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劇場《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

卓劇場藝術會 x Paprika Studio

5-7/5 │ 星期五至日 │ 20:00
6, 7/5 │ 星期六、日 │ 15:00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需使用樓梯上落)
票價:澳門元180 

“⋯⋯戴上和卸下眼罩之間,既是遊走於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也是‘馬可.孛羅與忽必烈’兩個世界的切換。”——劇評人梁偉詩

卓劇場藝術會五度參與澳門藝術節,呈獻一套結合虛擬實境(VR)及劇場演出的作品——《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這套作品改篇自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由卓劇場藝術會與致力發展媒體及劇場視覺美學的香港Paprika Studio聯合製作。

在演出進行期間,觀眾將戴上虛擬實境眼罩,在演員和虛擬實境技術的引導下,走進卡爾維諾筆下的世界——元世祖忽必烈與異鄉人馬可.孛羅在對奕之中,帶出古今中外幾個真假難辨的城市。觀眾將遊走於真實與超現實之間,在不可思議的世界中,思辨數碼文明為人類社會帶來甚麼影響。


導演、文本:楊振業
演員:葉嘉文胡美寶陳瑋聰
虛擬實境設計及製作:楊振業陳宇軒
設計:林嘉碧張偉杰陳銘健孫盧利時
舞台技術支援:米製作


演出時間約一小時二十分,不設中場休息
粵語演出,不設字幕
只限十三歲至六十五歲,以及不屬於以下類別之人士參與:
1.    孕婦、患有心血管疾病或重病之人士;
2.    患有癲癇症之人士;
3.    患有結膜炎或其他傳染性眼疾之人士;
4.    其他已知不適宜體驗虛擬實境(VR)技術之人士。


於5月5日20:00演出後設演後座談


注意事項:
1.    虛擬實境(VR)與現場演出交替進行,為免影響演出效果,觀眾必須保持安靜,並請關掉所有響鬧及發光裝置; 
2.    個別人士使用虛擬實境眼罩可能會產生暈眩、噁心症狀,購票及進場前請務必衡量身體狀況及健康情況。如屬觀眾自身危險行為所衍生之狀況,概由觀眾自行負責;
3.    建議戴眼鏡人士配戴隱形眼鏡;如選擇戴眼鏡,其眼鏡框尺寸應少於142毫米長及50毫米寬,並請注意部分眼鏡框之形狀可能影響相關人士佩戴虛擬實境眼罩。

導賞文章

綜觀歷史,科技發展一直衝擊人類思考生活,繼而衍生各種各樣的藝術思潮。例如十九世紀末的工業革命令大量農民湧入城市成為工廠工人,“寫實主義”當時提倡以作品反映被資本主義剝削的基層生活;二十世紀初,機械化設備則受到部分藝術家推崇,然後出現沉醉於科技力量的“未來主義”。

看近一點,隨著虛擬世界的興起,VR在劇場上的探索近年蔚然成風,本地劇團卓劇場與香港Paprika Studio合作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正是其中之一。主創之一胡美寶引述另一位文本構作楊振業指:戲劇上常會用到“虛”這個概念,但“虛”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虛擬的空間也是真實的感官體驗。“他說,這些可能是很哲學的討論,但在劇場創作裡面,他覺得最有趣的,是把不同層次的虛擬與真實重疊在一起。”

《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的命名參考了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演講集《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同時以他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為基礎。其中後者講述忽必烈聽著馬可.孛羅描述一個又一個如幻似真的城市。

這些“虛”與“實”,正是創作團隊希望探索的方向之一。除了演員的現場演出外,觀眾亦會在演出中戴上VR眼罩體驗虛擬城市。隨著故事發展,VR體驗設計得像一個旅行團走訪不同景點。胡美寶說:“在演出中加入VR技術是因為希望探索劇場的體驗還可以打開甚麼;想用‘虛’、‘實’,是因為觀眾的體驗是我們很有興趣去發展的事。”

“近十年,可能不只劇場,我覺得所有表演形式都轉向更大的合作和開放性,不論是音樂還是劇場。”“我覺得世界各種事物如何進入我們的個人體驗,大家都已開始回應,或觀眾可同時接收很多不同的連繫,並發展出自己的邏輯。我覺得這是這個世代,大家都在發展的。”

VR遇上劇場,為觀眾帶來新的觀演體驗,也讓劇場創作人思考劇場的未來發展。
 

文:鷺兒
劇評人,媒體工作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文學碩士、文化管理文學碩士。現為自由撰稿人,以特約形式為多個媒體供稿,文章主題包括澳門藝文發展、綠色生活、澳門歷史及本地特色等。

延伸活動

節目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