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課題

【畫公仔畫出牆】

導師:Mary Cheang
建議科目:視藝、音樂、流行文化
塗鴉(Graffiti),作為街頭文化重要一員,與流行文化環環緊扣,近年更從戶外公共空間,進駐美術館、時裝天橋,甚至成為城市的文化代表或地標。以城市空間作為創作載體的塗鴉藝術,又在展現何樣的城市面貌與人文精神?




【賣豬仔──澳門苦力港的血與淚】

導師:勞加裕 (Alex Lou)
建議科目:歷史、公民教育、中文、經濟
在19世紀中葉,澳門曾經是惡名昭彰的苦力貿易港,大批契約工經澳門出洋前往南美洲。為何契約工被稱作“豬仔”?澳門又是怎樣變成苦力貿易港?這些出洋的豬仔又過著怎樣的非人生活?我們在這個題目中介紹一段澳門黑暗的過去。




【以節慶打造“文化澳門”】

導師:梁飛燕
建議科目:表演藝術、視藝、經濟、管理、公民教育
講堂將向公眾簡介城市如何透過藝術節等活動,來凝聚社群並凸顯城市的雄心與人文精神,同時介紹藝術活動如何激發社會認同感和文化表達,探索尋找城市吸引力的永續之道。




【一名走在IP路上的師奶】

導師:梁健@半島師奶
建議科目:視藝、經濟、智慧財產
智慧財產/知識產權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形式多樣,滲透力強,甚至引領流行文化發展;講座透過日常生活可見的IP 例子與半島師奶的創作經歷,以簡單明瞭的方式,介紹IP作為自我表達及創作核心理念的良好工具。




【紀錄片也講故事啊】

導師:林鍵均(Penny Lam)
建議科目:視覺藝術、公民教育及中文

跟電影同樣出生百多年的紀錄片,一直受到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創作者愛戴,講故事方式也不斷被演變進化,隨著拍攝器材的便利,現在可說是紀錄片創意爆發的黃金時代! 究竟紀錄片講故事可以多峰迴路轉?紀錄片又與我們有多接近?就讓我們一同感受真人真事的目不暇給,體驗真實的魅力吧。




【用動畫做實驗】

導師:山今
建議科目:視藝、電影、公民教育
公眾對動畫的認知,可能局限在主流商業動畫。其實,動畫還包含“實驗動畫”這類別,實驗動畫相對較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它在動畫的歷史和發展中,具有必要的存在意義和價值,講題將介紹實驗動畫的藝術性、文化影響力,讓公眾日後以更多元方式欣賞動畫。




【裝置藝術】

導師:張恆豐
建議科目:視覺藝術、美術、人文歷史、通識

裝置藝術,在當今藝術文化中,作為重 要的藝術表達形式之一,透過空間與媒材的 結合創作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本課題將分享裝置藝術的基本概念、對社會上的影響以及如何欣賞裝置藝術作品。 適逢本年5月至10月期間,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 “藝文薈澳”於澳門舉行,帶來“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全新藝術體驗,澳門多個戶外角落設置大型的藝術裝置,讓市民對裝置作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鏡海雄鎮—澳門城市發展歷程】

導師:林翊捷
建議科目: 歷史、公民教育、中文、城市規劃、地理
澳門450年的城市歷史當中,社區規劃與古老文物和與歷史事件存有不少聯繫。講堂透過剖析現存文物、社區、城市規劃與歷史事件的關係,增強參與者對現存文物與澳門城市規劃的理解。




【畫之理點睇 - 探索圖像背後的世界】*

導師:林健新
建議科目:視覺教育、美術、公民教育、社會、常識
插畫離不開生活,反之亦然。通過課堂,希望學生們嘗試去閱 讀插畫背後的故事,體會審美過程中內在情感因素的部份及插 畫的文化涵養。




【劇場美學的想像】

導師:黃愛國
建議科目 :視覺藝術及公民教育
透過介紹中、西方戲劇起源及劇場形式的不同,引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舞台美學的影響;讓學生了解到戲劇演出不一定依靠華麗佈景,有時候想像力及創意更重要。




【扭橫折曲 - 細說澳門造船工藝的規矩準繩】

導師:談駿業
建議科目 :歷史、中文、道德及公民教育
漁船,捕魚作業的重要工具。澳門的造船工藝,隱含了什麼“秘技”?當中的“傳統”,如何重現新一代眼前?講堂試圖透過“扭橫折曲”,解說造船技藝中的疑問。




【電影夢ACTION】

導師:黃婷婷
建議科目 :美術、中文、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
分享個人從升學到以電影創作為職業的心路歷程,闡明電影製作團隊的組成和職務,介紹電影藝術的發明和創意。




【一人之南音BAND友】

導師:鄭佩儀
建議科目 :歷史、中文、音樂及公民教育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聲音,街頭表演和昔日的“賣唱"同是城市文化的衍生物,一是潮流、藝術,另一是“討飯"、“老土",二者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文化價值的轉變﹖這些文化迷思現象在我們城市不斷發生,所以充滿地方特色的“南音說唱” 的課題是重要的,故可視此為認識本土文化的入門課。




【解構舞台 】

導師:沈敏琪
建議科目: 表演藝術、管理、視藝

舞台,就像一個魔法盒子,帶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試著一層一層打開這個魔法盒子,從舞台調度、佈景、燈光、聲音到影像創作,窺探不同舞台工作崗位如何共同創造這個疑幻似真的空間。




【瞬間的藝術 - 影像與詩的交集】

導師:鄭國偉
建議科目:中文、視覺藝術
影像與文字,是現今城市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詩與攝影影像,兩者講求的都是意境,亦是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瞬間的藝術─影像與詩的交集”,透過影像和現代詩的組合創作,讓人看到紙質平台以外的文學影像魅力。




【天工開物 - 中國古籍裝幀】

導師:陳志亮
建議科目 :中文、歷史
在紙張發明以前,中國古籍裝幀形式以簡策為主,而在漫長的發展及演變過程中,基於閱讀容易、攜帶輕便、持久耐用以及美觀等需求,逐漸出現各種的裝幀形式。課題將概述傳統書籍裝幀的形式及其發展,並從文字載體到古籍裝幀形式的不斷演進,觀察其發展對知識傳播所帶來的重大貢獻。2008年,古籍裝幀及修復技藝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睇戲拍戲都關你事架】

導師:朱佑人
建議科目 :視覺教育、美術、人文及社會科學

你知道嗎,每次看完電影除了談下特效、劇情之外,你不知不覺間接收了很多文化資訊,少如演員的服裝,原來都有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社會面貌,更甚者現在愈來愈多學生們參與拍片的活動,成為直接的影像傳播者。本課堂為你解開電影娛樂以外的功能。




【詩心化語 - 詩歌誕生的歷程】

導師:盧傑樺
建議科目 :中文
每一首詩歌,皆來自詩人對生活中每個感動的反應,以個人的創作風格和不同的表達形式來呈現,這個詩歌形成的過程,讓我們見到詩人跌宕起伏的心靈。




【文物醫生之保存修復秘笈】

導師:陳志亮
建議科目 :歷史及公民教育
每一件文物都是人類文明智慧的遺產,代表著歷史時代的意義。文物保存修復其貢獻在於將文化資產保護留存於後世。透過課題,希望推廣並將文物保存觀念紮根。




【文化X招牌 - 如何從商業去講文化】

導師:黃婉慧
建議科目 :歷史、視覺藝術及公民教育
招牌作為一種都市語言,它不僅反映地方內涵和文化特質,亦反映大眾的消費行為和喜好。探討招牌所潛藏的文化訊息,解構文化與商業的牽引關係,強化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力,學會做一個文化守門人。




【牆上物語 - 和城市對話的街頭藝術】

導師:雷煒建
建議科目:視覺藝術、公民教育
史前的洞穴壁畫大概是人類最早在牆壁上抒發心情的廣義塗鴉,它們紀錄了人類與生存空間的互動經驗,以至族群的存在與繁衍。到了20世紀,被視為次文化的公共空間大眾街頭藝術,漸次從挑戰禁忌和社會規範,以及弱勢社群發聲等原本功能,發展成重要的藝術運動,街頭藝術的獨特美學逐漸進入了設計與媒體等多個領域,影響廣泛,多元的街頭藝術作品成為一道重要的城市風景。




【芳土記憶 - 五感魔法】

導師:劉楚華
建議科目 :音樂、視覺教育、道德及公民教育
芳土磚石有記憶嗎? 土生土長的年輕藝術工作者們,又如何透過舞蹈、錄像及裝置等不同作品為媒介,提煉自身的五感經驗,發掘和呈現小城中的故事? 閉上眼睛,穿越時空數百年……那些芳土記憶,你曾經知道多少?還記得多少?




【藝術+故事=生命力】

導師:陳嘉強
建議科目 :中文、視覺藝術
你知道嗎,藝術不只是造型美的研進,藝術還藉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帶動人的種種情意感應,並引發對生命、對世界的獨特理解。無論故事是真實或虛構,創作者與受眾從中被牽動的情感,都是真切的。




【龍與舟 – 融合生活與象徵的符號】

導師:談駿業
建議科目 :歷史、公民教育
龍,代表古代帝王身份的象徵。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運輸工具。兩者之間,到底是什麼將彼此牽連一起呢?在澳門,我們的身邊,仍能接觸得到創龍者嗎?




【行過路過都有演出睇】

導師:莫倩婷
建議科目 :藝術、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
演出一定要在劇院內嗎?有沒有想過演出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空間發生?環境劇場是講求多元與自由的表演藝術,不論觀或演,都沒有固定的規則,你和我都可以找到自由的感受空間。




【偶有大事成 – 體現生命力的劇偶藝術】

導師:林婷婷
建議科目 :視覺藝術、立體設計、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
戲偶是人類最早期的戲劇形式,表演者可以透過戲偶演繹人類及任何非人類的角色,藉此拓闊觀眾的想像力。民間偶劇以偶塑造隱喻,表達社會中弱勢社群的聲音,推動社會基層的溝通。




【考古圖像 - 尋找古代的痕跡】

導師:談駿業
建議科目:歷史、地理、化學、物埋、藝術、語文
考古,探索古人留下的遺存,尋找過去的痕跡。澳門與考古有何關係呢?《文化講堂》,以小考古學家的第一身份去思考和體驗,發掘古人留下的力量。




【戲假情真 - 戲劇藝術與生活的邂逅】

導師:莫家豪
建議科目 :藝術、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
戲劇是一種活生生的藝術樣式,昰一種日常生活的觀察、模擬、再現。戲劇大師PETER BROOK曾給戲劇這樣的定義:「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注視之下走過一個空的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個戲劇行為。」




【匠木浮城 - 澳門造船業的印象】

導師:談駿業
建議科目 :歷史、中文、道德及公民教育
說起造船業,您有什麼印象?這個古老的行業,曾是經濟的重要組成,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隨着社會發展,行業不斷的萎縮、式微、瀕臨消失,只遺下路環十室九空的造船廠,再難以接觸那份曾經光輝。現在,透過昔日的痕跡和影像,重新細聽工匠、木材與漁船之間的故事。讓我們年輕的一代,留下一個造船的印象。




【天國遊園 - 澳門的墓園文化】

建議科目 :歷史、藝術及公民教育
導師:李凱欣

墓園是城市三大起源之一,和城市發展的歷史息息相關。咫尺之土,除構築起人對生命的無盡昐望和想像外,更蘊藏豐富而多元的社會文化及美學價值,與19世紀的澳門歷史脈絡密不可分。充滿浪漫主義的聖味基墳場及寧靜雅致的馬禮遜墳場,在車水馬龍的城市空間,成就一片華洋雜處的另類舊區。




【從身體出發,一起進入當代劇場】

導師:李銳俊
建議課題:表演藝術、社會人文、公民教育、 視覺教育、美術
以今屆藝術節中兩個當代劇場作品《審判》和《慾望孤荒》為案例,通過探討這兩個作品中的身體呈現和當中思考,分享當代劇場美學知識,激發想像和共享前沿的藝術觀念,鼓勵學生各自發展觀看的可能,建立自身的態度和立場,成為當代表演藝術的共享者。




【文化造就世界】

導師:黃家熙
課題範疇:本土文化、文創產業

複合式文創空間近年在世界各地雨後春筍般出現,藉着結合藝文展演、咖啡、閱讀或設計展覽等多樣化元素,讓美學不再局侷限於制式化的欣賞,更多人有機會與藝術對話交流,重新認識生活,成為充滿文藝氣息的新景點。本課堂導師將分享其觀察鄰近地區營運的經驗,以及在本地營運遇到的挑戰困難,解構複合式文創空間由構思至營運的起承轉合。




【京劇初體驗】

導師:袁一豪
課題範疇:表演藝術、文化遺產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京劇,自清朝以來漸漸發展出一套成熟的美學表現方式,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缺一不可。到底應該怎樣欣賞京劇?演員的服裝與身段又該如何鑒賞?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跨越看戲門檻,以體驗方式,從文、武場音樂,音效、行當、演員動作、美術,到文學等逐一介紹,一同品味京劇的美學精髓。




【平面設計的在地價值】

導師:歐俊軒
課題範疇:本土文化與文創產業

設計旨在改善生活,需要對生活有敏銳的觸覺。導師將為參與者打開觀察能力的任督二脈,闡釋如何從日常生活中,以設計師的視角將在地環境的素材,發展成不同的設計概念,課題以導師的作品為例子,解釋設計與人們在地生活千絲萬縷的關係。




【解構沉浸式劇場】

導師:黃穎駿
課題範疇:表演藝術

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又稱“參與式劇場”“觀眾參與”或“互動式劇場”,觀眾須在非典型的劇場空間,如展覽館、街道、房間、廢墟、咖啡室或由創作者為劇情需要而打造的空間,以其中一員的角色,在表演者帶領下,一同推進戲劇的發展。導師將通過一系列沉浸式劇場演出的例子,為參與者解構這類戲劇的形式與發展。




【變城記】

導師:施冠雄
課題範疇:本土歷史、文化遺產

建築改變著城市面貌,日復一日影響着身處其中的我們。但我們是否想過自己也有份參與推進城市建築特色的演變趨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正在影響建築的發展?導師將從建築師角度,分析日常生活及建築發展的相互關係。




【電子音樂與無限可能】

導師:林偉雄
課題範疇:本土文化、文創產業、表演藝術

電子音樂的表演模式千變萬化,DJ、樂手、歌手、影像、燈光、裝置藝術、視覺設計等結合,迸發出無限種可能。課題通過電子音樂的發展史,分享音樂人如何通過日新月異的電子科技、千奇百怪的設備與技術進行反傳統、顛覆性的創作。




【都市傳說下的澳門】

導師:勞加裕(Alex Lou)
建議科目:歷史、公民教育、中文、地理

以澳門的都市傳說為引子,包括大三巴牌坊和東望洋山的傳說,帶領參與者探索傳說背後的史實,讓他們從中認識澳門的歷史發展,提升參與者對探索本地歷史的興趣。

 




【為何是澳門?—澳門開埠的故事】

導師:勞加裕
建議科目: 中文、歷史、地理、視覺藝術
澳門城到底從何時因何事而誕生?華船洋帆在十六世紀的南海上航行,他們為何選擇了澳門港?小城的誕生流傳著不少傳說和故事,講堂為大家娓娓道來澳門開埠的故事。




【舞歷史,舞文化,舞環境!】

導師:劉迎宏
課題範疇:表演藝術

編舞家如何從歷史及環境中尋找舞蹈中的語彙,借助身體訴說故事?如何將歷史故事轉化改編成舞蹈作品?課題將分享舞蹈作品與澳門歷史以及環境元素的融合,以藝術形式回應澳門本土歷史、文化及環境。




【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 】

導師:古英元
課題範疇:社區藝術、本土文化、本土歷史

螺絲山難道真的是螺絲形狀的?白鴿巢又是否真的滿佈白鴿?澳門街道的名稱千奇百趣,導師將帶領參與者越過螺絲山,穿過大街小巷,漫步澳門街,娓娓道來澳門街道命名的趣事,發掘社區的美。




【地方信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導師:黃競時
課題範疇:本土文化、文創產業、本土歷史

部份傳統紙料店與澳門傳統手工產業“爆竹、火柴、神香”在上世紀末一同步入歷史。導師以紙料搭建本土歷史文化的橋樑,運用“傳統NFT”接軌現實的世界,喚起澳門人對傳統手工業回憶,並探討“焚香”、“燃燒紙品”、家中的門口土地、清明重陽的祭祖,以及廟宇的大型祭祀活動等傳統民間祭祀活動的起源,讓參與者了解祭祀活動的意義及由來。




【做一個IP動畫形象】

導師:山今
課題範疇:本土文化、文創產業

講座由淺入深地解釋IP的概念及當前趨勢,並以澳門IP“何小涌”為例,解構內容創作、設計、周邊經營與市場結合等內容,以及分享發展何小涌的經驗。




【油牆假期】

導師:PIBG
課題範疇:社區藝術

參與者除可掌握澳門塗鴉的發展情況外,更可跟隨導師的步伐,以司打口為中心,遊覽附近大大小小的內街道,觀賞沿途塗鴉作品,認識了解每個作品的創作背景與理念,最後透過塗鴉工作坊,更可以創作自己DIY的小作品!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大三巴】

導師:龐朝暉
課題範疇:本土歷史、文化遺產

在明朝中後期,隨著中外海上貿易的急速發展,澳門在明代因葡萄牙人聚居而迅速發展,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宏大的聖保祿學院正是這一時期的重要見證。導師將帶大家邊走邊看,剖析海上絲綢之路上商品貿易的細節,介紹當時貿易活動發生時的中西文化交流。




【新馬路今昔——澳門城市變遷回顧】

導師:黃健威
課題範疇:本土歷史與文化遺產

今年初的“新馬路任我行",大家記憶猶新,但在芸芸街道中,為何新馬路會是澳門最聞名的主幹道呢?而在開闢新馬路之前,該區域的城市面貌又是如何的呢?導師將根據新馬路的變遷,以及新中央酒店、國際酒店、郵政局總部大樓及域多利戲院等的相關史事,解構新馬路的獨特性,訴說澳門近百年的歷史概況。




【識揸機 = 識拍片?】

導師:黃敬騰(Benz Wong)
建議科目:視藝、電影、公民教育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內容創作者都急於完成自己的作品,卻忘記因何而拍攝。講座從家庭紀錄片出發,暫且撇開技術層面,讓同學思考影像背後的珍貴意義、 拍攝動機。




【小詩的藝術】

導師:莫羲世
建議科目 :中文及公民教育

所謂小詩,是指一種即興式的短詩,包容著詩人直觀生活,對世界的種種寫實與想像,引起讀者的聯想。小詩表現剎那間的情緒和感觸,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有言簡意賅的效果。




【瞬間聽地球】

導師:葉智勇(Lobo Ip)
建議科目 :音樂、地理、資訊科技
不同的時空、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不同的音樂;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體悟,講堂將帶領參與者領略宇宙間音樂動人的魅力!




【建築的密碼】

導師:呂澤強
建議科目 :歷史、視藝、文化遺產、美術
面對紫禁城的宮殿,我們會感受到至高無上的封建君皇絕對權力的時代;走進法國沙特爾的哥特大教堂,我們會在充滿彩色光線與宏偉的空間感受到基督宗教所描繪的「天國」。透過「建築」文化與藝術層面的介紹,讓參與者對真正的「建築」有所理解,從而關心身邊的空間環境。




【鄉關何處 – 澳門早期聚落】

導師:林翊捷
建議科目 :歷史、公民教育、中文、經濟、地理
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前,澳門已有居民聚居。由眾多的村鎮聚落漸漸融合而成,直至今天,不少社區仍然承傳著舊聚落的名稱與習俗,也有些鄉村的名稱與痕跡都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變得鮮為人知,課題上將和參與者一一探索。




【聲飛電急聽地球】

導師:葉智勇
建議科目:音樂、視藝

只要你懂得操作一些基本軟件或喜歡電玩遊戲,音樂創作難不倒你!講堂會介紹一些歷屆的國際音樂節的電子音樂作品,亦會即場讓學生嘗試電子音樂創作。




【不是摩爾人的風格】

導師:呂澤強
建議科目:歷史、視藝、文化遺產

澳門有一些歷史建築物,雖然是西式設計,但又帶著一點阿拉伯的韻味,這種被稱為“摩爾”的風格,究竟有甚麼文化底蘊?與西方歷史有何關係?這個課題會透過建築,理解該異國風情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為何要記錄平民故事?】

導師:梁倩瑜(Sandy Leong)
建議科目:本土歷史、文物修復、公民教育、視覺藝術

除教科書敍述的歷史事件以外,平民的個人歷史和生活故事是否也值得被紀錄?當代視覺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手法呈現我們身邊的故事?我們由西方藝術史出發,認識藝術主題在政治和社會環境變化下,如何漸漸貼近我們的生活和想法,並側面地反映了社會的變遷,除了介紹中外的藝術作品,也會認識澳門近年來相關主題的創作。




【城堅炮利 - 城市防禦四百年】

導師:林翊捷
建議科目 :歷史、地理及公民教育
澳門作為一個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城市,各式炮台、堡壘星羅棋布,見證由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歐洲修建軍事堡壘的演變,澳門城市空間至今依然受其影響。




【漫遊光影】

導師:梁順裕(Sam Leong)
建議科目:視藝、中文、表演藝術、舞台設計

燈光並非純粹照明工具,更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光影與文化、藝術及美感有著密切關聯,透過培養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與美感的觸覺,讓身邊的平常事物與創作發生化學反應。




【讓設計為品牌說故事】

導師:何潤建(Kenneth Ho)
建議科目:視覺藝術、美術、通識 、經濟

面對城市急速發展,不少地方特色店鋪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而品牌設計是推動及保留地方特色店鋪的重要方式之一,導師將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設計,協助店鋪傳承品牌歷史及故事,宣揚品牌核心價值。




【我也是經理——藝術行政人的工作】

導師:趙汝揚
建議科目 :表演藝術、視藝、管理、商科
藝術行政人是藝術活動的幕後英雄,他們雖然不是創作者,但也能敏銳地洞察身邊的社會問題,尋找藝術上的解決方案;透過藝術策劃的工作,推動文化藝術乃至社會的全面發展,並於講堂上介紹藝術行政人的工作。




【動畫工作坊】

導師:山今
在導師指導下,參加者創作自己的手繪頭像,並製成獨一無二的GIF小動畫。




【當代藝術中的自我、性別及身份】

導師:梁飛燕(Fannie Leong)
建議科目:視藝、公民教育

講座將引領觀眾,聚焦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西方社會,由不同的社會現象所引發的文化思潮、藝術事件與創作。通過介紹有關作品,嘗試打破觀眾對藝術的固有認知框架,讓公眾掌握當代藝術的基本發展脈絡,嘗試理解當代藝術如何探討與我們自身相關的社會議題。從此引導觀眾重視人的差異,理解多元之重要,進而關懷其他族群,以創造人際間的和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