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

2013年臺灣民眾漢字使用現況調查報告

劉雅芬

     馬英九先生【編者按:原稿對“馬英九”之尊稱悉用臺灣官方稱謂,本刊悉以“先生”之尊稱付排,謹此說明。】於2009年提出了“識正書簡”的概念,引起各界討論。臺灣政、學界與民間對正、簡字的問題,其實思考已久,論述豐碩。然於民間正、簡字的實際狀況並未見明確參照數。

     鑑此,澳門語言學會發起“兩岸四地漢字認知及使用狀況調查研究”,本文為臺灣地區之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臺灣地區,過半的民眾認識簡體字,而大部分民眾祇略懂得寫簡體字。由於臺灣地區的多數學校很少使用簡體字教學,所以臺灣學生較少機會從學校接觸簡體字,因此也較少機會從小接觸簡體字。大部分民眾都是通過網絡和書籍這兩個途徑接觸簡體字。臺灣地區受訪者中,有94%的人認為臺灣的學校無需改以簡體字教學,反映了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為簡體字可能成為臺灣的主流字體,也不希望孩子從小學習簡體字。在兩岸開放交流後,臺灣民眾多能在旅遊景點和其他的公共埸所看到簡體字。

    大部分在臺灣地區生活的人認為,簡體字和正體字寫法不同的字較多,兩種字體在寫法上差別較大。近九成 (86%) 的受訪者認為從文字功能、文化傳承、視覺藝術等多方面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並認為簡體字則破壞了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但在兩岸交流需求下,有意願學習簡體字的受訪者近乎 五成,可見雖然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同簡體字,但他們仍然認為有學習簡體字的需要與動機,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臺灣人民不認為學習簡體字是困難的。

     此外,七成的臺灣受訪者認為兩岸四地沒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統一文字也不會促進兩岸四地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假使統一文字的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正體字。而問卷中常見一百個簡體字,受訪者於識讀上有近五成以上的能力。

     前 言

     一、“識正書簡”在臺灣

     馬英九先生於2009年提出了“識正書簡”的概念,對於漢字文化圈 (Sinosphere) ( 1 )的文字標準化議題主張“閱讀及書寫時使用繁體中文的2013年臺灣民眾漢字使用現況調查報告同時,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2)。此一論述,引發多方高度關注論述。臺灣民進黨即表示反對馬英九先生的“識正書簡”路線,並針對此一議題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6%受訪者反對“識正書簡”之理念。民進黨明確表示該黨對此議題的反對立場,並表示除了政治立場外,也有文化傳承及藝術上的堅持;但接受少量手寫簡體字(手頭字、破體字),反對全面使用簡化字。(3)

     面對民意的質疑,馬英九先生雖進而闡釋其理念為:“提出“識正書簡”的用意是他對大陸的建議,希望中國大陸十三億人有機會親近中華文化,如此一來就可以與古典書籍接軌。”(4) 然而,隨後因應2012年選舉之需要,其態度亦隨之調整,除下令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移除,總統府並且呼籲臺灣民間不需要為陸客特別提供簡體字的菜單或說明。(5) 此後,“識正書簡”之議題討論熱度,在臺灣便漸行冷卻。

     二、臺灣學界的關照

     1994年9月28-29日“第二屆漢字文化圈內生活漢字問題國際討論會”(6) 於韓國漢城召開,時任臺灣中國文字學會理事長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陳伯元 (新雄) 先生,應“韓國國際漢字振興協會”之邀請,以中華民國代表主題發言人的身份,參加發表論文。此次會議之主要議題,針對中文電腦軟體流通,希望在現行文字基礎上,研究出一種穩定字形式樣,訂定共文字形式,然後進行標準化與統一化,以便彼此之間互相溝通與資訊之交流。會議中並決議設立“國際漢字振興協會”,總部設在漢城,其餘參與國家,則在其國內設立分會,以便將來共同商訂漢字標準化與統一化。

     陳伯元先生返國後,於中國文字學會之下,設立“漢字振興小組”持續推動國字標準化工作。更進而呈文教育部國語推行委會,經李爽秋( 鍌) 先生與全體委員會議決定,毅然決定編撰《異體字字典》,以延續教育部推行標準字體政策之成功,及強化日後參與國際研訂漢字標準型式能量。(7) 歷經六年,《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啟用,迄今仍為華文世界最重要且詳盡的異體字資料庫。(8)

     此外,如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於2006年5月26-27日,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共同與會就“正體字與簡化字”進行全方位對話,以科學精神探討正體字及簡化字各自面臨現代化時因應挑戰的方式及相關議題。藉着學術辯論及交流,從深刻的對話中瞭解漢字形式與內涵及其未來發展的趨勢。會議由李秋爽 (鍌) 進行專題演講〈簡化字面面觀〉,兩岸學者分別就正、簡字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維進行意見交流,並就漢字資訊化的困境及因應,談如何建立漢字知識庫,並進而探尋漢字文化圈當前漢字的教學、應用現況,以及各自教學政策的差異及後續影響。文化傳承議題,則是從典籍重印到文字本身所承載之歷史內涵以至整體文化氛圍的感受,探討其時代價值以及文化傳承上的正簡優勢。(9)

     三、臺灣民間的關注

     臺灣民間針對“書簡”議題較大規模的討論乃在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期。時任教育部部長的杜正勝4月10日於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答詢時公開表示“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簡體字可以並存”,並於後續接受記者訪問時補充表示:“教育部要求學校教材與教師教學時,祇能用正體字,但俗體字不等於簡體字,文字經過演變,難免有些約定俗成的俗體字,像是‘臺’灣的‘台’、‘體’育的‘体’,這些被一般人看作是簡體字的俗體字,在臺灣廣泛通行,他不會要求要改過來。”(10)

     此番質詢記錄正反映臺灣民眾書寫簡體字的頻率已高引發相關關注與討論。最直接引爆點即為大型昇學考試測驗對書寫簡化字的評分標準。在分分必較的昇學考試競爭中,書寫簡化字是否扣分,成為考生與家長關心的重點。然而,面對社會大眾的疑問,臺灣教育單位方面也因認知不同而出現不一的態度:
     時任教育部中教司長主管高中昇學考試基測作文業務的陳益興先生說: “所謂約定俗成的字到底有哪些,學者至少要兩、三個月到半年才能訂出來。”“考試要求公平,簡體字也是別字的一種。”“祇要不是教科書上的正體字,就算是錯別字。”(11)

     但主管當年度大學學測國文非選擇題閱卷召集人、逢甲大學中文系主任謝海平則表示: “祇要是大家習慣使用的字,而且字形變化不大,閱卷老師通常不會扣分。”但標準卻不一致。“像是臺北的“台”、變化的“变”、體育的“体”等,一般都不會扣分;但如果是字形變化較大的大陸簡體字,像是學生很常用的中華的“华”、廣州的“广”,就會斟酌扣分,但不會嚴格到一個字扣一分。”

     曾經多次擔任國文非選擇題閱卷召集人的臺灣大學中文系何寄澎亦主張,作文評分項目中有一項是“錯別字”,但沒有明確規定簡體字要不要扣分。何寄澎說,考生如果寫錯別字,會酌予扣分,但如果是社會上使用很普遍、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或簡化字,像是學校的“学”,“閱卷老師會用比較開放的心胸看待,祇要不離譜,不會刻意扣分”。但如果是不常用、變化太大的大陸官方簡體字,像是傑出的傑寫成“杰”、塵土的塵寫成“塵”,就會被當成別字扣分。(12)

     面對一個教育部、二種評分制度的狀況,時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則表示:“學生最安全、最有利的作法,就是使用教育部公布的國字標準字,也就是教科書上使用的字,至於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教育部“尊重評卷委員的意見。”(13) 然而,何謂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有沒有標準可循?時任中教司長陳益興說:“所謂約定俗成的字到底有哪些,學者至少要兩、三個月到半年才能訂出來。”而後杜政勝先生進而指示教育部該年年底前訂出俗體字參考表。(14)

     綜上所述,臺灣人民對正、簡字的問題,其實思考已久,但目前可見論述多為學者專家的討論,至於民間正、簡字的實際狀況並未見可參考的資料。極少數可見的民調數字,又因問卷本身之設計摻雜過多政治、意識等變因,未能反映明確參照數字。(15) 鑑此,澳門語言學會發起“兩岸四地漢字認知及使用狀況調查研究”,本文有幸參與此次會議計劃,共同進行兩岸四地民眾對正、簡體字的識讀狀況與相關觀念及態度,希冀能就2013年臺灣民眾漢字使用現況提供一個客觀的調查報告。

     問卷調查基本資料

     一、調查時間與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時間為2013年7-8月(15),調查的對象為年滿十六歲以上的臺灣民眾,共發出一千份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627份。將受訪者資料圖示如下:


[圖1] 受訪者性別

 

     在此次調查中,根據 [圖1],受訪者當中女性共計383位,佔總數的61.08%;有244位男性,佔總數的38.27%。女性受訪者約佔三分之二,比例高出男性受訪者。

[圖2] 受訪者年齡

     據 [圖2],受訪者當中18歲以下的一共有12人,佔總數的1.91%;18-30歲的有431人,佔總數的68.74%;31-60歲的有183人,佔總數的29.18%;而60歲的祇有1人。18-30歲近七成,加上31-60歲29%比率,已近百分百。是以本次受訪者年齡結構主要為臺灣的青壯年階層。

[圖3] 受訪者學歷

小學:0人              比率:0%

中學:9人              比率:1.43%

大學:403人          比率:62.27%

碩士以上:215人   比率:34.29%

     在這份問卷中,根據 [圖3],受訪者當中小學程度是0人;中學程度一共有9人,是總人數的1.43%;大學程度的共有403人,是總人數的62.27%;碩士以上程度的有215人,是總人數的34.29%。

[圖4] 受訪者職業

學生:367人      比率:59%

教師:92人        比率:15%

文職:75人        比率:12%

其他:93人        比率:15%

     在這份問卷中,根據 (圖4),我們調查對象當中有367人是學生,佔總數的58.53%;有92人是教師,佔總人數的14.67%;有75人的職業是文職,佔總人數的11.96%;其它職業的一共有93人,佔總人數的14.83%。

     二、調查方法

     本論文以網絡為問卷平臺,受訪者於問卷網頁填答以進行此次問卷調查。據此蒐集臺灣人民對正、簡字體的各種意見和看法,進而分析相關的數據,綜合調查結果,試得出正、簡字體於臺灣的使用與認讀狀況與未來文字使用趨勢。問卷網頁平臺,如右截圖圖示。

     問卷調查內容與分析

     本問卷調查的內容分三大部分:
     一、問卷設計為複 ( 多) 選題, 其目的為瞭解受訪者於日常生活接觸簡體字的主要途徑與管道以及受訪者生活中接觸簡體字之頻率。因此,此部分的問題設計已先行預設管道來源與表示頻率程度的選項,同時希冀經由此部分問題,得以分析受訪者對簡體字的認知起點與程度。

     二、問卷的第二部分,採用複選和填空結合的調查形式,除了提供選項以供受訪者選擇外,平行另一方面設置“其他”一項,以供受訪者明確表達意見和看法,力求使受訪者對正、簡字體的觀點明確具體化。通過此設計,可進一步瞭解受訪者對正、簡字體的態度與評論 (包括這兩種字體的優缺點等)以及受訪者對學習簡體字的態度。

     三、由於之前未有全面檢測此命題之相關問卷調查,在最後一部分,本問卷先抽取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百個簡體字作為施測內容,而未用其他工具輔助挑選,以求確切地瞭解受訪者對簡體字這種字體的認知度,從而評估臺灣民眾對簡體字的認知程度。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1DaooxU1m34eUWsDuRPAjVjhqIelkRlUJFZ9NGoRBNo/viewform

 

[圖5]

正體字 (回答跳第02至04題) 615人 比率:98%

簡體字(回答跳第05至07題) 12人    比率:2%

     (一) 問卷內容與結果分析

     1) [圖5] 請問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哪種漢字形式?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5],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體字的有615人佔總數的98.08%; 另外有12人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簡體字的,佔總人數的1.91%。換言之,在臺灣地區絕大多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以使用正體字為主。

     2) [圖6] 您認識簡體字嗎?

認       識:299人      比率:50%

大致認識:199人      比率:33%

略懂一點:100人      比率:17%

完全不會:4人          比率:1%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6],大致認識簡體字的人有199人,佔總人數的31.73%;認識簡體字的人有299人,佔總人數的47.68%;略懂一點簡體字的人有100人,佔總人數的15.94%;而完全不會簡體字的人祇有4個人。總體而言,受訪者識讀簡體字的能力相當普遍。

3) [ 圖7] 您會寫簡體字嗎?

會          :89人        比率:15%

大致掌握:135人       比率:22%

略懂一點:335人       比率:55%

完全不會:47人         比率:8%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7],會寫簡體字的有89人,佔總人數的14.19%;大致掌握寫簡體字的人有135人,佔總人數的21.53%;略懂一點寫簡體字的人有335人,佔總人數的53.42%;完全不會寫簡體字的有47人,佔總人數的7.49%。與上題相較,近五成受訪者表示略懂一些,書寫簡體字的能力比讀識力低,符合文字讀寫常態。

4) [圖8] 您一般通過甚麼途徑接觸簡體字?

學校:194人           比率:30.94%

電視:127人           比率:20.25%

網絡:501人           比率:79.90%

報刊:117人           比率:18.66%

書籍:398人           比率:63.47%

手機信息:70人      比率:11.16%

字典:44人             比率:7.01%

街頭廣告:80人      比率:12.75%

其他:21人            比率:3.34%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8],通過學校接觸簡體字的有194人,佔總人數的30.94%;通過電視接觸簡體字的有127人,佔總人數的20.25%;通過網絡接觸簡體字的有501人,佔總人數的79.90%;通過報刊接觸簡體字的有117人,佔總人數的18.66%;通過書籍接觸簡體字的有398人,佔總人數的63.47%; 通過手機訊息接觸簡體字的有70人,佔總人數的11.16%;通過字典接觸簡體字的有44人,佔總人數的7.01%;通過街頭廣告接觸簡體字的有80人,佔總人數的12.75%;通過其它途徑接觸簡體字的有21人,佔總人數的3.34%。網路與書籍是受訪者接觸與閱讀簡體字的主要途徑。

5) [圖9] 您認識正體字嗎?

認識:147人           比率:97%

大致認識:4人        比率:2%

略懂一點:1人        比率:1%

完全不會:0人        比率:0%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9],認識正體字的有147人,佔總人數的96.71%;大致認識的有4人,佔總人數的2.63%;略懂一點的祇有1人,佔總人數的0.66%;完全不會的為0人,佔總人數的0.%。從此題中,可以得知受訪者對正體字的認識率十分普及。

6) [圖10] 您會寫正體字嗎?

會:136人           比率:92%

大致掌握:5人     比率:3%

略懂一點:6人     比率:4%

完全不會:1人     比率:1%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10],會寫正體字的有136人,佔總人數的91.89%;大致掌握正體字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3.38%;略懂一點正體字的有6人,佔總人數的4.05%;完全不會寫正體字的祇有1人,佔總人數的0.68%。從此題中,能掌握與大致掌握的人數比例高達95%,對比前題,可以推知受訪者對正體字的閱讀與書寫能均高。

7) [圖11] 您一般通過甚麼途徑接觸正體字?(可選多項)

學校:305人           比率:48.64%

電視:306人           比率:48.80%

報刊:302人           比率:48.17%

字典:273人           比率:43.54%

網絡:323人           比率:51.52%

手機訊息:285人     比率:45.45%

書籍:313人           比率:49.92%

街頭廣告:158人     比率:25.20%

其他:6人              比率:0.009%

     根據 [圖11],在受訪者當中,通過學校接觸正體字的有305人,佔總人數的48.64%;通過電視接觸正體字的有306人,佔總人數的48.80%;通過報刊接觸正體字的有302人,佔總人數的48.17%;通過字典接觸正體字的有273人,佔總人數的43.54%;通過網絡接觸正體字的有323人,佔總人數的51.52%;通過手機訊息接觸正體字的有285人,佔總人數的45.45%;通過書籍接觸正體字的有313人,佔總人數的49.92%;通過街頭廣告接觸正體字的有158人,佔總人數的25.20%;通過其他管道接觸正體字的有6人。數字顯示受訪者日常生活中閱讀文字的管道平均而多元,且主要均以正體字為主。

8) [圖12] 您曾就讀的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普遍嗎?

普遍:125人           比率:20%

甚少:285人           比率:45%

沒有:217人           比率:35%

     [圖12] 顯示,在受訪者當中,曾就讀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為普遍的有125人,佔總人數的19.94%;甚少的有285人,佔總人數的45.45%;未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有125人,佔總人數的34.61%。近八成的受訪者於學校學習歷程中,校方並未使用簡體字教材,但值得關注的是,已有近二成的學校,開始開放簡體字教材的使用。

9) [圖13] 您曾就讀的學校允許使用簡體字嗎?

 

完全允許:115人                            比率:18.34%.

某程度上不允許(可多選):328人        比率:52.31%

考試:35人                                    比率:5.58%

作業:47人                                    比率:7.50%

完全不允許:152人                          比率:24.24%

     據 [圖13] 分析,在受訪者當中曾就讀的學校完全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115人,佔總人數的18.34%;某程度上不允許 (例如祇可讀不可寫) 使用簡體字的有328人,佔總人數的52.31%;祇有考試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35人,佔總人數的5.58%;於作業上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47人,佔總人數的7.50%;曾就讀的學校完全不允許使用簡體字的有152人,佔總人數的24.24%。臺灣學校中,雖多未使用簡體字教材,但面對學生使用簡體字的態度多採開放性態度,總比例已近七成。

10) [圖14] 您認為臺灣教育界有需要改為以簡體字教學嗎?

需要:15人             2%

不需要:589人        94%

其他:23人             4%

 

     在受訪者當中,認為臺灣教育界需要改為以簡體字教學的有15人,佔總人數的2.39%;認為臺灣教育界不需要改為以簡體字教學的有586人,佔總人數的93.94%;其他的有23人,佔總人數的3.67%。九成三的受訪者不贊同於學校進行簡體字教學。

11) [圖15] 您在臺灣哪些公衆地方曾經看過簡體字?(可多選)

酒店(旅館):195人           比率:31.10%

旅遊景點:356人             比率:56.78%

公共場所:236人             比率:37.64%

食肆:124人                   比率:19.78%

賭場:33人                     比率:5.26%

政府機構:38人               比率:6.06%

學校:197人                   比率:15.47%

交通工具:72人               比率:11.48%

其他125人                      比率:19.94%

     在受訪者當中,根據 [圖15],在臺灣酒店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195人,佔總人數的31.10%;在臺灣旅遊景點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56人,佔總人數的56.78%;在臺灣公共場所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236人,佔總人數的37.64%;在臺灣食肆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124人,佔總人數的19.78%;在臺灣賭場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3人,佔總人數的5.26%;在臺灣政府機構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38人,佔總人數的6.06%;在臺灣學校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197人,佔總人數的15.47%;在臺灣交通工具曾經看過簡體字的有72人,佔總人數的11.48%;其他的有125人,佔總人數的19.94%。自2008年7月18日臺灣正式開放大陸人民赴臺觀光後,因相關配套需求,一般觀光旅遊到訪之處便成臺灣地區主要可見到簡體字的公眾場合。其中旅遊景點成為過半的受訪者的選項,而酒店 (旅館) 則為次要場合。

12) [圖16] 據您所知,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相同的字多還是不同的字多?

 

寫法相同的字多:176人      比率:28%

寫法不同的字多:451人      比率:72%

     在受訪者當中,認為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相同的字多的176人,佔總人數的28.07%;認為正體字與簡體字寫法不同的字多的451人,佔總人數的71.93%。逾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正體字與簡體字有相當程度的差區性。

13) [ 圖17] 您認為正體字和簡體字誰更優越?

 

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541人      比率:86%

(回答跳至第14題)

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8人         比率:1%

(回答跳至第15題)

沒有意見:78人                       比率:13%

     根據 [圖17],在受訪者當中,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的有541人,佔總人數的86.28%;認為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有8人,佔總人數的1.28%;沒有意見的有78人,佔總人數的12.44%. 近九成的受訪者主張正體字的文字讀用性能較為優越。

14) [圖18] 您為甚麼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可選多項)

 

能展現書法藝術之美:496人              比率:79.11%

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524人     比率:83.57%

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521人     比率:83.09%

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為明確,便於理解意思:556人    比率:88.68%

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504人              比率:80.38%

其他:24人                                                                       比率:3.83%

     在受訪者當中,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為能展現書法藝術之美的有1496人,佔總人數的79.11%;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為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的有524人,佔總人數的83.57%;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為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的有521人,佔總人數的83.09%;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為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為明確、便於理解意思的有556人,佔總人數的88.68%;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是因為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的有504人,佔總人數的80.38%;其他的有24人,佔總人數的3.83%。

15) [圖19] 您為甚麼認為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可選多項)

筆畫較少,結構簡單,書寫簡便:254人                     比率:40.51%

能減少文盲,增加識字率:64人                                 比率:10.21%

有利於推廣,促進漢字學習:41人                              比率:6.54%

能減輕學習負擔:64人                                             比率:10.21%

符合快速化的社會發展,有利於促進國際交流:50人       比率:7.97%

其他:42人                                                           比率:6.70%

     根據 [圖19],在受訪者當中,認為簡體字比正體字優越是因為簡體字筆畫較少、結構簡單、書寫簡便的有254人,佔總人數的40.51%;認為簡體字能減少文盲、增加識字率的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21%;認為簡體字有利於推廣、促進漢字學習的人有41人,佔總人數的6.54%;認為簡體字能減輕學習負擔的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21%;符合快速的社會發展、有利於促進國際交流的有50人,佔總人數的7.97%;另外有42人選擇了其他,佔總人數的6.70%。

16) [圖20] 您認為正體字有何缺點?(可選多項)

書寫繁瑣,書寫速度慢:378人                               比率:60.29%

筆畫太多,容易寫錯字:166                                  比率:26.48%

字形複雜,不易辨別:69人                                    比率:11%

增加文盲,降低識字率:25人                                 比率:3.99%

不利漢字推廣和學習:49人                                    比率:7.81%

祇有港、澳、臺使用,難與其它地區溝通 209人           比率:33.33%

其他:77人                                                          比率:12.28%

     根據 [ 圖20],在受訪者當中,認為正體字書寫繁瑣,書寫速度慢的有378人,佔總人數的60.29%;認為正體字筆畫太多,容易寫錯字的有166人,佔總人數的26.48%;認為正體字字形複雜、不易辨別的69人,佔總人數的11%;認為正體字會增加文盲,降低識字率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3.99%;認為正體字不利於漢字推廣和學習有49人,佔總人數的7.81%。認為正體字祇有港、澳、臺使用,難與其它地區溝通有209人,佔總人數的33.33%;選其他的共有77人,佔總人數的百份之12.28%。

17) [圖21] 您認為簡化字有何缺點?(可選多項)

破壞了傳統漢字的美感:529人                                        比率:84.37%

筆畫太相近,容易混淆:467人                                        比率:74.48%

不利於文化傳承:442人                                                 比率:70.49%

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502人           比率:80.06%

同音假借、一字多義,容易造成混淆:486人                       比率:77.51%

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555人                                比率:88.51%

其他:16人                                                                  比率:2.5%

 

     根據 [圖21],在受訪者 當中,認為簡體字破壞了傳統漢字的美感的共有529人,佔總人數的84.37%;認為簡體字筆畫太相近,容易混淆有467人,佔總人數的74.48%;認為簡體字不利於文化傳承的有442人,佔總人數的70.49%;認為簡體字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有502人,佔總人數的80.06%;認為簡體字同音假借、一字多義,容易造成混淆的有486人,佔總人數的77.51%;認為簡體字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的有555人,佔總人數的88.51%;其他原因的有16人,佔總人數的2.5%。

18) [圖22] 您是否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打算?

是:275人           比率:44%

否:281人           比率:45%

其他:71人          比率:11%

     根據 [圖22],在受訪者 當中,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打算的有275人,佔總人數的43.86%;沒有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打算的有281人,佔總人數的44.82%;其他的有71人,佔總人數的11.32%。

19) [圖23] 您覺得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嗎?

是:66人          比率:10%

否:532人        比率:85%

其他:29人      比率:5%

     根據 [圖23],在受訪者 當中,認為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的有66人,佔總人數的10.53%;不認為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困難有532人,佔總人數的84.84%;其他的有29人,佔人數的4.63%。

20) [圖24] 您打算通過甚麽途徑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

學校:107人           比率:17.06%

電視:73人             比率:11.64%

報刊:83人             比率:13.23%

書籍:288人           比率:45.93%

網絡:281人           比率:44.81%

手機訊息:25人       比率:3.98%

字典:51人             比率:8.13%

街頭廣告:33人       比率:5.26%

其他:53人             比率:8.45%

     在受訪者當中,通過學校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107人,佔總人數的17.06%;通過電視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73人,佔總人數的11.64%;通過報刊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83人,佔總人數的13.23%;通過書籍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88人,佔總人數的45.93%;通過網絡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81人,佔總人數的44.81%;通過手機訊息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百分之3.98%;通過字典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51人,佔總人數的8.13%;通過街頭廣告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33人,佔總人數的5.26%;通過其他途徑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的有53人,佔總人數的8.45%。數據顯示受訪者對於學習簡體字的主要途徑為書籍與網路,各佔近五成的比例。

     21) [圖25] 關於以下建議,請選擇你的看法:為了方便全球漢字文化圈的交流溝通,同時為了傳承漢字文化,在漢字文化圈推廣“認識正體字,使用簡體字”的政策,即“識繁用簡”。

很不贊成:263人           比率:42%

不贊成:202人              比率:32%

一般:116人                 比率:19%

贊成:41人                   比率:7%

很贊成:5人                  比率:1%

     根據 [ 圖25],在受訪者當中,很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263人,佔總人數的41.94%;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202人,佔總人數的32.21%;認為推行“識繁用簡”政策一般的有116人,佔總人數的18.50%;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有41人,佔總人數的53%;很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的祇有5人。逾七成的受訪者不贊成推行識繁用簡政策。

22) [圖26] 您認為兩岸四地有沒有統一文字的必要?

有必要:117人           比率:19%

沒有必要:439人        比率:70%

沒有意見:70人          比率:11%

   根據 [圖26],在受訪者 當中,認為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的人有117人,佔總人數的18.7%;認為沒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的人有439人,佔總人數的70.13%;對統一文字沒有意見的人有70人,佔總人數的11.18%。

23) [圖27] 您認為文字的統一會有助於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嗎?

會:180人            比率: 29%

不會:386人         比率: 62%

沒有意見:61人     比率: 10%

     根據 [圖27],在受訪者 當中,認為文字的統一會有助於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的有180人,佔總人數的28.71%;認為文字的統一不會有助於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的有386人,佔總人數的61.56%;對文字的統一是否會有助於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沒有意見的有61人,佔總人數的9.73%。

24) [圖28] 如果將來漢字統一,您認為會統一為哪種文字?

 

簡體字:68人         比率:11%

正體字:430人       比率:68%

綜其精華:80人      比率:13%

沒有意見:49人      比率:8%

     根據 [圖28],在受訪者 當中,選擇簡體字的有68人,佔總人數的10.85%;選擇正體字的有430人,佔總人數的68.58%;選擇綜合兩種字體的精華的有80人,佔總人數的12.76%;對此沒有意見的有49人,佔總人數的7.81%。

     25) 所謂綜其精華,其實是在正體字的框架內吸收一些兩岸可以同時認可的簡體字,形成用字的共識。如果認為正體字與簡體字可綜其精華,請舉出盡量舉出一些例字,如體 (体):
     體、機、來、還 、條、彎、與、拳、國、栄、聲、遠、數、寫、蟲、尋、發、辺、點、覺、參、普、氧、說、觸、萬、龜、會、圖、經、復、臺、蠻、戰、淵、蕭、実、關、灣、乘、參、讓、點、診、長、號、否、聽、靈、習、罰、門、麼、區、無、動、壓、對、時、雲、書、縣、園、歡、關、禮、從、網、塵、繩、電、濟、號、過、說、龍、鳳、變、邊、義、聰、壘、風、為、氣、戀、應、樹、棄、後、樂、歷、個、學、廠、廣、愛、親、開、畫、两、這、麗、於、興、奮、勢、瓊、葉、簡、藝、舉、實、處、權、饑、呵、幾、種、眾、華、醫、雙、亂、略

     此題因為開放式設計,回答率偏低,多數填答之簡體字亦多為下題所列100常見簡體字。填答中多數反映個人意見,表示不願使用簡體字,附錄於後。

     26) [圖29] (下頁) 請從下列100個簡體字中勾出你認識或常用的字:
     識用率超過八成的簡體字有四字 (學、區、機、臺);識用率超過七成的簡體字有“過、體、動、還、電、對、個、聲、點、門、會、權、與、灣、萬、壓”等十六字;識用率超過六成的簡體字有31字;識用率超過五成的簡體字則達48字。這100個常用簡體字中,於受訪者中識讀率低於五成的僅有“嘴、誇、蠟、糧、潔、塵、幣、廠”等七字。

     (二) 結果綜合分析

     通過是次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如下:
(圖29)

 

1) 在臺灣地區,過半的民眾認識簡體字,而大部分民眾祇略懂得寫簡體字。

2) 臺灣地區中,大部分民眾都是通過網絡和書籍這兩個途徑接觸簡體字。

3)在臺灣地區的多數學校很少使用簡體字教學,所以臺灣學生較少機會從學校接觸簡體字,因此也較少機會從小接觸簡體字。

4)在臺灣地區,有94%的人民認為臺灣的學校無需改以簡體字教學,反映了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為簡體字可能成為臺灣的主流字體,也不希望孩子從小學習簡體字。

5) 在臺灣地區,人們多能在旅遊景點和其他的公共埸所看到簡體字。

6) 大部分在臺灣地區生活的人認為,簡體字和正體字寫法不同的字較多,兩種字體在寫法上差別較大。

7) 在臺灣地區,近九成 (86%) 的人認為正體字比簡體字優越,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為明確,便於理解意思;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而他們認為簡體字則有破壞傳統漢字的美感,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等主要的缺點。可見在臺灣地區,大部分人比較推崇正體字。

8)在學習兩種字體的意向上,有學習意願和沒有學習意願的人各佔一半,可見雖然大部分臺灣民眾並不認同簡體字,但他們仍然認為有學習簡體字的需要與動機,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臺灣人民不認為學習簡體字是困難的。

9)在臺灣地區,大部分人認為兩岸四地沒有統一文字的必要,統一文字也不會促進兩岸四地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假使統一文字的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正體字。

     結 論

     縱觀漢字發展史,簡化與繁化本為漢字演化之主要道路。如祇從異體字的角度觀察,便易陷入簡化為漢字演化的趨勢。然其實即使在印象中認為簡化最嚴重的戰國時代,其實漢字亦一方面簡化,一方面也繁化。(16) 許錟輝先生即云:


     文字的出現,旨在替代語言的表意功能,單音節的詞語,在同音異義的時,會構成表義上的混亂,因而演化為多音節詞語。同樣情形,同形異詞的 ,也會構成表義上的混亂,因而增繁其筆畫結構,提昇其表義功能,非僅不是缺點應是文字演化上的進步。(17)

     漢字繁化的目的,多是為了提昇原有字形表義、辨異的功能。以單音節主為的漢語,因其語音符號的同音比例相對高,需透過視覺符號的文字分化來輔助強化其表義與辨異功能。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漢學家蘇立群先生亦云:


    如果拋開歷史,不談文明的持續性,單就理論上來說,繁體與簡化各具優勢:繁體筆劃多,組合複雜,但正於此,資訊也多,而且具有相當的邏輯性,字體平衡,優美;簡化字筆劃相對少,組合簡化,書寫速度會增快。但是缺點也明顯,由於資訊少,往往造成混亂,尤其是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這類的混淆就更為顯著,如,凸發,突發;代表,戴表;軍齡,軍令;舞會,午會等。從美學的角度而論 ——這方面中國的書法家與熱愛書法的人都有同感,即簡化字的字形缺少美感。(18)

     大陸目前通行的簡化字,簡化的時候,因注重筆畫的減少,正如許嘉璐先生所云忽略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字和字的筆劃結構的不同,它本身是一種區別性的特徵。筆劃減少後,區別的特徵減少,容易鬧混 (⋯⋯) 第二個,忽略了漢字的書寫是一種藝術,有的字一改了之後,無論怎麼寫都不好看。 (⋯⋯) 這些都違背了漢字的規律。”(19)

     陳伯元先生於1995年任“異體字字典編撰委員會”(20) 時,即主張:

    中國大陸的簡化漢字,有些可視為異體字,例如:“亂、體、盡、傑等字可視為亂、體、盡、傑之異體字,講、進、無、從等字可視為講、進、無、從之異體字。但是同音替代的余、云、丑、里、斗、谷、干等字,我們不可認為是餘、雲、醜、裡、鬥、穀、幹或乾的異體字。因為它們還有分工,並不完全相同。(21)

     陳先生以為,在面對正體字與簡化字問題時,仍宜正視其文字功能分化的性質。如無分化功能的,則可將簡化字視為當代的異體字。此次問卷調查中的常用100簡體字於《教育部異體字字典》亦已完全收錄,此結果正呼應了伯元先生當初的思考。如前文所述,漢字文化圈中對於漢字標準化的議題,在逾二十年的討論,已逐步形成共識。(22)“識正書簡”之一議題,在臺灣民眾的意識形態上雖不贊同,然由於兩岸交流日漸頻繁,其識簡、書簡的能力已自然而然形成了。

【註】

(1) 漢字文化圈這個名詞是由語言學家馬提索夫提出的。它的意思是指深受漢字文化和儒家文化影響,並且在歷史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區域。漢字文化圈狹義上來說包括中國大陸、臺灣、南北韓、日本和越南。廣義的文化圈則納入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以及泰國等華人眾多的東南亞國家。James A. Matisoff, 2004:Language variation : papers on variation and change in the Sinosphere and in the Indosphere in honour of James A. Matisoff,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2)2009年6月9日【中央社】新聞。馬英九先生於2009年6月9日接見“駐美中華總會館暨北加州中華會館負責人回國訪問團”時表示主張“閱讀及書寫時使用繁體中文的同時,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http://chinesedigger.blogspot.tw/2009/06/char-sets.html.其他華人亦有類似概念,中國大陸將此概念稱之為“識繁寫簡”,本文以下行文統一行用臺灣用語“識正書簡”。

(3)這份民調是在2009年6月10日晚間針對二十歲以上臺灣公民進行訪查,共獲得708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為3.76%。民調顯示,有76%受訪者不贊成馬英九先生推動“識正書簡”的說法,其中非常不贊成者佔51%、贊成者佔17%;即使是泛藍支持者,也有67%受訪者持反對看法。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陳俊麟表示,“識正書簡”政策的想法,雖然他 (馬英九) 想要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不過實際上高達七成六以上民眾反對,(⋯⋯)推動這個想法,對於民眾來講,感受是非常、非常不好的。資料來源:民主進步黨新聞中心網址 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sn=3810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址: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01432

(4)程啟峰〈馬英九:正體字與歷史接軌不應棄而不用〉《大紀元2007年9月1日》中央社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9/1/n1820699.htm

(5)李明〈馬英九6月15日下令,為了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要求政府官方文件、網站都應以正體字版本為主,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立即移除〉,《大紀元電子報》2011年6月16日。內文引述“據BBC 報導,馬英九日前下令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移除,“總統府”並且呼籲臺灣民間不需要為陸客特別提供簡體字的菜單或說明。臺灣“總統府”發言人轉述馬英九說,為了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所有的官方文件以及網站都應該以正體字版本為主,讓全世界都可以認識到漢字之美,而若有觀光業務需要,則提供正體與簡體的對照表即可。”http://www.epochtimes.com/b5/11/6/16/n3287810.htm“據BBC 報導,馬英九日前下令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移除,“總統府”並且呼籲臺灣民間不需要為陸客特別提供簡體字的菜單或說明。臺灣“總統府”發言人轉述馬英九說,為了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所有的官方文件以及網站都應該以正體字版本為主,讓全世界都可以認識到漢字之美,而若有觀光業務需要,則提供正體與簡體的對照表即可。”彭顯鈞、蘇永耀〈馬捍衛正體字 觀光局撤簡體網頁〉《自由時報》2011年6月1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6/today-fo2-2.htm

(6)自1991年於韓國漢城由臺灣、韓、日共同發起“國際漢字研討會”,主旨在討論漢字的標準化與規範化問題,迄今仍持續舉辦。

(7)上述資料引述自陳伯元 (新雄) 先生〈異體字字典編撰之緣起〉第三屆兩岸四地中文數字化合作論壇講辭。2005年12月28日第三屆兩岸四地中文數字化合作論壇講辭,又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路版.〈陳副主委 (伯元) 序〉http://dict.variants.moe.edu.tw/bian/shiu.htm

(8)教育部異體字字典修訂及改版紀錄:(一) 網路版公佈時間:2000年6月《臺灣學術網路一版》 (試用一版),8月《臺灣學術網路二版》(試用二版),10月《臺灣學術網路三版》(試用三版),12月《臺灣學術網路四版》(試用四版),2001年3月《臺灣學術網路五版》(試用五版),5月《臺灣學術網路六版》(試用六版)。2001年6月《臺灣學術網路七版》(正式一版),收字105,982字, 8月《臺灣學術網路八版》( 正式二版) , 收字106,074字,11月《臺灣學術網路九版》(正式三版),收字106,094字,1991年5月《臺灣學術網路十版》(正式四版),收字106,152字,1993年1月《臺灣學術網路十一版》(正式五版),收字106,230字,2012年8月《臺灣學術網路十二版》(正式六版試用版) 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9)參見李秋爽 (鍌) 先生《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全方位對話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6年。議程為李鍌〈專題演講─簡化字面面觀〉;【教學議題1】江惜美〈正體漢字的教學策略〉,舒 懷〈漢字教學芻議〉;【教學議題2】許學仁〈漢字思維與漢字教學〉,朱小健〈漢字教學的功能與手段〉;【資訊化議題1】莊德明〈漢字資訊化的困境及因應:談如何建立漢字知識庫〉,張軸材、楊秀霞〈讓漢字在手機上展現異彩〉;【資訊化議題2】魏林梅〈應用資訊科技推動漢字文化〉;竹山相哲〈專題演講 II ── 漢字與東亞的文化傳承:以日韓為例〉;【文化傳承議題1】龔鵬程〈簡難〉,王寧〈數字化〈說文〉學與小篆的國際編碼〉;【文化傳承議題2】許錟輝〈一二三四學問大 —— 從文化傳承看漢字的形貌與內涵〉,楊寶忠〈疑難字考釋的現實意義〉。

(10)陳智華〈寫簡字扣分》“俗體字”參考表年底會訂出〉《聯合報》2006年4月12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56#ixzz2fVaH4yJw

(11)謝蕙蓮〈閱卷老師:台、体多不扣分杰华斟酌扣分〉《聯合晚報》2006年4月11日。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36&kdid=AR10&r=8

(12)謝蕙蓮〈閱卷老師:台、体多不扣分杰华斟酌扣分〉【聯合晚報】2006年4月11日。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36&kdid=AR10&r=8

(13) 臺灣政府立法院〈第6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務報告〉h t t p : / / l i s . l y . g o v . t w / l g c g i / r e p o r t /ttsbooki?N073123:a001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25. 謝蕙蓮〈閱卷老師:台、体多不扣分杰华斟酌扣分〉【聯合晚報】2006年4月11是。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36&kdid=AR10&r=8。“各項昇學考試閱卷前,閱卷老師都會先開會討論扣分標準,教育部尊重閱卷委員的中文專業,但對於約定俗成的簡體字會不會扣分,教育部上午不願意明確表示意見,祇說由閱卷委員決定。”“教育部的官方立場,中小學老師所教、學生所學,就祇有教科書上使用的標準字。所以不論是國中生昇高中、高職,或是高中生昇大學,昇學考試寫國文作文時,最好能使用教科書上使用的字。目前教科書提到臺灣都是使用“臺”,但從總統府、外交部到教育部官方網站,地址都是寫“台北市”。為此,教育部官員上午特別翻查教育部公布的國字標準字,表示“台”也是官方審定的標準字,不是簡體字。”

(14)臺灣政府立法院〈第6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務報告〉〈第6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務報告〉http://lis.ly.gov.tw/lgcgi/report/ttsbooki?N073123:a001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1225

(15) 民進黨民調中心 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sn=3810,問卷見附件二。

(16)季旭昇先生曾就《楚文字編》第一卷的192字加以統計,發現有繁化現象的32個字,佔15%,有簡化現象的18字,佔9%。並言“需要過精緻的生活,字就不斷增加,不斷繁化。時代不斷進步,生活也愈來愈豐富,漢字所要肩負的任務也愈來愈重,除非我們要過非常簡陋的生活,文字怎麼可能一味簡化?”季旭昇《中央日報.簡化、演化,還是政治化》2006年4月22-23日。

(17) 許錟輝〈一二三四學問大 —— 從文化傳承看漢的形貌與內涵〉《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 —— 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全方位對話》,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頁143。

(18)蘇立群〈為漢字(繁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呼籲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2005年1月25日引自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1400

(19) 許嘉璐《未愜集:許嘉璐論文化》,2005年貴州人民出版社,頁112。

(20) 李鍌任先生擔任主任委員,陳伯元先生與李殿魁先生任副主任委員,曾榮汾先生出任總編輯。

(21) 陳伯元 (新雄) 先生〈異體字字典編撰之緣起〉第三屆兩岸四地中文數字化合作論壇講辭。2005年12月28日第三屆兩岸四地中文數字化合作論壇講辭,又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路版.〈陳副主委(伯元)序〉http://dict.variants.moe.edu.tw/bian/shiu.htm

(22)如前文所述,自1991年學界發起“國際漢字研討會”,歷經逾二十年。並於2007年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於中國北京傳媒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會議計劃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吸收為新會員,擴大漢字使用國家或地區的參與範圍。其目的在於,預防東亞國家因為使用中國臺灣的繁體字、中國的簡體字、日本的略字等不同形狀的漢字產生混亂,確定常用漢字的字數,推進字形標準化 (統一)。本次會議提議,5000多個常用標準字將以“繁體字”為主進行統一,如果個別漢字有簡體字,就繼續保留。出席此次會議的中方代表有王鐵琨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黄德寬(安徽大學校長、中國文字學會會長)、蘇培成 (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遂 (北京大學教授);韓方代表有李大淳(國際漢字振興協會會長)、李應百 (首爾大學名譽教授)、姜信沆 (成均館大學名譽教授)、陳泰夏 (仁濟大學首席教授)、金彥鍾 (高麗大學教授);日方代表有佐藤貢悅 (築波大學教授)、清原淳平 (親善部會長);中國臺灣地區代表有許學仁 (“中國文字協會”理事長)。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漢字之爭:中日韓與臺灣學界欲就“統一漢字”達成協議〉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67731.aspx

【附錄一】問卷第二十六題填答記錄

* 如果想要大陸人“識繁用簡”,那根本沒必要再搞綜合精華。

* 應該就是一些由字型本身演變與書法等所產生的字!

* 數量很多!

* 免談

* 看用途。

* 正式場合,還是寫繁体,做笔記求快,可以繁簡夾雜。

* 有些字,簡體的筆畫雖然少,但對於寫繁体的我,還是不比較快。

* 無論客觀或主觀皆認為正體字才是綜其精華的根本。

* 看得懂的正體字不需要被刪除,簡化不了的正體字更沒有必要。

*就是以正體為框架,簡化以不造成文字混淆,不會造成單字無法辨識 (如::云=云?雲?)、電腦繁簡無法轉換為主!

* 仍建議以正體字為官方用字,其實有些字如“邊、簡、藝、學、舉、實、會、動、處、權、應、對聽”等等,臺灣手寫時常用簡體字。

* 簡體字形由中國書法而來,我認為同時認可的字,不一定代表着是綜其精華,例如體這個字也是。

* 正體字已是精華,不必再從精華中找出簡化過的文字。

* 識得簡體字後,方知正體字之重要與不可更改。

*各地文化背景風俗民情大不相同,何要強人所難強調"統一",不妨尊重各方文化,投其所好,兼融地選擇性、多元化學習。

* 此題無法回答,但想補充22-24題:
(24題) 字若要統一,依人性言,必趨於簡,實為可惜。

(23題) 英美語文同,文化卻異,則文字之統,未必與文化呈正相關。

(22題) 兩岸四地文化發展殊異且久,已各自衍伸出符合、特出於當地文化之字,故不應強求統一,否則亦為可惜。

【附錄二】臺灣民進黨“識正書簡”民意調查問卷內容

     “識正書簡”及“馬英九先生兼任黨主席”相關議題民調民主進步黨民調中心今 (11) 日針對“識正書簡”及馬英九先生兼任黨主席等議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這份在6 月10 日晚間進行的民調,完成數為708 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3.76%。

     民調中心主任陳俊麟表示,最近馬英九先生一連串動作,嚴重逆反民意,包括兼任黨主席、推動識正書簡及政治酬庸的人事安排,使得最近民眾對他的施政表現,產生至少五個百分點的變化,不滿意度達到五成四。

日期:2009 年06 月10 日。

完成數:708

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3.76%

訪問對象:20 歲以上具有投票權公民

抽樣方式:電話尾數二碼隨機

加權方式:年齡、性別、戶籍3

*性別、年齡、分區加權數是依內政部公佈之2009 年1 月份人口統計資料。

1.對於馬英九先生提出,為了加速兩岸文化交流,打算推動“識正書簡”,有75.6%的民眾表示反對,贊成的有17.1%。即便是泛藍支持者也有六成七的比例反對書寫使用簡體字。

2.有51.2%的民眾認為推動“識正書簡”是馬英九先生想要為兩岸統一做準備,有32.1%的民眾不這麼認為。其中,泛綠支持者認為書寫使用簡體字是為兩岸統一做準備的比例有76%;泛藍支持者認為不是為統一做準備的比例居多(50%>37%);中間選民則認為是為兩岸統一做準備的比例較高(48%>30%)。

3.有64.9%的民眾認為馬英九先生會帶領臺灣走向統一,僅6.3%的民眾認為是走向獨立,無意見的比例有28.8%。即便是泛藍支持者與中間選民也各有五成七的比例認為馬英九先生會帶領臺灣走向統一。

4.有59.1%的民眾反對馬英九先生兼任國民黨黨主席,贊成的比例有25.0%。其中,中間選民反對的比例有55%,贊成的比例僅19%;即便是泛藍支持者也以反對馬英九先生兼任國民黨黨主席的比例較多(49%>44%)。

5.有53.7%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先生的施政表現,39.4%滿意。其中,有88%的泛綠支持者及56%的中間選民不滿意馬英九先生表現,泛藍支持者則有70%滿意,28%不滿意。

* 劉雅芬,臺灣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中國訓詁學會理事、教育部國語辭典編修委員、教育部異體字編修委員;著有〈三位一體——從認知角度論漢字形聲字的教學〉、〈慧琳《一切經音義》“古文例”所見說古文〉、〈從廣狹對比看異體字名義問題〉、〈形聲字構字歷程析論〉、〈《慧琳音義》異體字“形符移易例”研究〉、《慧琳一切經音義異體字研究》、〈《說文解字》形聲字構造理論研究〉等。

 

本冊第 153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153-17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