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公元772-846)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曾將其近百首個性鮮明的作品整理分類,名之爲“諷喩詩”,以期影響人們的道德品行。十一個世紀以來,從傳統的儒家到注重道德的佛家,直至近代熱衷培養人民良好習慣和敎誨人民的共產黨人均根據所需,一貫高擧白居易詩歌的社會旗幟。


數百年來,中國的靑少年從小就習誦這些詩詞,例如《觀刈麥》:
丁壯在南崗,
足蒸暑土氣,
背灼炎天光。
念此私自愧,
盡日不能忘!
或描述貧富相差懸殊的《輕肥》:
罇罍溢九醞,
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
鱠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
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又如《紅繡毯》:
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両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奪人衣作地衣。
同樣白居易作爲朝廷官吏,直至臨終都在關心人民特别是農民的凄慘處境。他素來爲官廉正,揭露和抨擊濫用職權,巧取豪奪,霸道欺民的行徑。
然而,正直不阿的白居易,作爲一個善良的中國人,也有多副面孔。新近吟誦白居易不可勝數的作品(他留給後人的近2400首詩歌)中的若干詩賦使我看到一位鄙視傳統規範和觀念,桀驁不馴,大逆不道和酷愛生活情趣的白居易,一位令人始料不及的貪杯詩人。下面是《有感》:
往事勿追思,
追思多悲愴。
來事勿相迎,
相迎亦惆悵。
不如兀然坐,
不如塌然臥。
食來即開口,
睡來即合眼。
二事最合身,
安寢加餐飯。
忘懷任行止,
委命隨修短。
更若有興來,
狂歌酒一盞。
自古代起,中國就用粮食,特别是高粱和大米發酵,釀製多種白酒和類似啤酒的低度飲料。天朝亦產葡萄酒,但產量很少,專供宮廷享用。公元832年,白居易任洛陽刺史時曾寫道:
自慚到府來周歲,
惠愛威稜一事無。
唯是改張官酒法,
漸從濁水作醍醐。
此前幾年,白居易在蘇州刺史時曾作了一首首關於詩與酒的絕句,二十個字,二十音節:
微彼九日勤,
何以治吾民?
微此一日醉,
何以樂吾身?
白居易詩稿全集唐首抄本殘頁。
醉,一般意指醉酒,是道家詩人的傳統想法,即詩人可通過酒來擺脫塵世間的悲切不幸之事和日常現實。下面是另一首典型的絕句:
一酌好發容,
再酌開愁眉。
連延四五酌,
酣暢入四肢。
又如“飲後夜醒”:
黃昏飲散歸來臥,
夜半人扶强起行。
枕上酒容和睡醒,
樓前海月伴潮生。
將歸梁燕還重宿,
欲滅窗燈復却明。
直至曉來猶妄想,
耳中猶有管絃聲。
酒使人興奮,詩興大發,故世界各地著名詩人貪杯者不勝枚擧,阿爾塞烏,賀拉斯,奧瑪開陽,羅薩德、巴德萊雷、艾伯特和我國的貝索阿。中國首屈一指的李白(公元701-762)這樣寫道:
誰能解春愁?
對此經須歡。
窮通興修短,
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生死,
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我身,
此樂最爲甚。
李白的另一首令人爲之動心的《月下獨酌》: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天地旣愛酒,
愛酒不愧天。
已聞請比聖,
復道濁如賢。
賢聖旣已飲,
何必求神仙。
三盃通大道,
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爲醒者傳。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作者爲著名畫家方人定。
白居易終年74歲,當時是罕見的長壽。晚年他辭去官職,隱居洛陽,遠避宮廷紛爭,以音樂,詩、酒爲伴,安度晚年。這位天才的詩翁在洛陽的幾首作品是中國詩詞中最完美無瑕的佳作。“渭上偶釣”便是其中的一首:
渭火如鏡色,
中有鯉與魴。
偶持一竿竹,
懸釣至其傍。
微風吹釣絲,
嫋嫋十尺長。
誰知對魚坐,
心在無何鄉。
昔有白頭人,
亦釣此渭陽。
釣人不釣魚,
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釣意,
人魚又兼亡。
天機兩不得,
但弄秋水光。
興盡釣亦罷,
歸來飲我觴。
下面這首醉意最濃的詩文也是詩翁的晚年佳作。
《不如來飲酒》
一
莫隱深山去,
君應到自嫌。
齒傷朝水冷,
貌若夜霜嚴。
漁去風生浦,
樵歸雪滿岩。
不如來飲酒,
相對醉厭厭。
二
莫作商人去,
恓惶君未諳。
雪霜行塞出,
風水宿江南。
藏鏹百千萬,
沉舟十二三。
不如來飲酒,
仰面醉酣酣。
三
莫作農夫去,
君應見自愁。
迎春犂瘦地,
趁晚餧羸牛。
數被官加稅,
稀逢歲有秋。
不如來飲酒,
相伴醉悠悠。
四
莫上靑雲去,
靑雲足愛憎。
自賢誇智慧,
相糾鬬功能。
魚爛緣吞餌,
蛾燋爲撲燈。
不如來飲酒,
任性醉騰騰。
五
莫入紅塵去,
令人心力勞。
相爭兩蝸角,
所得一牛毛。
且滅嗔中火,
休磨笑裏刀。
不如來飲酒,
穩臥醉陶陶。
(勞友 譯)
* 作者爲東方學家,澳門文化司署資助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