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普天同慶

長度:2.4米  寬度:0.7米  高度:2.1米 

湖北省人民政府贈送澳門的回歸賀禮《普天同慶》是以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造型為基礎,重新設計而成的鑄銅作品。曾侯乙墓位於湖北隨州市曾都區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是戰國早期諸侯國曾國君主乙的墓葬,故稱曾侯乙墓。該墓葬出土大量禮樂器,尤如一座地下音樂宮殿,其中出土的大型編鐘,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樂音最齊全、鑄造技術最完美的青銅樂器和禮器。

作品在古編鐘基礎上,通過新的設計組合重新製作而成,採用了圓雕、浮雕、陰刻、彩繪等技法將獸、龍、鳳等動物造型和幾何圖案刻繪入作品中,使作品富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編鐘共二十一件,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編排成三組懸掛於鐘架上。作為樂器,《普天同慶》可獨立演奏,也能與民樂和西洋樂器配合演奏。作為禮器,其規模、編制及精湛的青銅鑄造工藝和考究的裝飾美術,無不體現湖北地區的楚國風韻。作品名為普天同慶,表達湖北人民對澳門回歸祖國的美好祝願。