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航記》封面
(塞維利亞·1577年)
貝爾納爾迪諾·德·埃斯卡蘭特在訪問里斯本期間曾收集到一些海外珍聞,他也許是出於要將這些珍聞在西班牙加以傳播,於1577年在塞維利亞印行了一本奇書《葡葡牙人到東方各王國及省份遠航記及有關中華帝國的消息》。這位西班牙教士專門撰述葡萄牙人航海情況的著作,援引了先前若昂·德·巴羅斯(他稱巴羅斯為“學識淵博之至的歷史學家”)和加斯帕爾·達·克魯斯(參見本書前文第九及第十一篇)發表過的著作。埃斯卡蘭特似乎還曾求教於一些來自亞洲的資料提供者,也許就在里斯本,這些人當中有一人大概曾給他寫過若干方塊字,這些方塊字印在他的作品中。他對有關天朝帝國的種種材料加以整理時,還加進了對兩本印刷的中國書籍的分析,這兩本書當時屬於“葡萄牙至靜王后迦大琳”的藏書。他在對天朝帝國總的仰慕態度中,也流露了葡萄牙原始資料對他的影響。
這部作品的出版問世,也許同下面一件事實是有關係的,那就是: 西班牙人在發現了繞地球返回新大陸的航道之後,自1562年起終於在菲律賓站定了腳跟。在菲律賓這個遠東群島上既然有了一個可靠穩固的基地,就促使西班牙某些同海外世界有關係的人士做起虛幻的美夢,以為可以在中國和日本實行征服與傳教。
原文來源: 貝爾納爾迪諾·德·埃斯卡蘭特: 《葡萄牙人到東方各王國及省份遠航記及有關中華帝國的消息》,盧爾德斯·迪亞斯-特雷楚埃洛編,薩拉曼卡,坎塔布連大學及拉累多市政廳,1991年(fls.61v-64v)。部份摘引。譯自西班牙文。
第十一章: 關於中國人的文字及其一般學習情況
中國人是沒有一定數目的字母的,因為他們所寫的全是象形〔文字〕,“天”讀成guant (Vontai),由一個〔字形〕表示,即“

”字形表示。地、海及其他事物與名稱亦是如此,使用了五千個以上的方塊字,十分方便自如地表達了這些事物。我曾請一位中國人寫一些字,就看到他寫得十分揮灑自如。
(1)〔他〕對我説,他們使用的數字,理解起來毫無困難,他們任何一個數目或加或減,都同我們一樣方便。他們寫字是自上至下,十分整齊,但左右方向同我們相反。他們印的〔書〕也是採取這個順序,他們早在歐洲人之前很多年就使用印刷的書了。他們那些講述歷史的書,有兩本現仍存在葡萄牙至靜王后迦大琳的藏書之中。(2)更能使人驚奇的是: 在多數省份,都各自操不同的方言,互相聽不懂,猶如巴斯克人同巴倫西亞人語言不通一樣,但大家可以通過文字溝通,因為同一個方塊字,對所有人來説都表示同一事物,即使各説各的,大家都理解這是同一件東西。如果大家看到表示“城市”的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