學系主任,同時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DE)其中一個機構翻譯科學文章。1976年返回葡萄牙,擔任高等教育及科學研究國務秘書助理。1982年在里斯本新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擔任訪問助理教授,教授美學和當代哲學。同時以項目主任的身份,在巴黎哲學國際學院、阿姆斯特丹和阿納姆的開展舞蹈新學校、聖保羅大學、哥倫比亞麥德林大學組織研討會。從1996年開始負責水鐘出版社的哲學文集。主要著作包括《費爾南多‧佩索阿,或者感覺的形而上學》、《身體的變形》、《願望的墓地》、《薩拉查:隱形的修辭》、《裸畫和微感覺》、《總運動、身體和舞蹈》、《葡萄牙,今天──生存的恐懼》、《無題──關於藝術和藝術家的文章》、《內在性難以覺察的變化──關於德勒茲的哲學》、《疲勞、厭倦、煩躁不安》。其作品在法國、西班牙、美國、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國均有翻譯版本。2005年1月被法國《新觀察家》雜誌認為是“全世界25位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2013

简介:美是甚麼?甚麼才是美? 著名美學大師蔣勳來澳,以其一貫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分享其對中西文學藝術融會貫通的美學感悟,帶領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重新發現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美和感動。

主讲者:蔣勳

主讲者简介:蔣勳,著名作家、詩人、畫家、美學家。1947年生於西安,1951年定居台北,其後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及巴黎大學藝術研究。1976年任《雄獅美術》主編,並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及淡江大學等。1984年創立東海大學美術系並擔任系主任,1996年任《聯合文學》社長。2000年自教職退休,專事寫作與繪畫創作。蔣勳寫作文類極廣,包括詩、小說、散文、文學及美學評論等,作品在兩岸四地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出版作品包括散文集《萍水相逢》、《大肚山》、《今宵酒醒何處》、《此時眾生》、《肉身覺醒》、《孤獨六講》、《手帖》;詩集《少年中國》、《多情應笑我》、《母親》、《來日方長》;小說集《因為孤獨的緣故》、《祕密假期》、《少年台灣》;文學論著《九歌》、《夢紅樓》;美術論著《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破解達文西》、《破解米開朗基羅》、《破解梵谷》、《破解高更》、《破解莫內》、《感覺十書》、《美的覺醒》、《天地有大美》、《身體美學》、《漢字書法之美》、《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蔣勳在藝文美學的貢獻甚廣,尤其擅長於文學、繪畫、書法等跨領域的整合,作品經常觸及現代人的情感處境,帶領讀者領略美的底蘊和內涵。台灣著名詩人席慕蓉因而稱蔣勳“以一人之力,在整個華文世界裡,為‘美’推動了一場寧靜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