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於五月八日及九日在澳門召開,三地政府就六項文化合作領域作深入討論,與會代表逾百人。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方健宏、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以及國家文化部港澳台辦公室港澳處處長劉雯秋等出席會議。三地代表昨日(五月九日)簽署了《關於聯合舉辦“嶺南考古三十年──粵港澳文物大展”》及《關於建立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範點評估機制》意向書,以促進和落實文化領域上的合作。
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自二零零二年建立文化合作機制以來,經過三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在演藝人才交流和節目合作、文化資訊、文博合作、公共圖書館合作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等多個領域,通過頻繁的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了良好合作平台,取得豐碩成果。
會議九日舉行“粵港澳歷史建築攝影大賽”頒獎儀式,所有獲獎作品將在三地進行巡迴展覽,也會在“粵港澳文化資訊網”推出。此外,各小組主持人匯報總結,三地代表致辭並簽署《關於聯合舉辦“嶺南考古三十年──粵港澳文物大展”》及《關於建立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範點評估機制》意向書。五月八日,粵港代表由澳方安排參與第二十四屆澳門藝術節,觀賞了粵港澳聯合獻演的舞蹈劇場《情書》。
下次會議將在廣東省召開。是次會議匯報及檢討去年的合作成果外,還討論了新的合作項目:
一、演藝人才交流、節目合作方面
繼續辦好粵港澳三地粵劇藝術培訓交流活動;粵港名伶來澳交流支持粵劇培訓工作;加強粵港澳三地民族樂團的交流合作;粵港組織特色團隊包括粵方管樂步操大匯演之優秀隊伍參與《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演出;全力支持、聯合打造文學劇場跨地域、跨界別的合作。
二、文化資訊交流方面
總結“粵港澳歷史建築攝影大賽”的工作成果,討論獲獎作品於三地巡迴展覽的安排;優化“粵港澳文化資訊網”,包括研究建設文化合作網絡服務平台,開發資訊網手機網絡平台;研究推動跨境售票合作。
三、文博合作方面
策劃“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嶺南考古三十年成果展”、“逝去的風華──粵港澳三地藏孫琬戴恩賽文物聯展”、“嶺南派藝術傳承──趙少昂作品大展”和“港澳視覺藝術展”等;研究推動粵港澳流動博物館專案;穗港澳台科技館加強合作,推動四地科普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強三地考古工作的交流;商討落實區域博物館證的具體細節;定期舉辦粵港澳博物館專業論壇;澳方參與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國際會議“國際文物修復學會香港會議”;繼續推進“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等。
四、圖書館合作交流方面
舉辦《辛亥革命在廣東》展覽、“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粵港公共史學論壇;響應《廣州大典》的底本徵集工作;三地合作舉辦系列講座及館員專業培訓系列課程;增加館員互訪、實習交流的機會;加強公共圖書館活動成果的網上共用,互相贈閱簡訊、會刊資訊交流等工作。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
藉中國文化遺產日平台,舉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技藝展”;廣東省文化廳組織非遺保護工作人員,赴港澳進行相關調研;邀請港澳青少年粵劇團體參與廣東省青少年粵劇粵曲大匯演,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粵劇交流和普及等。
六、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方面
推動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跨境合作,透過推動實踐《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行動計畫》研究發展深港創意訊息港及橫琴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研究建立“粵港澳文化創意科技企業目錄”,鼓勵企業利用高新技術研發新文化創意產品和專案;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文化會展業合作,積極支持和參與對方主辦的大型展會和文化節慶活動;舉辦“香港電影New Action”系列活動,為電影業與多媒體產業提供跨平台合作機會;續辦“香港漫畫研習營”,促進跨行業交流;積極鼓勵三方業界加強與港方“動漫基地”和“元創方”聯繫與合作;進行《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策略及定位研究》和《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指標性體系研究》後續研究,豐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