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世界》系列音乐会
初识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

2 - 5/12/2003     文化中心综合剧院    

巴赫:F 大调第二号《布兰登堡》协奏曲,编号BWV 1047 (第一乐章)
贝多芬:降E 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 (第一、二乐章)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作品14 (第一乐章引子)
理查.史特劳斯:《变形曲》为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所写,编号AV 142
斯特拉文斯基:《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 贝多芬:A 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 ,(第四乐章)


指挥:刘新宇

  《走进音乐世界》系列音乐会已是澳门乐团(及其前身澳门室内乐团)的一项坚持数年的艺术教育形式。每年集中一段时间,邀请本澳各间中学的学生前来澳门文化中心,在正规的音乐会演出场所,一边听取有关音乐知识的讲解,一边欣赏交响音乐的现场演奏,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迄今为止听众已逾两万人次。

  在澳门乐团2003-2004 音乐季中,澳门乐团将以“初识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为《走进音乐世界》系列音乐会的主题,精选了巴赫、贝多芬、柏辽兹、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等着名大师的作品,让本澳的中学生透过音乐和解说,初步了解到音乐在表现人们情感、传递人们心绪方面的妙用。

管弦乐团介绍

  管弦乐团中共有四大类乐器,那就是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每一组乐器就像一个家族。它们运用同一个方法发出大致相似的音响。弦乐器用弓拉或者用手指弹拨,木管乐器靠吹气发声,铜管乐器也是这样,而敲击乐器则以敲击发声。

弦乐器
  
弦乐组是管弦乐四大类中规模最大的,演奏时也经常担当乐曲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们包含所有奏时用弓擦弦,因振动而发声的乐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在指板上按弦而产生,为使音色或共鸣良好以及配合各部份的不同性能,弦乐器必须选用不同的木材。常见的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等。

木管乐器
  
木材制成之管状吹奏乐器,谓之木管乐器,简称木管。今日管弦乐团所用之木管乐器可分为三类:(一)无簧(长笛、短笛)、(二)单簧(单簧管、萨克斯管)、(三)双簧(双簧管、巴松管)。

铜管乐器
  
顾名思义是由铜金属所制成的乐器。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利用管子的长短及泛音的变化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而且音量大小变化特别大。常见的铜管乐器包括小号、法国号、长号、低音号等。

敲击乐器
  
敲击乐器是以敲打方式演奏发出声响的乐器总称,一般在管弦乐团中常见的敲击乐器可分为有固定音高与无固定音高两类:1)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木琴、铁琴、管钟等。2)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小鼓等。
 

节目

巴哈 (1685-1750) F大调第二号《布兰登堡》协奏曲
编号BWV1047(第一乐章)
小号独奏:大卫‧罗欧特
贝多芬 (1770-1827)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作品55 (第一、二乐章)
柏辽兹 (1803-1869) 《幻想交响曲》 作品14 (第一乐章引子)
   
理查‧史特劳斯 (1864-1949) 《变形曲》 为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所写
编号AV142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 (第一乐章)
贝多芬 (1770-1827) A大调第七交响曲 作品92 (第四乐章)


 

曲目简介

巴哈 (1685-1750)

F大调第二号《布兰登堡》协奏曲 编号BWV1047 (第一乐章)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德国作曲家巴哈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以及是史上最富影响力的音乐大师,他一生不平凡的创作成果,成为後世音乐家们的创作技巧及音乐理论的典范。《布兰登堡》协奏曲的特点是由二至四件乐器组成独奏乐器组,与伴奏乐器组进行协奏或整个乐队的全奏交替演奏,其结构多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分别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用复调手法加以展开。第二号《布兰登堡》协奏曲引用了小号作为独奏乐器,巴哈时代的小号上面没有按键,因此吹奏起来比现代小号困难。


贝多芬 (1770-1827)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作品55 (第一、二乐章)
交响曲是一首单乐章或多乐章(通常是四乐章)的管弦乐作品。被尊称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交响曲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共作有九首交响曲。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如标题所示,具英雄风格。第一乐章强劲有力、昂扬振奋,洋溢着乐观的精神,但偶然也出现一些较阴暗的情绪。第二乐章是一首「送葬进行曲」,其铜管嘹亮、鼓声庄严,充满了法国革命音乐的特色。
 

柏辽兹 (1803-1869)

《幻想交响曲》 作品14 (第一乐章引子)
《幻想交响曲》是一部明确带有标题、一点一滴剖析个人情感的自传式标题音乐作品。法国着名作曲家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描写了他对女演员史密逊 (Harriet Smithson)的炽热爱情,他将内心纠缠的爱情观、疯狂的痴迷情仇,在音乐中细致地刻划出来。曲中每一乐章讲述一则故事,音乐明确描写出场景及感情等各种情节;柏辽兹更为角色设计代表性的「主题动机」(idée fixe),并以其贯穿全曲,其别具一格的管弦乐手法使《幻想交响曲》成为十九世纪浪漫派时期的一首极重要作品。


理查‧史特劳斯 (1864-1949)

《变形曲》 为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所写 编号AV142
1945年,年届八十的理查‧史特劳斯为感慨战争带来的破坏便创作了为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所写的《变形曲》,这首长约27分钟的《变形曲》充分表现了理查‧史特劳斯悲伤、愤怒和绝望的心境,同时亦流露出作曲家对过去的种种缅怀。乐曲由不歇止连续演奏的三部份所构成,包括了优美悲痛的「不太慢的慢板」开始,经由扬起悲剧性的中间部「激动地」再次回到「慢板」。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都各自展示了卓越的音乐效果。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 (第一乐章)
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是他1937至1938年旅居法国时的作品,创作意念来自巴哈的第三号《布兰登堡》协奏曲,是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具有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曲中所用的十五件乐器都各具独立性,并以多线条复音织体曲式写成,像是一个巴哈时期的赋格曲。


贝多芬 (1770-1827)

A大调第七交响曲 作品92 (第四乐章)
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是他迈向晚年过渡期时的作品,於1812年完成创作。曲中强劲激昂的旋律,散发出一种神奇的震撼力。其第四乐章被称为「酒神式的狂舞」,是一个舞蹈融於音乐的艺术典范。充满田园风格开端与中段华丽的管弦乐声交织形成出疯狂似的陶醉境界,乐章在灿烂的尾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