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辭

澳門文化司署十五年歷程

布嘉麗博士 澳門政府文化司署司長

今年澳門文化司署迎来了成立十五週年的紀念日。我們服務於澳門社會的文化事業已經整整十五個春秋,深化了澳門的文化特色,同中國和葡萄牙進行了廣泛的文化交流。

根據當時(一九八二年)高斯達總督於9月4日發佈的第43/82/M號法令,並在當時敎育、旅遊曁文化政務司黎祖智博士的倡導下,澳門文化學會(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即現時所稱的澳門文化司署)於一九八二年創立,其目的是爲填補一項空缺,以回應本地確立特定的文化政策並加以實施的迫切需求。

文化學會的成立對於解決前些年公民社會文化活動薄弱的突出問題,是自然而積極的反應。當時,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本澳社會-文化的脈動一度沉寂,例如,澳門社會結構的變化、澳門土生葡人悲情(Strictu Sensu)文化特殊價值的衰亡,偉大的漢學家高美士的思想以及澳門土生葡人文化生活的兩個極具象徵性機構——賈梅士學會(Instituto Luís de Camões)及其學報和澳門文化音樂體(Círculo da Cultura Musical)的銷聲匿跡。

澳門文化學會成立初期,在架構上有兩個下屬:文化活動廳(負資舉辦有關音樂、舞蹈、戲劇、繪畫等方面的表演、展覽、博覽會和音樂會等活動)和文化財產廰(負責澳門歷史文物和建築遺產的評級、修復及保存工作),這確定了它創建初期的特點和任務,爲其將來引人注目的擴展贏得了活力。學會成立初期舉辦了青年音樂比賽,創辦澳門室内樂團、澳門中樂團,舉辦新春音樂會,後來演變成爲澳門藝術節。由此可見,文化學會自創設之日起就致力於扶助、推動本地區的文化活動。

這種擴展其後在行政架構上逐步反映了出來,頻率不斷加快,到一九八八年底,除主席和領導層職位之外,成立了多個行政輔助部門和多個專業部門,如“歷史研究中心”(比較史)、翻譯組、特别計劃辦公室、出版組、《文化雜誌》編輯部,並籌辦演藝學院(包括音樂、舞蹈和戲劇培訓)以及視覺藝術學院。

澳門文化學會的職能和責任随着中央圖書館、歷史檔案館、何東文化中心、葡文書店以及中文和葡語的推廣及輔助敎育工作(語言中心及協調自印度到日本的外籍導師的敎學工作)納入其管轄範圍而逐步擴大。人們在公民社會和行政組織及其體制之中已感覺到這些活動的一種巨大萌芽,然而毫無疑問,澳門文化學會的主導性成爲使這種文化需求表達出來的一種催化劑。

一九八九年,對於澳門的文化事業來說,是反思和轉折的一年。澳門的文化政策、組織和體制加以更新重組,使之更加適合本地區的需要。一幅決定性的新的變革藍圖很快就被描繪出來了。

首先,《中葡聯合聲明》的内容和精神,爲澳門地區行政和組織章程的發展和過渡,作出了確定性的規定,澳門將作爲一個特別行政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

其次,人們耳聞目睹了澳門社會活力和創新活動不斷增長的趨勢,其表現爲澳門大學的能動性,表现爲各類文化社圑不斷增加和諸多新組織機構的勃興,市政廳的文化和娛樂部門再度活躍起來,海島市政廳的文化生活生機呈露,澳門基金會、東方葡萄牙學會和東方基金會亦相繼創立。

在此情況下,成立了一個由當時的文禮治總督領導的直屬於當時敎育衛生及社會事務政務司的專責工作小組,根據本地區進行的文化機構和事務規範化的重整(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批示),研究澳門文化學會的重組工作。

開始整體地界定各主要文化機構的責任分界和主管空間:東方葡萄牙學會管轄在本澳以及從印度到韓國推廣葡萄牙語言文化的特别工作;東方基金會的使命主要是專門從事東西方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和援助,特别是葡中關係和大型國際項目;澳門文化學會的工作集中在文化培訓和促進上,推動表達社會意願的各文化社圑的發展,最後使其專門化。

在推崇和光大具有特殊性、鮮明性之自身特色的澳門歷史和社會價值觀方面,便是促使澳門之獨特性和整體的認同性得以表現出來。

《政府公報》於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公佈的第63/89/M號法令,將建築、風景曁文化財產委員會和何東文化中心(附屬於中央圖書館和澳門文化學會的文化財產廰)解散,並重組澳門文化學會,在一開始便宣佈:“在此情況下,將文化的司法一體制结構適應現今新的需要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恰逢其時,力求強化澳門民衆的認同性意識,促進對本地歷史和葡中人民共同生存的尊重,並促成文化價值的確立與發展的有利條件。”

根據這一精神,十二月二十六日第75/90/M號政令撤銷了“澳門文化司署(ICM即澳門文化學會)對葡文書店、語言中心和導師協調工作的管轄權,而由東方葡萄牙學會負資這三個機構之行政和財務的協調。”

澳門文化司署則多了兩個下屬機構:演藝學院和視覺藝術學院,並完善了歷史檔案館、演藝學院、視覺藝術學院和中央圖書館的章程,以便更好地確定其工作範圍和良好的運作,符合其技術和學術的自主使命。

由於這次重組及工作與活動範圍的重新分配,澳門文化司署負責組織和舉辦對外極具影響力的其中兩項國際文化盛事:澳門國際音樂節和澳門藝術節。澳門藝術節毫無疑問地變成澳門文化最純粹的一種表現形式,每年由澳門文化司署舉辦,本地大約有六十個文化社團參與。

澳門文化司署内部還管理着兩個樂團:“澳門室内樂團”和“中樂團”,後者純粹使用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由於過渡時期的需要,根據现任總督韋奇立將軍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九日第63/94/M號法令,澳門文化司署進行了最後一次重組。

十五年以來,澳門文化司署是一個特別具有活力的機構,在文化的所有種類和範疇中勇於探索、接納和實施,一如其職責所在:祇要涉及文化,那就責無旁貸。

除了繼續深化各部門自身的活動外,澳門文化司署還逐步參與並組織一些重要的大型文化活動,某些活動具有很高的國際影響,例如本年六月舉辦的維那·莫特(Vianna da Motta)國際鋼琴比賽。

在這裡對澳門文化司署的歷史作些回顧介紹,也不過是吉光片羽而已,祇是對其十五年生涯的主要活動和業績的極其簡略的概括。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無可爭議的:澳門文化司署組織結構的增長,毋疑是澳門社會文化自身增長的直接反映。

澳門文化司署的成長在兩個非常不同的時代之間立下了界碑。正是由於文化司署涵藴著某種新穎特異又極具潛質的東西在澳門扎根並茁壯成地長起來了。同樣,由於澳門文化司署所起的特殊作用,澳門自身的形象及其國際形象亦成長並茁壯起來了。人們對澳門的文化圑體有了更好的認識,相互介紹作家和藝術家了。由於文化司署,澳門作爲“文化之城”的意向被深化了。與此同時,澳門文化司署也自豪地成爲對外推廣澳門的頗爲體面的“名片”。

我們以至誠的謙卑,爲在文化司署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們認識到我們是在爲澳門、葡萄牙和中國從事着某種極有意義的事業。而現在,我們爲如此衆多的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忘我精神、工作能力和奉獻熱情,於此獻辭以資紀念他們爲這一共同事業所作出的可貴貢獻。

A Presidente do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Dr. a Gabriela Pombas Cabelo

本冊第 4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