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四百年來日本對中國的吞併策劃和實施
——兼論當前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危險信號

施存龍

     天下歪理謬論,莫過於日本軍國主義者。六十八年前,日本雖然投降,日本記者竟稱中國收復東北舊山河為“併吞滿蒙”(1)。六十八年來,某些日本人對他們的人在中國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狂轟亂炸、施放毒氣,扔細菌彈、拿中國活人做試驗、霸佔土地、強徵“慰安婦”、奴役勞工,說是來“解放”中國人;殺死幾千萬中國人,得怪中國人反抗;侵佔中國大片領土,不過是“進入”一下;造成大災難,不過是添點“麻煩”,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有的軍國主義者,不但拒不認罪、賠罪,反而仇視中國,反咬一口。如六十多年後,有個仇華的日本文人竟寫了一本題為“中國吞併日本”的書,危言聳耳,煽惑日本人民,居心叵測。2007年3月26日,日本執政黨的自民黨政策調查會會長中川昭一在名古屋演講,大肆宣揚“中國威脅”,竟煽動說:“如果今後十五年臺灣出現異動,那二十年內日本可能會變成中國的一個省份了。”(2) 就是說,中國不久將來會吞併日本。他們的言行,代表着日本一股軍國主義遺毒勢力。煽動裹挾不明真相的日本人民,混淆世界視聽,用心何其毒也!

     查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漢民族為主執政時,從未有吞併日本之意,更無一兵一卒登陸過日本,殺過一人,搶過一物,佔領過一寸土地(至於蒙古人在元代要征討日本,實際也未到達日本。當時中國人也處於被侵佔征服中)。當代中國對日本是一再忍讓,甚至過份片面地一廂情願地講中日友好,更談不上有一絲吞併之意。倒是日本自明清四百多年來,在野壞分子和政府中軍國主義分子一直處心積慮要滅亡中國,吞併中國,一次一次發動為此目的的外交訛詐和侵略戰爭。在明代,雖然也曾有葡萄牙、西班牙王國的人策劃滅亡中國,但他們僅止於有人策劃,並未列為國策,更未發動亡華戰爭。惟獨日本軍國主義將亡華列入政府國策目標,且衣缽相傳,持續幾百年付之實施。他們卻如此反咬一口,但事實勝於雄辯。請看明清四百年來特別是1931年以來的事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明代日本從倭寇侵擾到政府策劃和發動吞併戰爭

     一、民間壞分子掠華

     日本人侵掠中國沿海,從元末明初就已不斷。這就是延續到明代中期的倭寇,受害地區遍及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沿海,還禍及遼東一部(3) ;不過他們還祇是民間壞分子,以搶劫財物、殺人放火為特徵,雖受某些地方統治集團某種支持,尚非國家行為,有時日本政府還回應中國政府要求,配合捕送倭寇。然而到明萬曆年間,情況發生質變,日本出現企圖吞併中國的政府行為。

     二、政府策劃

     16世紀中葉之前,日本已成為統一國家,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那些稱為國中之“國”的行政區劃,不過是其管轄下的縣而已。但到了16世紀中葉,中央無力,分為六十六個小國。其中尾張國(今愛知縣)封建主織田信長(4) 陸續統一日本時,手下部將羽柴秀吉(後改名為豐臣秀吉),就曾於1577年(日本天正五年,中國明代萬曆五年)上奏云:

     臣借君之威武,迅速平定中國[施按:此不指我們中國,乃指日本本州],而君家的宿將老臣未取得領土極多,宜將中國 [施按:仍指日本本州]分予之。臣更拜命征伐九州,親平該地,並率軍進入朝鮮,席捲明朝四百餘州行政區劃 [這是指我們中國,但不符合實際,明代中國是實行省縣制,已不用“州”作為行政區劃],以為皇國[日本人自稱]之版圖。

這就提出一個要滅亡我們大陸中國的計劃口號。同年5月29日給其妾的私信中也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施按:日本人把唐朝到清朝的中國習稱為“唐”,這裡是對明朝的代稱] 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5) 這是他在公私場合吞併中國的誓志和他借道朝鮮進軍明朝中國的大概步驟。織田去世後,豐臣秀吉主持完成了全日本的統一,就將亡華計劃付之戰爭行動。

     三、日、西勾結

     豐臣秀吉在實施亡華計劃過程中,還勾結駐日本的西洋傳教士,力圖借助葡、西合併國在東方的武裝力量做他們侵略的幫兇。1586年,豐臣秀吉提出征服朝鮮與中國的狂妄計劃,使早就心懷借助日本武力滅亡中國想法的西、葡耶穌會士感到有實現這一夢想的希望。在這一年5月4日,他向西班牙派駐日本的耶穌會日本準管區長科埃略神父透露了這一瘋狂的設想。他要求西葡傳教士從中斡旋,向葡萄牙人租用兩艘大型戰船,幫助他實現這一夙願,並許諾事成後把他佔領後的整個中國的自由傳教作為報酬。擔任會談翻譯的弗洛伊斯記述說:

     [⋯⋯] 他(豐臣秀吉)已經征服了日本全國,並達到今天的地位。由於國內的金銀亦很充份,所以他別無所求,唯一掛念的,祇是死後對自己名聲和權勢的評價。他說,他已經下定決心,在處理並安定了日本的事後,讓位給他的兄弟美濃殿(美濃守秀長),而自己則渡海去征服朝鮮和中國。為此,正砍伐樹木,修造二千艘船,準備用這些船運送軍隊。他要求神父幫助他,調撥二艘裝備齊全的大型帆船,(並聲稱)這不是贈送,他會支付相當的代價。他希望(這些帆船)裝備必要的設備,選擇優秀的船員,他將給予他們收入或支付銀子。[⋯⋯] 如果成功地使中國人歸順,(他)不希望留在該地或是佔領那些土地,祇是希望將它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到那時,將在各地建造教堂,命令所有人都皈依我們的聖教,然後再返回日本。

     1588年3月1日,奧斯丁會士法蘭西斯科·曼里克 (Francisco Manrique) 在從澳門寫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說:

     如果陛下準備用戰爭攻入中國,並佔領之,那麼陛下應設法動員日本的諸王。雖然基督徒王不過四人,但可以驅使超過十萬名士兵,'如果由他們指揮我們的軍隊,是很容易佔領中國的。因為日本士兵極為勇敢而大膽,而且非常殘忍,令中國人害怕。

     原葡萄牙派往日本和中國教區的巡視員、兩國合併後仍繼承此職的范禮安,於1591年第二次訪問日本期間,向這個發動罪惡戰爭的戰犯贈送了飽含深意的禮物:兩領米蘭製的華麗鎖甲,兩支帶有黃金飾物的銀劍,兩支在日本從未見過的火槍,兩柄短劍,一頂非常美麗的野戰帳篷和一頭高大的阿拉伯馬(另有一頭死於途中)及全套鞍具,四幅珍貴的油畫。除了那四幅油畫可能與他們傳播耶穌教有關,其它的禮品都屬軍需用品。范禮安投其所好的特殊禮品贏得了豐臣秀吉的歡心。他的這次訪問成功地緩和了日本教會的艱苦處境,使之進入了一個發展高峰期。(6) 這標誌了東洋敵寇與西洋侵華勢力準官方勾結的形成。范禮安不同其他西葡傳教士那樣主張直接由西葡武力為主、以日本人參與幫助侵滅中國,而是採取借刀殺人的策略。

     葡-西耶穌會士傳教日本期間,常利用日本國內諸侯紛爭的分裂局面,拉攏少數地方大名(日本古代社會一種身份名稱,此指較有地方勢力的人),通過他們的改宗,迅速擴大教會的勢力。在豐臣秀吉禁教之後,也正是由於這些“基督教大名”的庇護,才使他們得以苟延殘喘。除了大友義鎮和大內義隆、大村純忠等人,西班牙人提到的“另一位基督徒王”,就是曾擔任進攻朝鮮先鋒官的小西行長。

     四、亡朝滅華戰爭未取勝

     1590年,日本召見朝鮮使臣,在帶給朝鮮國王的信中,明目張膽地宣稱:“吾將率兵直入大明國,易吾朝之風俗於四百餘州(指明朝全中國)。”接着以命令口脗說:“貴國先驅而入朝(指朝使來日本拜見他)是遠見之舉”,“ 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聽候調遣”。當時,朝、中兩國王朝對這一侵略信號麻痹大意,沒有嚴陣以待。而豐臣秀吉組成十五萬八千七百名侵略軍,於1582年發佈出征令,開了滅亡中國的前奏。日軍登陸朝鮮後,所向無敵,朝鮮京城失陷,王子被俘,國王率官逃至中國邊境並向明朝求救兵。(7)

     豐臣秀吉以為勝利在握,就派人誘使朝鮮國王投日,以便變其侵華阻力為動力。他命前線領導人迅速探明向中國進軍的地理情況,以便親自出征中國。秀吉政府制訂了征服明朝的規劃共二十五條,其中有:

     高麗都城已於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施按:也仍指明朝中國]關白之職[施按:
日本官制職稱,地位僅次於國王,相當於中國丞相。(8) 1585年即天正十年起,豐臣秀吉即任關白之職,約1591年前便將此職讓給養子秀次。(9)]授汝 [施按:指秀次]”、“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 [施按:此所謂“國”,是日本人視角下對中國縣的習稱,指北京周圍各縣。(10)]

這就是說他把吞併中國成為日本一部分後的人事都安排好了,讓養子任中國殖民地頭頭。

     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 [施按:實指大明帝國。以下各括註均為筆者所加] 之京城[不是指長安,而是指北京],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之十國[此指明朝北京周圍的各縣] 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得增加[⋯⋯] (11)

這就是說,把原來日本國王安排為吞併中國後的大國王,遷都北京。如意算盤都已打好,他自己呢,沒在這裡說;在別的史料中,據說他安排自己坐鎮於當時中國對日的主要海上門戶 —— 港口城市寧波。(12)

     明朝政府考慮到“唇亡齒寒”,應朝鮮國王請求,出兵抗日援朝,初戰雖失利,但隨後增兵收復了平壤。中日議和之後,日軍祇撤出朝鮮京城,仍佔有朝鮮沿海許多地方。不料背信棄義的侵朝日軍在獲得喘息以後,捲土重來,實行大屠殺報復。日本一方面玩弄和談欺騙明軍,扮演假的明朝和談代表到日本與秀吉議和,一方面在朝鮮沿海鞏固佔領區,結果明朝中了圈套,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而這個一心想滅亡中國的秀吉要的是大明皇帝向他乞和並將大明全國版圖併入日本國,哪會要明朝封他當原來島國的日本的國王呢,為此他立命作第二次侵朝征明戰備。(13)

     當明廷發覺假情,懲治了投降派、漢奸後,也加強了備戰。(14) 1597年,豐臣秀吉以十四萬兵力發動第二次侵略戰爭。明軍也派第二次赴朝軍隊進行抗日援朝,日軍無法取得全域性勝利。正巧次年秀吉得病去世,日本新執政者作出從朝鮮撤軍決定。(15) 七年的侵朝圖華戰爭使朝、中兩國遭受很大損失,但豐臣秀吉政府滅亡中國的計劃實施結果,以無功而終。

     日本現代歷史學家中村新太郎所著《日本和朝鮮二千年》中評定這次“征服中國的宏偉計劃破產”。秀吉雖死,但後繼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亡華之心並未死。他們繼續積蓄力量,窺伺新的機會。

     五、改從琉球下手

     到明後期,他們改從中國東部附屬國 —— 琉球國下手。明朝一向幫助琉球國,如該國來華船舶落後,易遭海難,因而贈以先進船舶;缺乏航海、造船人材要求明朝支援,明朝將福建省的二十五姓這方面人材移民給琉球。而日本卻陰謀伺機侵佔之,並以其為跳板之一征服中國。

     1609年,日本的薩摩藩主背着明朝,以武力征服了琉球王國,直接管轄其富饒的北部,將貧瘠的南部仍留給由日本控制的琉球王治理,繼續作為中國朝貢國,既可掩蓋日本侵佔真相,又可充當薩摩藩托售貨物的掮客,從向中國朝貢中受益。(16) 因為中國實行對包括琉球國在內的朝貢國“厚往薄來”的優惠政策,所以利用琉球名義與中國貿易可以撈到好處。因中國對日貿易採取限期限量,不能滿足日本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量,迫使琉球每年既要向日本薩摩藩地方政權納貢,又要向日本中央的江戶幕府納貢。

     清代日本吞併中國的行動

     清前期,日本國力貧弱,軍國主義者心有餘而力不足。明治維新使日本強起來後,又繼續執行滅亡中國計劃。他們策劃吞併中國的步驟是:
第一步奪取琉球群島、臺灣;第二步吞併朝鮮;第三步吞併中國東部和蒙古(當時外蒙也是中國的一部分);第四步征服全中國,最終使中國成為“大日本國”的大陸部分。

     一、吞併琉球群島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0月,日本政府宣佈撤銷琉球王為藩,將其列為日本華族並賜府第於東京。琉球王尚泰還寄希望清朝能保護他,拒往東京。1875年,日本派兵進駐琉球,迫令撤銷設在中國福州的琉球館,禁止與清廷直接往來。當時身為宗主國的清廷十分糊塗,對這一系列變故竟一無所知。後經原琉球國王秘密派親戚到福州向福建總督、巡撫反映,清廷才向日本進行交涉。但日本政府反而悍然於1879年將琉球劃為日本國沖繩縣,任命日人去當縣長,歸日本政府內務省[按:“省”相當於中國中央政府的“部”],徹底吞併,造成既成事實後,尋找機會誘使清朝承認琉球屬於日本。

     三、吞併臺灣島

     臺灣本島和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小島,以及附近澎湖列島都是清朝中國正式領土。日本政府廢琉球王設藩後,就嘗試涉足臺灣。1871年12月,日本軍國主義者終於等來一個切入口的機會。琉球島民的船被風浪吹到臺灣南岸,因故被當地土著居民殺害。經福建總督、巡撫查辦[按:當時臺灣屬福建省管轄]將倖存者遣送回國。當時日本還未將琉球吞併,剛剛擅自設為藩籬,他們就借此向中國的臺灣“興師問罪”。1873年3月,日本的佐藤利八等四人的船被颳到臺灣,遇救後被送回國,這本來是一種普通海難事故和民間糾紛,中國已盡東道主義務,可日本不但不感謝,反而借此“征臺”之聲甚囂塵上,隨後派出一個外交使團來清朝套取話柄。清朝總理衙門[相當於今外交部] 官員中計,被日本人抓住清朝未能管臺灣島上“生番”的話柄,把魔爪伸到臺灣。1874年4月,日本政府竟任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臺灣藩地事務都督,帶領一支入侵軍,美其名為“臺灣生番探險隊”,於5月7日在臺灣島的琅嶠登陸。18日臺灣居民抗戰。日軍仗其軍事優勢和金錢收買兩手,征服當地土著民。後因日軍中流行疾病,難以再擴張,便勾結英、法外交官從外交上對清朝進行訛詐。昏庸的清朝君臣竟然反而被侵犯領土的日本政府勒索走四十萬両中國人民的血汗錢,以換取日軍撤離臺灣。通過這件事,日本朝野瞭解到清廷的無能,準備捲土重來;後來,便通過甲午戰爭,迫訂〈馬關條約〉,終於割走了中國臺灣省,併吞入日本國。(18)

     三、吞併朝鮮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政府,也不忘豐臣秀吉的亡華“遺志”,又開始接過他的衣缽,實施侵吞朝鮮。1875年,日本軍艦駛進朝鮮沿海門戶,迫使朝鮮簽訂不平等的〈江華條約〉,規定日本在朝鮮的種種特權,同時促使朝鮮擺脫中國歷來的政治影響。1884年,日本國竹添公使在朝鮮策動政變。他率武裝衝入朝鮮王宮,軟禁國王,殺害親中國大臣,改由親日派當政。在朝鮮政府向中國求援下,清軍開進王宮,才將日軍趕出王宮。但日本繼續製造種種事端,一方面再迫朝鮮簽訂不平等的〈漢城條約〉,另一方面又來清廷訛詐,獲得清廷許諾日本在朝鮮擁有和中國同等的出兵權。(19) 由此埋下了以後甲午海戰的禍根。

     四、日本亡華大合唱

     還在日本初侵臺灣的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中國同治十三年),尚不具備全面侵華實力時,日本國內就已掀起一股亡華大合唱,其中如山縣有朋,就拋出〈征清三策〉,聲稱他願率兵三萬入侵清國江蘇,趁機北航天津,迫清政府結“城下之盟”。福澤俞吉等亡華理論家則明目張膽聲稱他們一生追求的目的唯在擴張主權。當1883年中法戰爭時,他主張聯合法國,南北夾擊中國。當第二年闖進朝鮮王宮的日軍被中朝軍擊退後,他又要求政府斷然訴諸武力,戰勝中國,日本就可“永被尊為東方之盟主”(20);鼓吹為了侵略中國得逞,要不惜犧牲生命財產:“吾輩一身不足愛,願揮戈戰死於北京城下;吾輩財產不足惜,可全部奉獻充軍費。”日本輿論界也都參加這一狂妄大合唱,侵入中國大陸之聲彌漫全日本。日本那些不得志的浪人和武士也紛紛行動起來,政府則從精神到財力上支持培訓侵華的人員。(21) 日本政府為侵略中國,備戰二十年。

     五、從侵入遼東到吞併東北各省

     甲午戰爭後,由於三國干涉還遼,日本政府不得不將吞進嘴裡的中國遼東吐出來,但它吞併之心不死。1904年,為與另一帝國主義沙俄爭奪中國東北權益而在中國領土上爆發日俄戰爭。日本得勝,獨佔利益,1907年4月成立侵略機構 —— 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它不但經營鐵路、港口(如大連港)、土木、製鐵等中國經濟命脈,而且管理附屬地行政,實施東北部分殖民地半殖地化。日本侵入中國東北的駐守軍,演變為後來民國時期挑起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關東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全東北後,於1932年3月1日成立所謂“滿洲國”偽政府,扶植起被中國民主革命趕出故宮的前末代皇帝溥儀,充當傀儡漢奸,先稱“執政”,1934年改稱“滿洲帝國”皇帝。同時,日本侵入蒙古,扶植起日本炮製的傀儡政權,使之脫離中國。(22)

     六、侵入華北

     在華北,由於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反帝運動,日本認為新機會又來,加入侵華八國聯軍,大發戰爭財,取得鉅額賠款,並且出兵華北,稱為“清國駐屯軍”,辛亥革命後改名中國駐屯軍(後來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就是這支日軍挑起的)。日軍在華北不斷製造事端,擴大勢力範圍,例如1931年11月,在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策劃下,駐天津日本軍配合漢奸向中國軍警挑衅,日軍以此為藉口迫中國駐軍撤出中國領土。1933年4月,長城抗日失敗,日軍直逼平(北平,即今北京)津。日本政府在天津迫訂〈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從北平市周邊的延慶、昌平、高麗營(在今順義區西邊與昌平區交界處)、順義、通州以及今河北省的香河、寧河、寶坻等縣所連之線以西以南撤軍,以北以東至長城沿線,中國不能駐軍,使今內蒙、河北大片領土成為日軍自由出入之地。(23)

     七、田中亡華奏摺

     1927年日本陷入金融危機,反動軍閥頭子田中義一當上首相組成內閣。他對內鎮壓工農運動,對外陰謀策劃滅亡中國。該年5月出兵中國山東,侵佔了省會濟南,妄圖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同年6-7月間在他召開的“東方會議”上發表〈對華政策綱領〉演講,並把該會議策劃的侵華政策和步驟寫成奏摺給天皇,聲稱:“吾人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吾人如能征服中國,則其餘亞洲國家及南洋諸國(指今南海周邊各國)均畏懼於我,投降於我 [⋯⋯] 當吾人得以支配中國全部資源之後,吾人將 [⋯⋯]”後任日本內閣都繼承並具體實施這一亡華計劃。如1936年8月,廣田弘毅內閣通過〈基本國策綱要〉,聲稱“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上的地位”,就是要進一步滅亡中國。(24) 侵華計劃獲日本天皇批准。(25)

     八、要“三個月滅亡中國”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為吞併中國,經過精心策劃,於1937年7月7日夜突然襲擊北平市宛平縣(今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中國駐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月底佔領全北平、天津和附近地區。8月13日,日軍再開南方戰場,對大上海發動進攻,11月佔領上海(外國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除外),12月13日,攻陷當時中國首都南京,隨後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26)

     日帝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中國人民的力量,宣稱“速戰速決”,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然而中國軍民實行長期抗戰,把他們陷入汪洋大海之中。八年奮戰和世界反法西斯運動使吞併中國之野心成為泡影。

     歷史經驗教訓

     日本軍國主義四百年來吞併中國累累罪行確鑿,尤其“九.一八事變”以來,經驗教訓十分深刻。

     一、國內政治力量必須團結,民族凝聚力必須加強,才能擰成一股繩。過去日本侵華所以得計,以“九.一八事變”為例,就鑽了中國內戰的空子。蔣介石把兵力放在“剿共”上不去抗日,也不許張學良東北軍抗日,將東北拱手讓給日帝,卻調他去打紅軍,直到宛平縣盧溝橋“七七事變”,才被逼發動抗日戰爭。

     二、必須保持一個有愛國精神、有遠見且高效而廉正的政府。歷史上日本侵華所以得逞,與明清政府愚昧落後、腐敗無能及北洋軍閥政府賣國賊有關。所以我們應隨時清除漢奸、腐敗無能官員,使用能對侵略勢力和賣國動向作出迅速而穩重反應的人。

     三、在保持對外開放前提下,加強海防、空防,既要有自衛力,還要有反擊力。明代中後期的消極海疆自衛,招來海疆不寧,應引以為誡。

     四、吸取日本明治維新走上邪路的教訓。明治維新圖強、力求擺脫西方對日不平等條約是對的,但走上與西方列強共進退、侵略鄰國是錯的。我們應對外不斷宣傳和示範中國強大了也不威脅任何人,對內不斷進行睦鄰友好教育,再強大也不凌人。

     五、警惕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和“侵略有理”、“侵略有功”言行。全面侵華戰爭已過去幾十年,迄今不肯認真認罪,屢屢力圖抵賴。尤其某些日本人著書立說,反咬中國會吞併日本,這些是過去吞併中國未成而心猶不死的心態反映。警惕日本右翼煽動“中國威脅論”,應隨時向日本和世界人民揭批,不要一廂情願地搞“以德報怨”,以為可感動軍國主義者。無數事實證明,他們並不領情,必須清醒認識他們那些人劣性難改。

     六、我們要對廣大日本人民大講真誠友好,但是報刊不宜再片面宣傳同情日本人也是戰爭受害者。他們的受害與中國人民受害性質根本不同,不可同日而語。要使他們明白盲目跟着軍國主義分子走,貪圖不應有的“國家利益”,祇會最終成為殉葬品;祇有共同反對軍國主義言行,才能保持世代睦鄰友好,共享天下太平。

     七、我們不提倡復仇主義,不同意一概排斥日本人,狼心狗肺者祇是一部分狂妄分子。不要羞辱、漫駡一般日本人,要分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理有節。日本人當中不乏好人、善良人、明理人、高瞻遠矚而愛和平、講睦鄰友好的人,可惜他們常缺乏主政機會。我們也要歡迎過去犯過錯誤、現在有了認識轉變的原侵略者。日本人的優點和長處,我們仍要認真學習。對於日本人的中肯意見,不可因人廢言。

     八、對有的華人學者利用學術自由為日本侵略戰爭翻案的論點(27),也要運用批評與反批評的學術自由,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澄清是非進行批駁,不能聽之任之,但不能借此壓制不同見解。

     九、過去蔣介石對敵人大發慈悲,不顧民意,擅自放棄賠款,這是國耻羞辱。如今起碼要在理論上、史料上、調查證據上聲援民間向日索賠,不能袖手旁觀,否則更加脫離群眾!

     中日和平條約簽訂後日本極右政客對釣魚島的言行及整體右傾的危險信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中國不接管琉球而推給美國是蔣政權的過錯。美國總統羅斯福兩次要交給中國,蔣介石都推諉不接。即使自已不要,為何不使它恢復獨立?!戰敗的日本,還不滿足它的分外之得,反而得寸進尺,聲稱本屬於中國領土的釣魚島也是他們的。日本政府不但讓民間右翼分子闖到島上豎日本牌、立燈塔,官方派出自衛隊軍艦阻止中國船舶靠近,驅逐和逮捕臺灣和中國大陸漁民,而且當2007年3月中國政府總理訪日前夕,沖繩縣的知事 (縣行政長官)仲井真弘多聲稱要於13日乘日本軍用飛機“視察“釣魚島。(28) 2012年,日本極右反華分子石原慎太郎耍弄募款購釣魚島鬧劇,野田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反覆勸阻、交涉、警告,以及中國全民的反對,執意“收購為國有”,有意惡化中日關係。

     如今上臺的日本極右政客安倍晉三,在上臺之前就是一個與中國為敵之徒。1995年,第一次當選眾議員的他,擔任反對派議員聯盟的代理事務局長時,當“戰後五十年決議”案通過之際,安倍就與五十多名自民党議員缺席眾議院全體大會加以抵制。1997年,安倍等人成立“思考日本前途和歷史教育問題議員聯盟會”並就任事務局長。該會對教科書上有關隨軍慰安婦的記述和河野談話的內容進行了攻擊。2001年日本廣播協會(NHK)一期有關審判隨軍慰安婦問題的民眾法庭節目,安倍等人曾要求改動。《朝日新聞》2005年報導,安倍等人對NHK的負責人施加了壓力,稱“純屬捏造”。他不顧多方反對,堅持參拜供奉侵略戰爭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對那些殘暴冷酷、殺人如麻的戰爭劊子手寄以深深的敬意和懷念,以戰犯為“偶像”。他在任自民党幹事長期間,於2004年和2005年兩次參拜靖國神社;2006年第一次當上了首相,偽裝改變態度,首訪中國,以示緩和小泉政府時中日關係緊張局面,初認慰安婦並道歉,可是次年3月,在強徵慰安婦問題上又稱“沒有證據證明強制性”;首相卸任後,又立刻公然祭拜,否認日本的侵華罪行,支持日本教科書清掃所謂的“自虐史觀”。2010年正當中日關係低谷之際,他以在野身份,跑到臺灣訪問,進行拉臺抗中。他在臺的老友李登輝迎合稱:“釣魚島是日本的地盤”,“臺灣人也應去靖國神社鞠躬”(29)。安倍這次重新上臺之後,變本加厲,極力破壞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肆無忌憚地一口咬定釣魚島屬於他們的“固有領土”,否認四十一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與周總理達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約定。安倍近期接受美國《外交》雜誌專訪時,否認上世紀70年代中日有“擱置爭議”共識,妄稱“完全是中國的‘謊言’”。其後,日本有人又辯稱《外交》雜誌英文網站內容有誤,要以七八月期紙質版雜誌為準。當年親耳聽到中日訂立友好和平條約時鄧小平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約定“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前日本官房長官來中國公開作證確有其事。據鳳凰衛視報導,2013年6月24日,日本前首相鳩山在接受專訪時說:“日中雙方都認為釣魚島是自己的領土,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從中方來看,說日本竊取了釣魚島,也有道理,中方認為〈開羅宣言〉包括了歸還釣魚島的內容,釣魚島自然存在主權紛爭。”“日本政府一直採取頑固的態度,日中關係就會越來越差,最後無法解決,日本祇能承認過去對釣魚島達成的共識。”鳩山說:“至少在四十一年前,周恩來總理和田中角榮首相達成了擱置爭議的共識,雖然沒有寫成文書,但這是事實。”他在28日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開幕式上講話也公開承認這一“共識是存在的”。但安倍還是頑固否認有此共識。他堅稱中日兩國間“不存在領土爭議”,安倍在6月30日播出的讀賣電視臺節目中對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近日圍繞尖閣諸島主權問題的言論作出回應稱:“完全沒有擱置之類的承諾。”(30) 他們積極籌劃專業奪島軍隊,又派自衛隊到美國與美軍聯合演習奪島戰術。他們還想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尖閣島即我們所稱的釣魚島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花招,企圖通過國際組織登記,使他們竊來之物合法化。他們之所以敢於大膽妄為,是因為自視某些力量比中國強,周邊沒別的有實力的國家遏制他們,又有強有力的軍事盟友美國在幕後或一旁支持,借助美日安保條約,向國際上演求和平假像。

     我們必須整治好國內腐敗現象,凝聚民心,加強各民族團結,加強經濟、科技、軍事實力,支持大陸和臺灣、港澳民間保釣力量,爭取臺灣當局放下幻想,兩岸聯手保釣。要批駁李登輝之流的漢奸性言論,吸取我們過去對日工作失誤的教訓,諸如過份片面地一廂情願地講中日友好,有的人無原則地同情日本討好日本,甚至糊里糊塗在地圖上釣魚島位置標成日本尖閣列島,以致日本現今有的人如外相玄葉光一郎拿這個工作失誤為把柄,說是中國政府也曾承認它是日本領土。(31) 安倍為7月參院勝選,急欲在修復中日關係上找點籌碼,隔海招喚要中日首腦會晤,但又提要中國先答應一條,卻未具體明說。據當地推測,是要中國擱置主權不提。(32) 如果此解無誤,真是豈有此理!中國不提釣魚島是中國主權,還會晤甚麼?我們已經承諾遵守擱置爭議四十一年了,既然如今日本政府單方面毀約,也罷,我們就此完全收復被竊之地,自己領土當然自己開發,不必再提“共同開發”;否則,反而讓他國誤以為我們還有不能理直氣壯之嫌。當年迫於形勢,不得以而為之,時至今日,無必要再幹這種笨事。

     更嚴重的是,安倍晉三組成的內閣挑戰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形成的格局,力圖翻案;2013年新年伊始,又曝出有意在適當時候就歷史問題發表“與21世紀相適應、面向未來”的新談話。2月,他到美國訪問,北京時間23日凌晨,在華盛頓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SIS) 發表題為“日本回來了”的演講。安倍借此向世界宣誓:日本永遠不做“二流國家”,“一個強大的日本回來了”。 問題不在於日本做強國,而在於做個甚麼樣的強國?問題不在於日本回來,而在於回到哪裡?我們不幸地看到,安倍力圖把恢復軍國主義的狂想夢成為現實,剛剛選舉獲勝,便放出狠話,稱釣魚島問題“沒有談判餘地”,對自己上屆首相任期中沒能參拜靖國神社“悔恨至極”,重申將加速關於修改和平憲法的討論,推動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這正如五個月後《人民日報》文章列舉他的所作所為的事如下:

     竭力為日本侵略歷史翻案正名。放言要修改“村山談話”和“河野談話”,高調主張制定“自主”憲法、設立“國防軍”,向靖國神社贈送供品,質疑“東京審判”,拋出“侵略未定義論”,隆重紀念“恢復主權日”並當場傚倣戰前做法率眾高呼“天皇萬歲”,親自着軍裝登上坦克、飛機作秀。[⋯⋯] 安倍幾乎把日本極右勢力長期夢寐以求的政治訴求挨個兒點了個遍,訪問緬甸期間還刻意專程祭掃二戰侵緬日軍陣亡士兵墓。這些動向疊加在一起,無疑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日本全面“向右轉”的明確資訊。[⋯⋯] 麻生太郎等安倍內閣要員以及近170名朝野政黨議員在4月靖國神社春季大祭期間蜂擁前往參拜,創下了二十四年來的新紀錄。(33)

     我要着重補充的是,安倍晉三4月23號在日本參議院答辯時表示,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以至國際上都沒有定論,取決於從哪一方看待問題。他這番言論連美國媒體也聽不下去,不得不批。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社論指出,日本侵略韓國和中國的歷史事實不容懷疑,否認事實引起中韓官員的憤怒回應,是可以理解的。社論質疑,為甚麼德國可以誠實面對歷史,而日本一些人卻不能承認侵略史實?社論批日本繼續懷念戰前的帝國主義。安倍有意乘坐731號戰機,意在懷念他們喪盡天良的細菌戰部隊(34);安倍率多名高官出席沖繩慰靈日,紀念為抵抗美軍當年琉球群島戰役而犧牲的日軍,沒有任何自責,反而要去“慰靈”;他們年年大肆紀念原子彈犧牲日,卻不說為甚麼要挨原子彈,從不認為自己罪有應得,不總結以害人、侵略、不可一世開始,以自己山河破碎、乞降而告終的教訓。現在以防備中國航母為藉口,研製新導彈,發展海軍陸戰隊,改防守型為進攻型軍事力量,一旦時機成熟,力量充沛,不但還會報復中國抗日之仇,而且也會與美國翻臉,再來類似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在第二次訪美前夕,4月下旬,安倍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誣衊中國“同日本和其他亞洲鄰國的衝突是中國根深蒂固的需求”,宣稱他領導下的日本將阻止中國“掠奪他國領土”。如此妄語令世界輿論愕然。儘管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為此解釋說,這並非安倍的原話。但《華盛頓郵報》提供的採訪逐字記錄明白無誤地記載了安倍的話,作證是他原話。5月26日,安倍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針對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波茨坦發表的有關戰後國際秩序的講話,公然反責中國總理:“這是嚴重無視歷史的發言,決不能接受。”繼而於29日,他又針對中國外長王毅的評論反駁說:1895年簽署“日清媾和條約之前,尖閣諸島(中國釣魚島)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日本現應擁有釣魚島的國際法依據是1951年締結的〈三藩市和約〉,釣魚島不是根據該條約第二條應放棄的領土,而是根據第三條同意美國託管的領土。(35) 菅義偉的發言充分證明,安倍內閣根本無視戰後國際秩序,公然踐踏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的政治和法律基礎。我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中日爭議釣魚島的歪辯,對法理依據偷樑換柱,把世界公認的〈波茨坦公告〉換為不合理不合法的美日雙邊〈三藩市和約〉,更嚴重表明他們是要鄙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在翻二戰全面成果的案,外交上,宣傳“中國威脅論”,以撒錢、軍援拉攏收買與中國有利益糾葛的鄰國共同包圍中國,孤立中國。可見安倍政府是一個無理可講的政府,煽動和綁架日本人民仇視中國,修改和平憲法,力圖恢復軍事強國。在投降日,日本全國都舉行盛大的“終戰”紀念活動,悼念為法西斯賣力的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們“為國捐驅”,把侵略者打扮成為保衛日本而犧牲的英雄。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信號:表明他們仍是要繼承戰犯未竟的遺願,還要再侵略中國臺灣,侵略中國大陸,侵略香港、澳門,侵略韓國和東南亞各國。連正視事實、正直有識的日本國內歷史教授都在揭發:“更在於日本政府及部分國家領導人缺乏正確認知歷史的態度。否認侵略戰爭的歷史事實,將過去的戰爭當作‘正義之戰’,強調這是‘大東亞解放戰爭’,[⋯⋯] 侵略戰爭肯定論者在日本大行其道。”(36) 因此務必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在復活,我們不能指望這些承傳軍國主義衣缽的日本政客會回心轉意。過去沒有人性, 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及世界犯下滔天罪行, 如今猶忘恩負義,死不認罪,囂張跋扈,絕無信義。那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繼承分子誣衊中國要併吞他們,正是他們心想再併吞中國的心理折射!我們要擴大國際朋友,拆散和衝破日本新設中國包圍圈;爭取日本人民和政界中能正視歷史、珍惜友好、愛好和平的有識之士,讓他們阻止極右政客的陰謀野心;不斷揭露和抵制美國政客扶植和放縱日本的貪心和野心,勿做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要堅持底線不屈,不作無原則讓步;爭取和平解決,作好軍事準備。2013年11月23日,中國公佈設立航空(防空)識別區,日本橫加指責,要中國撤回。而日本自己早在四十四年前,即1969年就擅自單方面設立防空識別區,竟設立到距中國浙江省130公里之處。一個投降國竟狂妄到如此“祇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地步,連美國政府都建議美國民航機遵守,而日本安倍政府竟敢令日本民航抗拒。(37) 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得何等火星飛濺!他們投降時所謂“休戰”,意味着他們決不服氣,恢復力氣後還要“再戰”?!我們要和平,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祇有用智用勇迎難應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今年 [2013] 12月1日,是〈開羅宣言〉發表70週年紀念日。七十年前,即1943年11月間,當世界反法西斯主義(包括日本軍國主義)戰爭走向勝利之際,美、英、中三國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12月1日,共同發表著名的〈開羅宣言〉。該宣言確定了日本侵略罪行和戰後對日本處理的原則,明確限定日本領土為四個較大的島,即本州、九州、北海道、四國附近小島,過去日本竊奪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均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國首都柏林西南波茨坦發佈〈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必須遵守實施。戰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就成為處理日本和德國有關問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國際準則。雖然,日本軍國主義和納粹德國都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但兩國戰後政府在對待戰爭犯罪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態度截然不同。德國是徹底、誠心服罪,尊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的國際秩序,而日本則除了短暫的明智派執政時之外,絕大多數政府都否定或隱瞞、淡化歷史罪行,抵制和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尤以當今安倍內閣。在紀念〈開羅宣言〉發表70週年之際,英美學者都暢談該宣言的重要意義。中國海峽兩岸各以不同方式鄭重紀念和研討,臺灣還舉辦了〈開羅宣言〉專題展覽會,展示〈開羅宣言〉歷史原貌檔案。而日本則刻意淡化和抹煞,今年新出版的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根本不提〈開羅宣言〉,對〈波茨坦公告〉也祇簡單提及。記者到駐地附近書店,看到的日本歷史書,內容多是美化他們的侵略戰爭,宣稱日本解放了亞洲民族,在中國建立了“王道樂土”,聲稱“中國是加害者,日本是受害者”。僅筆者童年親身苦難的經歷,足證這些“著作”全是一派謊言,真是無恥之極!日本新聞界也諱言或歪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2012年9月19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對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帕談及釣魚島問題,日本媒體不得不報導,但次日日本《朝日新聞》刻意略去習副主席講話中批評日本“公然質疑〈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缺乏國際法效力,激化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等等”的重要講話。連日本正直的學者也看不下去,如館林市編委會委員申島久人,忍不住在9月26日博客中揭批了這一情況,指出:正是出於不想讓讀者對這件事發揮想像力,而且判斷其不符合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國家利益,所以才沒有報導。由於竊居主流的日本政府、學者、新聞記者長期持這種態度,以致當中國記者在〈開羅宣言〉紀念70週年之際採訪日本有知識的人,罕有知道〈開羅宣言〉的,怪不得大多數普通日本人民跟着日本政府和媒體錯誤導向,毫無根據地瞎吵“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38)。

     臺灣也有少數受日本奴化教育很深而未改造的人以及少數政治野心家和臺獨分子,無視〈開羅宣言〉,堅持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並在言行上媚日反華。筆者不過是一個獨立的靠退休工資維持研究的學者,寫到這裡,殷切希望海峽兩岸和港澳同胞及海外華人,在珍視〈開羅宣言〉共同歷史觀的基礎上團結起來,以史為鑒,共同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理論和實踐。

【註】

(1) 朱啟平:〈日本投降是臨時休戰〉,原載《大公報》1945年10月2日-4日,轉引《新民晚報》2005年9月2日14版。

(2) 《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28日第5版報導。

(3) 《明史》卷一三○〈張赫傳〉,中華書局1976年,頁3832;范中義等:《明代倭寇史略》,中華書局2004年,頁11-18。

(4) 劉志功:《日本的歷史與現狀》,旅遊教育出版社1988年,頁23。

(5) 引張聲振、郭洪茂:《中日關係史》第一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頁396-397。

(6) 拙作:〈鄭和之後來自西洋的亡華策劃〉,載《北侖文博》2012年第1期。

(7) 轉引《澳門研究》2004年總第25期,頁299-301,戚印平文。

(8) 同 (5) 頁398-399。

(9) 《明史·日本傳》:“日本故有王,其下稱‘關白’者最尊。”

(10) 汪向榮、夏應元:《中日關係史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84年,頁298註④⑥。

(11) (12) (13) 同 (5) 頁401-402。

(14) 同上頁416-419。

(15) 同上頁420。

(16) 同上頁423。

(17)王勇主編:《日本文化的江南淵源》,當代中國出版社。李今明:《海外交通與文化交流》,雲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頁23。

(18) 《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15日,國際版報導。

(19) 張皓主編:《鐵賬難銷 —— 日本到底欠中國人民多少?》新華出版社2005年頁4。

(20)史桂芳:《同文同種的騙局—日偽東亞聯盟運動的興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頁19-20。又同(5) 同 (19)。

(21) 同 (5) 第574頁。

(22) 同 (18) (20)。

(23) 同 (4) 第81頁。

(24) 《中國現代史詞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7年版,頁78、頁781。

(25) 同 (4),頁75-76、頁85。

(26) 李正堂:《為甚麼日本不認賬》,時事出版社1997年版,頁13。

(27)中國社科院喻權域稱:當前一些學者打着學術研究的旗號歪曲歷史,為八國聯軍侵華特別是日本侵華翻案。載《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6日第7版。《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15日,國際版報導。

(28) 《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15日,國際版報導。

(29) 香港《大公報》2010年11月2日刊文《李登輝與安倍臭味相投嘴臉醜惡》。

(30) 共同社東京6月30日電,轉引新華網。

(31) 深圳市“深圳熱線網”szonline 於2012年10月11日發表〈日方:中國地圖曾承認釣魚島屬日本〉,介紹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在記者會上以1960年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抓辮子。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

(32) 據6月28日鳳風衛視廣播。

(33) 《人民日報》6月13日〈揭開安倍政權“價值觀外交”虛偽面紗:典型的“人格分裂”〉。

(34) 拙作:〈“勿 忘 國 恥, 勵 志 圖 強。”—— 見安倍坐731號軍杌得意造勢,揭日本731部在故鄉細菌戰罪行〉。見人民網所載本人博客。

(35) 轉引劉江永:〈日本高官罔顧法理耍無賴〉,2013年5月30日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望海樓)。

(36) 《人民日報 》駐日本記者劉軍國採訪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副校長後整理:〈學者:日本在二戰中被中國打敗,向美國投降〉,載《人民日報》2013年7月1日03版。

(37) 2013年11月間,中國《參考消息》報陸續報導。11月底新華網記者報告。

(38)2013年11月29日《參考消息》報:〈日本各界刻意冷落〈開羅宣言〉〉,11月30日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新聞。

* 施存龍,原中國國家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國家海洋局發展戰略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本冊第 1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01-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