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土生葡人(1)對邪氣的認識也許是文化融合及同一淵源的古老傳統在民間的生存能力的一種最形象的解釋。
七十年代,老一輩土生對邪氣的解釋衆說紛紜,由此也顯示了各種融合進來的外來意識對較遠時期本地區生活的影響。
一些人認爲,邪氣是一種流動氣體引來的病,因而是由自然因素造成。另一種大槪是受馬來亞古老的傳統認識的影響,認爲氣是由惡氣所致,即失魂(Savan),其症狀表現爲內躁(焦慮)、錯亂、顫抖、風濕病或面部麻痹、扭傷和因腦血管問題而引起的半身不遂。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第三種看法,所說的症狀與前面相同,但對其緣由的解釋却較混亂,似乎是源於中國人所說的穿堂風。
邪風能引發與失魂(Savan)一樣的病症,但不是全部,某種程度上也叫陰風,有礙風水,常常從陰巷或方位不祥的門中吹來,能把路邊或街角的落地乾葉吹得打轉。中國人,即使是最保守的,也無法說出對陰風邪氣最初的槪念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害怕邪風又相信其存在,祇能用風水來解釋,或歸咎於被認爲不祥的障碍物,如一座大宅建在小宅前面,擋住了小宅的陽光;某些造型不吉利的建築物對鄰近建築造成影響,或帶來晦氣。
澳門土生葡人對邪氣,邪風、失魂(Savan)的認識是混淆不淸的。我們推測,這可能是源於印度--馬來亞的宗敎影響,這種影響在中國人中間也很普遍,即認爲管道、死老鼠或腐爛物品散發出的晦氣能夠引起怪異難醫的病症。這種邪氣、晦氣(2)或失魂(Savan)的病症的特徵是頭痛、發燒、周身不適、虛脫,一般均在每日同一時間內發作,且要重複多日。
篤信者對邪氣、晦氣或失魂(Savan)的起因認識上是一致的,認爲皆起源於污穢之氣或風,還有妖術(3)。應該强調一點,類似的說法在包括澳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有流傳。
在某些比較封閉的部族,如安第斯山一帶的部落裏,我們亦可以找到記載以原始方式解釋這類問題的資料。
例如,流動於安第斯山地區的波利維亞卡亞瓦亞族的江湖術士,依據千年祖傳經驗,將病分爲兩大類:
--一種由自然因素所致;
--一種由魔力所致。
後一種又可分爲:
--因鬼怪偷魂所致,可造成驚嚇。
--因鬼怪附體所致,可引發較嚴重的癱瘓,也叫“氣病”(4)。
卡亞瓦亞族人認爲,病魂有許多種,如土魂、水魂、泉魂、氣魂、雷雨魂等等(5)。
這些病魂所造成的最常見的病狀,不是邪氣而是驚嚇。有意思的是,澳門土生葡人無論在對邪氣、失魂(Savan)、晦風還是對驚嚇、恐懼等的槪念上都與卡亞瓦亞人一致,甚至名稱都相同。
安第斯的印第安土著人,和保守的中國人一樣,都認爲人擁有一個以上的魂靈,這種雙重靈魂製造了人的各種形體特徵,並能在其死後超生。惡魂甚至能在死後變鬼加害他人。
除了雙重靈魂之外,値得强調的是主命魂,它支配人體健康,其被捉、逃脫、或被替代,都可造成嚴重的致命的不平衡。
比被捉魂和丟魂更不及防的是被掉嚇了魂。這種現象在兒童身上是常見且無害的,但如發生在成人身上就較嚴重,是被嚇壞的開端,而因靈魂附體引發的病症,即安等斯一帶的人民最恐懼的,能被稱爲“邪氣”。
篤信者還認爲,懷孕期間碰到了人或動物的屍體將給孕育中的孩子帶來疾病。這種認識被馬來亞人和澳門土生葡人引伸爲可對任何人帶來不幸,也被認爲是薩萬(Savan)的最主要原因。
在歐洲,邪氣的槪念同樣歷史悠久,並由古代醫書傳入民間,在一些地區至今仍然有生命力,而且令人至今仍然有生命力,而且令人驚奇的是,也和魔力(6)聯在一起。
根據拉菲爾(Raphael Bluteau(7))的觀點,七世紀,西方民間認爲邪氣是“咒來的”。時至今日,葡萄牙的不少村落中還將突發的無名病症作此解釋。當一件東西變質或消失時,民間的習慣說法是,因咒所致……。
例如,葡國阿陵地組省至今仍十分流傳的觀念是,認爲腦溢血或肺氣腫可以用掐住頭部或病患部位,通過一種有效的念咒來醫治。
阿省一些村落的農民將這類病症歸因於邪氣吹過某人而進入其肌體所致(8),因此,將結郁、充血都叫做咒病。中咒了,是一種流行的說法,表示某人患有充血,半身不遂或致命的病(9)。
七十年代,這種說法在澳門土生葡人老年婦女間也十分流傳,而且還將中國民間所說的邪風和有淸楚迹象表明是由葡國傳來的邪氣的槪念連在一起。
在澳門,邪氣、失魂(Savan)、陰風和中毒眼時被相提並論,這種混淆特别明顯地表現在治療過程中。念咒和禱告都不使用,或祇用於爲爲孩子鎭驚的熏香儀式上。但是,驅趕失魂(Savan)的藥方却廣泛使用着,不僅是針對失魂(Savan)本身,同時也可用來醫治陰風、晦氣、中毒眼等。
有趣的是,澳門老年婦女對失魂(Savan)的解釋也是衆說不一。有人認爲失魂(Savan)是由管道,腐爛屍首,死老鼠散發的霉氣所致,另一些人則歸咎於孕如或產婦,認爲她們在塲足以使兒童的輕症加重,如可使生麻疹(10)的孩子發不出疹來,從而導致顏疾。
這種說法在葡國亦很普遍。但是,澳門的老年婦女們更有高見,她們認爲失魂(Savan)可導致患者食慾不振、頭痛、每日同一時間內體溫上升,周身不適和疲倦等症狀,有時也因眼熱和嫉忌造成。這類情况就使得失魂(Savan)與葡國所流傳的中毒眼更爲相似。對於中毒眼和中邪,某些葡國醫生都信其有,不少帶有迷信色彩的書籍中對此均有記載(11)。另有些人將腸失魂(Savan -tripa)列爲失魂(Savan)的一種。
他們寫道,當碰到一件污穢物,如給散發着臭氣的死人(12)穿衣服,碰到一隻死老鼠或爆肚老鼠,都可能染上腸失魂(Sauan-tvipa)。於是每日在碰到污物的同一時間裏,病人就會感到頭痛、發燒、全身疼痛,疲倦和難以形容的周身不適。亦有說法,是强失魂(Savan)和腸失魂(Savan-tvipa)可以致命(13)。
也有人認爲,失魂(Savan)的起因是巫術。當某人對他人起惡意時,便請一個巫婆將這人變成妖精,這種情况下,祇有另一位魔力更大的巫婆(14)能夠通過唸咒和祇有她們自己才懂的做法將其解救治癒。治療一般失魂(Savan)所用的香氣熏浴在這種情况下很少見效。
邪氣、晦氣、陰風、中毒眼幾乎都可導致一個結局: 失魂(Savan)。而失魂(Savan)又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從此處也可看出馬來亞文化在澳門土生葡人(15)中的影響。
六、七十年代,澳門土生中的老年婦女很少將中毒眼和中咒當做同義詞,然而失魂(Savan)和詛咒却經常混雜着使用,有時也將陰風和惡口混淆,但從未和中毒眼作爲同義。
令人驚奇的是澳門的中國人中間也有一種對中毒眼的叫法,稱爲“雙眼”,即指孕婦的影響。如前文所述,發生在美洲印第安人間的情形,同樣的槪念在世界各地廣爲流傳,但這與歐洲人所說的嫉妒和惡意並不相同。
西方人認爲,中毒眼即羅馬人所信的妖力,它也可以說是一種全球性的意識。因此,在澳門對如此可怕的妖力有衆多的解釋和儀式就不足爲奇了。
由此我們看到,中國人說的邪風,馬來亞人講的失魂(Savan),同亞方人的詛咒(16)、惡氣基本相符。應該强調的是,這個衆所周知的“晦氣”有許多出處,如馬來亞、印度、中國和葡萄牙。
於是,在澳門這一文化滙合十分明顯的地區就出現了種類繁多的藥方,醫治邪氣、失魂、中毒眼、惡口(詛咒)、陰風,這些藥方又十分相似,可以用來消除任何一種不祥的晦氣。

澳門流傳的醫治中毒眼、失魂(Savan)和陰風的藥方。
醫治中毒眼的偏方
中毒眼與失魂(Savan)的不同之處在於患者不發,藥方是用七片挾蛭草(紫宛科植物)泡製成汁,用來淸洗,並每日口服一小勺。
淸洗按中國式,用一塊布擦洗全身,應在淸早和太陽落山後進行,以淸早爲最理想的時間。小男童淸洗用七片挾蛭草煮汁,小女童則須用八片(17)。
醫治中毒眼的藥膏
將挾蛭草或紅背草(18)、與朱欒葉或七落葉(19)之七種不同的樹葉混合,攪成糊狀,包裹如掛在一或兩隻手腕上。如症狀不嚴重,掛在一隻手腕上已足夠。要用油紙包裹,藥膏乾後會自動脫掉,病人即可痊癒。
這種做法很像葡國北部農村用的毒石,毒石也是用來醫治中毒眼和失魂(Savan)、邪氣等(即管道、死老鼠等散發出的晦氣)。
驅邪氣和中毒眼的偏方
至少是在十六至十七世紀,葡萄牙民間流傳一些藥方,醫治被稱爲中毒眼的無名頭痛。
一種有趣的藥方是將芸香、薰衣草、迷迭香、甘蘭和山羊豆在新鍋中煮湯,並在其中放入一塊有色布,使其浸透湯汁,然後趁熱敷在頭上,重複做兩至三次(20)。
還可以將陽香和冬靑枝放在火上熏香,據瞭解,這種做法在澳門至少延續到二十世紀上半葉。
醫治失魂(Savan)偏方
根據菲格雷多(D. HerminiaFigueiredo(21))醫生珍藏的祖傳醫書中有關“上世紀民間偏方的記載,澳門曾經流傳着三種較爲普遍的醫治失魂(Savan)的方法、服藥、熱敷(22)和熏療(23)。
服藥
將七片挾蛭草和一片馬子根製汁口服。
熱敷
三片桃葉、三片雙色葉、五片芸香、五片挾蛭草、馬子根、三隻靑李吉、四顆黑豆、五枝香(24)、一小撮鹽、三片薑、三瓣蒜、明礬、香和蘆根,將上述原料與煮熟的米飯一起放在布袋內用來熱敷(25)。
熏療
將上面藥方中的成份除去薑和蒜,加郁金花粉(26)、黃砂糖和肥皂,用米湯煮,可散發出較多的蒸氣。
在另外中本書中,還可以看到其它一些治失魂的偏方:
乾蘆根(口服)。將乾蘆根片在蠟燭火苗上燒成灰,放入水中煮開,是治失魂(Savan)的一味口服藥。(載於日本人Camila Grilli之藥書)。
在上個世紀的澳門,這種偏方是用香蕉皮製作。事實上,香蕉削成星狀,豎向切開,晒乾,與明礬一起熏,也用於驅邪。
其它口傳的治失魂(Savan)偏方
1. 將黑豆、明礬、靑李吉(28)攪碎裝入小袋(27),並將小袋壓放在前額雙眉間,這一口傳偏方比前面記載的有所簡化。
2. 將明礬、芸香、黑豆攪碎裝入袋子,壓放在顳骨處,可減輕頭痛,亦可治偏頭痛。
3. 治邪氣頭痛。明礬粉末加迷迭香、芳香和薑,混合起來敷在前額。如敷後頭痛治癒,説明是因失魂(Savan)或邪氣所致。
4. 半公升水煮開馬子根,將一條毛巾放在頭上,吸藥壺(29)嘴中散發出的蒸氣。或將毛巾放在藥汁內浸透,擰起纏在手腕、臂肘和踝部,也是治失魂(Savan)的一種有效方式。亦可將毛巾放在該藥汁內浸透,擦面部和頸部,每日同一時間,一般在太陽落山後。
5. 吸蒸氣治療
將一碗水中放少許醋,再放入七葉草藥,上上火煮開,患者吸此蒸氣,連續二至三日,與其它治失魂(Savan)的偏方一樣,每日同一時間,絕對避免日在中天的時候。
熏療或敷藥
1. 治失魂(Savan)
用鹽炒大米和柚樹葉,以此煙熏療患者。
如前所述,熏療在澳門較普遍,不僅用於醫治失魂(Savan),也用來驅散濕氣。許多老年婦女認爲濕氣帶來不祥,另一些人則僅認爲,熏一下,家裏氣息芬芳。熏香已多次被證明是我們今大所用的空氣淸新劑之前身。
2. 黑圓錐體的安息香(30)是香錠的成份之一。香錠在敎堂用來做爲聖香,也用於家庭(31)的燒香儀式。在澳門,這種被認爲是驅邪招祥,習慣上經常加少許熏衣草和花露水(32)。
應該指出,在巴西,每逢周二、四、六上午,同樣要點上芳香、迷迭香和陽香,放在房屋四角驅中毒眼(33)。有時使用安息香、迷迭香、薰衣草和白礬(34)。
澳門也有在房間四角燃放香料的習慣,中國人在用於魔力時常將明礬加入其中。
3. 在爐火上燒明礬、楊桃(35)、棟子和苦艾(36),注意燒烤時不可將各種成份混在一起。
當醫治一個因孕婦抱過或與其拉手而感不適或招來失魂(Savan)的兒童,熏療時還應從該婦人衣服上撕下一塊布,投入爐中一起燒。
醫治邪氣、失魂(Savan)、陰風,除熏療之外,還事淸洗的偏方,即香浴,它在巴西也流行,這類偏方的成份幾乎總是人同小異。
醫治失魂(Savan)最普及的偏方是七葉茶,旣可口服亦可用來按中國人的方式做香浴,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用一條毛巾或一塊布,爲了求吉祥有時用紅色的,來擦洗身體。也有人說,這種七葉茶與中國的七星茶(37)相似,所含的各種成份,有些明顯帶有葡國影響。
十七世紀時,葡國巫婆在儀式中總要向鬼燒上七蛀香(38),這可能和澳門及巴西的七葉茶有某種關聯。
自古以來,7就是一個神奇的數字,7是惡勢力的象徵,蘇美爾自然主義宗敎不可缺少的儀儀式亦是分7組進行。7多次在聖經中出現,其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魔力的數字,由此也可解釋,用於治療超自然因素(39)導致的病症之藥選中了你個數字。
七葉茶
此汁可用來醫治失魂(Savan),同樣可治水泡疹,能用其擦洗,亦可口服。
成份:
1. 柳葉,佛敎觀音菩薩用它灑聖水,也用於驅邪儀式中。
2. 挾蛭葉(40),亦可用桃葉代替。
3. 紅背草,或叫紫背草,葉呈雙色。
4. 靑李吉,中國橐吾。
5. 臭草,即芸香。
6. 馬子根,九棣鴉或鴉片煙米,有時可用薄荷代替。
7. 鹹蝦葉,即月桂葉。
七葉茶成份的特性:
1. 柳葉--柳樹全身含有豐富的水揚酸,西方以此製造著名的阿斯匹斯。
2. 螳螂葉或挾蛭草,具有濃郁的芳香,新鮮葉可製兒童小藥和治失魂(Savan)偏方,有時可用桃葉代替。
3. 紅背草,在印度常被用來做療傷藥,與雙色草一樣,屬蘇科植物。
4. 靑李吉,栅欄草(或可用土牛膝(42)代替)也吃中國橐吾。這種葉具有發汗、利尿、通經的功效。
5. 臭草,芸香,可治胃病,風濕、抽筋和羊角瘋,被認爲是一種驅邪降福的植物。60-70年代間這種草的盆栽在澳門很普遍。
6. 馬子根,嫩芽泡茶,可助消化和調解消化系統紊亂。
7. 月桂落,即葡國傳來的鹹蝦葉。月桂是一種一種含毒成份較高的植物,但地中海國家却用其做香料。
香浴療法很早就出現在西方巫術儀式之中,有時還可用於醫治皮膚病。
在澳門,浴療醫治失魂(Savan)的方式是,在太陽落山後,用一塊布(毛巾)給病人洗臉、手、脚,如同時用

下面,我們將澳門醫治失魂(Savan)的洗滌用七葉水和巴西驅邪浴做一比較。
巴西
(43)浴水的成份是: 三片薄荷,一節蒜杆,一節紫月桂枝,三小把芸香,三片月桂葉,三片
。
(30) 同安息香。
(31) 我們認爲,這類帶有明顯葡國色彩的熏香亦有中國的影響,即如前所述,都認爲邪氣來自空曠昏暗發霉的大房。
(32) 澳門舊時對薰衣草的名稱。
(33) 路易斯·達卡瑪拉·卡斯庫多庫多著,《巴西民俗》,里約熱內盧文化基金會,1967年版。
(34) 不知此指何物,但根據篤信者提供的資料,推測是指明礬。
(35) 玫瑰果(野果)。
(36) 苦艾。
(37) 但是,根據我們收集的資料,中國民間流傳的七星茶與澳門的七葉茶有很大區别,因此,此處可能有誤。
(38) (卡達利納·若澤的判書,1696年,科英布拉宗敎法庭),阿道夫、古埃奧引自《葡國種族》,第三部份,里斯本地理學會刊物第二册,9-10,國家新聞署,1881年,里斯本,650頁。
(39) 7字在占星學和煉金術中均佔有重要位置,認爲其代表了行星、金屬與天體的吻合: 金--太陽、銀--月亮、錫--木星、銅--金星、鉛--土星、鐵--火星、汞--水星。
這種行星與金屬之間的神秘情合又引伸爲古代自然界的七色和猶太--基督敎的七情、七大奇迹、馬麗亞的七種痛苦,人類的七情六慾,七聖人等等,七字的象徵意義無論在東、西方都是很相似的。
(40) 亦叫螳螂葉(甲由草)。
(41) Balichab是蝦和鹽及多種佐料拌起晒乾,用月桂葉熏,由葡國傳來,澳門和中文名爲鹹蝦葉。正規的中文應叫月桂。
(42) 在澳門,很多時候用一種南方植物,叫廣東土牛膝,但是祇用根而不用葉。
我們不能證明兩種植物的區别,但認爲栅欄草屬於日本紫宛科而不是中國紫宛科。
(43) 同(33)。
(44) Caesalpinia ferra L.(大槪係植物名稱)。
(45) 此植物學名不詳。
(46) 在葡國阿陵地組省,亦認爲偸來的植物比贈送的效力大。
(47) 澳門將香草用馬拉巴薄荷代替,以前亦有不少這種植物的盆栽。
(48) 亞勞、邁納特·亞拉烏若著,《鄉間醫學》聖保羅,1959年版,第153-154頁。路易斯·達卡瑪拉·卡斯庫多著,《巴西民俗》,第231頁。
* 作者爲社會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人類學系敎授,東方基金會東方研究中心研究員,澳門文化司署資助學者,著述頗豐,主要爲澳門人種學方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