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伊納西奥·薩爾明托

文德泉神父
P. eManuel TeixeiraP. eManuel Teixeira*

唐·伊納西奧薩爾明托·卡爾瓦略奧(D. Imacio Sarmento de Carvalho)於一六一六年在澳門出生,其父爲洛波·薩爾明托·卡爾瓦略奧(Lopo Sarmento de Carvalho),其母爲瑪麗亞·塞拉格拉(Maria Cerqueira);是洛波·羅德里格斯·卡爾瓦略奧的孫子,其祖母爲瑪麗亞·皮雷斯。伊納西奧與瑪麗亞·高托結婚,生下一女兒·取名安娜·薩爾明托。

伊納西奧於一六三六年二月入伍。一六四二年於錫蘭島的加勒(Galle)被荷蘭人俘虜。次年,其父用巨款把他贖回。

一六四三年五月十一日,我們在安東尼奧·莫塔(Antonio Mota)的指揮下,在錫蘭的高拉薩(Couraca)村打敗了荷蘭人,伊納西奧參加了那次戰鬥,並在該島堅持鬥爭,直至葡荷雙方於一六四五年一月簽訂了停戰十年的協定爲止。

一六四五年其父在澳門逝世,他從錫蘭回來,那時澳門正處於政治和經濟衰落時期,他又於同年十二月二十日携帶全家前往印度。他當時乘坐是八帆船,船隊由安東尼奧·費阿略奧·佛雷拉(Antonio Fialho Ferreira)指揮。伊納西奧一直在印度居住,直至一六五五年。那年,他的哥哥多明戈斯在錫蘭的帕尼圖雷戰鬥中犧牲,他的弟弟則於一六五四年在錫蘭的特里布村戰鬥中身亡。

伊納西奧於一六五五年被任命爲迪烏的總督和軍隊指揮。由於他的前任在那裏敲詐勒索,使當時的迪烏處於一片蕭條衰落的景象。伊納西奧在那裏任職三年,表現出色,以致那裏的班尼安尼人都向當時的印度總督表示感謝。他們說,要不是伊納西奧到那裏當總督他們早就從那裏逃到莫戈爾(Mogor)去了。

一六五八年八月,他被任命爲北方海岸艦隊總司令。在那支艦隊裏戰鬥的還有英勇的澳門土生葡人烏爾班諾·費阿略奧·佛雷拉(Urbano Fialho Ferreira)。

荷蘭人於一六五六年佔領科倫坡(Colombo),於一六五八年佔領雅夫納帕登(Jafnapatao),隨後又佔領了印度的高倫(Coulao)並直接威脅到柯欽(Cochim)和果阿(Goa)。他們封鎖了這兩個地區的港口。正是在那種情况下,印度的兩位總督佛蘭西斯科·梅洛·卡斯特羅(Francisco de Melo e Castro)和安東尼奧·騷莎·高廷若(Antonio io Sousa Coutimho)任命伊納西奧爲艦隊司令,讓他擔任南方水陸總兵的職務,因此伊納西奧前往柯欽(Cochim)就任,從處於病危狀態中的克蘭加諮爾(Cranganor)敎區大主敎費蘭西科斯·加爾西亞·門德斯(Francisco Garcia Mendes)大主敎的手裏接過政府的職務。那位大主敎於一六五九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伊納西奧一上任就立即下令出征。他收復了科倫(Coulao),並收復了於一六五八年被荷蘭人佔領的一些地方,同時向荷蘭人的盟友加里庫特·薩莫里姆發起進攻,佔領了他的埃科塔港,强迫他把荷蘭人從他的土地上趕走,以此作爲贖回該港口的交換條件。

一六六一年十二月十日,一支二十三帆的荷蘭艦隊,共有兵力四千一百零九人,在里科洛夫·萬佐恩斯(Rijkoff Van Geons)將軍的指揮下,重新佔領科倫(Coulao),該人曾於一六五八年征服過雅夫納帕登(Jafnapatao)。

不久之後,伊納西奧亦重新佔領克蘭加諾爾(Cranganor),但英勇的烏爾班諾·費阿略奧(Urbano Fialho)却在那次戰鬥中陣亡。

柯欽(Cochim)孤立無援,成了一座孤城。一六六二年二月二日,荷蘭人在那裏的海灘登陸,封鎖了那座城市。但伊納西奧在那裏進行了頑强的抵抗,使荷蘭人蒙受慘重的損失,被迫撤退。爲報此一箭之仇,他們在巴塔維亞(Batavia)組織了一支艦隊,共有二十二艦大船和三千多名士兵,並從錫蘭開來一支輜重炮隊。伊納西奧派軍作戰,頑强抵抗了五個月,打退了敵人發起的無數次衝鋒,但那座城市終於在體面的條件下,於一六六三年一月六日投降了,伊絕西奧可以帶着五十九個奴隸和僕人離開。

隨後他即被任命爲果阿的首領和印度的國務顧問。他擔任這個職務歷時兩年,於一六五六年又被任命爲北方各炮台的總指揮,他擁有王爺一般的權力。他於一六六七年任莫桑比克總督。

當他於一七六七年回阿果阿時却爲其女婿約翰·科里亞(Joao Cerreia de Sa)殺害,約翰·科里亞娶了他的女兒安娜·薩爾明托(Ana Sarmento),還住進了他的官邸。

澄淸一個問題

一九四○年,博賽爾(C. R. Boxer)在澳門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題爲《簡介十七世紀使葡國威震東方的偉大將領洛波和伊納西奧的生平和業績》。有關伊納西奧,那本小册子第二十七頁有這樣的描述: “一六四二年,我們發現他在錫蘭被荷蘭人俘虜,同年的一月份荷蘭文件還說荷蘭人要求老洛波交付巨款方可贖回他的兒子。”

但那份文件並沒有載明伊納西奧是在錫蘭作戰時被俘的還是在别的甚麼地方被俘的,〔荷蘭人曾於一六四○年佔領過加萊(Galle)和內貢博(Negumbo)這兩個地方的炮台〕,也許很可能是在馬六甲被俘的。

耶穌會神父費爾能·格羅斯(Fernao de Queirog)曾對錫蘭的戰爭做過詳細的描述,但他從未提過伊納西奧曾在甚麼地方或甚麼時候被俘,因此我們認爲恐怕不是在錫蘭,很可能是在馬六甲或在海上的某一艘船上。

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一六四三年初,伊納西奧確實在加萊(Galle)。那時加萊的總督是荷蘭人仁泗森(Jan Thyssen),此人當時正在準備襲擊由安東尼奧·莫塔(Antonio de Mota)指揮的葡國人營地,莫塔當時還佔領着營地的一些地方。荷蘭總督仁泗森當時正準備出奇不意地襲擊葡國人的營地科拉薩村。

神父費爾能·格羅斯(Fernao de Queirog)還這樣寫道: “當時伊納西奧在加萊(Galle),但無論約翰·馬蕭斯(即荷蘭總督仁泗森的别名)怎麼勸他放心消遣,伊納西奧仍無動於衷,他一味想儘快與同他並肩作戰的將領勞倫斯·費雷拉·布里托(Lournco Ferreyra de Brito)取得聯繫,他們兩人當時都帶有武器,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曾使他們贏得許多勝利。”

從費爾能·格羅斯神父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儘管伊納西奧當時還在加萊,但已交付了贖金,已不再是荷蘭人的俘虜,不然的話,荷蘭總督是不會勸他的階下囚消遣取樂的。

因此,這位顯赫的澳門土生葡人很可能參加了一六四三年五月十一日在科拉薩村(Couraca)打敗荷蘭人的戰鬥,而且可以相信那次戰鬥的勝利應首先歸功他。

讓我們大家都來澄淸這個疑點吧。

馬六甲被圍向澳門求救

巴塔維亞(Batvia)荷蘭總督安東尼。萬迪恩門(Antony Van Diemen)於一六三九年即開始進行攻打馬六甲的準備工作。

次年五月二十日,亞德里亞安·安東尼佐恩(Adriaan Antonisgoon)司令從巴塔維亞出發於六月初抵達馬六甲,他把自己糾集在一起的船隻與七月份抵達那裏的若賀雷(Johore)艦隊集結在一起,總兵力達到三千人時,他便開始對馬六甲進行包圍。

得悉馬六甲被圍而求援時,澳門市政廳立即開會商議此事。有關馬六甲求援的會議。紀要如下:

“一六四○年八月九日在中國天主敎之名城澳門市政廳參加開會的有: 法官安東尼奧·瓦雷拉(Antdnio Varella)和佐治·平托·阿賽維多(Jorge Pinto Azevedo)以及市政議員西蒙·維略奧·巴烈托(Simao Velho Barreto),費爾能·巴烈托·阿爾梅達(Fernao Barreto de Almeida)和曼努埃爾·馬加良斯·高廷諾(Manuel Magalhaes Coutinho)以及本市的檢察長安東尼奧·里貝羅·拉雅(Antomo Ribeiro Raya)和市民。首席市政議員費爾能·巴烈托·阿爾梅達首先向市政廳介紹情况和提出建議。他講述市政廳是如何收到馬六甲統領的來信的,他說來信已十分淸楚地說明馬六甲的聖馬格炮台的情十分危急,有即將淪陷的危險,它已被十二艘荷蘭船包圍達五十天之久,而且有消息說荷蘭還將派去更多的船隻,還會派去荷蘭阿森王爺統帥的强大艦隊。而該炮台的指戰員口糧已絕,彈藥亦所剩無幾,因此極待急救,應首先搶救炮台。對此,與會者均表同意,都認爲前往救援是正確的,很有必要。爲了搶救馬六甲,大會號召全體市民和公民自願解囊捐助,以便籌集足夠的資金支援前線,所捐財物將以本市的名義一直送到該炮台的倉庫,作爲本市人民對聖馬格炮台的支援。

澳門全體官員均在這份會議紀要上簽了名,並一致通過付之實施。紀要由公文製作官科美戈·多明戈斯·阿布遼監製,由市政廳文書負責繕寫本紀要,並經西蒙·瓦斯·帕瓦驗證。”

接着是大衆在紀要上簽名。

伊納西奧往虎口裏闖

面對馬六甲十萬火急的求援,澳門能做些甚麼呢? 祇能做一些人道主義的事情。

當時澳門欠了日本近四十萬両銀子。一六四○年五月十八日澳門市政廳請求滿淸官員貸給六千両銀子,以便向日本派出外交使節團和恢復於前一年中斷了的對日貿易。

一六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澳門向日本派遣一支由七十四人組成的隊伍,其中有四名外交使節: 即市政廳秘書西蒙·瓦斯·派瓦(Simao Vag de Paiua),還有盧意絲·派斯·帕契斯(Luis Pais de Pacheco),羅德里戈·桑契斯·帕雷斯(Roclrgo) Sanches de Paredes)和貢薩洛·蒙泰伊羅·卡爾瓦略奧(Goncalo Monteiro de Carvalo)。他們秉坐一艘裝備精良的武裝船前往。

那時候,澳門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要靠同日本通商才能賴以生存。

然而當那支隊伍於一六四○年八月三日抵達長崎的時候,即有六十一名成員被砍下了腦袋,包括那四名大使在內。

同月九日,當澳門市政廳開會研究如何救援馬六甲的時候,他們對上述慘劇還一無所知。

澳門當時對馬六甲告急有些甚麼反應呢? 他們鼓起勇氣,決定前往救急,由英勇的伊納西奧負責領隊。在那支前往救急的隊伍中,有一位天主敎道明會的西班牙神父鮑蒂斯塔·莫拉萊斯(Juan Bautista de Morales),他對那次航行的經歷做了詳盡的描述。神父若瑟·崗薩雷斯(Jose Maria Gongales)也對那次遠航做了槪要的介紹,他還談到伊納西奧的情况。他說,伊納西奧在馬六甲做了荷蘭人的俘虜。他還談到莫拉萊斯(Morales)的情形: “爲了等候乘船前往印度,莫拉萊斯當時已在澳門呆了四個月。最後終於來了一艘葡國船,那是爲了送大使前往日本的。”(1)

那條船到來的消息,使整個澳門都轟動起來了,葡國人都堅決要求利用那艘八帆船(另一些史學家則說是十二帆船)去支援馬六甲,要求用那艘船來運載士兵、糧食和軍火。他們爲此事擧行過多次會議,但當談到應由誰去率領那支船隊時,意見分歧,各持己見,不歡而散,使該項愛國主義計劃落空了。在那種情况下,一位富有的老板則自己掏錢裝備了兩艘武裝船,並委任他的一位很有出色的兒子負責領隊,那個兒子的名字叫做伊納西奧·薩爾明托。我們,對此人已在上面做了介紹。(2)

伊納西奧於一六四○年十月十一日揚帆起航。他帶上莫拉萊斯神父(Pe Mosales)和華人奴僕佩德羅。我們還是讓莫拉萊斯神父自己來說吧。他這樣寫道: “我們於星期六中午揚帆起航,本來是十五天的航程,結果却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我們遇上了歷時兩天的狂風暴雨,祇好靠岸。有一條船則被沖到岸上,以致動彈不得,留在馬卡薩爾(Macassar)走不了,而我們乘坐的那條船,直至暴風雨過後,仍被兩條或三條大纜繩纏在一起,很有被擱淺或沉沒的危險。”

“是上帝幫助了我們擺脱了焦慮。”

“最後我們終於在星期六午夜時份到達馬六甲。我們當時早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大家都說,假如我們那天夜裏碰上敵人,約翰·巴蒂斯埃神父準會把他們當夜宵吃掉。”

“馬六甲被海上的二十二艘大船和三百條馬來亞船包圍住。在陸上,該城的背後被挖了兩條戰壕和十門大炮團團圍住。此外,還受到十二條或二十條荷蘭快艇的包圍。”

“爲了不被人發現,我們非常小心謹慎地鑽進去。爲了躱開那些大船,我們不得不駛近岸邊,因而導致我們的船被擱淺在那裏再也拔不出來了。而那裏距離城牆却不到一葡里。”

“看到葡國船長如此焦急,我便勸他派一條單桅輕舟去給總督送個口信,請他務必在天亮之前採取某種補救措施。於是由我帶上兩名士兵和划船好手乘坐輕舟進城。”

“但總督無能爲力,幫不了忙。因此,那天禮拜日天亮時,葡人祇好放火燒掉他們自己的大船,因而使大家都做了荷蘭人的俘虜。”

由此可見,伊納西奧·薩爾明托是在馬六甲被俘的。澳門當時派了兩條船去攻打一支由二十二艘大船和二十條快艇組成的歐洲艦隊,而且該艦隊還得到三百條馬來亞船的協助。葡國的一條船在馬卡沙爾(Macacar)擱淺了,祇有一條船到達馬六甲。

但在强權面前伊納西奧自始至終沒有動搖或退縮,他突圍未能成功不過是他的運氣不好罷了。但他堅決不給敵人留下任何東西,他同船員和土兵一起迅速進入單桅輕舟,縱火把船上的糧食、火藥和槍炮統統燒光。

他就是這樣才被荷蘭人俘獲的。

註釋

(1) 崗薩雷斯(Gongaleg)神父搞錯了貢沙洛西格拉·騷沙(Goncalo de Siqueira de Sousa)是在馬六甲失守後兩年,即一六四三年十二月才被任命爲大使的。他是在一六四五年五月才抵達馬六甲。(請參考“C. R. 博賽爾”那本小册子,以及一九三六年在澳門出版的小册子“一六四四年七月貢沙洛(Goncale de Siqueira de Souga)船長赴日本當大使”。

馬六甲被圍困的消息是由馬六甲的船隻把消息傳到澳門和果阿的。

(2) 請閱若瑟·崗薩雷斯(Jose Maria Gongaleg)的著作(天主敎)“道明會在華傳敎史”第一卷第二百三十四頁。

若瑟·崗薩雷斯引自“莫拉萊斯神父的回憶錄”第二百三十六頁。

* 本文作者文德泉神父(Manuel Teixeira)係澳門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有關葡國和敎會在東方的存在,他曾發表過一百多篇文章。他是葡國歷史學會成員,也是國際上許多歷史學團體和機構的成員,也是亞洲歷史學家國際協會的成員。

本冊第 90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