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纪念馆展览图录
冼星海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的遗物主要收藏於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冼星海纪念馆借出冼星海遗物来澳展出。本书以中、葡、英三种文字,图文并茂介绍这批展品,包括冼星海的证件、日记、书信、手稿、小提琴和衣服等,藉此加深公众对冼星海生平及艺术成就的认识。
文化杂志(中文版)第一百零九期
第109期分为五个栏目: “先辈事业” 其中有李业飞的论文,颂扬了日本华侨陈秉心先生追随孙中山革命二十年的经历,“澳门研究”刊出郭晓明的论文,全面论述了明清时期澳门教育三轨并行的特点以及所设课程的内容。此外还有“传说与历史” “传教布道” “文学与艺术”栏目,刊出有关专题论文。
流光岁月 - 澳门博物馆馆藏明信片展
澳门博物馆举办《流光岁月 - 澳门博物馆馆藏明信片展》,精心挑选一百八十多件馆藏明信片及相关物品,展现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门韶华,重现往昔澳门的景致,见证时代的变迁。表现形式从历史绘画到摄影作品,由繁忙的港口到恬静的街巷,反映了澳门华洋杂处、多元共存的社会人文特色。
乐善好施 - 高可宁与德成按
《乐善好施 - 高可宁与德成按》一书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赵利峰所着。全书以史实为据、以通俗为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晚清民国时期澳门典当业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梳理该时期澳门当押业的相关文献史料,又以当时澳门当押业龙头“德成按”的创建及营运过程,及其创设人高可宁先生的事迹,向读者生动了介绍澳门当按押业的发展史,并将澳门典当业置於中国当时历史时空背景,澳门当押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典当业发展演变的历史缩影 。
澳门水域的海盗 (1854 - 1935)
“澳门水域的海盗(1854-1935)”这一主题,经常广受大众关注,但这次并不仅仅是一次文献展览而已。“海盗”的固有形象反映了世人的惯常想象:冒险、浪漫、残暴、嗜血……这些印象往往源自文学和影视作品。然而,若抛去纷繁的想象,转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很快会发现,“海盗”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因此,“澳门水域的海盗(1854-1935)”一方面旨在引起公众和学界对海盗主题的研究兴趣,并将其作为涉及地缘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议题来探究;另一方面,亦向公众展示澳门档案馆珍藏的丰富文献资源。 本图录的第一部分,将按6个方面结合部分展览档案文献作介绍,以期为该专题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部分,开列了澳门档案馆馆藏与澳门和邻近地区水域海盗活动相关的案卷,这些资料均属於档案文献展览的一部分。
文化杂志(中文版)第一百零八期
第108期分为“海外留声”、“传教布道”、“传说与历史” “文学与艺术”栏目。其中〈秋瑾赴日留学引路人服部繁子的遗文研究〉为本期重点论文,对有关秋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当代葡萄牙艺术音乐 - 乔治.佩西尼奥、坎迪多.利马、若昂.佩德罗.奥利维拉
该书收录20至21世纪中,三位重要的葡萄牙艺术音乐作曲家 - 乔治.佩西尼奥(Jorge Peixinho)、坎迪多.利马(Cândido Lima)和若昂.佩德罗.奥利维拉(João Pedro Oliveira)多样的作品体裁,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路及方式进行了一系列作曲技巧和原则的研究,为当代葡萄牙艺术音乐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资料。
小城大梦 - 写给孩子的澳门故事
《小城大梦 - 写给孩子的澳门故事》收录澳门及内地八位作家所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讲述澳门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故事,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成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故事主题包括澳门回归、澳门世界遗产、港珠澳大桥、澳门国际龙舟赛、鱼行醉龙节、粤剧及凉茶等。该书定位於孩子的成长,将视角对准澳门生活的少年儿童,书写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以小见大,展现澳门人内在的文化自信,以及澳门自古至今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的努力与担当,为澳门及内地青少年读者展现真正的澳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