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幕呈獻:
土生土語話劇《砂煲罌罉嘉年華》

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

26-28/5 │ 星期五至日 │ 20:00
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票價:澳門元250, 200, 120

時事、人文、方言共冶一爐,評盡小城大事,笑絕滿場觀眾

隨著澳門陸續放寬多項防疫措施,入境旅客人數持續增長。某個街區獲選為嘉年華活動試點,將舉辦一系列綜合文藝表演節目,為小城增添活力。這個計劃的消息傳出後,坊間好評如潮,街區的居民摩拳擦掌、絞盡腦汁構思最精彩的表演。然而,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參與,主辦方竟然邀請了一位外地藝人來表演,這使當區居民感到驚訝……

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土生葡人社群獨特的藝術表演活動,202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演出中所使用的澳門土生土語是一種主要源自古老葡萄牙語的澳門方言,混合了馬來語、西班牙語、果亞語、英語及粵語,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特質。


編導:飛文基


演出時間連中場休息約兩小時三十分
土生土語演出,設中、葡、英文字幕


設專題展覽:“土生土語話劇團圖片展:三十年舞台上的多元文化”
26-28/5 09:00-23:00 星期五至日
澳門文化中心會議室

導賞文章

誕生於澳門的土生土語話劇,有著西式雜誌話劇的特質,加上輕歌劇的表演形式,屬詼諧幽默劇種。它以澳門獨有的土生土語作為主要演出語言,最早被刊登的劇本顯示演出日期為1925年2月18日,故估計其歷史逾百年。

土生土語話劇的演出劇目均為原創作品,題材取自澳門,包括民間習俗、中西文化交流、社會要聞和人文生活,擁有社區劇場的特色。其演出語言以土生土語為主,配合演員惹笑的對白和浮誇的動作,反映人生百態。

土生土語話劇的發展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的代表劇目包括《新潮媳婦》、《1874風災後》、《鰥夫們》和《蘿莉塔》;中期階段的代表劇目包括《下士也是人》、《Chencho,近來好嗎?》、《妹妹的孫》及《一名老人》;而現代土生土語話劇的代表劇目包括《老豆孭鑊仔享福》、《桃源之村》、《熊到發燒》、《茶夢傳》等。

保育與傳承

土生土語話劇的演出語言土生土語為口頭語,屬葡亞混合語種,早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故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和傳承工作可謂刻不容緩。土生土語話劇的演出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度中止,幸有一眾土生葡人於1993年將其復興,更成立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為大眾帶來一年一度的演出。為了讓更多人對此傳統戲劇產生興趣,土生土語話劇在形式和製作上與時並進,加入了現代社會議題、多元演繹方式及舞台科技,其演員和參與者亦由土生葡人社群擴展至澳門不同的文化社群。現代劇目結合傳統表演形式,包括舞台上誇張的腔調變化、詼諧的台詞和浮誇的肢體動作,展現了澳門土生葡人樂天的文化特色;同時,透過加入粵語、葡語和英語對白,展現了澳門多元文化融和的社會現象。

為了讓年輕人對土生土語話劇產生好奇心,演出亦加入了微電影以豐富觀感和加深觀眾對澳門傳統戲劇的認識。

話劇與您

於2021年,土生土語話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生動有趣、高潮迭起的爆笑場面,是認識澳門社群文化和歷史的方法之一。劇目中巧妙的故事結構,與澳門人息息相關的題材,往往帶予觀眾意想不到的奇妙觀賞體驗。

 

文:黎若嵐
澳門土生文化研究者、土生文化研究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Belamaquista:大家的土生文化”和“‘來一點土生土語’學字卡”發起人。

節目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